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以,以後再來,就來參加禅七。今年,明一師是把關比較嚴,他比較堅持原則。所以,我們大家的生活條件都比較寬松。像前幾年,我就做得不太好!因爲心太軟,說是招150人,內部的要求是不要超過200人,但經常我的名單上就有300 多人了。再加上後來有很多不請自來的,我們又不能勸回去。所以有一年就有400多,將近500人了。弄得我們常住的所有師父都苦惱的不得了。
明海大和尚:現在我們向正在休息的明一法師表示致意,用2秒鍾向他發射一個善意的信號。現在我們再用3秒鍾向所有爲大家服務的法師和義工發射一個善意的信號!也有第一次參加我們生活禅夏令營的,在座的可能就很多了,以後大家也有機會再談。現在我們請今天從西安趕過來爲我們講課的林治老師給大家講幾句話。他算是第一次參加我們夏令營的。
林治老師:我真的很幸運!一個幸運之神不經常光顧的人,一旦有幸運的時候,就會很激動,很想講幾句。夏令營本來是青少年人的事,沒想到我今年六十歲了,有幸到柏林寺跟大家一起參加夏令營。我非常感謝明海大和尚給了我這次機會。在我們像你們這個年紀的時代,那個時候生活很痛苦。我兄弟姐妹六個,我是老大,母親下放到家裏,外婆從農村來與我們一起生活。全家九口人,只靠父親一個人的工資。暑假我一般都去打工。所以沒有機會參加夏令營。但我當了父親以後,我很支持我的女兒去參加夏令營。每次,她從夏令營回來,看到她活力四射,我覺得夏令營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今天圓了我少年時代的夢,參加了這屆夏令營。我非常感謝大和尚圓了我少年時代的夢。剛才明海大和尚介紹過了我是從陝西來的,陝西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柳青,他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有很多種路,但關鍵的只有幾步。”朋友們,咱們能走進柏林禅寺,我覺得是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如果沒有佛光的普照,我覺得我們好像是背對著太陽在走路。我們往前看,那地上都是陰影,是自己投到地上的陰影。當我們走近了柏林禅寺,皈依了佛門,在佛光的普照下,我們看到的是一片光明。請大家擡頭看看,庭前的古柏樹,千年的古柏樹呀,在風中輕聲訴說著佛法。請大家端起杯子,品一品,這就是趙州茶!我們一起吃茶去!今天雖然沒有月亮,我相信大家的心中跟我一樣充滿了光明!爲了讓大家記住今天。我想送一首詩給大家“庭前柏子樹,風中訴法音,一盞趙州茶,爲君洗塵心”。謝謝大家!
明海大和尚:感謝林治老師,他也是夏令營給我們講課的老師。以營員的身份參加夏令營,嚴重超齡的營員,六十歲的營員。但是我覺得他的心比我年輕很多,年輕六十歲。
我們每年夏令營都要唱唱歌,實際上佛教在傳播的過程中和藝術,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有不解之緣,而佛教的藝術從古到今,也就是教科書上的勞動人民,當然也包括我們,創造出來的,所以需要有人傳承。在夏令營中我們也發現很多喜歡音樂的營員,他們先是唱,後來索性自己作曲,自己灌帶子。大家也有所了解,黃明音居士就是在夏令營中間脫穎而出的一位營員音樂家(掌聲)接下來幾天,大家對他還會有些接觸。
下面就請黃明音居士給我們講幾句,如果不願意講,唱支歌也可以(掌聲)
明音居士:我是第十屆來參加夏令營的,然後接下來第十一屆,十二,十叁,十四屆一直做義工。能夠來到這裏是我的榮幸,在這裏能夠體會到生活當中得不到的體驗。接下來我給大家唱一首歌,在叁年以前,也是在這樣的夜晚,也是在古柏下,我給大家唱過的一首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歌曲《楞俨一笑》)
明海大和尚:感謝黃明音居士!他是第十屆夏令營在這唱的這首歌,同時他就得到了“黃明音”這樣一個法名。因爲是老和尚取的,我也沒辦法。如果我來取,大家說他比香港譚詠麟唱的怎麼樣呢?(衆:“好”)應該是不比他差!如果叫我給他取(名字)我就叫他,當然姓不好改,就叫“黃詠麟”(衆笑)當然,你們不要追星啊!那麼黃明音的粉絲,是應該叫做“黃瓜”吧!(衆爆笑)
明海大和尚:明奘法師也是從我們夏令營中走出來的一位法師,而且慢慢成爲在全國很多寺院宣傳推廣帶動夏令營的法師。他是一位行腳僧,但是他所行之處帶動很多的類似夏令營這樣的活動。我們現在請明奘法師講講他的心裏話,大家鼓掌!
奘師:我第一次來柏林寺是在九五年的四月初八。“五一”叁天假期,我跟北大的五位朋友,其中有明影師,我們倆的緣分很深,我的高中同學是他在北大的好朋友。在這之前偶爾得到一本九四年第二期《禅》刊,封底一個土丘,綠綠的好像法國南部的葡萄園,很喜歡。我說,我一定要去這裏。等我以來到這裏,結果一無所有,沒有山,沒有水,只有22棵活著的柏樹,還有叁棵枯掉的柏樹。那時候,塔還沒有修,觀音殿後邊是十七間平房,破爛不堪,但是非常非常有味道。我們那一次的四月初八觀音殿奠基,出家的人很多。很多都是第一次來寺院,感覺是很不一樣很不一樣,究竟是怎麼個不一樣呢,反正說出來你們也不了解,是我自己內在的,所以也就不說了。
然後,明影師告訴我,師父要來北京,我就提前去了,在廣濟寺,那裏離我的工作單位只有一站半地。那次我告訴師父,我想要來柏林寺常住,如果合適,我就出家。師父擔心我是來體驗生活,提供寫作素材的。直到九六年,我已經實際擔當起夏令營的工作,師父說,他有兩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我能堅持這麼久還能這麼精進,二是想不到我真是爲出家來的,不是爲創作來的,因爲我當時在出版社編一些純文學的東西。
師父認爲我是爲了體驗生活才來的,爲了體驗的真是,我就假裝剃頭做和尚了。沒想到我還真的出家做和尚了,一做就整整剃度十一年。
在夏令營前我已經來這常住了。看這個大殿,跟佛像很有感情,每天司老佛爺的香火,然後就搞衛生,非常開心非常開心,有半年的時間沒有出山門,讓別人幫忙捎些日用品,六個月沒有出廟門。覺得我終于住在一個紅牆的院落裏了,穿著古代人的衣服。我終于實現了我的夢想,所以決不放棄體驗他的機會,很開心,所以就不出門。然後,96年夏令營就開始在客堂,實際上的負責,但是要每天接受老和尚的耳提面命,早請示晚彙報,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每一個人的報名表都寫的很感人,到底取誰不取誰,真的是爲難再叁,爲難再叁。那時候老和尚兩個侍者——兩個小孩子,天天來盯著我是不是又超額了,我們就180個名額,多一個不行。每天這樣的壓力我很緊張,後來我想了一個辦法,把報名表分成叁批,先把第一批錄取了,把第一批那些沒認真填的直接就pass 掉了,第二批再斟酌吧。在1998年,錄取了380人,一下子,我很開心。營員來客堂報道,有一半以上的人我一下子就把他名字叫出來。營員覺得很奇怪,他沒見過我,我卻能叫出他們的名字。他們不知道,因爲實在是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人,他們的報名表我反複看了至少叁遍,才最後抉擇。所以我很能體會明一師現在趴在桌子上睡著,他實在很不容易。因爲我在96,97,98連續叁年做錄取工作,所以很能體會。等夏令營真正開始了,相反,心裏倒放下了一塊大石頭。因爲夏令營不管辦好辦壞,成效如何,就相當于一個廚師,把菜准備好了,原料都端上來,剩下的事情,自有它的因緣,相反倒放松了,那個緊張勁下去了。
除了99年在北京住醫院,沒有參與,剩下我都參與了。同時,從2001年開始跟師父在湖北四祖寺創辦首屆弘法夏令營。同時一結束我就到廬山小住,開始創辦廬山禅茶會系列禅修活動。然後到重慶北溫泉創辦禅修夏令營。從去年開始在廬山辦清涼之旅夏令營。在廣東北部粵北山區創辦冬令營。同時我在吉隆坡請了法師在廣東辦兒童戲劇營。我自己帶中山大學的學生舉辦“放慢腳步善待心靈”春令營。一系列這些活動,體驗其中“況味難知”啊四個字來形容。
去年跟我參加五臺山夏令營,臨時用木板搭個棚子,東邊下雨,西邊是晴天。明契剛撈起東西剛要吃,一塊廢料搭的木板做成的凳子飛起來,摔下去(笑)。這次明契在客堂見到我,她說,如果你在,我就留下來。她的簽證到7月31號,假如需要,她可以延長,“但五臺山那邊夥食我實在吃不消。”
經過這些,看到了力量,給我的力量。假如說一次,大家就癱倒了,我也就沒有力量。是看到你們,無論是初發心來還是經曆過多次,像班老師參加過十一屆的老義工,是你們讓我獲得了給養和營養,給了我力量。感覺到夏令營的演變,真正能夠把禅的特色推廣在每一個年輕的心中,在心中來把握它,運用它,實踐它,而不是先把自己變成一個佛教徒。這個是有力量的,有生命力的,並且也跟我們現實中所接觸的知識文化並行不悖,所以它有力量。這個力量讓我開發了一個,又去推動一個,包括在馬來西亞,在新加坡,我都在推動不同方式的,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各種各樣的活動。
當然了,這個僧團,老和尚、海師大和尚和我的師兄弟們,尤其我要感謝這叁年來,被我喝來罵去的義工們給我的巨大的支持。沒有他們的支持,這些事我做不到。比如說,我人在這,8月8 號的夏令營,我去年前年培訓的義工們已經到位了。重慶華嚴寺今年開辦的第一屆心靈之旅夏令營,我的學生和義工們已經在那裏做籌備了。所以沒有這些義工的參與,這些夏令營想真正辦下來,會把我們這些在臺面上的人累死。
希望在座的各位,無論是在等待超齡的,嚴重超齡的,還是十年之內不會超齡的,請步入到義工隊伍中來,把佛法的種子,把禅的智慧,把老和尚禅修的理念,帶到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地去。因爲,未來的世界是一個全球一體化的世界,雖然因爲宗教信仰、文化的差異所導致的隔閡會很多,但是…
《十四屆:普茶之一——我和夏令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