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屆:普茶▪P3

  ..續本文上一頁啓發下,也在臺灣安祥禅的啓發下,我在1992年提出了生活禅。開始我們這裏弘揚耕耘先生的安祥禅前後有一年左右的時間。

  1992年普光明殿建成了,第一件事是弘法,第二件事是修行。那年10月份在大殿裏舉行了第一次禅七,共7 天時間。大概今天在座的也就叁五人而已,禅七到今年是第十一屆。生活禅與人間佛教有什麼聯系?從禅宗修行及實踐的角度來講,我覺得生活禅的理念就是在實踐上來落實人間佛教。人間佛教的思想體現了佛教在理論上對人間的關懷,生活禅的理念與實踐體現了人間佛教的實踐精神,它和人間佛教是不一不二的。生活禅在推廣的過程中,也不斷受到學界、教界的鼓勵與支持,甚至也給予很多诠釋,我是非常感激的。生活禅伴隨著生活禅夏令營走過了十年,在這當中,推動生活禅去落實的還有《禅》刊。《禅》刊、夏令營和柏林寺十幾年來所走過的路程,就是剛才于曉非先生說的,從廢墟中慢慢地一磚一瓦走到今天。這個艱難的曆程確實是一言難盡,但是比起許多地方,我這個十年還是很順利的,這個順利是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分不開的。我自己由于工作的關系,對政府有關宗教政策的學習與了解,在全國佛教界來說應該是先走了一步,能夠比較好的把握宗教政策的基本要求與基本精神。知道一切的東西做到一定的度就可以了,用政策的話講,是在政策和有關規定的範圍內來開展正常的宗教活動。我是天天來理解、貫徹這種精神,所以我們做事情比較順利。

  今天在座的有許多青年法師,有來自廣東、上海和湖北的,你們有的已走上了寺院管理、弘法利生的崗位,有的正在充實自己的學問與才幹,也即將進入佛教弘法與管理的工作崗位。我建議你們除了在佛法的修學上要認真做到位,另外就是對于政府宗教政策的學習和把握一定要認真、努力地去做,做不好這條,佛教難以和今天的社會主義相適應。這一點弄不明白你做任何事情都會碰壁,這一點弄明白了,你做任何事情都會有主動權,所以你們要記住這個建議。

  總的來說,我對柏林寺十幾年來走過的曆程,對生活禅夏令營所走過的曆程,沒有什麼別的好說,就是感恩叁寶,感恩祖師,感恩人民政府給我們提供了這個落實宗教信仰的寬松環境,感恩十方護法對我們的理解、參與和護持,也感恩廣大信教群衆對我們的理解、支持、參與和成就。所以柏林寺的十年就是山門口寫的那四句話:“大衆認同,大衆參與,大衆成就,大衆分享”,就是這樣走過了十年。

  謝謝各位,阿彌陀佛!

  明奘法師:爲了表達對我們夏令營的導師,首創、推動並實踐夏令營的這位老人家的尊敬,我提議大家齊唱《生活禅曲》。

  明奘法師:夏令營走過了十年,曾經在 1999 年、 2000 年和 2001 年這叁年有一半沒有機會參加,我想這一半在這叁年的 7 月 20 日 ,一定是懷著很多不滿的情緒。現在請女營員們來談一談。

  某營員:我從山西來,95年參加過第叁屆夏令營,這次很榮幸再次參加,想起來還真不容易。我頭一次參加後,我妹妹也很想參加,我告訴她夏令營辦得特別好,前年我媽打電話到這裏,後來上網也看到,不讓女營員參加,我媽說:“這女的本來業障就重,還不要。”我和我妹在家裏學佛都是我媽的緣故,因爲她一直在學佛,很不幸她去年去世了,從她生病到最後離開我們,確實承受了佛法的莫大恩惠。她在生命最後留給我們的東西,使我們這一生都受用不盡,她離開我們而去,帶給我們的不是痛苦,相反給了我們對人生更深層次的認識。今年我和我妹妹一同准備參加,各自寫了報名信後,就一直天天在家等待著錄取通知,有時一天要去傳達室找好幾回,有一天我的通知等來了,妹妹失望地一直沒有等到。雖然我得到通知,但先後有幾件事在阻擋著,我是做教師工作的,暑假要補課,我只好請假耽擱幾天;後來有個體育比賽讓我參加,推不過去,我就准備把夏令營的機會讓給我妹參加;再後來學校要組織去桂林公費旅遊,時間正好與夏令營沖突,我告訴校長自己有事情就不去旅遊了,校長還很吃驚。但我當時心情也是很亂的,一連幾天提不起覺照,最終我還是下定了決心來參加夏令營,把其它幾件事都給推了,所以,這次成行好象有些戲劇性。

  這次夏令營我感覺和上一次參加的完全不一樣,法師們的開示和七年前不一樣,在這幾年中自己也有特別多的經曆。剛才不少人提到了創業的艱辛,我在想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我覺得我們在座的年輕人,沒參加打江山這並不遺憾,還有機會來守江山,這是青年佛子莫大的責任。我覺得佛法包括生活禅有些特別實用的東西,有的可能一下子就可以落實到自己的工作中去,這也是青年人應該做的一項事情。我是很普通的一個人,沒有什麼財力來作這樣那樣的善事,但我可以拿修行作爲一個供養落實到生活中,再一次特別感謝大和尚和各位法師倡議的生活禅夏令營。

  明奘法師:掌聲代表大家對你的認同,恐怕還有其它女營員有類似的感受和經曆,歡迎大家暢所欲言。大家從挂出的十年回顧展可以看到,第一屆、第二屆營員,上至六七十歲老人,下至五、六歲的小孩都有,但隨著夏令營經驗的豐富與完善,大概從第四屆開始對年齡限製較嚴,有很多上年歲的人就與夏令營這個活動無緣了。在場的也有一些通過各種渠道,盡管超了年齡,仍然擠身坐在這一行列中,我們讓已經超了年齡的非在編營員來談談感想。

  某居士:我年齡超了很多,今年已有五十多歲了,前幾年在大學搞後勤工作,今年有緣參與海南南山寺叁面觀音的籌建。我學佛已有好多年了,這次領導說柏林寺要舉辦一個夏令營,讓我一定參加,聽聽淨慧大和尚的開示和教誨。我先到了北京,北京辦事處的劉主任去年參加過,他也鼓勵我參加,我就來了。過來以後,因爲沒有報名,先臨時安排住下了,讓等等再說。當晚,我一直沒睡好,第二天上午正坐在亭子上休息,見大和尚過來了,就鬥膽向大和尚要求一定要參加,大和尚就慈悲地把我帶到客堂登記留下來。雖然我學佛好多年,也跟了一些大和尚,但真正在寺廟裏生活這還是頭一次,盡管只有兩天,但對自己的教育很大,通過這種嚴謹的佛教生活,我更加堅定了把學佛貫徹一生的信念。所以我這次來感到很高興,我要好好地學習,把這裏的精神帶到我們弘揚佛教的工作當中。

  明奘法師:在座的十朝元老基本過了一遍,有沒有九朝元老呢?好像李曉林是參加第二屆的,請談談吧!

  李曉林:我姓李,在北京一所高校工作,是第二屆夏令營的營員。在此之前有幸見過大和尚,就寫了個報名表,很高興和幾位朋友都收到錄取通知,然後我就提前十天來到這裏。那時我沒到過佛教叢林,來前作了很多思想准備,就像電影裏上威虎山那樣,不帶什麼錢,只帶夠回去的路費,貴重物品一概不帶,穿得很樸素。來了以後,感受到的與想像的完全不一樣,通過和常住師父們一起幹活十幾天,像安擴音器、照明燈等,也不知當年安的燈現在是否還有亮的,我覺得在寺裏幹活、生活與社會上是不一樣的,法師們是用生命在追求、實踐一個東西,所以,當時就覺得要更多地學習這些。隨著進一步學習,我發現,可能有人覺得學佛是比較偶然的,但我認爲我終究是要走這條路的,早晚會走到這條路上。在第二屆閉營的時候,記得我作爲營員代表發言時講,雖然我們跟法師、大德的願望還差得很遠,但畢竟我們已開始起步了。還有一位營員講夏令營是佛教的希望工程,我覺得講的很對。

  後來幾屆我是作爲義工參加的,體會比較深的是無數營員非常珍惜來到這裏的機會,我記得大和尚很慈悲地製定了幾個原則,一是遠來的盡量留下,一是青年學生盡量給機會。參加了這麼多次夏令營,我認爲大和尚做的這件事情,對中國佛教的影響是非常積極的,對社會道德重建也是非常積極的。我是隨著夏令營慢慢成長起來的,所以我非常感恩大和尚,感恩叁寶,謝謝大家!

  明奘法師:根據我的統計,排在李曉林後面的是班文占,是八屆的營員與義工。

  班文占:我可能有很多話要說,但我想還是盡可能簡短些。八年前參加夏令營到現在感覺上只是一瞬,好像時間上沒有什麼變化。

  我和夏令營的淵源也是很深的,我有位朋友參加完第二屆夏令營後,帶回一本《禅》刊給我,得到《禅》刊以後,知道了有生活禅,從感情上就一下子覺得很親近,但當時對佛法並不了解,仍然在猶豫、選擇當中。之後我報名參加了第叁屆夏令營,那一年講堂設在一個棚子裏,我記得很清楚。妙華法師講有的人講法就像老婆心切給你慢慢講,有的人講法就像傾盆大雨。當時好像有感應似的,外面的雨猛烈地下著,打在棚子上,那種聲音很響。

  在第叁屆夏令營裏,我認識了一些法師,也遇到了李曉林,當時他是義工,第四屆我申請作了義工,以後幾次我都是來做義工的。參加這麼多次夏令營,自己感覺都有些收獲,比如以前愛聽別人講自己的好話、總喜歡表現自己等習慣,基本上得到了改正。還有自以爲自己知道的比較多,自認爲文化程度較高,聽別人講話往往聽不進去,還喜歡對別人講的話進行批判,後來慢慢學會了聽別人講。雖然有很多收獲,但總覺得這麼多年來自己的問題還是很多,煩惱也很重,就像明海法師在第叁屆夏令營講座的題目:“如果你會吃飯,你就能成佛”,我還是沒有學會吃飯,差得很遠。

  實際上接觸佛法後往往記住了很多的名相與概念,但一到真正用時則根本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拿我來說,有一次去上海拜見一位上師,見面就問我什麼是佛法,我想了半天後回答,從字面上講就是佛說的法,他說我不懂什麼是佛法,這樣怎麼能學佛?所以說懂得很多佛教知識,你會講,但做起來很不容易,這也是我的體會。我們初次接觸佛法的營員,以後在自己的修行生活過程中,…

《十屆:普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