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六届:禅茶一日 二(游祥州教授)▪P3

  ..续本文上一页力。这就是我们的麻烦,“无明”加上“行”,这个就有点唐诗里面讲到最危险的境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个盲人还骑着一匹马,这个马也是失明的,然后半夜里面还跑到很深的水池边,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就是我们生命的情景啊!无明跟行在一起,懂吗?无明就是失明嘛!就是看不到嘛!就是盲人嘛!那个“行”,就是那匹瞎马。德国的哲学家叔本华,从这个佛教的十二支缘起里面提出一个思维,叫做什么?叫做盲目的意志,他从无明、行这个概念里面,用一个很简单的现代话来表达,叫做盲目的意志,盲目的驱动力。

  那么我们在整个生命的一个轮回的过程里面,同学们你看看这个地方,这是西藏人画的第一幅画,请一个同学来告诉我,你看到这一幅画在画什么呢?请你来,你现在看到这一幅画看到什么?

  营员:中间那个吗?

  游祥州教授:对,这个。

  营员:好像是一个盲人,在伸着手。

  游祥州教授:手杖,拐杖。

  营员:对,是一个盲人,好像在摸什么东西,他好像是在很盲目的探索。

  游祥州教授:我蛮喜欢这幅画的,谢谢你。这的确是一个失明的人,这个失明的人他利用手杖,去确定他走路前面是可以往前走的,然后用手去摸那个墙壁,后面千山万水,无明行,无明嘛!

  然后你再看第二幅画,你看看这第二幅画在画什么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来讲一讲,你看到什么?

  营员:好像是一位手工艺者在做陶瓷。

  游祥州教授:那你知道吗?所有造业的人都是手工艺者,懂吗?谢谢。这个就是象征着造业啊!无明然后造业,懂吗?什么叫造业?就是你正在产生一些生命的延续性的一些动作。“业”这个字,印度话,印度的话叫卡马(Karma),卡马就是业。用现在的英文来讲就是action with intention注意,后面这个条件句很重要with intention,什么叫actionwith intention就是这个行为是出于你个人的意志的,随着你个人意志而产生的行为,我们在法律上现在不是有一个定义吗,“过失犯罪”,有没有?过失就是因为不是你的故意嘛,不是出于你的意志,那这个业是出于你的故意的,出于你的故意、你的意志而发生的行为就是叫业。

  那这个业会产生惯性,比如说中国人有中国人吃东西的习惯,日本人有日本人吃东西的习惯,这个习惯叫做业习,就是习惯的习,然后这个习惯里面有不好的部分,叫做业障,这就是业障嘛,业障这个字听过吗?大家请注意,不是所有的业都是业障,是不好的行为才叫做业障。我跟你讲,亚洲人有两个字有时候会被误解,第一个就是“业”这个字,你到印度、到尼泊尔去,比如说出门上山,车子出故障了,印度人第一句话就说“业障啊”,这个车子坏了是业障,其实这个车子怎么会跟业障有关呢?但是也不能说无关,为什么?平常车子没有好好保养,当然是业障了,对不对?就是你没有保养车子的习惯,所以上山的时候,你这个车子抛锚了。但是你不能说车子抛锚这件事情完全是业障造成的,有时候业障这个词被滥用的。别人对不起你,业障啊,就是用业障来解释,所以就把别人的一种不公正的行为,用业障这个名词把它合理化了,这个也是很危险的。你们如果有机会坐华航,就是台湾的那个中华航空公司的华航,华航有两句,第一句话叫做“相逢自是有缘,华航以客为尊”。你知道那个缘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会碰在一起,是命中注定的嘛,所以说“相逢自是有缘”。

  所以一个字是业,一个字是缘,那你会发现,印度人喜欢用业这个字,中国人喜欢用缘这个字,懂吗?我们今天来到柏林寺真是有缘啊,我跟老和尚真是有缘啊,当然是有缘了,为什么?前因才有后果。所以中国人,不会说我们碰在这里真是业啊,这个业就比较负面了,对不对?我们会说:“哎呀,我们很有缘。”但是缘其实就是业的延续性,这两个字是相关的。在十二支缘起里面,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了第一个是无明,第二个是造业,就是十二支缘起里面说的“行”这个字。

  再来看第三个,这个很好玩,西藏人也是蛮好玩的,他用这一幅画来表达十二支缘起法的第三支,你看到什么?师父看到什么?

  佛学院法师:猴子。

  游祥州教授:猴子在干什么?

  佛学院法师:猴子在挑水果。

  游祥州教授:在攀援,你们会做猴子的动作吗?攀援,就是吊在树上攀来攀去啊,攀树啊。

  营员:攀树?爬树呀?

  游祥州教授:它不是爬,它是攀来攀去,跳来跳去的。这个代表什么呢?它代表十二支缘起法里面的第三支,就是这个字“识”。

  我刚才讲, 我要很不正确的给你们一个概念, 这个“识”如果用西方基督教的名词来讲,叫做灵魂,可是佛教是反对一种所谓的单一的、独立的灵魂这个概念,所以我是借来用的,就是说灵魂要投胎,就是从上辈子到这辈子要投胎,投胎就有点像猴子在森林里面要找果子一样,懂吗?

  我有一个朋友,我大学的同学,她是绝对不信轮回的,可是她的大儿子生下来不到一周岁,就跟她说:“妈妈,我有一天在天上飞。”就是这个小孩子跟他妈妈说:“我在天上飞,飞着飞着看到你跟爸爸妈妈两个人了,好人,决定做你们的儿子。”你看,这个小孩子不到一岁,自己跟爸爸妈妈讲,结果他妈妈还是一个不信轮回的人。这孩子现在长大了,后来念美国的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这个就是那个阶段,这个神识,我们佛教叫神识,这个神识其实在佛教的角度正确地讲,就是从前世到今生,从今生到来世的一个轮回过程中那一个和合的、假有的那一个暂时借用的那个体——只能说暂时借用,因为这些名词,我们在用一些名相来讲,有时候就讲得不容易了,很容易讲偏了——这个就是识。

  这个识进入娘胎以后,它既是肉团,又是有生命的、有精神的东西,我们在画面上从什么超声波去看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是一个肉团嘛,这也是生命的一个很奇妙的事情,父亲的精子跟母亲的卵子结合,竟然可以成为一个单细胞。然后现在的科学,遗传的基因学已经发现,全世界每一个人从古到今,每一个人的基因的排列都不一样,上亿的基因的组合。你想想看,两个用显微镜才看得到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在一起,然后它会成为一个单细胞,然后这个单细胞开始分裂,然后第一个分裂出来的,我们人的身体第一个成型的是什么?鼻子啊!所以我们中国老祖宗用一个名词叫“鼻祖”,就是一个事情的开端的那个大宗师叫做鼻祖,因为我们人类的身体是从鼻子开始成型的,这个是有解剖学的基础的。

  所以我们在娘胎里面,眼睛、耳朵、鼻子、身体、四肢还没有完全地分裂成型之前,那一个阶段,大概前面的几个月吧,那个阶段叫名色,名是指精神面,色是指物质面,你要说它是名,不可以,你说它是色也不可以,为什么?这个时候名跟色是不可分的,名色不可分。你要记住这是我们生命里很奇妙的,两个细胞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单细胞,然后这个单细胞开始自己分裂,然后我们的身体后来有多少的细胞啊!

  你看看,哎,我今天不是讲轮回的,怎么都在讲轮回啊,可是我不讲的话,今天一个要讲的东西就讲不清楚了。你看看,它从那个猴子,接下来的景象是什么呢?就是一对男女坐在一艘船上,然后有一个小孩子出来了,懂吗?船跟床这个是谐音嘛,音很近嘛,所以用这个来象征两性的结合,有一个新的生命酝酿。

  然后接下来,这个阶段叫做六入,六入就是还在娘胎里面,可是六根已经渐渐分化,已经渐渐成型了。所以你看这里有一道门,还有五个窗户,代表什么?六根。可是六根在娘胎里面,虽然有时候踢踢妈妈的肚子什么的,可是还不能说话,你的所有的营养还得靠你跟母亲之间的那一条脐带在维系嘛。好,记住,虽然你还在娘胎里,可是你有一个东西已经出来了,这是整个画里面我认为最失败的,就是用男女在打kiss,这是错误的表达,不过反正通俗文化有时候就是将就一下。它是指什么呢?就是指六根已经开始有触的反应了,比如说妈妈吃的东西比较寒,那个胎儿在肚子里面他就会反应,如果妈妈吃的东西太燥,这孩子也会反应。你懂我的意思吗?所以为什么有的母亲她怀胎的时候,她如果吃的东西不对,然后就会有什么反胃,然后会有很多的怀孕的一些不舒服的症状,这跟她的饮食有关。然后还有胎教,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学生,她怀孕了以后,不得了,她每天一定要听《普庵咒》,然后那晚上就可以睡得很好,表示怀了那个胎儿,他就让妈妈一定听《普庵咒》,这就是宋朝的普安禅师做的一个咒语,是唯一中国人自己造的咒语,你看这个胎儿就是跟禅师有缘哪。

  我们知道,佛门里面有舍利弗尊者,就是佛的智慧第一的大弟子,他母亲怀他,他的母亲的辩才就好的不得了了,逼着他的舅舅,就是后来所谓的长爪梵志,为了对付他的姐姐肚子里面的胎儿,出家苦修18年,后来回来找到这个舍利弗尊者,一辩论,还是不及。所以这个胎教非常的重要,这是讲到了从名色到了六入,然后到触,我现在跟大家强调的在哪里呢?这个触是从你在娘胎里面就开始在发展了,触,但是起作用,真正起大的作用是在你生下来以后——触。

  我今天想要讲的重点是什么?是触有两种,一种是什么呢?你念念分明,明海大和尚带大家做行禅练习的时候,你每一个脚步都是念念分明的,你每一步走出去,踩上去,是有感觉的,在南传佛教里面,我们在训练这个行禅的时候,是从你抬脚、提、移,到前脚放下去,慢慢的压下去,然后身体的重心往前移,再后,另外一只脚抬脚跟,再提、移、放、踩,然后重心再移动,这整个部分都是很有条理的。所以老祖宗传下来的太极拳,百分之百都要念念分明的。…

《十六届:禅茶一日 二(游祥州教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