..续本文上一页够成就世出世间五乘果位的行为善法,如人天乘的五十善,声闻缘觉乘的三十七道品,菩萨乘的六度四摄行等,都是善的行为,而能招感三恶道的十恶行,则是不善行。
善恶行千差万别,但最基本的是十善十恶。先说十恶行:一、杀生,是以恶心断有情命根的相续。具五种条件成杀业道: 1 、故意有杀心。 2 、杀他有情。 3 、他有情想。 4 、作杀加行,比如具有杀他的一切准备。 5 、不是误杀。二、不与取:也称偷盗,包括骗取,窃取、强夺、霸占、吞没等不与而取的行为。具足五缘成业道: 1 、故意起盗心。 2 、对于他物。3 、起他物想。 4 、预先有盗窃的动机与准备。 5 、不是误取。三、邪行。又你邪淫。总有四种: 1 、非境:如对他人妻子或父母姊妹等行淫。 2 、非道:于不正道行淫。在自己妻口及余道行淫。 3 、非时:虽然是你的妻室,假如你在她怀地,儿饮乳时,受斋戒时,与她行淫也成邪淫。 4 、非处:如在寺中或佛塔边行淫。四、虚诳语:又称妄语。有自妄语,教他妄语,遣使妄语,书面妄语,以及通过表现:如默认、暗示、点头、手势等。是凡达到欺骗目的,都是妄语。具四缘成业道: 1 、以违背事实的言论去欺骗别人,比如见言不见,不见言见等。 2 、对方理解你的意思。 3 、有欺骗的心理。 4 、以方如实接受。五、离间语,即挑拨离间,也称两舌。具足四缘成离间语染: 1 、有挑拨离间他人关系的意思。 2 、制造矛盾的语言。 3 、对方理解你说的内容。 4 、如实接受。六。粗恶语,又称恶口。如毁谤、攻击、讽刺、尖酸、刻薄、挖苦等伤害他人的言语。具足四缘成粗恶语染: 1 、有心伤害他。 2 、发出非爱语。 3 、对方理解。 4 、如实接受。七、杂秽语,又称绮语。具二缘成杂秽语染: 1 、有染污心。 2 、所发语是诲淫诲盗,情歌艳词,天南地北,戏论言词,以及不正见的邪论等。八、贪欲:对于他人的财富起非理希求,想要占为己有,是贪业道。九、嗔恚:对于有情起伤害心理,是嗔业道。十、邪见:拨无因果,否定圣贤,不信前生后世,是遇痴邪见。
与十恶行相反便是十善行。即不杀生,不不与取,不邪淫,不虚妄语,不杂秽语,不离间语,不粗恶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遇痴邪见。十善十恶都是依身、口意三业发出的。杀、盗、淫身业的表现;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是口业的表现;贪、嗔、痴是意业的表现。
众生造了恶业都要招感果报的。这些罪业的感果情况是取决于因缘的。因缘具备了业果才能成熟。所以业力又分为现报业,即现生受报;生报业,即来生受报;后报业,是要等到第二生、第三生乃至更多生才受报;不定报业,是受报时间及报应轻重都没有一定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因为不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常怨恨上天不长眼睛,善恶总无结果,其实不然,善恶并不是没有报应,只是时间没有到罢了。
5 、 苦果
现有的生命形式及现在的环境,是我们过去生中造业所招感的结果,因为我们所造的业不论是善是恶,都是有漏的,相应招感的果报就有缺陷和痛苦了。所以在佛经中讲我们有情的生命有八苦交煎;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这些苦有来自于心理,如五阴炽盛中的种种烦恼;有来自于身体,如生老病死;有来自物理世界,如五阴炽盛中的地水火风某种增盛,引起大水大火地震等灾难。因此,众生是充满着各种痛苦的。
众生的各种痛苦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比如有人短命或者身体多病,那是因为你过去杀生或者虐待动物。你杀生,让那些动物短命而死,不得终身天年,那么你自然要受短命的果报;你虐待动物,让那些动物痛苦的活着,相应的你也要得到病痛的惩罚。
有人贫困潦倒,任何好的机遇他都碰不上,同样是做生意,虽然他的智力并不比别人差,但总是不能赚钱,那是因为过去悭贪、吝啬的结果。一个人富贵与否取决于他的福报,而福报又是来源于布施,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倘若你悭贪吝啬,不肯布施,那将来只能贫穷了。
有人长的丑陋,生就一付对不起观众的相貌,那是因为嗔恨心太重的结果。世界上最难看的表情,是在一个人愤怒的时候,那是一张扭曲的脸,一位即使长得再漂亮的小姐,若充满嗔恨时也是可怕的。因此,经常起嗔心的人,会导致丑陋的结果。相反的你想拥有庄严的相貌,就应该有忍辱的修养,祥和的心境,保持微笑方能得到相貌庄严的果报。
有人家庭不和谐,夫妻之间吵架不停。那是因为在过去曾种下两舌的因。两舌是挑拨离间,破坏他人的友好关系,你不想让别人和谐相处,那你也得不到和谐的环境。另外邪淫的人破坏别人的家庭和谐,将来也能招感家庭不和谐的结果。
有人地位卑下,大家都瞧不起他,那是因为我慢太重的结果。一个拥有我慢的人,他总是自高自大,谁都不放在眼里,总觉得自己是天下最了不起的,别人都不怎么样,相应的他就要得到地位卑下的后果。
因果现象千差万别,举不胜举,世间任何现象都有因果,明白了因果,基于对自己未来生命的负责,我们应慎重行事。
二、获得幸福的方法
怎样才是幸福?怎样才能得到幸福?我想这个答案也不一致。有人会去拼命赚钱,以钱多为幸福;有人会努力读书积极表现自己,争取当官,以当官为幸福;有人会通过各种渠道,去寻觅一个理想的对象,以拥有美满婚姻为幸福;有人会注意营养,加强锻炼,以健康长寿为幸福;有人兢兢业业,费尽心思地创业,以拥有事业为幸福。可是,我们仔细考察一下,拥有这些是否就能得到幸福了?现在世界上有些富翁,他们有跨国公司,拥有千万、亿万的资产,可他们活得并不幸福。比如报刊曾刊登一个希腊的女船主,她有三十六亿美元的财产,可她活得很痛苦,结果自杀而亡。又如古时帝王地位财富都达到了极限,在别人看来他们太令人羡慕了,可他们还是觉得有不如意的地方。
世人所追求的这些幸福,在佛教看来都是有漏的。漏是烦恼义,即世间的幸福快乐里面总是蕴含着烦恼,正像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总在担心有朝一日会失去权位,但心别人算计他,为了能够保住自己,有时对上级就要投其所好,违背本心地去干一些事;而拥有地位的时候,终日都要为事业操劳,不能自己,没有言行的自由,所以究竟幸福在哪里?实在说不清楚。那么如何才能得到真正幸福快乐呢?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 树立正确的认识
佛教讲众生生死流转的根源是无明,又以正见为修道解脱痛苦之本。正见就是正确的认识。佛教认为众生想解脱生死,获得幸福,首先对宇宙人生势必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正确的观念去指导自己的行为,才能得到美满幸福的结果。那么,怎样才是正确认识呢?
( 1 ) 相信因果:因果二字大家都很熟悉,但对因果道理正确理解并且能够相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说到因果,人们总会想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要想对宇宙人生有个正确认识,首先就要了解因果,相信因果。
认识因果首先要相信有善有恶,并且明确什么是善的行为,什么是恶的行为;其次相信有业有报,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有来早与来迟;再次相信有前生与后世,生命是连续的,人的一生仅仅是生命形式中的一种,有无穷的过去,有无尽的未来,因为生命是延续的,才能完成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还要相信有圣有凡,也就是生命层次有高低之分,作为一种生命它可以因为修养而得到升华,成贤成圣;也能因为造恶业,烦恼增加而堕落。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人行善或行恶才有自身的价值。倘若生命不能转化,人死如灯灭,我真不知流芳千古与遗臭万年,对自身而言究竟有什么不同。
( 2 ) 相信无常:对 “ 常 ” 的执著给生命带来了巨大的苦痛。要想解脱痛苦,就得正见万事万物无常的特性。佛经上说: “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 是说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变化的,比如心念无常,我们现前的心念是无始以来心识的延续,也是生命经验的积累,它由喜怒哀乐等不同心理因素组成。我们任何一种心态的出现,除了依据内心的心理内素,还要受到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尤其凡人是心随境转,外境不同,心态也往往随着变化,如大海,时而一片平静,时而波涛凶涌;如虚空,时而万里无云,时而阴云密布。人的心念也是如此,变化无常。
身体是无常的,我们自从拥有这个身体的那天开始,时时刻刻都受到无常规律的支配。因为无常,我们才能从最初父母所给的那一点点物质元素中,转变成现有的这个庞大色身;因为无常,我们这个健壮的色身,又要迈向衰老,最终投入死亡的怀抱;无常又使得色身时时受到疾病的威胁,随时都有可能产生病变,乃至死亡。在《四十二章经》中佛陀告诫弟子们:人命在呼吸间,就是这个道理。
国家和社会也是无常的。我记得《三国演义》开头就有这样两句话: “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这也是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无常。打开中国古代历史,它就是沿着这样一种无常规律发展的。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秦灭之后,梦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末三国兴起,晋朝统一;晋灭之后,南北分争隋唐统一。这些国家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但都经历兴起、延续、灭亡的阶段。无常使社会进步,因人类社会是无常的,所以才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希望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无常也使社会从繁荣富强走向衰败,所谓衰极而盛,盛极而衰。
世界也是无常的。人类几千…
《首届: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济群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