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三皈五戒
明海大和尚
(2007年7月25日下午于普贤阁)
各位营员:
我们今天利用晚课的时间,为你们愿意皈依三宝的人举行一个仪式,仪式之前,我们先念一段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遍)
大家请坐下。
简单地跟大家讲一下三皈依的内涵。三皈依又叫皈依三宝。皈依这个词,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指精神层面认同、回归。皈依三宝是认同和回归构成佛教的三大要素:佛、法、僧三宝。显而易见,认同和回归佛法僧,是要在我们的内心完成的。要在内心完成的这样一个过程,为什么一定要通过一个外在的仪式?这是因为内心的认同和皈依,通过外在的仪式,由一个出家人来见证,它就会变得强大,变得有力量,变得坚固。这个道理和我们世间生活中的有些道理是一样的。就是我们内心所发生的事情,通过外在的表达,得到加强,得到稳定。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你到商场去看东西,你看见一个东西好,你心里想,好,我需要它!如果你不跟售货员说出来,也不履行买这个东西的手续,你可以随时改变你的想法,放弃这个东西。一旦你认为它好,想拥有它,通过语言表达出来,通过一个手续实现它,那么,你和这个东西的关系就稳定了。我们内心对三宝的认同和皈依也是这样,通过仪式表达我们内心的皈依。在仪式中,我们要跟师父一起念,通过礼拜,口里念,心里想,来稳定来强化我们皈依的心。这是仪式的重要。仪式也是一个事件,在我们的生命中是一个重要的事件,这个事件就在我们心中成了一个里程碑。我们心里动很多念头,但是很难有一个念头成为你生命中的里程碑。有些念头只有通过外在的表达会成为里程碑,这是讲仪式的必要性。这个仪式的内涵,所涉及的内心的回归和认同,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发生在我们内心深处,是我们人生最根本的意义,最根本的价值观,在这个层面所发生的对佛法僧的认同和皈依。事实上一般而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皈依的对象,也许有的人对他的母亲作为皈依的对象,所以在生命处于边缘状态,处于极限的时候,他会脱口而出:我的妈。他会想起他的母亲。也有的人把金钱作为他生命的皈依对象,作为他的精神支柱,等等。那么皈依三宝,这样一个回归和认同,是全方位的,根本的,奠定我们生命根本和未来走向,确立了我们今后人生的价值系统、价值观,确定我们今后做人做事的选择的目标。通常在哲学上,把这个层面上的认同,称为终极的认同,终极层面的选择,是每个人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一个自我关怀。这个自我关怀是属于终极的,终极层面的终极关怀。它不同于我们因为口渴去找一杯水,因为肚子饿就找一些饭,因为喜欢一件衣服去买下它,这样的关怀。这种终极层面的自我关怀,我个人认为,对每个人都是需要的,必需的。每个人都要有这个层面的关怀,每个人都要回到这里,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是比较圆满的,我们的人生也将会比较健全。所谓回归的意思,它隐含地说,每一个个体生命他是没有根的,他只有认同了佛法僧三宝提供给我们的价值,做人的价值,关于生命的价值,关于自我超越自我提升的方法,他才找到了根。回归,有找到根的意思。一棵树没有根会被风吹倒,它也得不到养料;一个人的精神没有根,他是肤浅的,他也会被人生的风暴所摧折,他也不能得到精神层面更好的养料。所以,就像一滴水回到大海,一滴水当它回到大海的时候,它的生命就找到了永恒的价值,得到了最好的保护。那么一滴水如果是孤立地存在,顷刻间会挥发,会晒干。这种个体生命和我们人类智慧的生命所发生的链接,是我们每个众生生命的本来状态。但是,在我们的意识层面,我们没有觉察,没有觉醒,没有发现,没有去趋同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回归的那本来就是我们的家。如果我们在现在的思想层面,在行为语言层面,去和我们本来的精神家园发生链接。这个链接,打个比喻说,好像一个灯泡,插到电源上就发光,像一滴水回到大海,像一片树叶回到森林,像一粒尘土回归大地,那是它的家。所以,它就回到了它应该在的地方。这是皈依的意思。当这个链接发生的时候,这个链接意味着什么呢?这个链接一方面意味着这个个体的人,他和一个智慧的传统,和一个智慧的家庭融合了。大家知道,一个人的生命,即使你活一百年,所有的时间都不浪费,也是很短暂的。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我们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你想通达于人生的智慧,真的很难。你费尽心思,你可能只明白了一点点。而这样和一个智慧的传统的融合,它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就接受了一个精神财富,所以说皈依三宝也是我们生命获得智慧的一个捷径。那相当于一个勤奋的人,在短时间内,接受了一笔数额巨大的财产。比贫穷的人,一分一厘地去挣那个钱,当然要来得快些。所以,个体生命和一个智慧的传统发生链接,由此而辟成一笔精神的财富,接下来的后果,它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单纯,变得清晰,变得简洁。为什么呢?因为在没有接受这样的传统,没有发生这样的链接以前,你关于很多问题,关于很多事情,怎么做,怎么判断,你没有标准,你要经过很多的苦,你要碰破头,你要吃很多的亏,一些关于做人的ABC你才明白。当你明白的时候,你发现时间已经过去很多了,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有信仰的人不然,有信仰人的人生会变得简单、清晰、简洁。由于简单和清晰,其实也就意味着节省了生命的资源。当然,这样的人他的身心状态也往往是简单、清晰、爽朗。简单清晰同时也意味着什么呢?诸位,意味着有力量,当时我们有力量。当你在很多问题的判断犹豫不决的时候,你有力量吗?你耽误了很多时间。当你在做出一个决定行动的时候,没有充分的信心的时候,你有力量吗?也没有力量,你很容易在行动的时候打退堂鼓。而我们有信仰的人,由于直接接受一个智慧的传承,所以我们的判断我们的行动总是最直接的,总是最快捷的,总是最自然的,总是最轻松的。这就让人生的画面突然改变,人生的图景突然改变了。诸位要注意,信仰也是人类的历史上,人类的文化中,一种传承人类智慧的载体。宗教信仰,是我们人类文化中,跨越漫长的时间和广大的空间,传播、传承我们人类智慧的一种有效的载体。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来说,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载体。有信仰的人变得简单有力量,有信仰的人变得有信心,他知道他的方向。这是讲了皈依信仰对人生的意义。实质上,皈依就是让我们人个体的生命,和那广大的智慧,和另外穿越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的,来到我们跟前的智慧的系统发生融合和链接,让我们自己融入。所以,那是一个精神的回归,是精神家园的确立。
在佛教里面可以讨论,这种终极层面的回归和链接,可不是一件小事,绝不等同于我们去选择一个商品,那是把我们整个的生命托付给它。这种托付是人生头等的大事,万一我们托付错了怎么办呢?所以,佛教里也有讨论,对于我们要皈依的对象,是要进行观察和考量的,不是主张你兴冲冲就交给它,这是一定要慎重的。这种考量以皈依三宝来说,我们皈依的是佛法僧。简单来说,佛是宇宙人生的觉者,法是宇宙人生的规律,僧是追随佛陀建立那净化之道的团队。这三个对象中,首要考察佛。从佛的行为,清净和圆满;从他的语言,从他的思想,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他的智慧;从他的情感,从他的大慈悲心来观察他。但是,生活在现代的人,仍然可能对经论给我们提供的这种观察提出怀疑,就是如何保证这种说法是真实的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我们今天的人,可能没有办法见到释迦牟尼佛,但是,你们能见到出家人,能见到出家的比丘们,能见到坐在你们前面的师父,这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么这样一个人,他所秉承的修行的传统,智慧的体系,最重要的不是说来自于一些书本,而是来自于他的师父,他的师父也有师父,师父的师父还有师父,如此上溯,一直到释迦牟尼佛。所以,释迦牟尼佛的智慧生命,既有经书的传承,也有人对人,一个人接通另外一个人,那最感性最直接的传承其实就是僧。所以,世间有僧团,有活生生地见证了宇宙人生真理的活人,出家人。他从某种层面上向我们揭示了佛法的真实,以及释迦牟尼佛伟大人格的真实。而且,即使是到今天,我们仍然有缘分能够亲近到一些有成就的高僧大德。像我们的老和尚,我们仍然有机会能碰到这样的高僧大德,零距离地感受他们的人格中,那些和佛陀的品质一样的慈悲心,一样的智慧。也许那个量不一样,但是那品质是一样的。就像从石家庄送到赵县的电,也许送到赵县的时候,电的量衰减了,但是电仍然是电,能让灯泡发光。就像长江源头流到下游的的水,流到下游的时候,仍然是水。就像我们在大海里所获得的海水,虽然也许我们只舀了一点点,但那是海水,跟海水的品质是一样的。所以,这是我们皈依的对象的真实性。
下面,我想简单给你们介绍皈依的三宝的内涵。因为时间的关系,只能用最简单的话来解释,三宝就是佛、法、僧。佛这个字是印度梵文的音译,翻译成汉语叫“觉悟的人”。这个觉悟,在佛法里是包括了三个内涵,自我生命的觉悟,以及帮助众生觉悟的事业,在两方面达到圆满,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它是生命所有对立的消融,最圆满的宁静和和谐;也是生命从内在到外在的统一;既有德,同时也有能;同时有真实性。这个是觉者,佛。那么法这个字呢?在佛教里面含义很多样。广义的法,概指一切精神和物质的存在,抽象的概念,实体的事物都是法。那么,释迦牟尼佛所觉悟的是宇宙人生万有的规律。这万有的规律是本来如是的,不是他发明的,他只是发现了它。同时,他也应因众生的根基,而讲出了很多通达宇宙万有规律的道理、方法、修行的法门,这也属…
《十五届:授三皈五戒(明海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