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一届:苍岩山行脚开示(明海法师)▪P2

  ..续本文上一页 ,所以不管在外面多苦,心里还有一份安定感,也觉得有一条退路,这是我们普通人的感受。但是对于修行人,他要让他的身心完全独立起来,让他的心从对外在物质的依赖中摆脱出来,对名誉,对社会地位的依赖,对一个固定居所的依赖,对一个固定人际关系的依赖,从这些依赖中摆脱出来。只要我们内心还存在对这些东西的依赖,那就说明我们的心还没有真正的独立,心还是脆弱的,我们的心还是有漏洞的,所以行脚的生涯,行脚的生活可以培养我们内心的独立性。在茫茫的大地上,在这青青的山里面,有时候杳无人迹,一个人在那里行走,没有人认识你,也没有任何包装,你就是递名片也没有人晓得你。昨天大痴法师也讲了,你会遇到来自外界的或者是认同、或者是否定、或者是给你一定打击、乃至给你一些伤害、深深的伤害,那么在这个过程里,修行人的身心会越来越强化,变得越来越坚强。当他的身心完全独立起来了,他在各地行脚时的那种自在,那种洒脱的境界,就不是我们普通人所能领略的,所能理解的了。所以古代人也有很多优美的语言描写他们行脚生涯的这种自在,比如他们一个人在山里面走在路上,他们说“杖挑明月,衣惹烟霞”。他们这样描绘他们的生活,因为禅僧的行囊非常简单,它就是一个包,过去的禅僧背着一个藤架,藤条做的背架,背架上面有座垫、蒲团,有简单的行李,有的还会带着一个禅杖,在路上走着走着就天黑了,禅杖也把明月挑着,挑着明月在走,然后“衣惹烟霞”,衲衣所抚之处烟霞升起。今天这山里也多少有些弥漫的云雾,所以你们能够想象过去的人把云雾、把天边的云霞都带起来,这样的描述恐怕也只有内心洒脱自在的禅僧才能描绘出来。

  行脚最重要的意义包括我们前面所讲到的头陀行,就是要摆脱我们的身心对外在事物的依赖。这种摆脱依赖,我也曾经想过,现在我们这一生一世的家呢,都是阶段性的,总有一天我们要离开它,实际上人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从小到大到老,一直不断地就在旅途之中,就在行脚之中,你愿意要行脚,不愿意也要行脚,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一直到我们死了以后,按照佛教的中阴救脱法讲,人死了以后,他的意识有一个阶段将会经历一个过程,不是像我们活着时所固定的,它像风中的树叶一样,不能自主,完全是裸露在外相的诱惑和自己的杂念的冲击之下,是飘荡不能自主的。但是我想那些通过行脚的磨练,内心已经获得独立与自由的禅僧,当他的意识进入那种状态时,他应该一点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他一直在那种状态下,认同那种状态。我自己有一次重感冒的时候,在睡觉做梦时感受到临终的意识状态,漂泊无依,梦见跟着很多人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雨天在路上赶路,莫名其妙,大家都没有念头,没有意识,像被风吹着一样往前赶,像部队行军一样身不由己往前走,很恐怖。当时我动了一个念头:“不对,这不是我的同伴”,然后念了一声“观世音菩萨”,然后从那里面出来了。所以人的意识迟早要经过这个中阴过程,因此我们应及早有所训练。对禅僧来说行脚还有其他很多的意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到各地去拜访修行人。因为禅宗的修行人是以心易心,因为开悟以后的境界是很难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因此他一定要去拜访那些认为自己也开悟的人,互相切磋一下,你感受到的是什么,我感受到的是什么,去辨别真假,互相取长补短。这个意义也很重要。

  还有一点就是,行脚的禅僧们在外面行脚的时候,外面的环境不断变化,他内心的体验在外面的环境考验下是不是能够不动,那也是检验一个修行人是否到家的试金石。有时我们在禅堂里风和日丽,衣食有保障,一切都很舒适的情况下,你有一个很好的感受,你以为肯定是开悟吧,但是你把这个感受拿到狂风暴雨里去试验一下,拿到恶劣的环境中去试验一下,拿到生活没有保障,身心不断受到外面的考验的情况下去试验一下,才发现在禅堂里禅坐得到的那一点觉受是非常不够的,非常浅薄的,是一片非常嫩的树芽,而这片嫩的树芽你要养护它,就要在大风大雨中去磨练它,这也是行脚生涯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历史上在行脚过程中开悟的禅僧也有很多,很多修行人在禅堂里打坐没有开悟,在外面行脚他才开悟了。

  历史上记载有一个禅僧,天天在外面行脚,有一天他来到一个旅店,晚上躺在床上,听到隔壁有一个人在唱歌,他唱:“张豆腐,李豆腐,枕上思量千条路,明早起来卖豆腐”,“张豆腐,李豆腐”,是指买豆腐的人,“枕上思量千条路”,每天在外面卖豆腐很辛苦,晚上休息时在床上辗转反侧,思量着卖豆腐很辛苦,明天是不是还干这个,是不是要改行、跳槽,卖个电脑什么的(笑声),当然古代没有电脑,他是想着做别的买卖,但明早起来还是要卖豆腐。他唱这首歌时也不知道隔壁有个禅僧在那里过夜,禅僧听到这首歌马上开悟了。

  还有一个禅僧行脚在街上,正好走到卖肉的地方,你们都知道,卖肉的地方都是把肉放在案板上,卖肉的人拿一把刀,这样的人往往都很胖,很膘悍。古代人与现代人一样都喜欢吃瘦肉,不喜欢吃肥肉,瘦肉就是精肉,大家都围着他,七嘴八舌地说:“你给我割块精的”,卖肉的有点不耐烦了,他把刀往案板上一放,说:“哪一块不是精的?”这个禅师正好走到那里,听到这一句话“哪一块不是精的?”,他开悟了。

  在宋朝的时候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禅师叫大慧宗杲,他是禅师里面的知识分子,不仅是悟境高僧,而且是文采飞扬,所以在他门下的弟子除了出家人还有很多俊杰,而且世俗人有很多官宦在他的座下开悟。他座下有个出家弟子叫道潜禅师,道浅禅师跟着大慧宗杲禅师学了一二十年的禅,天天参禅,但参禅参了二十年没有结果,没有开悟,看到师父身边的师兄弟一个个的开悟,受到表扬,心里不免着急。有一天大慧宗杲禅师交待他送一封信到湖南长沙,那时大慧宗杲禅师住在福建,从福建到长沙很远,道潜禅师听了以后很发愁,他想:“我修行一二十年,岁数也大了,一点名堂都没有,现在要我去送信,”——古代的信不像现在发 E - mail ,或通过邮局,要送信很麻烦,就不太愿意送,但是师父命令了也不得不去。他有一个同参叫宗远,宗远禅师出来对他说:“师兄,你去送吧,没事的,我跟你做伴去。”他看到师兄弟安慰他就有了点信心,就上路了,走到一个路口时,道浅禅师就跟宗远禅师说:“我很苦恼,修行这么多年也没有开悟,现在要我去送信,一路上奔波,怎么修行呢?”宗远禅师说:“你也不要发愁,在路上未必就不能修行,在路上你什么事也别担心,什么事情我都帮你办,就是有五件事得你自己去做。”道浅禅师问他:“是哪五件事呢?”宗远禅师说:“吃饭、睡觉、拉屎、拉尿、拖一个死尸在路上走。”这话一说完道潜师就开悟了,非常欢喜地上路了。宗远禅师说:“拜拜,我要回去了,我的任务完成了。”(掌声)道潜禅师送信到长沙,回来以后看见他师父,大慧宗杲禅师站在门口(大概那是庙也在高山上),看到他远远走过来,师父非常高兴,他还没有走到跟前,师父就说:“这回不一样啦,这回不一样啦。”开悟的人师父都能看出来,他和以前比完全变了个人,这也是在行脚修行中开悟的一个例子。今天我们各位没有像古代的禅师一样用脚去走(当然在这山上我们还是体验了一下),从柏林禅寺过来一路坐车,虽然没有去走,但还是经过了许多困难和障碍,也多少能体验了一点古代祖师在行脚过程中直接接触的味道。

  一个事物你要认识它,就要直接接触它,用身体,用心直接去接触。在我们直接接触外面的世界,接触生活的同时,我们也就直接接触了我们自己。我们要直接接触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要通过外面的世界去接触。行脚给我们以很多的联想,在我们的身体上,我们都知道,有头脑和眼睛,眼睛可以看很远,头脑可以想很远,在中国可以想到美国,在地球可以想到月球,在今天可以想到几万年之后,我们的眼睛也可以看很远。但是我们的手和脚却不能像眼睛和头脑一样飞过去,它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必须脚踏实地,胼手坻足地去走。所以禅师的行脚是要把抽象的理论拉回到直接的接触中去,这个在佛教中叫“现量”,我们在路上走就会知道脚会磨泡、会出汗、腿会酸、腰会疼,这个山有多高,爬一爬才知道。望山跑死马,看着很近,真走起来就不一了,说有两千米,爬爬就知道了,两千米意味着什么,生活里的事物都是这样,直接接触才能领会它。有一次我陪一个外国人去五台山,朝拜五台山,刚开始我们是计划去租一个车,但是当时与人家价钱没谈拢,他要的价太高,我们一气之下,就说:“我们不要车了 ,我们爬上去吧!”后来在路上这位外国朋友和我讲了一句话让我很惊讶,因为一个欧洲人要说出这样的话不容易,他说:“你说我们坐车去那近,还是走路过去近呢?”我说:“当然是坐车近,坐车快嘛。”他说:“你错了,走过去近。坐车慢坐车远,坐车到一个地方比走路过去远。”我说:“咦,那怎么讲啊?比如说我从北京到法国,我们坐飞机近还是走过去近呢?”他说:“走过去近。为什么呢?因为你坐飞机从中国到美国或法国,那种感觉好像是做梦,好像在地图上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很抽象,一路上会经过哪些地方,哪些国家,哪些山川水土,地理气候、风土人情与文化你完全没有感受,完全是抽象的,从一个地方一下子就蹿到另一个地方去了。但是你要走过去就不然了,你从中国到法国就会知道要经过哪些山,哪些河流,经过哪些国家和民族,各地的风土人情都不一样,那个离我们近,那个真实,那个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而我们坐飞机是抽象的,好像是在电脑上,在地图上,在书本上跳到另外的世界去了,在睡一觉醒来后就到了另外的世…

《十一届:苍岩山行脚开示(明海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