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了,你的人生就很好。把每一个过程把握好,过得开心些,过得健康些,过得有意义些,这是佛法真正的智慧。
改造我们的思维
如何使我们变得有智慧?如何使我们生活得更有意义?佛教里教给我们的方法是很多的,今天我只讲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认真改造我们的思维。一念之间把我们原有的思维改造成积极向上的思维,这种力量是很强大的,这个当下的过程能转变很多的东西,甚至可以转变我们整个的世界。平时我们接受的教育,一般A就是A,B就是B;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我看到、想到、认为是这样的,它就是这样的,好像对与错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普通人的单向思维。从佛家大智慧来观察,人的思维是千奇百怪的,有时同样一件事情,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有一个故事,姐妹俩同时喜欢上一个交警,有一天姐姐开车到了十字路口看到的是绿灯,见到交警很开心,姐姐想交警一定喜欢自己,因为她一来就是绿灯放行;妹妹开车路过见到是红灯更高兴,妹妹想交警是让自己多看他一眼。可见人的思维在一念之间完全不一样,只不过我们平常没有注意到。一块巧克力,小时侯见到它就想拿过来吃下去,味道好舒服,大了的时候想法就不一样,特别是女孩子,想到吃了会发胖,就会拒绝吃它。同样是巧克力,就看我们如何去思维。还有个故事,有两个人在同一家公司上班,老板的脾气很暴,天天喜欢骂他们,两人都很生气,就去找一位出家人诉苦,那位师父只说了一句话:“不过就是一碗饭”。两个人回去以后,其中一个就把工作辞了,回家开了家小货店,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另一个人仍然继续在公司工作,把老板骂人的话也不怎么放在心上。几年之后,两人又见面了,互相惊讶对方听了师父话后的选择,都认为对方很执着,两个人对一句话的理解不一样,选择也就不一样。关键时刻的一念可能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所以一念是至关重要的。
佛教常讲一个念头的生起将如何,人们往往批评这是唯心主义,其实这是不知道佛教的缘起法。如果没有缘,任何东西都不能产生。根、境、识都是一种缘,“根”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等器官;“境”是外面的男女、黑白、美丑等东西;“识”是指我们追求里面的意思。当根与境接触时,才开始产生喜欢与不喜欢、要与不要等许多概念。所以我们所谓的这些取舍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既然是相对的,就会有空间去改造。很多人在学校抱怨学校,在社会抱怨社会,往往用固定的思维模式,结果对别人对自己都不好,我们应该学会改造我们的思维,把握好在形成思维之前的灰色地带,这就是一种很积极向上的思维。
有一个故事,英国的天气不好,阴天较多,有个人什么都不信,也不去教堂,上帝很不开心。等到他临终时,上帝认为有机会教训他,就把他关进一个很热的房子里,希望他求饶上帝。关了七天之后,他却很开心,上帝耐不住问他为什么唱歌跳舞,在这么热的房子里难道不觉得难受吗?英国一年没有几天好天气,天气好时都喜欢上公园去晒太阳。这个人跟上帝讲,把我关在这么好的房间里,我觉得特别舒服,就像在公园晒太阳。上帝想,看你晒太阳,就把他关进一间特别冷的房间。又过了七天,这个人冷得发抖却还是很高兴,上帝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冷到一定程度,圣诞节就要到了,即可以休假,又可以在上帝你的节日里,收很多礼品。上帝又把那人关进又潮湿又阴暗的房间,再过七天后这人仍旧很高兴,上帝说你这次讲出理来我就放你出去。他告诉上帝他是个球迷,但他喜欢的球队总是输球,有一次却赢了,就是在这样的天气里,所以每见到这样的天气,他就很高兴。虽然他的境界谈不上有多高,但却有积极向上的一种思维,上帝说我拿你没有办法,你可以做自己的主人。由此可以说明,我们学佛的大智慧就是要改造我们的思维。
每个人都有毛病、习气、缺点,承认自己的不足就是进步的开始。当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与缺点的时候,就要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智慧的人知道如何控制自己。有的人被骂的时候也还笑眯眯,不一定这是脸皮厚,而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思维去抵抗。有的人该发脾气时会发,不该发脾气时会很平静,显得很大气、有度量。而多数人活在别人的观念之下,受别人意见的左右,其实谁人背后不被别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现在很多独生子女非常脆弱,别人说他几句就哭起来了,这并不解决问题,重要的是面对问题如何去解决,这样对我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才有实际意义。有一个故事讲,一位将军去见一位老和尚,说自己打仗不信天堂地狱,问老和尚如果有地狱在什么地方?老和尚瞧了他一眼说,你这个大老粗,有资格问我这个问题吗?将军很恼怒,就要杀老和尚,老和尚告诉他你心里的怒气就是地狱。将军当时恍然大悟,很高兴地向老和尚顶礼,老和尚又告诉他,你现在的心情就是天堂。所以说一念之间很了不得。我们学佛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改造我们自己的思维,去纠正那些消极、落后、错误的东西,变成积极向上的东西,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人,才能踏上青云之路。
(二)、和谐人际关系,处好周围环境
1、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相处。成就大事的人,心胸一定要宽广,对自己有意见的人或者是敌人都要去化解他们为自己所用,将一切不利的因素进行转化,这种功夫一定是要有的,否则成不了大器。在座的将来可能要做大事,一定要有容人的雅量,不要为小事情斤斤计较,你宽容、积极向上,还要把这种力量传递给别人。比如一个家里某一个成员不开心,连带整个家里气氛都紧张,这种相互影响很重要。在一个团体里,你有信心,也就可以帮助别人有信心,大家都有信心办事情就容易成功。共产党打天下的法宝是统一战线,就是积极处理各种关系,把敌人的力量也转化过来。大家要想有成就,一定要把不利的因素转化成有利的因素,积极地控制自己的思维,时时刻刻保持一种快乐向上的心境,不受周围环境、不受别人的影响,这是踏上青云之路最重要的一点。
自己和社会割裂开来。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因素很多,最大的因素是国家的环境,国家形势不好,个人想成功是比较困难的。比如文革期间是越穷越光荣,个人要想成为百万富翁是不可能的;美国、香港等经济衰退后,每个人都受到牵连。所以大家千万不可以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关联的。比如树木表面看好像和自己关系不大,但随着生态平衡的破坏,洪水泛滥、气候异常,是对人类很大的惩罚。没有智慧的人看事情都是孤立的,菩萨帮助别人是看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痛苦就是我痛苦。我们有理由去关心大的环境,影响大环境的因素首先是要有经济的稳定,佛教主张财富是所有精神发展的基础,没有财富什么也谈不上。有个故事讲,有一个人好几天没吃上东西饿得嗷嗷叫,佛的弟子把那人带到佛的面前,请求佛给那个人讲法,以解除他的痛苦。佛陀笑着告诉弟子,他饿了,我讲法也没有用,他要的是一碗饭,一碗饭就可以解决他的痛苦。一般人有个误解,认为出家人四大皆空,是不应该谈钱、谈财富的,好像钱就等于贪心和执着。其实人、出家人不执着不意味着必须贫穷,相反佛教的象征是荣华富贵,是世界最好的净土与国度。一个人贪与不贪不是用你拥有金钱的多少来衡量的,而是以你思想的境界为前提的。如果按金钱的多少来衡量,那天下最贪的是巨商,最不贪的是乞丐,这当然是荒唐的结论。贪与不贪的根本问题是人的思想对拥有的东西执着的程度,拥有财富不代表什么都拥有。有首诗很有意思: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金钱可以买房子,但买不了家;
金钱可以买到床,但买不到好的睡眠;
金钱可以买到很好的钟表,但买不到时间;
金钱可以买到地位,但买不到尊重;
金钱可以买到医药,但买不到健康;
金钱可以买到血液,但买不到生命。”
这可以说明,很多东西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解决的。有时有钱也是很麻烦的,像赖昌星不仅自己变坏了,还影响坏了很多人。其实很多东西没有什么好与坏,鸦片本来是一种药,医生拿它给需要的人治病,但坏人拿它去毒害别人;一把刀无所谓好与坏,用它切菜就好了,用它杀人就不好。最重要的是人的思维,如果思维不对,再好的东西也会被糟蹋掉,比如一点点盐好吃,多吃就苦了。俗话讲“真理多走一步就变成谬论”,世间很多东西恰如其分就好,如果走到极端就错了。
国家形势的好坏与各种因素相关,最重要的是国家的政策、方针。转轮圣王治理天下不以强权、武力,而是以王道正法来治理,让天下人按照正道去行事,让人们心甘情愿地安居乐业,而不是强迫,强迫的东西是不会长久的。极乐世界有正报和依报,一个人也有两种庄严,一是生存的环境,包括穿衣打扮;二是自己的精神状态。有了这两种庄严,就会使你的心态处在一个好的状态,使自己的生命力非常健康强大。就像大家去五台山见到的很多佛、菩萨像,他们打扮得很高贵,既代表外在的庄严与美丽,也代表内心的清净与安详。所有佛教的社会观、财富观都是非常积极向上的。我们要把自己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试想如果我们国家在动乱,大家还能坐在这里论禅悟道吗?社会的安定对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帮助。美国人现在那种以恐怖对付恐怖的做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就像用吵架遏制吵架是不可能有结果的,尽管今天别人吵不过你,但心里不服,有机会还要和你吵。因此,我们要关注我们的大环境,大环境直接影响到每家每户及每一个人。
3、要想快乐幸福,就要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一般人很难左右大环境,营造一个好的小环境,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大家平常多数时间…
《十届:踏上青云之路(净因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