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幾年前的事情,我覺得曆曆在目,感慨萬分,但不覺間已經十多年。我講一個很有趣的事情,當時我們討論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我們鎖定的錄取年齡段是18歲到30歲。因爲那時我剛剛參加工作,到寺院裏來做事時只有20多歲,那時我覺的我們夏令營應該是青年人的。當時有一些報名參加夏令營的人是在讀的博士,年齡已經很大了。他們建議說錄取的年齡要不要放寬一些呀?我們態度非常堅持,說夏令營是青年人的。但過了幾年我叁十歲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我也超齡了。現在已經十多年過去了,我的年齡已經嚴重超標了。但是因爲我們參加夏令營和大家在一起,所以我們這些人永遠在用年輕人的心在學習佛法。很高興十多年來還能和生活禅夏令營在一起,和大家在一起。謝謝!
明海大和尚:舉辦夏令營十叁年了,有很多營員來參加,今天上午老和尚講了,至少有叁千人參加。這中間有許多人只參加一次後就爬上了自己的人生路,沒有再回到柏林寺來,但有許多人經常回來,也有一些人回來後就在這裏安住了。所以說在這過程中許多人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迹。在我們寺院有好幾位師父就是第一屆夏令營的營員,如明奘法師,明勇法師以及《禅》雜志的主編明堯居士。所以有時回顧這些夏令營的成果,讓我們感到欣慰。今天明堯居士也到了,我們請他講話。
明堯居士:各位法師,各位營員,大家好!今天參加茶話會我心裏非常感慨。感慨有兩點,一點是在十叁前那麼艱苦的條件下舉辦的夏令營,十叁年來一直在辦,直到今天,而且辦的一年比一年好。我上網查了一下,現在全國舉辦夏令營的有十多個單位。但十年前舉辦夏令營的只有柏林寺一家,十年後來才漸漸有其他單位開始辦。這就是說柏林寺舉辦夏令營的這種活動漸漸得到大家的認同。第二點感慨是,每年都有這麼多的新的面孔,這麼多純真的,朝氣蓬勃的,有學問的年輕人都在這來親近趙州祖師,來學習生活禅,將來還會回去,把生活禅的禅法帶到生活中去,帶給自己的朋友,這是我感到非常欣慰的一點,因爲佛教的未來就在這裏産生。
我想,我們不能僅僅把夏令營看作一種行爲,它是有深刻寓意的。老和尚是站在佛教的前途和未來發展的高度提出生活禅的理念和舉辦生活禅夏令營的。大家知道,佛教的發展有很多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其中有四個方面是不可回避的,一是人才的問題,二是道風的問題,叁是法的問題,四是寺院經濟獨立的問題。老和尚修複柏林寺,提倡生活禅,舉辦生活禅夏令營都是爲了解決這四個問題。如果佛教像巨柱的話,那麼柏林禅寺十幾年複興的經過,就是一盞很好的指路明燈。大家有緣份來到這個祖庭,親眼目睹了柏林寺的興盛,看到道場的清靜和道風的純正,看到法師修行精進,但願大家能夠把自己所看到的帶到社會上去,讓更多的人了解柏林禅寺,親近柏林寺,親近趙州和尚,把佛法的光明帶到世間,過一種清靜自在的生活。願大家回去以後做一個自在快樂的人,願我們的老和尚身體健康,常住世間,願柏林禅寺的大衆六時吉祥,願柏林禅寺這個道場千秋萬代,永遠大放光明。這是我的一點經驗。(鼓掌)
明海大和尚:明堯居士的“明堯”是法號,是他參加第一屆夏令營皈依時由明證法師給他取的,這位法師現在在匈牙利。明堯的經曆很奇特,他現在的名字是在柏林寺得到的,他俗姓黃,是武漢大學哲學系的碩士,曾在大學任教。在任教期間,參加了夏令營。夏令營結束後,他辭掉工作,來到柏林寺,但他當時也不清楚自己要找什麼。就像有人經常問我,你當時爲什麼要出家呀?說不清,就像有人把你牽著,夢遊似的就過來了。爲什麼說明堯自己也不清楚呢?雖然當時他有一些想法,但往往也是在騙自己。因爲當時這裏還很荒涼,只有一個殿,出家人也很少,只有一二十人。他來到這裏以後也沒有什麼工資,一個月二百元人民幣。住的地方是原來的舊校舍,我們曾在一個院中住過很久。那個院子就在觀音殿的西邊,院子中間有一棵槐樹。夏天我們會在槐樹下坐著喝茶聊天,有時會掉下幾只毛毛蟲。後來他來到這裏以後才有更多的時間學習佛教、禅學,慢慢走出了自己的路。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因緣牽引著他走出一條路來。
這麼多年來這樣的營員還有很多,也有很多營員多年堅持來這裏做義工,就像謝紅居士講的,雖然嚴重超齡,但是還來做義工。班文戰居士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請班文戰老師給我們講幾句。(鼓掌)
班文戰居士:謝謝大和尚,我是屬于年齡“嚴重超標”的。剛才大和尚講到,夏令營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參加夏令營的人有很多種情況,我屬于參加一次之後就會經常回到柏林寺的那一種。我在1994年知道這個夏令營,這也是我與佛法結緣的契機。
994年,當時我在大學工作已有六年,對于佛法、佛教、出家人一無所知。在那年的夏天我的一個同事給了我一本《禅》刊,當時我正處在尋找精神寄托的階段。那時曾到北大聽過陳祖映?先生講的老莊,也學習過八哈信仰?,但是總不能接受。當我看到《禅》刊的時候,覺得這本書真是不錯。從那時起,慢慢接觸佛教,看一些佛書,後來皈依。皈依之後,1995年填寫了報名申請參加夏令營,有幸被錄取了。聽說那一年是老和尚親自錄取的,今年是由客堂知客師明一師錄取的。那一年,也有這樣的一個談感想的活動,我就說希望將來有機會能夠在回到柏林寺,也希望能把自己生活的處處都當成柏林寺。後面的一個希望遲遲沒有兌現,而前面那個希望很快就實現了,1996年我就申請做了義工,一做就做了11屆,除去第十二屆,從第叁屆到今天,已經十一屆了。從參加生活禅夏令營,甚至從1994年第一次聽到生活禅夏令營時,我的生命就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第一次聽到夏令營就是在心裏埋下一顆種子,隨著來到柏林寺的那一刻,開始慢慢發芽成長,這是一顆善種,是一顆智慧的種子。這顆種子在以後不斷地發芽,開花,于我來說,結“果”還談不上。善的智慧的種子種下了,善的智慧的一切便開啓了。自從有了這顆種子,我的人緣、法緣、善緣和佛緣不斷地增長。
不論是家裏、單位裏、社會上,甚至國外,每一次提起佛法提起柏林寺提起夏令營,都會有很奇妙的故事發生。
有一次,在挪威奧斯陸大學人權中心負責人家中做客,聊天時談到佛教,講到五臺山,雖然是不同的國籍、不同的語言、但是一提到佛法,就會覺得特別的親近。今年的四月份,我到加拿大開會,也遇到一位對佛法感興趣的同修,他當時剛剛從中國參訪寺院回加拿大,那所寺院正是柏林寺。他說他見到了大和尚,我說我和大和尚也很熟,一下子兩人之間的距離就特別的近了。這樣的善緣還有很多很多,也有很多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變化。
每一位營員聽到了柏林寺,聽到了夏令營,聽到了佛法,不論你是來了七天,還是剛來一天就因爲各種原因回去了,你與佛法的善緣已經結下了,將來我們不斷地培育它,開出智慧善良的花朵,結出智慧善良的果實。這也是我們共同的心願。謝謝大家。(鼓掌)
明海大和尚:現在來參與我們夏令營的主要還是國內的朋友,去年我們也曾經想辦一個英文夏令營,沒有成功。但這十幾年來,偶爾也有不少外國朋友來參與夏令營。在座的這位明契法師,來自瑞士,也參加了幾次夏令營。
明契法師:我已經七十五歲了,是什麼力量讓我每年都不遠萬裏從瑞士來到中國參加夏令營呢?因爲我已經擁有了人類所能擁有的最好的禮物——佛陀的教誨。我相信,我如果能夠把佛陀的教誨也傳遞給你們在座的每一位的話,那麼你們就會得到更多的快樂和滿足。如果我能達到目的的話,我就得到了我的第二個最好的禮物。第一個就是我得到了這樣的教誨,第二個就是我能把這種教誨傳播給你們。明天下午我就試著給你們傳播這個佛陀的教誨。去年我講的主題是《金剛經》,它被認爲是最難的佛經之一,它的學術價值非常高。明天我想把佛陀的教誨降低到跟你們日常生活相關的話題上,因爲在《金剛經》裏佛陀最後說了一句話:當我開悟了以後,我發現自己什麼都沒得到。他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他說最終成佛的目的就是放下一切,而不是擁抱著一切不放,不是要去讀那些書,也不是要不停的問問題,而是要看到經文文字之間的內容。最偉大的經到底告訴我們的是什麼呢?最偉大的經就是你們自己的心,佛陀就是因爲不斷反省自己的心而成佛的。如果你這樣去做的話,你會發現其實你也是佛。這個話題大家感興趣嗎?(學員答:是)那麼明天下午來吧,我給你們解釋。
明海大和尚:感謝明契法師的精彩發言!剛才很多朋友講他們跟夏令營的因緣,在某種意義上也是講跟佛法的因緣。通過夏令營我們跟佛法結緣,這種緣有時候不可思議。前幾天我接待一個年輕人,她是一個女孩子,剛從美國回來,她說認識我。我問:你爲什麼認識我?她說自己曾是十年前的夏令營的營員。十年來,她一直在國外留學,十年後重返故裏。在柏林寺參加夏令營的經曆好像是一個名片,有時候走到外面碰到一個人,它一下子把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也有很多人因爲跟佛法結緣,不管走多遠,走到天涯海角,還會回到這裏,這裏好像是他們的出發站,是他們的家。今天有一位從香港趕來的老營員,名叫王彬,請她爲我們講幾句。
王彬居士:大家好,我是第叁、四、五屆的營員和義工。今天我站在這裏,感覺很慚愧。雖然我來過柏林寺很多次,但是真正爲柏林寺做的事情很少,然而我在這裏得到的受用很多。第一次來夏令營的時候,相信和很多夏令營的新營員的心情一樣,我就是覺得很好奇,希望接觸一個我從來沒接觸過的世界。看到很多出家人離開家庭,在一個寺院裏過著我們難以想像的生活,我就非常想了解他們究竟爲了什麼會來到這裏。當第…
《十四屆:普茶之一——我和夏令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