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千念万念,千念万念都在当下这一念出入、生生灭灭、来来去去。如果我们攻其一点,把最根本的这一念制住,而不需在理论上、体系上去大力研究,就在这一念上下工夫,将会有好戏等着看。我们平时很可怜,就是对念头不能当家作主,可以这么说,每个人对一分钟后脑子想的内容不可能知道,对一年之后的精神、思想更是没法弄清的,即使我现在讲话,后面是什么样的话,我也不知道,当然这之中也还有个逻辑的力量,思维流会顺着这个去运行,这是可能的,但运行的内容我们是作不了主的。如果一个人能自主地运用自己的念头,那我说拿诺贝尔奖就会是囊中取物,问题是我们的念头作不了主,明明心里想干这事,过不了几分钟脑子就开小差跑到了另一边。除了念头、思想作不了主,更严重的是情绪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还不停地出来干扰着,一会儿热、一会儿冷、一会儿喜、一会儿怒。好像思想、肉身不属于我们一样,还有一个主人在暗暗地支配着我们,我们好像是他的奴隶,而不是他的主人,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我们要找到自己的主人翁,才能走上佛法所指引的道路,在“生活”上加上了一个“禅”,我们就要有给自己当家作主的目标与任务。如果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目标,那学习生活禅就毫无意义,这也可以说是生活禅的基点。
生活禅还有其特殊的意义,这便是生活禅的高处,即入世与出世、深般若与广般若不二、自受用与他受用不二、自利与利他不二,这是大乘佛法包括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密宗等所谈到的最高境界。真正的不二法门是没有内外,没有在家出家的。既然能生万法,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枯守在狭隘的精神之内呢?很多修学佛法的人有一个误区,就是怕妄念,知道有妄念是好事,但也得把这个放下,《维摩经》中就讲:“善于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其实这是不二的,只看见了不打妄想、不敢分别,还应看见其启用、大机大用,这个用就是要勇敢地去生万法、去面对人生、去为众生服务。如果我们不能启用,那么学佛法就是没用的,学了佛法是应神通广大的。佛的三身四智里有一智叫妙观察智,有一智叫成所作智,一个是智慧上的表现,一个是力量上的表现。妄生分别不好,但不生分别也不好,不分别就和木头、石头一样,那有什么用。所以,生活禅就是要勇敢地面对人生要具有开拓精神,生活禅本身对当代中国佛教是具有开创性的。另外还有自受用的方面,我们通过学修生活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积极的意义,精神得到净化,得到健康向上的力量。《菜根谭》里有句话:“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说明人每天应有欢欢喜喜的感觉,这个欢喜心应是健康的。以前本光法师也常对我们讲:“你们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心放在阴暗的角落。”我们要用光明心、欢喜心来武装自己,在生活禅里应该得到这样的法喜,这几天我观察营员们都很有欢喜心。生活禅是在克服了很多的阻力走到今天的,是很不容易的,太虚大师在提倡人间佛教、僧伽改革时,受到的阻力比现在要大得多,生活禅夏令营毕竟是健康、顺利的,这是大家的福报。去年夏令营结束时,净慧法师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生活禅变成可操作、有秩序、有内容的一套方法?我琢磨很久,现奉献大家八个字。一是明志,要明白我们一生要干什么?在座的大部分是大学生,正处在人生飞腾的关口上,大丈夫得有大志。《三国演义》里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见刘备酒喝多了,就慷慨陈词:“英雄和龙一样,有包藏宇宙之机,有吞吐田地之志。”这也就是儒家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参加了自己在读中学的孩子的一次活动,发现他们在谈自己对未来的设想时,有想当医生、建筑师、艺术家、小老板的,就没有敢说当有大事业的大老板,当时我就想这批小孩的心胸量不够大。以前的小孩们都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现在学校连这基本的教育都没有灌输。那个中学还是成都最好的几所学校之一,我觉得眼界、胸量那么小真是很可怜的。过去那些士大夫们都是心里装着众生,现在的人好像只顾眼前的利益,这恐怕是由于反右运动及文革把士大夫的骨气给砸碎了,要想重新把这个“义气”养起来是很艰难的。如果一个人、一个民族没有志气,那就不可为了;如果我们有毛主席讲的"我们中华民族有志气,从此站了起来"这种气概,那就一定有所作为。我记得我们小学时候念书,对各门课程都是充满着兴趣,不像现在的小孩对影视明星、对将来挣钱过小康却很有兴趣。所以明志很重要,在佛法里叫发心,发出离心、发菩提心,要发大心普度众生,成就一切众生,这是在种因。发心立志还要有稳定性、持久性,对自己有警策的作用与力量。
二是炼性,佛法里叫如法修行。“人,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我们兽性、奴性等阴暗的一面,常常会使世界不太平,使得人生很痛苦。既然人生具有弱点、阴暗面,我们就要对它进行医治,有病就要吃药,吃佛菩萨给我们的“药”,“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就是这样的药,沿着"三十七道品"的路走下去我们各种心理的疾病就会得到治愈。中国是大乘佛教的国度,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有着它的特殊性,从汉代初传到玄奘大师回国这八百年间,中国佛教经历了由小学到大学的学习过程,尤其在南北朝时期对印度佛教的研究达到了顶峰。之后,便有了隶属中国的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等各大宗派的兴盛发展,对于印度前期的中观、唯识学的研究便冷落下来,注重的是中国佛教的自身创造性地发展,特点是与中国的文化相融合,包括与儒家、道家的融合,形成了现在为中国的老百姓认同的中国佛教。这里面也有些误会,有人讲禅宗呵佛骂祖、轻经慢教,不需要印度佛教的基础,禅宗的兴起把印度一系列学修基础给淘汰了。实际上最初不是这样的,在唐宋时候的那些祖师都对中观、唯识很熟悉,都是从印度佛教的整个学修路上走过来的,学修完后又创造、发挥出新的东西。很多人学修佛法以后,没有把它变成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在“数他人珍宝”。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是炼性,要根据自身的弱点敢于动手术、敢于吃药,贪心重就吃治贪心的药,嗔恨心重就吃治嗔恨心的药等等,同时,把佛菩萨的光明,即自己本具的福德智慧、真如自性让它释放出来。这是一个长期的修炼过程,寺院里讲的是修行,而不仅仅讲学习,学习只是知识上的认识过程,修行则是"六根门头心生心灭",在心体上、八识田中下功夫,特别是必须在第七识烦恼识上下功夫。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我们精神上先天有许多不健康的东西,我们要通过佛法的修行来对治烦恼。通过主动、反复地修,把佛教的智慧纳入我们的观念和觉照中,反复地熏习,我们光明、健康的东西就会慢慢多起来,持之以恒之后,就在我们身心性命上积淀下来,成了我们稳定的性格。我们一般人应多修光明观、智慧观,使自己强大起来;而对那些有大钱大势的人应多修些烦恼观,以克服他的骄傲自大,体会到逆境时的心态。儒家、道家也都讲炼性,但都没有佛教系统、清晰与究竟,就像大家这几天在这里早上四点多就得起,晚上睡得又晚,一天24小时连打妄想的时间都没有,这也是一个非常善巧的修行方便。何况在禅堂里有善知识的开示,主动地教观法,那种效果会更加殊胜。大家有兴趣,可以在寺里向善知识请教如何炼性?怎样如法修行?
三是开眼,顶门开眼,打开智慧之眼。炼性的目的是为了智慧的透出,我们平常讲的智慧,那是人的智慧,智商到了一万还是人,没有什么更特殊、更高的智慧。佛经里有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只要把我们现在的肉眼放下,使我们具有更高的智慧都可称之为开眼。开眼就是智慧的透出,按禅宗的话叫"明心见性",只有明心见性,我们才真正睁开了智慧之眼。炼性未必能开眼,但是炼性可以开眼,这里有个因果关系,我们必须继续在炼性上勤修佛教的法门,根据自身的因缘跟身边的善知识学习不同的法门,只要是正法,我们都可以去学。柏林寺是禅宗道场,在这里提倡的是禅宗,如果要修学密法就得上西藏,要学天台宗就得去天台山。我们要开眼,就得回到祖师门下,学习祖师开眼的经验与案例,中国佛教史、中国禅宗史是很清楚明白的。中国是以史记国的国度,从《尚书》、《史记》、《二十四史》到今,国家的大事都有记载。中国僧人也禀承了中国文化的这一优秀传统,有很多高僧传、佛教通史。我们要从《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等方面来好好学习,以打开我们的智慧,真正认识我们的心,弄清参禅的程序,使自己明心见性。还应多到一些祖庭去参访,亲自体验一些道场的道风,这都有助于我们开眼。
四是启用。很多海外人,包括日本、西藏对中国汉传佛教有一种批评与不满,认为中国汉传佛教只是体上解决了问题,在用上还没有解决。当然,这种批评有其片面性,有些地方的启用也是很好的,像1949年之前的西藏是非常落后的,现在就有很大的变化;西方的中世纪比中国的唐宋年代要差得太远。有一份资料讲乾隆年间的中国生产总值占了世界的 33%,白银的占有量占到了世界的60% 以上,那时的中国经济实力确实很强大。后来的落后有很多的原因,是历史学家、政治家们应该研究的课题。我们个人如何启用,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就像参加了这次夏令营,应对自己有一个提高,应知道自己今后的路如何走,争取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如实修行,打开自己的眼界,使自己的智慧得到升华,并在生活当中能够启用。
学习了佛法,如果不能启用,佛法就没有什么意义,佛法就不灵了;学习了佛法,应该是神通广大的,这个神通广大不是什么特异功能,而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更有力量。这个力量表…
《十届:再谈“生活禅”(冯学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