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以后再来,就来参加禅七。今年,明一师是把关比较严,他比较坚持原则。所以,我们大家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宽松。像前几年,我就做得不太好!因为心太软,说是招150人,内部的要求是不要超过200人,但经常我的名单上就有300 多人了。再加上后来有很多不请自来的,我们又不能劝回去。所以有一年就有400多,将近500人了。弄得我们常住的所有师父都苦恼的不得了。
明海大和尚:现在我们向正在休息的明一法师表示致意,用2秒钟向他发射一个善意的信号。现在我们再用3秒钟向所有为大家服务的法师和义工发射一个善意的信号!也有第一次参加我们生活禅夏令营的,在座的可能就很多了,以后大家也有机会再谈。现在我们请今天从西安赶过来为我们讲课的林治老师给大家讲几句话。他算是第一次参加我们夏令营的。
林治老师:我真的很幸运!一个幸运之神不经常光顾的人,一旦有幸运的时候,就会很激动,很想讲几句。夏令营本来是青少年人的事,没想到我今年六十岁了,有幸到柏林寺跟大家一起参加夏令营。我非常感谢明海大和尚给了我这次机会。在我们像你们这个年纪的时代,那个时候生活很痛苦。我兄弟姐妹六个,我是老大,母亲下放到家里,外婆从农村来与我们一起生活。全家九口人,只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暑假我一般都去打工。所以没有机会参加夏令营。但我当了父亲以后,我很支持我的女儿去参加夏令营。每次,她从夏令营回来,看到她活力四射,我觉得夏令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今天圆了我少年时代的梦,参加了这届夏令营。我非常感谢大和尚圆了我少年时代的梦。刚才明海大和尚介绍过了我是从陕西来的,陕西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柳青,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有很多种路,但关键的只有几步。”朋友们,咱们能走进柏林禅寺,我觉得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如果没有佛光的普照,我觉得我们好像是背对着太阳在走路。我们往前看,那地上都是阴影,是自己投到地上的阴影。当我们走近了柏林禅寺,皈依了佛门,在佛光的普照下,我们看到的是一片光明。请大家抬头看看,庭前的古柏树,千年的古柏树呀,在风中轻声诉说着佛法。请大家端起杯子,品一品,这就是赵州茶!我们一起吃茶去!今天虽然没有月亮,我相信大家的心中跟我一样充满了光明!为了让大家记住今天。我想送一首诗给大家“庭前柏子树,风中诉法音,一盏赵州茶,为君洗尘心”。谢谢大家!
明海大和尚:感谢林治老师,他也是夏令营给我们讲课的老师。以营员的身份参加夏令营,严重超龄的营员,六十岁的营员。但是我觉得他的心比我年轻很多,年轻六十岁。
我们每年夏令营都要唱唱歌,实际上佛教在传播的过程中和艺术,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有不解之缘,而佛教的艺术从古到今,也就是教科书上的劳动人民,当然也包括我们,创造出来的,所以需要有人传承。在夏令营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喜欢音乐的营员,他们先是唱,后来索性自己作曲,自己灌带子。大家也有所了解,黄明音居士就是在夏令营中间脱颖而出的一位营员音乐家(掌声)接下来几天,大家对他还会有些接触。
下面就请黄明音居士给我们讲几句,如果不愿意讲,唱支歌也可以(掌声)
明音居士:我是第十届来参加夏令营的,然后接下来第十一届,十二,十三,十四届一直做义工。能够来到这里是我的荣幸,在这里能够体会到生活当中得不到的体验。接下来我给大家唱一首歌,在三年以前,也是在这样的夜晚,也是在古柏下,我给大家唱过的一首歌。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歌曲《楞俨一笑》)
明海大和尚:感谢黄明音居士!他是第十届夏令营在这唱的这首歌,同时他就得到了“黄明音”这样一个法名。因为是老和尚取的,我也没办法。如果我来取,大家说他比香港谭咏麟唱的怎么样呢?(众:“好”)应该是不比他差!如果叫我给他取(名字)我就叫他,当然姓不好改,就叫“黄咏麟”(众笑)当然,你们不要追星啊!那么黄明音的粉丝,是应该叫做“黄瓜”吧!(众爆笑)
明海大和尚:明奘法师也是从我们夏令营中走出来的一位法师,而且慢慢成为在全国很多寺院宣传推广带动夏令营的法师。他是一位行脚僧,但是他所行之处带动很多的类似夏令营这样的活动。我们现在请明奘法师讲讲他的心里话,大家鼓掌!
奘师:我第一次来柏林寺是在九五年的四月初八。“五一”三天假期,我跟北大的五位朋友,其中有明影师,我们俩的缘分很深,我的高中同学是他在北大的好朋友。在这之前偶尔得到一本九四年第二期《禅》刊,封底一个土丘,绿绿的好像法国南部的葡萄园,很喜欢。我说,我一定要去这里。等我以来到这里,结果一无所有,没有山,没有水,只有22棵活着的柏树,还有三棵枯掉的柏树。那时候,塔还没有修,观音殿后边是十七间平房,破烂不堪,但是非常非常有味道。我们那一次的四月初八观音殿奠基,出家的人很多。很多都是第一次来寺院,感觉是很不一样很不一样,究竟是怎么个不一样呢,反正说出来你们也不了解,是我自己内在的,所以也就不说了。
然后,明影师告诉我,师父要来北京,我就提前去了,在广济寺,那里离我的工作单位只有一站半地。那次我告诉师父,我想要来柏林寺常住,如果合适,我就出家。师父担心我是来体验生活,提供写作素材的。直到九六年,我已经实际担当起夏令营的工作,师父说,他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我能坚持这么久还能这么精进,二是想不到我真是为出家来的,不是为创作来的,因为我当时在出版社编一些纯文学的东西。
师父认为我是为了体验生活才来的,为了体验的真是,我就假装剃头做和尚了。没想到我还真的出家做和尚了,一做就整整剃度十一年。
在夏令营前我已经来这常住了。看这个大殿,跟佛像很有感情,每天司老佛爷的香火,然后就搞卫生,非常开心非常开心,有半年的时间没有出山门,让别人帮忙捎些日用品,六个月没有出庙门。觉得我终于住在一个红墙的院落里了,穿着古代人的衣服。我终于实现了我的梦想,所以决不放弃体验他的机会,很开心,所以就不出门。然后,96年夏令营就开始在客堂,实际上的负责,但是要每天接受老和尚的耳提面命,早请示晚汇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一个人的报名表都写的很感人,到底取谁不取谁,真的是为难再三,为难再三。那时候老和尚两个侍者——两个小孩子,天天来盯着我是不是又超额了,我们就180个名额,多一个不行。每天这样的压力我很紧张,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把报名表分成三批,先把第一批录取了,把第一批那些没认真填的直接就pass 掉了,第二批再斟酌吧。在1998年,录取了380人,一下子,我很开心。营员来客堂报道,有一半以上的人我一下子就把他名字叫出来。营员觉得很奇怪,他没见过我,我却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他们不知道,因为实在是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人,他们的报名表我反复看了至少三遍,才最后抉择。所以我很能体会明一师现在趴在桌子上睡着,他实在很不容易。因为我在96,97,98连续三年做录取工作,所以很能体会。等夏令营真正开始了,相反,心里倒放下了一块大石头。因为夏令营不管办好办坏,成效如何,就相当于一个厨师,把菜准备好了,原料都端上来,剩下的事情,自有它的因缘,相反倒放松了,那个紧张劲下去了。
除了99年在北京住医院,没有参与,剩下我都参与了。同时,从2001年开始跟师父在湖北四祖寺创办首届弘法夏令营。同时一结束我就到庐山小住,开始创办庐山禅茶会系列禅修活动。然后到重庆北温泉创办禅修夏令营。从去年开始在庐山办清凉之旅夏令营。在广东北部粤北山区创办冬令营。同时我在吉隆坡请了法师在广东办儿童戏剧营。我自己带中山大学的学生举办“放慢脚步善待心灵”春令营。一系列这些活动,体验其中“况味难知”啊四个字来形容。
去年跟我参加五台山夏令营,临时用木板搭个棚子,东边下雨,西边是晴天。明契刚捞起东西刚要吃,一块废料搭的木板做成的凳子飞起来,摔下去(笑)。这次明契在客堂见到我,她说,如果你在,我就留下来。她的签证到7月31号,假如需要,她可以延长,“但五台山那边伙食我实在吃不消。”
经过这些,看到了力量,给我的力量。假如说一次,大家就瘫倒了,我也就没有力量。是看到你们,无论是初发心来还是经历过多次,像班老师参加过十一届的老义工,是你们让我获得了给养和营养,给了我力量。感觉到夏令营的演变,真正能够把禅的特色推广在每一个年轻的心中,在心中来把握它,运用它,实践它,而不是先把自己变成一个佛教徒。这个是有力量的,有生命力的,并且也跟我们现实中所接触的知识文化并行不悖,所以它有力量。这个力量让我开发了一个,又去推动一个,包括在马来西亚,在新加坡,我都在推动不同方式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各种各样的活动。
当然了,这个僧团,老和尚、海师大和尚和我的师兄弟们,尤其我要感谢这三年来,被我喝来骂去的义工们给我的巨大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这些事我做不到。比如说,我人在这,8月8 号的夏令营,我去年前年培训的义工们已经到位了。重庆华严寺今年开办的第一届心灵之旅夏令营,我的学生和义工们已经在那里做筹备了。所以没有这些义工的参与,这些夏令营想真正办下来,会把我们这些在台面上的人累死。
希望在座的各位,无论是在等待超龄的,严重超龄的,还是十年之内不会超龄的,请步入到义工队伍中来,把佛法的种子,把禅的智慧,把老和尚禅修的理念,带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去。因为,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世界,虽然因为宗教信仰、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隔阂会很多,但是…
《十四届:普茶之一——我和夏令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