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恐怕会遇到和我一样的问题,希望大家以我的经历作为一个教训和借鉴。阿弥陀佛!
明奘法师: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们先轻松一下,端起茶杯,品味赵州茶。然后请小桑独奏一曲古筝。
明奘法师:谢谢演奏,现在我们看看网上有什么声音。
网络义工:刚才有几位海外的网友向大和尚问好,向在坐的营员问好,说他们是第一、二届的营员,聆听过法师、老师们的讲课,当年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非常感动,现在听到网上普茶的转播,他们觉得又回到了当年,好象就在现场。还有网友提出在这个时候给大家讲赵州禅的典故才有味道,余下是一片顶礼法师。
明奘法师:我们全都收下了,讲赵州禅的典故可以等一下吗?记得去年在四祖寺举办夏令营快结束时,很多营员以很急切的心情问大和尚:“夏令营什么时候停办”?大和尚讲:“当全国寺院基本都能举办这种以接引青年人为主,以接引知识分子为主的活动的时候就停办。”那么这个接力棒就传给右边的妙峰法师,广东南华寺原计划今年举办一届夏令营,后因要举行建寺1500周年纪念大会,使得这个计划变得无常了,但是明年可能要举办。我们希望在座的营员及义工们明年能与南华祖庭结下深厚的法缘,也希望南华、云门两个造就无数祖师的祖庭同样造就我们青年的佛弟子,看看他们是什么意见。
妙峰法师: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生活禅。我第一次来柏林寺是 93 年,是来和大和尚一起过春节的,那个时候我在福建佛学院教书,对佛教僧伽教育要从哪个方面走等方面的问题想请教大和尚。在过年的那几天,大和尚时常提到关于僧伽教育及弘法的一些想法,对我的鼓励很大,那次我在这里住了八天。从 95 年开始,我在福州主要从事在家众的教育,到 2000 年,前后参加学习的社会各阶层人士有 3000 多人次,应该说我这些年的弘法是和大和尚的鼓励分不开的。去年在四祖寺办夏令营,我当时正在协助本焕老和尚修建四祖寺,同时在南华寺办佛学院,要把僧伽教育与夏令营弘法两者兼顾起来,并对大和尚讲今年要在南华寺举办一届夏令营。但是今年南华寺要搞一个建寺 1500 周年的庆祝活动, 10 月初还要开一个国际禅学研讨会,庆祝活动要开七天,有很多工作需要筹备,所以南华寺常住、执事们商议,明年没有大的活动就可以全身心办夏令营。因此,今年我们专门来大和尚这里取经、学习,一方面我们对第十届生活禅夏令营的举行表示祝贺,另一方面也是来向各位法师学习的,同时和各位营员一起探讨佛法。
明良法师:我对“赵州茶”、“庭前柏树子”这些公案已经很熟悉,很景仰赵州古佛道场和净慧大和尚的慈悲,一直想来这里参学、拜访,但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实现愿望。今年云门佛学院要进行十周年院庆,大家议论有些单一,建议在院庆期间办一个学术研讨会,标题是“汉传大乘佛教与当代社会”,将邀请国家和广东省主管宗教的部门及一些领导人和当代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参加。由于邀请人比较多,接待任务重,云门寺地处偏僻的山沟,平时接待就不在行,后来听说柏林寺要举办第十届夏令营,于是就派我们几位来取取经,学习先进的经验,正好可以亲近净慧大和尚。
我对生活禅不太了解,这两天把生活禅这些资料看了看,对生活禅的宗旨、修行的方法及大和尚的一些开示很认真地学了学,很是佩服,尤其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把整个大乘佛法的精神用现代人最能接受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我对“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这种概括感触是很深的。我们佛教徒整天讲信仰,信仰是个无形的东西,谁信谁不信是见不到的,信仰要在我们的行为动作中去表现。如果你说的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比如你讲慈悲,却去干贪污受贿的事情,这就与信仰相违背,所以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要做到言行一致。我们修行要在起心动念当中修,我们一切所作所为都是我们的心念去指挥的,如果我们时时观照念头的起处,就不会去做违背佛法的事情。所以生活禅的提倡,真正是整个佛法的精神,是整个祖师禅精神的一个落实。
早就听到了赵州古佛,今天终于喝上了赵州茶。我认为赵州茶和云门饼、临济喝、德山棒这些祖师接引众生的方法,虽然表现好像有别,其实他们的意旨都直接继承了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我是学《楞严经》的,就觉得历代祖师接引众生的方法,都是和佛陀摄受阿难尊者所用的方法是一模一样的。《楞严经》里告诉我们要从眼根的见性、耳根的闻性等处入手,在六根根性上修。我们不要管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管好我们不生不灭的六根根性。临济祖师讲:“我们每个人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有一位无为真人。”高度概括了佛法的精神。临济喝是从闻性上,德山棒是触尘上,法眼指是从见性上,香严童子是从鼻根嗅性上,云门饼、赵州茶是从味尘上,来接引学人。虽然每个人福德因缘千差万别,但是我们六根的根性都是一样,所以赵州老人讲:“来过的喝茶、未来过的喝茶,住在这里的也喝茶”,也就是说我们的尝性、味性都是一样。《楞严经》里把六根根性比喻成第二月,它不像水中的月亮全体是妄,但又不是真,有分别之妄,所以体是无明、用中带妄。《楞严经》和历代祖师都告诉我们从六根根性入手,让我们回归到自己的无明之体,去掉分别和妄念得到真如。只有依照六根根性修,以不生不灭为本修因,才能够果地修证。这是我对赵州茶、云门饼等历代祖师接引学人和学习《楞严经》的体会,在此供养给大家,谢谢!
明奘法师:云门饼果然历害,这个时候该来讲《赵州语录》了,有请喝了赵州茶的 冯 老师向网上朋友作个回答。
冯学成老师:我向大家汇报几句,去年第一次来这里,净慧大和尚给我留了个任务,为《赵州语录》写一个导读性的文字。这可是个大工程,累了半年,终于可以在大和尚这里交卷了。在《赵州语录》里,第一个公案是赵州在他师父那里求教如何是道?他的师父南泉老和尚回答:“平常心是道”。大家都知道,现在各行各业人士都在讲保持一颗平常心,其实这和禅宗所讲的平常心是有些不同的,禅宗讲的平常心是和道相等的,也即道是平常心,平常心是道,听起来好像不好理解。有人问赵州和尚:“如何是佛?”赵州答:“庭前柏树子”,问:“柏树什么时候成佛?”,答:“虚空落地时”,又问:“虚空什么时候落地?”答:“柏树子成佛时”。这些语言真的是天衣无缝,你自己若去思维分别是难以领会的。所以南泉和尚说平常心是道之后,赵州马上问:“还可趣向否?”。意思是还能把握吗?答:“拟向则乖”,意思是要去把握就错了。为什么呢?“道不属知与不知,”大道不是我们理性、思维所能把握的。大道是极大极小的,是一个体相的东西,我们知道的东西只是我们思维的一个内容而已,不是思维本身,思维本身不是思维的内容。就像我们的照片,看上去是自己的相,但不是自己。所以思维不可以把握大道,道是不知,那么,不知行不行?不知也不行,不知即蠢蛋一个,是个愚痴的人,不知也不能体会大道。
我今天看了一下《中国禅学》头一篇吴立民老先生写的《谈祖师禅》文章,他谈到了塔和塔尖的关系,是基础和最高层的关系。如果没有踏实的持之以恒的修行功夫,是理会不了这样的语句,因为佛法要落实在修行上,如果仅仅落实在理念、知识的层面上,那是入不了骨的。所以平常心是道,道不是知道不是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南泉祖师的这些语录非常简单地揭示了佛教,特别是禅宗的修行密诀。禅宗的语言不多,有的就几个字,最多也不过一、二百字,长篇大论一概没有。我们要知道在《赵州语录》里提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问,赵州老和尚为什么要这样答。问的人的层次是不一样的,有学经论的、有参禅的;有的是本寺的,有的是行脚的,根据各种不同的人,赵州老和尚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作了精彩的对机,这是没有办法用文字来解释的。《赵州语录》有 500 多条公案,今天在此没法作更多的汇报,希望书出来以后,大家来评判,谢谢大家!
明奘法师:时间过得真快,已经9 点半了,很多营员连举手的机会还没有,但告诉大家不要着急,我们还会安排营员和授课老师、法师有更多的时间来交流和沟通。现在请《中国禅学》的主编吴言生博士给大家讲讲这一年来他创办这份杂志的感想。
吴言生博士:刚才听到老营员的回顾,有十届的、八届的,我很惭愧只参加过两届。去年参加夏令营期间,大和尚有感于目前中国学术研究的状况,虽然有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但专门研究禅,通过文字般若指导修行的比较厚重的杂志,还是很少,于是就决定创办《中国禅学》。在创办初期,明海法师特别强调,《中国禅学》的主心骨是要找到定盘星,要注重实修实证,既有学理性的文章,又有信仰基础的文章,不仅仅搞纯粹的理论探讨,更重于把信仰落实于生活,把修行落实于当下。我们把吴立民老居士的那篇文章,放在创刊号的第一篇,实际是想取一个导向的作用。创办杂志需要大量的精力,要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况,当时师父愿力很大,他说目前学术资源和研究水平都有限,与国际上有不小的距离,这个杂志如果走不了一步,哪怕走半步也是好的。在他老人家大力支持、帮助、关怀和动员下,《中国禅学》今年6 月份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发行。在 6月26日,《中国禅学》在京的学术委员、编委、作者及一些新闻媒体的朋友约40余人在北京举办了创刊号出版座谈会,会上很多领导、专家对杂志的创刊表示祝贺,并寄予厚望。方立天先生就讲希望《中国禅学》在未来一段时间,应当成为指导中国禅宗学术研究的中心;黄心川先生讲:《中国禅学》的创办,标志着河北禅学研究所从河北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张心益 先生讲:通过学术的研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禅修起到一个好的促进作用,这些学者们的鼓励,给《中国禅学》注入了新的希望。
在创办《中国禅学》的一年来,从办刊的方向,办刊的具体内容,到格式、校对等方方面面,大和尚及柏林寺常住都给予了非常具体、有益的指导。记得在中华书局印刷时,有一笔款项要及时到账,寺里的师父早上四点多就从寺里往北京赶路,等等这些就不多讲了。正是由于有僧团的和合、团结与精进的这种精神,《中国禅学》创刊号才得以顺利出版,这也充分体现了大和尚讲的:“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这里有两个学术上的信息,一是大和尚指导要整理中国禅宗的典藉,通过电子资料库的形式来贡献给教界与学界,目前已录入了几千万字,还有几个月就可全部完成,大家以后读公案、参话头,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得到一些方便;再一个是大和尚亲自主编了一套《中国禅宗典藉》丛刊,由十部最为重要的禅宗典藉组成。我们会动用国内、港台、日本等地的一流专家学者来完成这项伟业。我目前在《中国禅学》愧列主编,实际上最有资格来主持主编的是大和尚,我还是希望到一定时候,还要恭请大和尚来主持这项工作,谢谢大家!
明奘法师:谢谢吴言生博士,同时代大家问个问题,营员们想要得到这本杂志,该如何得到,是公开发行,还是教内赠阅。
吴言生博士:《中国禅学》创刊号,我们准备这几天给每位营员赠送一本,网上的朋友可以从我们的网站下载。
明奘法师:我想急着结束今晚活动的,不是在座的诸位,而是天上的雨点,那么我们请来自广东的吴居士,用他的梵乐请雨点慢些下来。
吴居士:我给大家唱首歌,叫《楞严一笑》,是上法下常老和尚圆寂前写的。
明奘法师:最后请大家合唱《生活禅曲》以结束今晚的普茶活动。
《十届:普茶》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