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届:普茶▪P3

  ..续本文上一页启发下,也在台湾安祥禅的启发下,我在1992年提出了生活禅。开始我们这里弘扬耕耘先生的安祥禅前后有一年左右的时间。

  1992年普光明殿建成了,第一件事是弘法,第二件事是修行。那年10月份在大殿里举行了第一次禅七,共7 天时间。大概今天在座的也就三五人而已,禅七到今年是第十一届。生活禅与人间佛教有什么联系?从禅宗修行及实践的角度来讲,我觉得生活禅的理念就是在实践上来落实人间佛教。人间佛教的思想体现了佛教在理论上对人间的关怀,生活禅的理念与实践体现了人间佛教的实践精神,它和人间佛教是不一不二的。生活禅在推广的过程中,也不断受到学界、教界的鼓励与支持,甚至也给予很多诠释,我是非常感激的。生活禅伴随着生活禅夏令营走过了十年,在这当中,推动生活禅去落实的还有《禅》刊。《禅》刊、夏令营和柏林寺十几年来所走过的路程,就是刚才于晓非先生说的,从废墟中慢慢地一砖一瓦走到今天。这个艰难的历程确实是一言难尽,但是比起许多地方,我这个十年还是很顺利的,这个顺利是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分不开的。我自己由于工作的关系,对政府有关宗教政策的学习与了解,在全国佛教界来说应该是先走了一步,能够比较好的把握宗教政策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精神。知道一切的东西做到一定的度就可以了,用政策的话讲,是在政策和有关规定的范围内来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我是天天来理解、贯彻这种精神,所以我们做事情比较顺利。

  今天在座的有许多青年法师,有来自广东、上海和湖北的,你们有的已走上了寺院管理、弘法利生的岗位,有的正在充实自己的学问与才干,也即将进入佛教弘法与管理的工作岗位。我建议你们除了在佛法的修学上要认真做到位,另外就是对于政府宗教政策的学习和把握一定要认真、努力地去做,做不好这条,佛教难以和今天的社会主义相适应。这一点弄不明白你做任何事情都会碰壁,这一点弄明白了,你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主动权,所以你们要记住这个建议。

  总的来说,我对柏林寺十几年来走过的历程,对生活禅夏令营所走过的历程,没有什么别的好说,就是感恩三宝,感恩祖师,感恩人民政府给我们提供了这个落实宗教信仰的宽松环境,感恩十方护法对我们的理解、参与和护持,也感恩广大信教群众对我们的理解、支持、参与和成就。所以柏林寺的十年就是山门口写的那四句话:“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就是这样走过了十年。

  谢谢各位,阿弥陀佛!

  明奘法师:为了表达对我们夏令营的导师,首创、推动并实践夏令营的这位老人家的尊敬,我提议大家齐唱《生活禅曲》。

  明奘法师:夏令营走过了十年,曾经在 1999 年、 2000 年和 2001 年这三年有一半没有机会参加,我想这一半在这三年的 7 月 20 日 ,一定是怀着很多不满的情绪。现在请女营员们来谈一谈。

  某营员:我从山西来,95年参加过第三届夏令营,这次很荣幸再次参加,想起来还真不容易。我头一次参加后,我妹妹也很想参加,我告诉她夏令营办得特别好,前年我妈打电话到这里,后来上网也看到,不让女营员参加,我妈说:“这女的本来业障就重,还不要。”我和我妹在家里学佛都是我妈的缘故,因为她一直在学佛,很不幸她去年去世了,从她生病到最后离开我们,确实承受了佛法的莫大恩惠。她在生命最后留给我们的东西,使我们这一生都受用不尽,她离开我们而去,带给我们的不是痛苦,相反给了我们对人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今年我和我妹妹一同准备参加,各自写了报名信后,就一直天天在家等待着录取通知,有时一天要去传达室找好几回,有一天我的通知等来了,妹妹失望地一直没有等到。虽然我得到通知,但先后有几件事在阻挡着,我是做教师工作的,暑假要补课,我只好请假耽搁几天;后来有个体育比赛让我参加,推不过去,我就准备把夏令营的机会让给我妹参加;再后来学校要组织去桂林公费旅游,时间正好与夏令营冲突,我告诉校长自己有事情就不去旅游了,校长还很吃惊。但我当时心情也是很乱的,一连几天提不起觉照,最终我还是下定了决心来参加夏令营,把其它几件事都给推了,所以,这次成行好象有些戏剧性。

  这次夏令营我感觉和上一次参加的完全不一样,法师们的开示和七年前不一样,在这几年中自己也有特别多的经历。刚才不少人提到了创业的艰辛,我在想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我觉得我们在座的年轻人,没参加打江山这并不遗憾,还有机会来守江山,这是青年佛子莫大的责任。我觉得佛法包括生活禅有些特别实用的东西,有的可能一下子就可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这也是青年人应该做的一项事情。我是很普通的一个人,没有什么财力来作这样那样的善事,但我可以拿修行作为一个供养落实到生活中,再一次特别感谢大和尚和各位法师倡议的生活禅夏令营。

  明奘法师:掌声代表大家对你的认同,恐怕还有其它女营员有类似的感受和经历,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大家从挂出的十年回顾展可以看到,第一届、第二届营员,上至六七十岁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小孩都有,但随着夏令营经验的丰富与完善,大概从第四届开始对年龄限制较严,有很多上年岁的人就与夏令营这个活动无缘了。在场的也有一些通过各种渠道,尽管超了年龄,仍然挤身坐在这一行列中,我们让已经超了年龄的非在编营员来谈谈感想。

  某居士:我年龄超了很多,今年已有五十多岁了,前几年在大学搞后勤工作,今年有缘参与海南南山寺三面观音的筹建。我学佛已有好多年了,这次领导说柏林寺要举办一个夏令营,让我一定参加,听听净慧大和尚的开示和教诲。我先到了北京,北京办事处的刘主任去年参加过,他也鼓励我参加,我就来了。过来以后,因为没有报名,先临时安排住下了,让等等再说。当晚,我一直没睡好,第二天上午正坐在亭子上休息,见大和尚过来了,就斗胆向大和尚要求一定要参加,大和尚就慈悲地把我带到客堂登记留下来。虽然我学佛好多年,也跟了一些大和尚,但真正在寺庙里生活这还是头一次,尽管只有两天,但对自己的教育很大,通过这种严谨的佛教生活,我更加坚定了把学佛贯彻一生的信念。所以我这次来感到很高兴,我要好好地学习,把这里的精神带到我们弘扬佛教的工作当中。

  明奘法师:在座的十朝元老基本过了一遍,有没有九朝元老呢?好像李晓林是参加第二届的,请谈谈吧!

  李晓林:我姓李,在北京一所高校工作,是第二届夏令营的营员。在此之前有幸见过大和尚,就写了个报名表,很高兴和几位朋友都收到录取通知,然后我就提前十天来到这里。那时我没到过佛教丛林,来前作了很多思想准备,就像电影里上威虎山那样,不带什么钱,只带够回去的路费,贵重物品一概不带,穿得很朴素。来了以后,感受到的与想像的完全不一样,通过和常住师父们一起干活十几天,像安扩音器、照明灯等,也不知当年安的灯现在是否还有亮的,我觉得在寺里干活、生活与社会上是不一样的,法师们是用生命在追求、实践一个东西,所以,当时就觉得要更多地学习这些。随着进一步学习,我发现,可能有人觉得学佛是比较偶然的,但我认为我终究是要走这条路的,早晚会走到这条路上。在第二届闭营的时候,记得我作为营员代表发言时讲,虽然我们跟法师、大德的愿望还差得很远,但毕竟我们已开始起步了。还有一位营员讲夏令营是佛教的希望工程,我觉得讲的很对。

  后来几届我是作为义工参加的,体会比较深的是无数营员非常珍惜来到这里的机会,我记得大和尚很慈悲地制定了几个原则,一是远来的尽量留下,一是青年学生尽量给机会。参加了这么多次夏令营,我认为大和尚做的这件事情,对中国佛教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对社会道德重建也是非常积极的。我是随着夏令营慢慢成长起来的,所以我非常感恩大和尚,感恩三宝,谢谢大家!

  明奘法师:根据我的统计,排在李晓林后面的是班文占,是八届的营员与义工。

  班文占:我可能有很多话要说,但我想还是尽可能简短些。八年前参加夏令营到现在感觉上只是一瞬,好像时间上没有什么变化。

  我和夏令营的渊源也是很深的,我有位朋友参加完第二届夏令营后,带回一本《禅》刊给我,得到《禅》刊以后,知道了有生活禅,从感情上就一下子觉得很亲近,但当时对佛法并不了解,仍然在犹豫、选择当中。之后我报名参加了第三届夏令营,那一年讲堂设在一个棚子里,我记得很清楚。妙华法师讲有的人讲法就像老婆心切给你慢慢讲,有的人讲法就像倾盆大雨。当时好像有感应似的,外面的雨猛烈地下着,打在棚子上,那种声音很响。

  在第三届夏令营里,我认识了一些法师,也遇到了李晓林,当时他是义工,第四届我申请作了义工,以后几次我都是来做义工的。参加这么多次夏令营,自己感觉都有些收获,比如以前爱听别人讲自己的好话、总喜欢表现自己等习惯,基本上得到了改正。还有自以为自己知道的比较多,自认为文化程度较高,听别人讲话往往听不进去,还喜欢对别人讲的话进行批判,后来慢慢学会了听别人讲。虽然有很多收获,但总觉得这么多年来自己的问题还是很多,烦恼也很重,就像明海法师在第三届夏令营讲座的题目:“如果你会吃饭,你就能成佛”,我还是没有学会吃饭,差得很远。

  实际上接触佛法后往往记住了很多的名相与概念,但一到真正用时则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拿我来说,有一次去上海拜见一位上师,见面就问我什么是佛法,我想了半天后回答,从字面上讲就是佛说的法,他说我不懂什么是佛法,这样怎么能学佛?所以说懂得很多佛教知识,你会讲,但做起来很不容易,这也是我的体会。我们初次接触佛法的营员,以后在自己的修行生活过程中,…

《十届:普茶》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