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四届:普茶之一——我和夏令营▪P3

  ..续本文上一页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心很浮躁,所以我看到的东西都是很表面的东西。来了一次以后,又很想回到这里,来了一次、两次、三次,夏令营在潜移默化中对我的人生起了作用,就像班老师说的,好像种了一颗种子,在不经意间它发芽了。

  毕业以后,工作了,常常没有时间再回来,但是在每年的七月都会想到:夏令营的时间到了!虽然没有时间回来,但是我很关注夏令营的一些活动和一些新闻。有时有一个因缘,当你接触佛教之后,它其实是切实的,能帮助你的生活,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是这个解决的方法应该是从自己开始。后来我不再不停的去问一些问题 ,而是问自己的心到底最需要什么。后来成家、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很多变迁,每次遇到烦恼,我都会想起柏林寺,想起在这里听到的法语,还有亲近过的一些善知识,它切实的帮助了我的生活。因为每年都很忙,很烦乱,所以没有时间来。当我的儿子五岁的时候,我就决定把他带回来,希望他能够亲近一下寺院,能够了解这些为佛法不辞辛苦的法师,这会让他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难忘的经历。在儿子小的时候,他还不会说一些完整的话。作为任何一个人来说,其实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我想给儿子找一个完美的典范。当我在家里发脾气时,或者说话时,我就把他带到佛像前,其实我想让他了解:佛陀是佛者,而不是一个神像供我们膜拜。我就跟他说,佛陀是这样一个人,他会善待每一个人,他从来不会发脾气,从来不会想要一些东西,不会不顾别人。在这个时候,虽然他很多时候很淘气,但是他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在他的生活中,在他的心里,有这样一个人或一个法师存在着。对他来说,是一种道德方面的学习。现在我在香港的工作也跟佛教有关,我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做一些跟教义跟孩子相关的工作,这是我的热爱。如果有机会来,我还会跟大家谈。谢谢大家!

  明海大和尚:请等一下,让我们做一次访谈。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王彬居士:在国内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明海大和尚:校友啊,先不要激动。那毕业以后呢?

  王彬居士:在北京的一家国际学校工作,叫蒙坦梭利国际学校,工作了近七年的时间。

  明海大和尚:那么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在香港所做的工作?

  王彬居士:我去香港工作在三年前,严格意义上也跟柏林寺有关。在第三或第四届的时候,柏林寺请了一位今音?法师讲课,也是那一次我见到法师。后来一个很巧合的机会,我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他在香港大学成立了一个佛学研究中心,我就非常希望能够走出去,到那边学习一下佛教。中心成立的第一年我申请了,但是后来我放弃了,因为我的家人都不同意。那时儿子刚刚两岁多,如果我离开他去读书的话,是不对的。我当时很执着,很想去。但我也很客观,因为作为一个妈妈,照顾孩子是我的责任。后来我跟家人做了一些沟通,如果第二年我申请成功了,他们一定要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去,大家都同意了。第二年我又申请,并且成功了,所以到香港大学读了一年书。毕业以后,我非常希望仍留在香港一段时间,因为我做的工作跟佛教教义有关。后来申请博士,但是没有成功,因此我决定留在香港工作一年,然后决定是否还要读书,所以那一年我就留在香港的一所国际学校做老师。当时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儿子在我离开的日子里被爷爷奶奶宠坏了,以至再见到他时我都无法接受他的很多习气。虽然当时我一个人在香港,但是我决定把他带过去。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受过一段艰苦的生活对他的人生有帮助。在香港的第一年工作,我曾经非常非常的辛苦,尤其是带着他。但是当我回头看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之后又有一个因缘,我来到了现在工作的地方。我工作的地方是一个佛学园地,我们的工作是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去帮助一些在学校的孩子们。香港和国内有些不同,在香港有很多宗教团体办的小学和中学。现在香港的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学校办的就非常好,因为他们的教育有很多年的历史。在回归以前,政府可能没有非常支持佛教的教育,所以佛教的教育发展缓慢了一些,而且佛教学校教佛学课的老师并非真的了解佛教。我们今年做的主要的工作有两个,第一个是编写小学佛教课的教材给小学的学生们,第二个是到小学办一些活动,例如禅茶:教小朋友怎样喝茶。还有一些活动是通过游戏,例如静坐,学习安静下来的感受。之前我们做了一些活动,小朋友都非常喜欢,从另一个角度是让他们接触佛教里面一些精华的部分,这也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也希望大家能够参与。

  明海大和尚:我们似乎可以说,夏令营不仅改变了王彬的信仰、思想,也影响了她的人生路的选择,她对职业和工作的选择,是不是现在可以这样说,你现在的工作是你喜欢的,跟你的信仰一致的,我觉得人生的一大乐事就是做你想做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感谢你接受我的访谈。(众人笑)

  王彬居士:谢谢你!其实我真的很惭愧。

  明海大和尚:每年的夏令营都要先录取,你们在座的各位,绝大多数都是报名然后拿到通知书后来这里报道的,但是在这里我要坦白的讲有一些是走后门的,开后门的是谁呢?是我!本来不应该呀,怎么参加夏令营还要走后门呀,有时我也跟他们发牢骚,太不平等了,但是因为是来学佛嘛!就会有很多特例特殊,而这个报名录取的工作是一个很艰苦的工作,最早的几届呢,我记得是夏泽红居士做的,现在你们报名的时候有一个说寄给谁收呀?“夏生”而这个词是夏泽红居士发明的,很多人以为夏生是个师父呢?打电话到客堂找夏生法师,没有这个法师,那就是个代号,就向007一样,就是个代号,这个录取的工作呀,这么多年也换了很多人,再这中间明影法师做的时间也比较长,今年的工作是明一法师做的现在我们想找两位法师谈谈他们对录取工作的感受。

  明影法师:一个非常复杂的活动,它是需要很多人来为它服务,同时呢它还会在很多方面会给人很多不同的体会,以我的体会有很多的事情,记得今天和一个义工整理一些东西,他说就是很麻烦,所以他的夏令营体会可能就是麻烦,蛮有意思的,我记得我最早参加夏令营是第四和第五届,第四届是参加的后半部分,第五届是做义工,我听说夏令营的时间比较早,我是1995年的四月初八来柏林寺,当时是我们的观音殿落成典礼,我记得明奘法师也一起来了。然后是1995年底,来柏林寺参加禅七是第二次参加我们柏林寺的活动,1996年来参加夏令营也是被明尧居士鼓励来参加的,当时就是觉得不太喜欢,因为我这个人呢是个比较传统的人。对于佛法的理解也是比较传统,看书呢,就是虚云老和尚的年谱,看我们憨山大师的年谱,看弥勒日巴的传记,理想里的呢,出家人的生活是非常清苦,不食人间烟火的,所以呢。对于我们社会尤其是对于我们,因为我是学地质学的。我们跟大和尚是校友,我是北大地质学毕业的,我也很长时间认识到呢,现代人需要佛法,我记得有一年在广济寺我们师父的办公室,跟他讲过这样的一句话,我说: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一方面接受的是西方式的教育,同时呢我们对于佛法又有一种天然的感情,就是要深入到佛法的内涵,以现代人的语言和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介绍给现代人,我一直是很普通的去参与。我是在2000年把工作辞掉来到柏林寺。开始是想,先住几年好好地用用功,然后再作打算。在第七届夏令营有一个课是讲“事迹”,当时是班老师先整理好的,但是后来内容丢掉了。然后,当时作当家师的明海大和尚在第八届夏令营之前就交给我一个任务,把汪方为教授讲的玄奘大师的一段讲演整理一下。但是,在内容里面涉及到玄奘大师西行中的很多的地方和人,很多的名字,一定要看玄奘大师的一部传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才能够把录音听清楚。然后,那本书先借给我来读,就是这部传记给我很大的影响。我的出家跟读这部传记是有很大关系的,当然还有其它的原因。这 些共同促成了我出家的因缘。

  后来,在第八届夏令营我就作录音整理工作。2001年夏天的第九届夏令营上我就出家了。出家不久,就承担了夏令营的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还有做后来的辅导老师。

  002年的10周年的夏令营,我也作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录取等等。到去年,有一些就是明一师来做的。今年,是我十周年以后的夏令营中最轻松的一届。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是明一法师做的。包括最近比较繁琐的工作,有一些法师像明一师、崇全师来具体的负责。从我现在的感情来讲,不管是夏令营的工作多辛苦,不管以后我是一个什么状态。我都会一如既往地去支持去参与去为大家服务。希望以后越服务越心甘情愿,以开心的状态来为大家作贡献。谢谢大家!

  明海大和尚:刚才他讲到今年的录取是明一法师负责的,明一法师是我们寺院的知客。我知道在场的一些营员有身边的同学朋友也报名,但是没有被明一法师录取。你们千万不要把他的法名透露给他们,他们要不出来找他算账。现在我们请明一法师说说录取的感想。大家看,明一法师不仅害怕没有录取的,而且还害怕已经被录取的。

  明影法师:我来补充一下。刚才我去请明一师来参加这个活动的时候,他趴在桌子上快站不起来了。他说:“现在我最需要的是休息”。对他的这种感觉我是非常的理解。所以,我们的营员要珍惜我们法师和义工的工作。我们今年大概有近八九十人的义工。与营员的比例大概是1:2。所以有很多人为我们大家的喝茶、住宿、听讲座等等提供了劳动。我们要感谢他们。同时我也希望大家对佛法的理解要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不要只是注重夏令营的这个形式。我们夏令营一般是录取没来过的,如果今年来了的,明年再报名,明一师就会卡掉。所…

《十四届:普茶之一——我和夏令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