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三届:会心当下即是——生活禅的不二法门 净慧老和尚闭营式上讲话

  净慧老和尚闭营式上讲话

  

  各位法师、各位营员:

  大家好!

  今天是第十三届夏令营的最后一天。过去的六天,各位授课老师做了非常精彩的讲座,也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分享,还有禅修、托钵、柏林夜话、传灯等一系列活动。今天要我来跟大家分享佛法,我觉得没有什么好讲的,现在我想联系这次夏令营的主题和大家随便谈谈。

  这次夏令营的主题是“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这是我最近几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人类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冲突,有许多的不平衡,各个阶层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失落感。失落感从什么地方来?就是因为感觉到生活不平衡、机遇不平衡,社会分配存在不合理因素。这种失落感,经过长久的累积,就养成了人们的嫉妒心、障碍心,走到极端就会成为报复心,最后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以佛教的观念来说,人的机遇都与自己的行为分不开,由于自己身口意三业的积累,最后才有各种各样的善恶果报。佛教是教我们一切反求诸己,一切问题都从自身找答案。

  同样的环境,比如说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小学也好,中学也好,大学也好,一个学校几百人、几千人的很普遍,受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效果却千差万别。我们都是从校园学习中走过来的,都可以反省这些差别和不平衡,究竟是外在的某种力量强加于自己的,还是由于自己的努力或不努力所导致的?原因虽然很复杂,最终的原因还是在自己这里。家庭的贫富,父母的有文化或没文化,我想都不是主要的原因。有许多家庭贫困的学生,父母根本没有文化,他也能够有很好的成绩。比如说明海大和尚,他出生在一个非常困难的家庭,他的父母根本没有文化。他们家是打鱼的,渔民最多认识一杆秤,知道这是一块钱,这是两块钱,文化就这么多。而且他读书时,家里没有房子,住在船上,每天放学都是去河边找家。这条船,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有时候在河边找了很久,也不知道哪条船是他的家。但是他学得很好,而且在高考时,在湖北省名列前茅。这完全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他在柏林寺出家以后,那个时候出家人很少,都不会唱不会念,不会敲法器。他刚剃度不久,我就要他敲铛子。没有人教他,他就能把铛子敲好,这就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很用心地学习,很用心地做一切事情,这样的出家弟子在柏林寺有很多。他们在学习和修行上都很努力,所以他们能够逐步成为僧团的骨干力量,在管理寺院和自我修学方面都成为带头人。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想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儒家的说法,《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和习,就是把知识和行为统一起来,所以又叫做“为学”。佛教讲“学修并重”,次第分得更细一点,所谓“信解行证”。理论上懂了,还要在行动上落实;行动上落实了,马上就有受用。有受用,就是不同程度的实证。实证并不是十分遥远的目标。“信解行证”四个字,都可以在当下一念中落实。所以说一切问题要反求诸己。

  那么一切问题反求诸己和感恩文化有没有关系呢?关系很大。人生活在社会上,往往对一切都不满。我们时时刻刻承受着天地万物、国家社会、父母朋友的诸多恩惠,却仍然自觉不自觉地总是觉得不公平,总是觉得老天爷对我有偏见,社会对我有偏见,父母对我有偏见,自己把自己从广阔的天地中分离出来,封闭起来。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最后的结果就是把不满的、仇恨的种子埋在内心里,不知道从感恩出发,融入大众,融入社会生活。作为一位莘莘学子,就应该融入家庭,融入父母的爱心,你在家庭里才不会感到别扭,才不会感觉到父母对你不理解。有很多年轻人,在外边的人际关系还马马虎虎,在家里人际关系就不是很理想,对父母不满意。父母望子成龙,有时候管得比较多些,感恩的心就生不起来了。

  我想,我们在生命当中不管得到了多少,都要感恩。即使我们今天只得到了一滴水,要感恩。能够吃上一片菜叶子,要感恩。能够吃上一块馒头片也要感恩。要知道,这些都来之不易!这几天,有时候我也和大家一起用餐,我看到邻座的人碗里的饭粒不能吃干净,菜汤不能喝干净,我内心有种种的难受。因为我在农村生活了二十多年,天天跟黄土打交道,天天跟农民打交道,天天为了这一粒谷子、一粒麦子、一瓣棉花、一片菜叶子在田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们想想看,古人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绝对不是诗人凭空想象就能说得出来、写得出来的,这绝对不是想要表达他的闲情雅致而形成的文字。只有在实际生活中有深切体验的人,才能写得出这样的诗句。现在是炎热的季节,我们坐在空调底下,农民在什么地方?农民在烈日照射之下,在田间辛勤劳动。前不久,我的一位亲戚从湖北来到邢台。湖北的天气比河北更加热。他告诉我什么呢?他说他在外边打工。打工做什么?修高速公路,每一天要在烈日下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天挣多少钱?工作一天只能挣三十块钱。邢台也有很多老百姓去外地打工,一天挣多少钱?十几个小时劳动挣十块钱。在邢台,有的老百姓每天早上四点半或五点就起床,然后开着手扶拖拉机到山上装石头,装完石头就往邢台市送,每一天拉两次,夫妻两个守着那辆车,早晚都不见太阳,就这样忙碌一天。能够挣多少钱呢?除去成本,最多四十块钱,这还算是好的。想到人间生活的艰难,想到物质财富的来之不易,想到大自然的资源非常有限,每每看到浪费的现象,看到不珍惜物质的现象,我内心就会感到非常非常的难受。

  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那时我们在虚云老和尚座下做小和尚,当侍者。给老和尚当侍者每天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是什么呢?我想大家任何人都猜不出来。虚云老和尚每天要收到从全国各地寄来的信件,侍者们每天到了九、十点钟的时候,小心翼翼地把每一个信封打开,打开以后老和尚就慢慢看信,感到需要回信的,就让侍者送到书记那里写回信。写完回信以后信再拿回来,放在原来的信封里。然后做侍者的再把这些信封一个个撕开,弄得平平整整地翻过来再粘好用来寄回信。因此,能够得到老和尚一个新信封的人几乎没有,那些信封都是再次使用的。是不是就虚云老和尚一个人这么做呢?不是的。我收藏了一个印光法师亲笔写的信封,他那个信封也是翻过来二次使用的。后来我了解到,像那样珍惜物品的做法,对于旧时代的人而言是很普遍的。在老和尚的影响之下,我们有时候也会把信封翻过来再用一次。我们现在机关的人、学校的人哪有这样做的呀!都是把信封写坏了就扔了,信纸写坏了、弄湿了就扔了。哎呀!不知道感恩啊!这一张纸,我们不要说自然界的树木它是怎么长出来,就看看它从原材料变成纸张的每一道工序,需要多少人的劳动啊。一张纸是如此,一粒粮食、一片菜叶子都是如此,都是大自然的恩赐,都是工人、农民、一切做服务的人的劳动成果。每一样东西到了我们手上,不知渗透着生产者的多少血汗!感恩天地万物的理念,听起来好像很抽象、很玄,实际上是一点都不玄,一点都不抽象,非常非常具体。没有天地万物的成就,我们连呼吸都不可能。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如果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很正确地面对自己,也会很正确地面对社会、面对每一个人。我五月份到云南玉溪市,玉溪也有个玉泉寺。全中国到处都有玉泉寺,这非常有意思。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大家对水很珍惜。水的作用水的价值,在人们的心目中,就像是无价的美玉一样,所以叫做“玉泉”。因为水就是生命。没有水还有生命吗?没有生命。玉溪玉泉寺修得很大、很漂亮,而且旁边有一座“释迦感恩文化园”,文化园里,到处书写的都是感恩的语言。它是一个乡镇企业。作为一个乡镇能够有这样一个思路,这很了不起。那天中午我和他们的职员做了一次交流,交流的地方是一个很大的礼堂,礼堂讲台的墙壁上写了几句话,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写的什么呢?“国以人为本,人以爱为本,爱以德为本,德以修为本”。这就是他们所提倡的感恩文化的内容之一。后来我跟他们建议,我说是不是在后面再加上一句“修以悟为本”,这样就能把我们的人生提高一个层次。他们听了我的建议很赞同。这说明佛教的许多理念已经逐步地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近两千年,有许多的理念,从过去到现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生活以及待人处事的方法。我们有许多接受新文化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往往有一些排斥的心理。比如说传统戏剧,一上演就要出现几个人物,那些小孩子往往不看故事的情节,就只打听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然后尽管每一出戏都要经过各种各样曲折的情节,最后都是正义胜利了,邪恶失败了。这就是佛家的思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潜移默化地通过文艺的形式影响着中国人,教育着中国人。过去农村里有大戏台,每逢重要的节日都要唱戏。所演的戏,其内容都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不像现在。现在农村里也有网吧了,小孩子再也不是去听爷爷讲故事,都跑到网吧里去了。我没有去过网吧,我只晓得网吧出现了许多问题。有一个报道说,一个网吧的老板不能善待网民,结果激起了小孩子的报复心理,这些小孩一怒之下一把火把网吧给烧掉了。由此我们可以想到网吧教给孩子的是什么。电视也好像很迷人,但是电视是在家庭里,小朋友不能自由选择;而且电视上的节目或多或少是经过筛选了的。电视节目的内容不能满足小朋友寻求刺激的心理,所以他们要自己去网吧探险,真是很可怕。邢台一位居士的儿子,十五岁拿着一千块钱去网吧。有这一千块钱以后他就根本不回家,有时候会一个月不回家。做父母的是怎样的揪心啊!他的父母到处去找,怎么也找不着,天天在家里担心。但是你要知道孩子可是玩得上劲…

《十三届:会心当下即是——生活禅的不二法门 净慧老和尚闭营式上讲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