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四届:普茶之一——我和夏令营▪P2

  ..续本文上一页几年前的事情,我觉得历历在目,感慨万分,但不觉间已经十多年。我讲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当时我们讨论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们锁定的录取年龄段是18岁到30岁。因为那时我刚刚参加工作,到寺院里来做事时只有20多岁,那时我觉的我们夏令营应该是青年人的。当时有一些报名参加夏令营的人是在读的博士,年龄已经很大了。他们建议说录取的年龄要不要放宽一些呀?我们态度非常坚持,说夏令营是青年人的。但过了几年我三十岁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也超龄了。现在已经十多年过去了,我的年龄已经严重超标了。但是因为我们参加夏令营和大家在一起,所以我们这些人永远在用年轻人的心在学习佛法。很高兴十多年来还能和生活禅夏令营在一起,和大家在一起。谢谢!

  明海大和尚:举办夏令营十三年了,有很多营员来参加,今天上午老和尚讲了,至少有三千人参加。这中间有许多人只参加一次后就爬上了自己的人生路,没有再回到柏林寺来,但有许多人经常回来,也有一些人回来后就在这里安住了。所以说在这过程中许多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在我们寺院有好几位师父就是第一届夏令营的营员,如明奘法师,明勇法师以及《禅》杂志的主编明尧居士。所以有时回顾这些夏令营的成果,让我们感到欣慰。今天明尧居士也到了,我们请他讲话。

  明尧居士:各位法师,各位营员,大家好!今天参加茶话会我心里非常感慨。感慨有两点,一点是在十三前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举办的夏令营,十三年来一直在办,直到今天,而且办的一年比一年好。我上网查了一下,现在全国举办夏令营的有十多个单位。但十年前举办夏令营的只有柏林寺一家,十年后来才渐渐有其他单位开始办。这就是说柏林寺举办夏令营的这种活动渐渐得到大家的认同。第二点感慨是,每年都有这么多的新的面孔,这么多纯真的,朝气蓬勃的,有学问的年轻人都在这来亲近赵州祖师,来学习生活禅,将来还会回去,把生活禅的禅法带到生活中去,带给自己的朋友,这是我感到非常欣慰的一点,因为佛教的未来就在这里产生。

  我想,我们不能仅仅把夏令营看作一种行为,它是有深刻寓意的。老和尚是站在佛教的前途和未来发展的高度提出生活禅的理念和举办生活禅夏令营的。大家知道,佛教的发展有很多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有四个方面是不可回避的,一是人才的问题,二是道风的问题,三是法的问题,四是寺院经济独立的问题。老和尚修复柏林寺,提倡生活禅,举办生活禅夏令营都是为了解决这四个问题。如果佛教像巨柱的话,那么柏林禅寺十几年复兴的经过,就是一盏很好的指路明灯。大家有缘份来到这个祖庭,亲眼目睹了柏林寺的兴盛,看到道场的清静和道风的纯正,看到法师修行精进,但愿大家能够把自己所看到的带到社会上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柏林禅寺,亲近柏林寺,亲近赵州和尚,把佛法的光明带到世间,过一种清静自在的生活。愿大家回去以后做一个自在快乐的人,愿我们的老和尚身体健康,常住世间,愿柏林禅寺的大众六时吉祥,愿柏林禅寺这个道场千秋万代,永远大放光明。这是我的一点经验。(鼓掌)

  明海大和尚:明尧居士的“明尧”是法号,是他参加第一届夏令营皈依时由明证法师给他取的,这位法师现在在匈牙利。明尧的经历很奇特,他现在的名字是在柏林寺得到的,他俗姓黄,是武汉大学哲学系的硕士,曾在大学任教。在任教期间,参加了夏令营。夏令营结束后,他辞掉工作,来到柏林寺,但他当时也不清楚自己要找什么。就像有人经常问我,你当时为什么要出家呀?说不清,就像有人把你牵着,梦游似的就过来了。为什么说明尧自己也不清楚呢?虽然当时他有一些想法,但往往也是在骗自己。因为当时这里还很荒凉,只有一个殿,出家人也很少,只有一二十人。他来到这里以后也没有什么工资,一个月二百元人民币。住的地方是原来的旧校舍,我们曾在一个院中住过很久。那个院子就在观音殿的西边,院子中间有一棵槐树。夏天我们会在槐树下坐着喝茶聊天,有时会掉下几只毛毛虫。后来他来到这里以后才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佛教、禅学,慢慢走出了自己的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因缘牵引着他走出一条路来。

  这么多年来这样的营员还有很多,也有很多营员多年坚持来这里做义工,就像谢红居士讲的,虽然严重超龄,但是还来做义工。班文战居士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请班文战老师给我们讲几句。(鼓掌)

  班文战居士:谢谢大和尚,我是属于年龄“严重超标”的。刚才大和尚讲到,夏令营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参加夏令营的人有很多种情况,我属于参加一次之后就会经常回到柏林寺的那一种。我在1994年知道这个夏令营,这也是我与佛法结缘的契机。

  994年,当时我在大学工作已有六年,对于佛法、佛教、出家人一无所知。在那年的夏天我的一个同事给了我一本《禅》刊,当时我正处在寻找精神寄托的阶段。那时曾到北大听过陈祖映?先生讲的老庄,也学习过八哈信仰?,但是总不能接受。当我看到《禅》刊的时候,觉得这本书真是不错。从那时起,慢慢接触佛教,看一些佛书,后来皈依。皈依之后,1995年填写了报名申请参加夏令营,有幸被录取了。听说那一年是老和尚亲自录取的,今年是由客堂知客师明一师录取的。那一年,也有这样的一个谈感想的活动,我就说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在回到柏林寺,也希望能把自己生活的处处都当成柏林寺。后面的一个希望迟迟没有兑现,而前面那个希望很快就实现了,1996年我就申请做了义工,一做就做了11届,除去第十二届,从第三届到今天,已经十一届了。从参加生活禅夏令营,甚至从1994年第一次听到生活禅夏令营时,我的生命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一次听到夏令营就是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随着来到柏林寺的那一刻,开始慢慢发芽成长,这是一颗善种,是一颗智慧的种子。这颗种子在以后不断地发芽,开花,于我来说,结“果”还谈不上。善的智慧的种子种下了,善的智慧的一切便开启了。自从有了这颗种子,我的人缘、法缘、善缘和佛缘不断地增长。

  不论是家里、单位里、社会上,甚至国外,每一次提起佛法提起柏林寺提起夏令营,都会有很奇妙的故事发生。

  有一次,在挪威奥斯陆大学人权中心负责人家中做客,聊天时谈到佛教,讲到五台山,虽然是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语言、但是一提到佛法,就会觉得特别的亲近。今年的四月份,我到加拿大开会,也遇到一位对佛法感兴趣的同修,他当时刚刚从中国参访寺院回加拿大,那所寺院正是柏林寺。他说他见到了大和尚,我说我和大和尚也很熟,一下子两人之间的距离就特别的近了。这样的善缘还有很多很多,也有很多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变化。

  每一位营员听到了柏林寺,听到了夏令营,听到了佛法,不论你是来了七天,还是刚来一天就因为各种原因回去了,你与佛法的善缘已经结下了,将来我们不断地培育它,开出智慧善良的花朵,结出智慧善良的果实。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谢谢大家。(鼓掌)

  明海大和尚:现在来参与我们夏令营的主要还是国内的朋友,去年我们也曾经想办一个英文夏令营,没有成功。但这十几年来,偶尔也有不少外国朋友来参与夏令营。在座的这位明契法师,来自瑞士,也参加了几次夏令营。

  明契法师:我已经七十五岁了,是什么力量让我每年都不远万里从瑞士来到中国参加夏令营呢?因为我已经拥有了人类所能拥有的最好的礼物——佛陀的教诲。我相信,我如果能够把佛陀的教诲也传递给你们在座的每一位的话,那么你们就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满足。如果我能达到目的的话,我就得到了我的第二个最好的礼物。第一个就是我得到了这样的教诲,第二个就是我能把这种教诲传播给你们。明天下午我就试着给你们传播这个佛陀的教诲。去年我讲的主题是《金刚经》,它被认为是最难的佛经之一,它的学术价值非常高。明天我想把佛陀的教诲降低到跟你们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上,因为在《金刚经》里佛陀最后说了一句话:当我开悟了以后,我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得到。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他说最终成佛的目的就是放下一切,而不是拥抱着一切不放,不是要去读那些书,也不是要不停的问问题,而是要看到经文文字之间的内容。最伟大的经到底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最伟大的经就是你们自己的心,佛陀就是因为不断反省自己的心而成佛的。如果你这样去做的话,你会发现其实你也是佛。这个话题大家感兴趣吗?(学员答:是)那么明天下午来吧,我给你们解释。

  明海大和尚:感谢明契法师的精彩发言!刚才很多朋友讲他们跟夏令营的因缘,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讲跟佛法的因缘。通过夏令营我们跟佛法结缘,这种缘有时候不可思议。前几天我接待一个年轻人,她是一个女孩子,刚从美国回来,她说认识我。我问:你为什么认识我?她说自己曾是十年前的夏令营的营员。十年来,她一直在国外留学,十年后重返故里。在柏林寺参加夏令营的经历好像是一个名片,有时候走到外面碰到一个人,它一下子把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也有很多人因为跟佛法结缘,不管走多远,走到天涯海角,还会回到这里,这里好像是他们的出发站,是他们的家。今天有一位从香港赶来的老营员,名叫王彬,请她为我们讲几句。

  王彬居士:大家好,我是第三、四、五届的营员和义工。今天我站在这里,感觉很惭愧。虽然我来过柏林寺很多次,但是真正为柏林寺做的事情很少,然而我在这里得到的受用很多。第一次来夏令营的时候,相信和很多夏令营的新营员的心情一样,我就是觉得很好奇,希望接触一个我从来没接触过的世界。看到很多出家人离开家庭,在一个寺院里过着我们难以想像的生活,我就非常想了解他们究竟为了什么会来到这里。当第…

《十四届:普茶之一——我和夏令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