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六届:佛学讲演(关牧村、江泓)▪P3

  ..续本文上一页两个字可以概括:第一个是“缘”,第二个叫“慧”。这个“缘”的理解就是守住“慧”的状态,一切随“缘”。她的生活中有四句话平常经常讲,第一句话就是“简单生活是福,平常心是道”,这是她过去经常讲的。别人把她看成是不简单的,她呢一定要守住自己的简单。她过去自己较拘谨,因为是那种家庭情况走出来的(关老师补充:反革命子女),然后又有那么多荣誉,她是夹着尾巴做人。她老提醒说“我们要夹着尾巴做人”,我也跟她夹着尾巴。我夹了一段,感觉这个还不行。我说:这样吧,咱们也别夹着尾巴,也别翘着尾巴,自然地舒展着尾巴就成了。

  关牧村老师:在文联那个德艺双馨表彰会上我作了一个发言。就这个“尾巴”问题,有一个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写了一个“尾巴颂”,今天没带来。这个“尾巴颂”写得很有意思,以后我们有时间找出来再给你们看。

  江泓老师:他也赞成人不要夹着尾巴,也不要翘着尾巴,要自然地舒展,“一切随缘”。

  第一句话“简单生活是福,平常心是道”她追求简单;第二句话呢“向善向上即为修”,这也是我们德高望重的净慧老和尚的话。她在中央台做节目时也是写的“向善向上即为福”。

  关牧村老师:他们每次最后都要演员说一句话。有一次在政协会上做的那期艺术人生,找去了几个文艺界的代表人物。最后每个人在黑板上写一句话,我就写的“向善向上即为福”。我把那个“修”改成“福”了,我是灵机一动。“即为修”,“嗯?”人家恐怕要想得多,或者有什么不必要的误解啊。所以我就灵机一动,写成了“福”。一样嘛,修好了就有福,一样的。

  江泓老师:第三句话呢,她是讲“三和”,就是做人要做到“三和”:“心体清和”“有情亲和”“人天和合”。她经常也给别人讲这三句话,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人和周围的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就是“三和”。

  第四句话也是咱们德高望重的净慧老和尚的话:“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回报大众,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这句话我们已经装框送给别人的就有三十多幅,不装框的还有很多,大家都非常喜欢。(关老师:只要喜欢你就写。)她还谱成曲了,已经刻到光盘里了。

  关牧村老师:说到这儿我就唱吧。那咱们就没有顺序了,说到这儿就唱了,我本来想放到最后。将来大家可以学一下,非常简单。(关老师演唱《感恩的心》)

  江泓老师:所以这四句话就是她的座右铭。那么她长期处于“慧”的状态,“慧”哪来呢?她也是注意修行的,在这个范围可以讲,她十多年前就已经皈依了(关老师更正:二十年了。)皈依后她就按照戒定来修慧。她每天都坐禅,按照佛祖的一些基本教导去做。所以她处于慧的状态,而后一切随缘。奥运会之前,人民网有一个测验,问“你最喜欢那位歌唱演员唱奥运会主题歌?”结果有三个人数值最高,人气最旺。第一是彭丽媛,第二是关牧村,第三是宋祖英,下面就低下来了。最后呢,宋祖英去唱了,以后别人就问她,“大家都希望你去唱,怎么没叫你唱呢?”她说:“谁唱都好,只要成功就好。”

  所以什么事情呢她就是:有也好,没有也好,得也好,失也好。她是真心地去这样对待。她说我们什么事情都不要太执着,不要过于分别,不要过于起心动念。好多事情你看来,有时候啊甚至有好事都不如没事。因为有些事情好事后边隐藏着很多东西,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多烦恼的东西。你看来是好事,不一定是好事。所以你只有守住慧,往前走,那么最后结果就是好的。所以生活中她就是这么一个心态。

  前一段时间天津台非要做节目,我就讲人生的感受:再好的司机,你在北京开一天车,也不可能都是绿灯,遇到红灯绿灯是自然的。我经常拿一本书,一遇到红灯看一段,红灯看一段……诶,红灯这么快就过去了。然后做完节目有一个学生来找我,说“我现在就遇到红灯了,但我知道这个红灯一定不会长久”——这就是一个态度,一个状态。

  如果是讲一些理论色彩的东西,这个“缘分”我个人的参悟可以和大家交流。我有一个学习笔记,叫做《合缘精要》。《合缘精要》开头讲的是什么呢?叫做“世有三相:本相、识相、衍相”。“世”呢,就是世间,有三种“相”,法相的“相”。那么“本相”呢,就是自然本相:一切生命都结束了,它还存在。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它也在变,它是存在着的。第二个相是“识相”,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所识之相,这个相是梦幻泡影。不同的动物对同一个东西有不同的识相。你比如说,我们看那盆花是绿的;很多科学试验证明,很多动物看不出它是绿的。很多复眼动物看它是五彩斑斓在闪烁,是花的。人看它是绿的,是人眼的结构性、人眼识的结构性对太阳光谱吸收的结果,所以它是绿的。那我们往往误以为它本身就是绿的,而忽视了这是人眼的结果。客观上形状都不是这样的。马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它的形状都不是这样的,是人眼识的一个定势、定相而已。这叫“识相”,这个稍微有点深了。那么我们每一天呢,要接触大量的相,叫“识相”。比如我们今天走在一条街上去吃饭,很多饭馆,我们突然进了这个饭馆;然后很多菜,我们突然点了这几个菜;很多人,我们和这几个人吃饭。这叫什么呢?这叫“缘相”,有缘之相。有缘之相只是一部分,你生活中都是缘。你结缘只是一部分,但结缘之后就有问题了:你有可能结的是善缘,也可能结的是恶缘,结好缘坏缘、损缘益缘、福缘祸缘。

  那么你怎样能够结好缘呢?在于你修心。如果有贪嗔痴之心的时候,你结缘很容易结坏缘;如果你没有贪嗔痴之心的时候,心平如水,同时你又有智慧,你就结正缘。所以牧村有的朋友说“你怎么有困难的时候那么多人帮?”做什么事情举重若轻。有的人一做事儿,举轻若重,很简单的事情一到他那就很复杂了,有些人一到他那就很简单了,为什么呢?就是你有没有智慧。过去说,十年寒窗进了庙门积阴德,那就是人生、生命,是智慧。佛学,我们讲,不是一个神学崇拜,它是一个道德崇拜、哲学崇拜和文化崇拜。它关注的是生命本身,揭示最深刻的东西。

  我现在也在修佛,我修的是智慧,因为我深深感觉到人的知识是哪里来的,一是间接的,从书本上来的,从其他信息渠道来的,从朋友或者是长辈那里学来的,还有一个是自己亲身实践悟得的。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知识来源,过去我们关注不够,就是通过修行获得一种生命智慧。释迦牟尼佛那么早能够感知到,人身体的构成是有多少虫,现在科学证明了这点,确实有很多生命附着在人身体上。科学证明了,生物学家华教授正在写报告。大千世界,过去我们认为宇宙是无穷大的,微观是无限可分的。那么释迦牟尼佛讲大千世界是由中千世界、小千世界构成的,无数的小千世界构成中千世界,再构成大千世界,它很有层次。现在科学家证明了,可能还没有得到公认,有些物质分到负33次方的时候,有些物质分到负的十几次方的时候,就不能再分下去了。它不能再分下去了,变成了一个涡旋式的东西,你没法再分它了。既然这个“无限小”是有限的,那么“无限大”就不存在了,一定是有限的。那么整个宇宙又是无限的,就是有无限个这样的小千世界组成了中千世界,再到大千世界,又是无限的。释迦牟尼早就揭示了宇宙的模型。他怎么来的?那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科学发展啊。实际上,他静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会和宇宙接通了。

  所以这个“无”为什么很好呢?这个“无”不仅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等等这些“无”,实际上它总体上是“无我”。“我”在哪里呢?“我”应该是“物我一融”,和整个宇宙混为一体了,就是到了佛祖讲的境界的时候,那你的智慧就开了。这也取决于我们能修到什么程度、什么层次,有不同的层次,这也需要我们自己去慢慢体验了。但这个思路是这样的:就是知识的获得是可以通过参悟达到的,当你没有挂碍,没有贪嗔痴之心的时候,没有分别心的时候,不起心动念,这些都没有的时候,那你可能会有一种智慧大开的境界。这个时候你会又有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种新的信息沟通方式、解读方式,当然这个还需要大家去参悟。

  关牧村老师:我们很荣幸地认识净慧老和尚和明海大和尚,我们很荣幸、非常高兴认识他们。我们认识他们以后呢,觉得他们非常智慧,思想水平非常高,真是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喜悦和快乐,我们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他(江老师)现在写的那四句话已经送出去三四十个人了,而且都裱好了。我都让他裱好了送人,所以不断的送朋友,让大家都获得喜悦和快乐。这种内心上的喜悦真是无法用其他的意义来衡量的。在这里感谢二位师父!

  江泓老师:刚才我讲到的体验呢,是从牧村身上看到的。她通过常修,到了一种释然的状态,该有的她就都有了。有很多好朋友,事情做起来就很顺畅,这就是一种修行。当然修行本身不要有这些挂碍,因为这些也是一种挂碍。不但不要去求恶的东西,连善的东西都不要去求,自然而然的。所以她做得很好,我从她身上也学到了很多。过去我是做省长助理的,就在明海大和尚的家乡。后来我在电视上也说过:我发现能做省长的千千万万,但关老师只有一个,我给关老师做助理,感到更有价值。

  因为她的这种心态,她也不是完全按照小乘佛教的方法来修,她也度人,她是用声音来给大家带来喜悦欢喜,这本身就是度。另外她每年做大量的善事。我讲一个例子,有一个叫“临终关怀医院”,就是接纳一些去世之前的老人。六年前,我们接到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我们行将入土了,我们走之前没有别的愿望,就想亲耳听听你给我们唱支歌。然后七八位老人都按上了手印。我们第二天就去…

《十六届:佛学讲演(关牧村、江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