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最核心的思想只有两个字,是什么字呀?同学们回答我,大声一点,这两个字不能忘,(营员:缘起)。这两个字要带着你轮回才行啊,否则忘了就不行了。因为你明白这个道理,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呢,你就一直在那边盲目的轮回,所以缘起的思想是最要紧的。我今天跟大家报告说,因为上一次来柏林寺老和尚给我的这本《茶经》就促成我开始回家做功课了,就开始展开各个方面跟茶有关学习的因缘,也因为这样,今天大和尚慈悲要我在这里来跟同学们做一个分享。
我想我第一步要来跟大家分享的是什么呢?我们既然要来学习茶,那当然要遇到好的老师了。昨天谈到善知识,《华严经》里面提到的善财童子,遇到文殊菩萨,他就请问文殊菩萨,菩提道上这条路该怎么走?文殊菩萨告诉他,菩提道上要成就,最要紧、最要紧的一件事情,就是亲近善知识。我们要亲近善知识,文殊菩萨他讲了四个原则:第一,我们还没有见到善知识前,要勤求善知识,要到处去积极的去寻访——什么地方有善知识,我要好好的学习,像我知道今天在座我们很多同学,来自四面八方的,也走了很长的路,坐很久的车子才到这里来。也有人去年报了名,报上了以后因为临时没有举行,他从去年一直到今年的四月,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网去看柏林寺的网站,恭候有没有要举行生活禅夏令营。到四月份终于公布了这个消息,他第一个报名,这位同学请站起来跟大家认识一下。我们男众第十组的,你转一下给大家看一下。所以他报上名字的时候,他担心一件事情,因为他要到国外去出差,要到法国去出差,他害怕这个事情在生活禅夏令营这个时间,他担心这个事情,结果呢他出差回来时间就是7月19号,然后他7月19号那天下午7点45分赶到柏林寺来报到。
我们从这个例子里边,你是不是可以发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个很重要的原理,就是从因到果,他想来这儿是因,他终于来了这是果,对不对?可是从因到果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主导性的,有没有人可以回答我?一个字,那个东西是什么?(营员:愿心)有人讲出来了,有人说愿,有人说心,是不是?都对,就是你的心。
佛法里面说一切唯心造,同时要小心,佛教里讲“一切唯心造”跟西方哲学讲的唯心论是不一样的,佛教的唯心造的唯心两个字那个“唯”是突出的意思,就是心在所有的因缘里面是力量最大的,只是凸显的意思。不是说心像西方那种宇宙发生论,说心可以创造,可以变成一些东西,不是的,是要形成这一切的东西,心的主导性最强,了解我的意思吗?跟西方唯心论的说法,那个是不一样的。尤其你看佛教讲修行的时候,讲三法印,其中一个是什么?“诸行无常”,行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也是无常的,所以“一切唯心造”,这一句话的真正意思是凸显心的主导力量。
心有这样一个很强的主导力量,所以我们要善用这个心来发展善缘,也是因为我们这个心的力量很大,所以我们更要发挥我们心灵本身佛陀所发现的,所强调的那个觉悟的能量,善用这个心灵的觉悟的能量来开展我们生命中的善缘。
我们这个夏令营的主题叫做“生活在结缘的世界里”,那个缘是什么缘?是善缘还是恶缘哪?善缘哪!我们要学一学,怎么样结善缘,不是来结恶缘。我们要生活在广结善缘的世界,这个缘有知识的缘,有朋友的缘,有成佛的缘,有开悟的缘,大家发展这一方面的善缘。
同学说“愿”,我们这样讲——当我们的心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的时候,这时候心换了个名字叫做“愿”,所以我们叫“心愿”,讲心是一般的,讲愿就更聚焦了。有愿必有力呀——愿力,愿力!我们今天普贤阁一起来研习这个禅茶一日,这普贤菩萨的性格,是什么?就是永远以最大的愿力来承办一切的事业,这个愿力很重要。
谈到因缘我想因为老和尚给了我这个《茶经》的功课,所以我要跟大家讲讲我学禅跟学茶的一些因缘。
我先来跟大家讲讲我亲近的善知识,在禅修在佛法方面给我指导的善知识:
第一位是我们的印顺法师,他是浙江人,他从30岁开始生病,但是活到了101岁。诸位,这叫带病年龄,带三分病,免疫力特别强。所以这个老人家很让我感动,他也是我博士论文的指导老师。这是老人家去世之前,大概是2个月之前,在医院里面,我带一位印度的朋友去看老人家。(演示幻灯片)因为我那个时候跟印顺长老报告,我说:“师父啊,读您的书有一本书最不喜欢读。”他的眼睛睁得很大,哪一本书不喜欢读?我说是《印度之佛教》,因为您《印度之佛教》最后一章是什么?“印度佛教之灭亡”,我说您印度佛教要讲灭亡就讲不下去了嘛!我说我给您带来的这位朋友他是英国人,他在印度住了30年,他在帮忙做印度佛教复兴,所以我说师父,您的印度佛教还要再加一章,叫做“印度佛教之复兴”。他很高兴,那天侍者说今天导师讲话只许五分钟,绝对不能超过,然后我们在跟师父讲话的时候,他在旁边一直指手表,意思是时间到了,你赶快走。结果呢老人家问了很多问题,谈了一个小时,这是我在老人家101岁往生前2个月在医院里面跟师父谈话。
我第二位佛学的重要的老师就是南怀瑾,南老师。我第一个禅七就是跟南老一起,跟着他学的。他早先在台湾,后来老人家到上海,(演示幻灯片)这是在上海,我参加了世界佛教论坛,到上海给老人家打电话问候,他一听,说你过来吃饭,本来晚上还有一个活动呢,那就没有参加那活动,赶过去看老师,这是南老师在太湖旁边的太湖大学堂,在庙堂那边,这是上次去看老师拍的照片。
另外一个在佛学方面,佛法上面对我启发很大的就是星云法师,他旁边这一位是西南大学校长卢兰·噶斯特教授,这是最近跟大师拍的几张照片。
另外一位在禅修方面,帮助我很大的,指导很多的就是惟觉老和尚,台湾的中台山的惟觉老和尚。这是1989年的时候和惟觉老和尚到韩国几个大的道场参访的照片。
再来对我启发非常大,尤其在禅茶方面启发我,就是我们净慧老和尚,这是我上次来的时候拍的照片,老和尚很慈悲,还送了我们禅堂的集册给我带回去,这个对我们非常、非常的重要。
再来就是一行禅师,1995年开始有机会亲近一行禅师,他去台湾有一个月的教学,我来帮他做翻译。(演示幻灯片)这个是后来一行禅师到广东的云门寺带领禅七的一个(照片),这是禅七的时候我帮他做的翻译,这是我们刚刚看到的在北大,这是2002年的时候。在2002年的时候还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师父在这个美国加州的圣地亚哥,那里有一个道场叫鹿野苑,我们去看他,跟师父约的时间是11点半见面,可是师父延到12点半才见,见了面就用中文写四字。这老人家中文非常好,因为他从小读汉文的经典,他写了四个字叫“当下自在”,“当下自在”四个字。这四个字在那时的意义特别重大,为什么呢?因为我那天5点钟要在洛杉矶的机场坐飞机回台湾,师父到12点半见面呢,然后又亲自倒茶,我知道这个茶一喝呢,我五点的飞机是肯定赶不上了,然后师父给你的四个字“当下自在”,就是逃不掉的。所以旁边的很着急,因为送我去的这个师兄、师姐,他们就一直给我暗示:飞机快要赶不上了!而且那个时候是学校要开学之前,这个太平洋两岸的飞机机位很难去抓到的,但是我很有信心,反正“当下自在”嘛!所以呢,就“当下自在”了,到了五点钟才跟师父告别,飞机已经飞走了。
后来2005年的时候一行禅师在海外流亡四十年,回越南之前特别写了信给我,那时候我在北京,特别写信说希望陪他一道回去,所以这次在越南,在顺化的这个街头跟着师父行禅,到马路上去行禅,整个城市都动起来了。因为街上的人听到师父带着行禅,就跟着、跟着,所以我们看看什么时候我们大和尚,到石家庄街上行禅。
2007年的时候我们香港来的衍空法师,他特别邀请一些禅师到香港去,有一段时间的禅修的教学,在香港跟师父见面。一行禅师,他是一个百分之百跟茶分不开的禅者,他说话要茶,他带禅修要茶,所以我现在告诉你这个秘密就是见师父一定要带茶,师父很喜欢喝香气比较好的茶,所以我去见师父的时候,每一次都会带一点师父比较喜欢喝的茶。
我另外一位老师对我影响很大,就是上海的元音老人,这是我们在1999年,就是老人家往生前半年,亲近老人留下的照片。(演示幻灯片)
我另外一位在禅修方面对我启发很大的老师,他跟我是益师益友。就是台湾的优人神鼓的指导老师黄世勋,黄先生。那么他的这个艺名叫“阿丹”。他是马来西亚怡岛地方的华侨,从小在马来西亚跟着当地的武师学武术,这个阿丹的师父,是一个老华侨,是谁的传人呢?是上海精武门霍元甲的弟子,所以这个年龄有概念了吧?但是你有没有看到霍元甲这个电影,看到过霍元甲这个电影的同学请举手,不看的不容易开悟。没有看的同学要补看,要补做功课。
我说一下霍元甲这部电影,我觉得霍元甲一生他一直在寻求突破,可是他有两个地方他不能突破:一个是他对生命的那种开展之道,他还是在很受困的一个心态下离开这个人间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你会看到他找不到精神的出路。但是阿丹师父,他负责带一个打鼓的一个队,我觉得他找到了精神出路。他原来是在台湾,后来他跑到印度去旅游,本来预计是两个月。后来到了印度,你知道印度最重要的一条河流叫做什么?恒河。恒河有一个最重要的城市有人告诉我它叫什么吗?有没有看过一部奥斯卡得奖的电影叫做《印度之旅》有看过吗?没关系,这个电影不是非看不可。为什么提这个电影?因为它介绍了那个城市叫做瓦拉纳西(Vārānasī),瓦拉纳西是两条河流的名字合在一起,因为它是两条河流交汇点。佛陀在印度的菩提迦耶,在…
《十六届:禅茶一日 一(游祥州教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