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中要宣讲的主要教法。佛陀首先讲了“四恶行”,又叫“四结行”,他告诫善生首先要远离四种恶行,“一者杀生,二者盗窃,三者淫欲,四者妄语”。佛教提倡在家居士守的五戒,就是四结行再加一条饮酒戒。
不杀生主要是指不杀人,不以害心、不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杀害动物,进而能够放生,由此渐渐培养起慈悲心。不知昨天 李 老师有没有讲他的体会,他曾跟我说过以前身体不是很好,但是后来因为放生,身体就越来越好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知道鱼虾和牛羊猪狗都是有灵性的,临死的时候也很明白,都会恐惧甚至愤怒。而放生却是还这些濒死的生命以自由、快乐和无畏,这种布施的力量就会反馈到放生的人的身上,大家要领会这种精神。我们要布施给其他生命安全、自由、欢喜、快乐,如此我们的生命也就有了自由和快乐。但放生也不简单,要注意放生的对象、季节和地点,尽量避免这边刚放下去,那边马上又被捞起来,那不是放生而是放死了。还要注意环保,这是很不容易的,与此相比,生活中时时处处对其他的生命施以尊重和爱护却是很容易做到的。
坚持不杀生的人所得的善报是健康长寿、人际关系和谐以及相貌端严。杀猪的屠夫都很丑陋,假如让一个电影明星去杀几天猪,那么他也会变丑。这是因为人在杀生的时候心肠会很硬,脸上的肉会变形,所以不杀生相貌就会端严。不杀生的人容易生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国度和时代。为什么明契生长在瑞士(净慧老和尚瑞士的剃度比丘尼弟子,在现场)?因为她过去不杀生。我曾经问过她,瑞士有几百年没有战争了?据她说,大概三四百年前,因为基督教的问题有过一些战争,除此之外,即使在二次世界大战那么严重的战火中,那里还是很平静很逍遥。所以我想能够生活在瑞士的人,过去世中一定都是不杀生这个方面做得好,所以现世他们的人际关系才单纯,斗争少,矛盾也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世界其实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偷盗,意思是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不能随便拿走他人的财物,也不能移动地方。偷盗包括偷财物,也包括偷名誉,所谓的“欺世盗名”。在现今社会,名跟财往往是互相关联的。现代偷盗的方式比过去丰富很多,已不仅是通常所想的撬门翻窗户,还包括在网络上破译别人的密码。比如说那些黑客,攻入到对方的银行系统,把别人的钱转到自己的帐户上,这同样是偷盗。
第三淫逸,又叫邪淫,在家人 和在家 居士可以有法律和伦理道德所允许的夫妻生活,在这之外与第三者发生关系就叫邪淫,这个问题现在很普遍,这也是导致当今的社会不安定、犯罪多、不健全的人格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者妄语,包括在修行上要诚实,在生活中不坑蒙拐骗,不为自己的利益与名誉说假话。
以上是我们要远离的“四结行”。为什么叫做“结 ” 呢?如果犯了上述的四个错误,我们将发现生命的自由越来越少了。就像有一个结在心里,有一条绳子把我们梱住了一样。我们通常把戒律理解为是一种约束,比如那天就有个女生问我,为什么比丘尼的戒比比丘的多,是不是佛陀不平等?其实这是佛陀偏心哪,对女众特别关照。戒能给我们带来自由,以社会上的法律来讲,究竟是犯了法的人自由,还是不犯法的人自由呢?当然是不犯法的人自由。犯了法的人有的在监狱里,有的流浪街头。如果偷了银行或者是杀了人,他就不能像我们这样,自由自在地来柏林寺参加夏令营,或者去逛街、旅游,他失去了这些权利。他也可能逛街,但看到每一个人,都会怀疑是不是来抓自己的。那些犯了极刑的人,总是要逃到天涯海角,恨不得把自己关到一个无人发现的山洞里,这就是失去了自由。即使警察不抓他,即使这一生法律没有惩治他,他的内心还是有一个永远的结,全部的精神活动和心理活动都被那件恶事约束住了,甚至连普通人应有的喜怒哀乐的情绪都没有了,只剩下一个后悔,哪里还谈得上什么自由呢?所以说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的自由,都是以戒作保证的。我们通常容易产生误会,觉得清规戒律约束人。事实上,清规戒律并没有约束我们,反而使我们更开心更快乐。为何出家人中曾涌现出众多才华横溢的画家和文学艺术家呢?就是因为他们的心灵自由自在,心性纯洁无暇。
以上谈的是四结行,下面佛陀讲了四恶处,“欲恚怖痴”,“欲”就是贪欲,“恚”就是嗔恨,“怖”就是恐怖,“痴”就是愚痴。这四种情绪心理也是推动我们造恶的心理,因为贪欲、嗔恨、恐怖和愚痴而造恶。
请看第八页“佛告善生”那一段,佛陀在这里介绍了六损财业,有六件事情会使我们的财业一天天地受到损坏,“第一耽缅于酒,第二博戏,第三放荡,第四迷于伎乐,第五恶友相得,第六懈惰”。
博戏是指赌博和没有节制的娱乐,它有六失:“财产日耗,虽胜生怨”,家里最怕有爱赌博的人,即使有再多的钱也会输光的;“虽胜生怨”,赌博的时候希望自己赢,赢了以后很高兴,但同桌的人却很怨恨;三者“智者所责”,有智慧人的会责备你;四者 “ 人不敬信”,赌博的人是没有信誉的;五者“为人疏外”,别人都会离你远远的;六者“生盗窃心”,输得太多没有本钱,就把自家东西变卖了再拿去赌,有的人把太太的嫁妆也典卖了,又都输光了,最后怎么办呢?去偷吧。
放荡,含义比较广,比如经常进娱乐场所,去卡拉 OK ,泡网吧,通宵上网,还有玩电脑游戏,这些都是放荡。放荡有六种过失,第一是“不自护身”,自己不能保护自己的身体。我们的身体由什么构成的?人之三宝——精、气、神。人在放荡的时候魂不守舍,神散了,气也散了。那些放逸的地方,那些娱乐场所灯红酒绿的地方,就是佛经上所说的吸食精血的鸠槃荼鬼、夜叉、罗刹聚集的处所。有人可能会说灯光那么亮,音乐那么响,人那么多,鬼难道不怕吗
其实眼花缭乱的灯光、音乐、美酒、还有白色的粉末摇头丸,这一切都是那些鬼的化身啊。它们吸食我们的精血和精气,使我们的精气神涣散。为什么到寺院里人就会感到安详?这是因为寺庙的环境清净无染,没有那些鬼怪。二者“不护财货”,当然到哪儿玩都要买单,都得掏钱。三者“不护子孙”,四者“常自惊惧”,因为在那些地方吸精气鬼、吸精血鬼、耗财鬼很多,人经常会胆战心惊。五者“诸苦恶法常自缠身 ” ,六者“喜生虚妄”,“诸苦恶法”是说在那些地方会有种种人世间的痛苦和恶法。在那里出没的有江湖上的老大,有在世间失意的人,有走投无路卖身的人,找不到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找不到一个完美的法。有些人表面看来很优雅,其实心里却很龌龊。
给大家举个例子,河北省的一个贪官被揭发后,讲述自己的经历。有一次他和一帮人到歌舞厅,上楼的时候看见楼梯口有一对男女。于是他们中有人就问,要不要找个人陪唱啊?那对男女也问他们要不要陪唱,他们说来吧,女子就跟着他们上楼了。官员就问她,那个男的是你什么人?答说是丈夫。这个官员当时还有良知,他心想,世上怎么有这样的事呢?丈夫把自己的妻子送来卖唱。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就掏出一些钱给她,让她回去了。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官员去一个大医院看望一位朋友,要进诊室的时候,忽然看见上次在歌厅遇到的女子扶着她丈夫从里面出来,他赶紧把头掉开。等他俩走远后,有个知情人说那个男人得了肝癌,没有钱治病,所以妻子就到歌舞厅去卖唱,挣钱给他看病。还说小两口很有感情的,男子不放心女子,每天骑车跟着,病重之后没力量,妻子就骑车带着丈夫到歌舞厅,半夜后两人再一起回家。当我听说这样的事后,心里也是很难受的。所以说这些地方是诸苦和恶法所集的地方,除非是一个得到解脱的大菩萨,凡夫还是不要去。为什么大菩萨要到那些地方去?因为菩萨要去那里帮助众生。我们都是众生,还是先不要去,等我们修成了再去也不迟。六者“喜生虚妄”,就是喜欢说假话。那里的话没有真的,那里的事没有真的,那里的人没有真的,这是讲的放荡。
“迷于伎乐”就是追逐声色娱乐,佛陀在这里讲六个过失,“求歌、求舞、求琴瑟、求波内卑、 求多罗槃、求首呵那 ”。“波内卑 ”相当于中国的索布,讲评书这一类。“多罗槃 ”是一种乐器,“首呵那”是大鼓。可能你会问,佛陀并没有讲六失,只是列举了一些东西,这是为什么呢?人迷于伎乐的时候就如同迷于买东西一样。今天买了大哥大,明天还要买电脑。电脑又有手提的,又有不断推出的新机型。接下来可以买汽车,汽车之后还有这个,还有那个,永没有止境。所以佛陀只是列举一些东西,并没有说有什么过失。其实过失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迷在其中,不断地追逐它,没有止境。而使我们沉迷的东西何止是六种呢。
“恶友相得”,是指跟坏人交上朋友。“一者方便生欺”,坏人之间不说真话。“好喜屏处”,屏处就是避人之地,坏人都喜欢偷偷摸摸的。过去江湖上黑道都讲黑话,像《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见座山雕时就说黑话。为什么呢?它很神秘,不是光明相,是一种阴暗相。“诱他家人”,坏朋友还会引诱我们家里其他的人。“四者图谋他物,五者财利自向”。当他们有共同目标的时候,关系挺好。目标实现以后,要分好处时,马上就翻脸了。六者“好发他过”,坏朋友有个特点,诱引我们的时候总是对我们很好,你渴了,给你买个冰淇淋,你要给他钱,“都是一家人”。一看你的手指是黄的,走到店铺里马上给你买一包烟,你很感激,夸他“心真细,真好”。你要给他钱,他说烟酒不分家。关系亲密以后你就对他说了一些心里话,把以前犯的错误告诉了他。也有可能他带你一起去做坏事,之后就把你的错误抓住了。当你想跟他分道扬镳时,他会说“分手?你忘了吗? ……” “好发他过”,他把你的过错抓住…
《十二届:《善生经》导读(明海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