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届:普寿寺座谈开示(如瑞法师)▪P3

  ..续本文上一页年之后觉得身心没有障碍了才可以受比丘尼戒。一般比丘戒要学五夏,比丘尼戒学六夏,六夏才能完成戒学部的学习。我们这里戒学部的学习是分五大部:有净土部、经教部、广学部、广修部等。居士来这里需要一年的锻炼,二年小众的学习,六年比丘尼的锻炼,然后才可以选择去戒学部。这六年的当中都是共同的,没什么选择,哪怕你是博士后,也要从开头锻炼,这是绝对平等的。不论你是谁送来的,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身份来出家的,都得有这个过程。我们准备在这里建立三大语系佛教,汉语系已有了,下一步还要发展藏语系及巴利语系,设五大部三大语系的目的是给未来人设立的。在座有来出家的,我们一定会安排好好的,你喜欢天台宗就去天台部学,想学华严就到华严部。

  某营员:尊敬的如瑞法师,昨天晚上当我听到你们学员唱的歌和看到学员端庄地围在你身边的场景,激发起我从未有过的内心感情,我想再听到这种天堂般的歌声。请问法师为什么不收供养的钱?另外,法堂好像具有西方的建筑风格,法师对此是什么样的理念?

  如瑞法师:关于供养的钱我不收是这样的,在戒律里有一条是出家人不可以蓄钱财的。不能说你供养的就是我的,但实际上可以用手拿一拿。

  关于钱的问题,使我想起小的时候,我在城市里住,有高楼,也有矮小的平房;在街上有坐小汽车的人,也有人出劳力拉大板车,经常是汗流满面。那时我有两个愿望,一个是我将来能当了国家主席就要消除这种不平等,让拉板车的人去坐小车,坐小汽车的人去拉大板车;再一个愿望就是看到有钱的人拿着10元的大票很阔气,而那些穷苦的人用一毛钱买油条都买不起,我一定要帮助穷人。小时候我的家境还比较好,我经常把父母给的钱,把街上很多小朋友,喊起来排队,领他们到杂货铺买些糖块或者烧饼、油条给他们吃。开始有这么一个思想,使我认为钱并不是好东西,钱能引起我憎恨的心理。就像学文学时,老师讲郭沫若拿到第一个月工资时,把钱放在鞋底下使劲地踩,还说:“让你欺负了我这么久”。由于有这些朦胧思想的存在,我出家时还认为出家就像小说所描述的要去深山老林修行,于是就把手表、钱等全部供养了师父,自己什么都不要。至今,我就再没有用过手表和拿过钱。这不是说钱不可以用,只是我的心态,那个时候我不拿钱,是认为自己既然要出家,就什么都不拿。后来慢慢学了戒律,正好佛法也有这条戒律,出家人不可以蓄钱宝。但我们不要不供养,该供养还要供养,因为出家人也要吃饭穿衣,外出弘法没有钱不行。

  我不拿钱的第三个原因,是来到普寿寺以后,开始有些部门的人来让寺里交些费用,我和他们讲寺里不做工商,何处来钱?三宝的钱是专款专用,常住的钱是不能给的,如你们喜欢,我就用佛像和你们结缘。所以后来那些人来要钱,我就只给结缘品,我不给他们钱。因为我从不拿钱,别人也就不好在我身上打主意了。

  在建这个法堂时,大家讨论的意见不少,有建成唐式、明式、清式等等想法。我当时讲最好什么式也不要,反过来什么都可以吸取,也就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建成21世纪风格道场,让后来人看历史翻照片时讲,这是21世纪的寺庙,而不再讲这是一座仿唐、仿清的寺庙。我们究竟给后来人留下什么?我想还是古今中外的结合体,更为现代人用得着,而不是像有些寺院那种黑乎乎、潮湿、阴冷的感觉。有人讲我们的法堂建得太大了,尼众多而又不给一个大的地方,不能让她们到街上流浪吧,出家人不过出家人的生活,这于心不忍。所以说,要恭敬比丘,但法堂要建得大些,以后我们这里修的大殿还要大。

  某营员:请法师讲讲你由小爱变大爱的心路历程。

  如瑞法师:我比较如实地来谈,从小到大不会说谎话,但有些地方可以渲染些,但没有打过妄语。小爱指有情见的爱,也即对有我选择的爱,最常见的小爱一定是父母及兄弟姐妹。我的家有五口人,我比大弟弟大11岁,还有个小弟,我的家庭非常和睦。

  我三岁时,家里把我送回姥姥家,养成了我以后的情操。姥姥家有一条小河,过河后有十几级石头台阶,上去后有五、六户人家,是一处小桥流水、清山碧水一线天的景象。在那样的环境里,我觉得自然很美,除了蓝天、绿水、小河,好像就是我自己。虽然什么都不懂,但站在自然中深深呼吸觉得是非常愉快的。有时出门,姥姥让我和她骑小毛驴,我觉得小毛驴很痛苦,就不再骑它。有时采野花玩,看到小草被折断时里面会有白色的浆液流出来,我就想那会不会是它的血液,那它一定也会疼痛的,以后我也就不随便折弄花木。我见到大自然中的一些东西,一般要想到对方会苦。小时候家里没有什么好吃的,有时给些动物饼干,像小鸡、小狗、小猫等,因我是属鸡的,见到小鸡的饼干我一定不吃。如果说我小时也算有点可爱,那完全是一种自发的。

  我的父母很好,他们的理念是孩子长到18岁就让他们自由选择,好儿女志在四方。现在我出家了,大弟在广东,二弟在北京,各自忙自己的事,一年难得通上几次电话,彼此间主要询问的是诵经修学的情况。我对他们的帮助是希望他们真正认识人生,不要被五欲吞没。我想我的小爱也就这些,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

  应该说彻底的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种大爱我现在还不能真正做到,但我有种感觉,我自出生那天起就应该属于众生。我现在的愿望还是,如果众生需要我一天,我就活一天;如果众生不需要我,我就回归到大自然。我不要给自己留下什么,不让在普寿寺任何一块匾上立上我的名字,而且我也不想给任何人留下麻烦。我想我的走法最好是能预知时至,如在寺里走还要麻烦人给抬出去;如果能悄悄走到一个地方离去则少麻烦人些;若有真功夫用自己的三昧真火梵化自身就更好了。虽然我们的智慧有限、能力有限,但我们的心可以是无限的,我愿意用自己的所有力量,无私贡献给众生。

  我平常处世的原则是只要你需要,我一定会尽量帮助。在我没有上山时,妈妈给我买了条围巾,有个同学要离开了,我想送她件东西作纪念,她说我的围巾很好看,我当即就把围巾送给了她。小时候,我对死也是比较恐惧的,经常想如果自己的父母去世了,身体那么重,我该如何往外拉他们?对生死问题的思考,如何解决生死问题,是我出家的重要原因。所以,由小爱变大爱的这种心路历程,应该是随着修学佛法的程度不断得以提高的。层次上先从父母开始,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能谈得上慈爱别人吗?不通情达理的人能想到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而不去轻视他们吗?因此,我奉劝各位,如果以前在父母跟前没有尽过孝心的,甚至与父母闹过矛盾的,回去以后要好好检讨一下,因为父母生养、教育我们是悲流无尽的。

  总之,小爱应从父母那里建立,第一步要给自己的父母提茶倒水,好言好语。第二要劝化父母学佛,这都是爱的表现。然后扩大到兄弟姐妹、邻居朋友,一直扩大到素不相识的人,直至观照到“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到最后没有分别了。对人这样慈爱,对小猫小狗也这样慈爱,乃至小蚂蚁等也不忍心伤害,对那些看不见的虫子也应具有菩提心:“若于足下丧身形,愿汝即时生净土”,这种大爱是通过我们的修行把她提高和拓展的。

  明海法师:各位营员,按照我们原定的计划还要去参观佛光寺,今天早上于老师给我透露,说有一位特别优秀的风水家讲,普寿寺是五台山宝地中的宝地,我们今天能有幸在这里聆听老法师的法语,去佛光寺就不重要了。我们坐在这里有这么好的时节因缘,如果还想着去这儿去那儿,就好像吴教授那天所讲的:“身在寒元殿,还去找长安”。因此,请大家沉下心来,好好享受在五台山这个清凉世界,聆听更美妙的梵音。如果大家同意我的意见,就进行下一个节目。我不谦虚地来做主持人,先请普寿寺师父们给我们唱昨天晚上营员们听到的,觉得非常好的那首歌。

  普寿寺的法师、行者依次唱《真诚》、《我们小居士》、《五台山歌》。

  众营员:合唱《生活禅曲》。

  明海法师:下面请在座的老师、法师讲几句话,谈谈感受。

  王雷泉教授:各位法师、各位营员,我在好几年以前就听到这么一个故事,在五台山有座普寿寺,有位如瑞法师,据说来人不论官有多大要去见她,永远听到的是一句话:“她不在。”今天上午我就此问题问如瑞法师,她告诉我们主要是自己太忙。但是我从这句话里看到了中国佛教的风骨,就是高扬自己的主动性,这也是我们中国佛教的希望所在。昨晚在传灯法会上,我祝贺净慧大和尚,祝贺柏林寺常住;那么今天在这里,我再加一句,应该祝贺中国的佛教女性。普寿寺给我们带来了中国的希望,使我非常感动、感叹,谢谢大家。

  冯学成老师:我的感觉和大家一样,对如瑞法师10多年前就知道,但今天才有缘相见。这几天和营员们接触,他们问到我曾讲过的庙堂气、山林气、英雄气是怎么回事,现在大家看清楚了吧,如瑞法师就是这三气合一的典范。

  于晓非老师:我和如瑞法师认识很久了,这个寺院10年前就像柏林寺一样,是一片残砖断瓦,10年间我们亲眼看到寺院在一天天地变化。我每年都来五台山,来五台山必来普寿寺,因为我每来一次普寿寺,就对中国佛教的未来增加一分信心。

  吴言生博士:通过这大半天在普寿寺的参访,我的感受是非常欢喜赞叹。普寿寺和柏林寺一样,10多年前还是荒草瓦砾,由于如瑞法师的发心,建起了如此规模的殿堂。以前我读《法华经》,对宝塔从地涌出不怎么理解,今天来到这里,我突然感觉对法华经明白了很多。佛陀临终教导以戒为师、以法为师,只要我们按照佛陀的教诲去做,处处都会绽放觉悟之花。因此,我做诗一首回向如瑞法师及普寿寺大众:巍峨普寿寺,平地涌莲台,律法最严整,处处莲花开。

  明良法师:我主要是为云门寺明年也准备开办夏令营活动来参访学习的,第一次来五台山感受很多,谨此作偈一首:巍巍五台山,菩萨示显出,法雨润世间,令众得清凉。

  妙峰法师:夏令营今天是第六天,从柏林寺弘法的精神,我们看到了男众僧团未来的希望。今天行脚到五台山,如瑞法师口若悬河的辩才,显示出她已得到了文殊菩萨的大智慧,她领导这么好的一个女众僧团,不仅是在座所有女众的骄傲,也是整个僧团的骄傲,也使我们看到了女众僧团未来的希望和发展。从柏林寺到普寿寺,从夏令营到五台山,我们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束,希望在座的各位营员,通过这次夏令营活动,也开发出自己内心的智慧,向我们看到的希望一步一步地迈进。

  明海法师:一般情况是我现在要作一个概括,但此时此地我很难用语言来概括我们今天在这里的感受、收获与心情,只能用一个比喻,像刚才走进法堂时,外面浇在我们身上的雨水一样,我们在法堂里感受到了缤纷的法雨。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文殊菩萨的勇猛、无畏与自在的气概;感受到了文殊菩萨的大智慧、大愿力;也感受到如王教授所说的中国佛教希望之所在。所以,在此我代表柏林寺,代表全体夏令营的营员这一行向普寿寺、向如瑞法师表示真诚的感谢!

  这次朝拜五台山,也许最重要的收获就在这里,我们一行这么多人,从昨晚到现在时间虽然不算长,但以这么多人数来说,给常住们增加了很多麻烦,带来很大的打扰,作为我来讲,心里很不安。在此,我衷心祝愿普寿寺海众安和、法务昌隆;祝愿普寿寺在如瑞法师的领导下日益兴旺,如台湾佛光山的两句话:“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

  如瑞法师:最应感谢的是诸位法师、老师给我们的鼓励,我们有了第一次这样殊胜的因缘,还希望大家继续给予鞭策与鼓励,希望我们在菩提道上共同努力。有一点小小的心意,供养每位一串六道木念珠和大家结缘,愿文殊菩萨的智慧伴随大家启程,并祝一帆风顺、随缘成就!

  明奘法师:我给大家透露个内幕,柏林寺生活禅夏令营前九届主要为男营员办的,真正为女营员办是从这一届开始的。有了这个开头,以如瑞法师的智慧和普寿寺的气派,或许明年的夏令营会来五台山办。

  如瑞法师: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天天期盼,欢迎大家明年再来。最后,愿我们今天在此聚会的每一位:生生世世行佛道,所化所遇心吉祥,个个好愿皆如意,一切功德皆具足。阿弥陀佛!

  明海法师:各位营员向上三问讯。

  

《十届:普寿寺座谈开示(如瑞法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