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七届:生活禅夏令营回顾▪P4

  ..续本文上一页老人家对这件事是赞同的。今天中佛协的领导也在这里,现在就把我当时的心态说一下。我说这可是得到了尚方宝剑。有了朴老亲自题写的字,可以说是上上下下畅通无阻,确实是这样。所以有了朴老的墨宝以后,到河北省来,河北省也很赞同,既然赵朴老都点头了,题写了夏令营的名称。后来有一次,朴老专门写了个条子给我,他用文言写的:“生活禅夏令营亦有说乎?”就是有什么说法吗?我又给他详细地写了一封信,把办生活禅夏令营的意义告诉他,然后我们在七月份放暑假的时候就办起这个活动,请他老人家来参加我们第一届生活禅夏令营的开营式。朴老本来说是要来,后来因为身体不好,就没过来。就请吴立民先生代表他来祝贺。我上午说到,他专门从他的积蓄中,拿出两千元钱,在夏令营活动中供斋,打一堂斋,打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请大家吃一餐饭。

  我们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到这件事,想到佛教必须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路,必须要对佛教做出一些新的诠释,使今天的人不要去钻那些之乎者也,就能分享佛法的智慧,分享佛法的慈悲。也想把这些很好的理念,很好的信念、很好的精神能与社会大众来分享,所以当时我在主持修建柏林禅寺的时候,在办这些活动的时候,就提出一个口号:“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这个口号实际就是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化、具体运用。因为我想做任何事情不能够脱离群众、不能脱离大众。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大众就没有基础,没有土壤。而且我这四句话说出来以后,好像也有不少的人认同这四句话,有好几个企业都把这四句话写在他们的墙上,成了他们企业文化理念。包括现在发展得非常好的海航集团,海航集团的“员工守则”上面也印了这四句话。当时海航正是起步的时候,还有些困难。大概是1995年,海航老总陈峰先生来看我,我们一起从北京来柏林寺,一路交谈,我把这四句话告诉他,仅供参考。后来我们再次见面,他说你这四句话很灵。我想这四句话,是做任何一件有益于佛教、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的基本理念、基本心态、基本的操作方式。正因为这样,柏林禅寺从一开始,我们就坚持一个原则:柏林禅寺修起来一定要与大众分享,不能违背这个信念。大众成就了柏林禅寺,大众就要来分享这个柏林禅寺,使它成为我们每个人心灵的驿站,心灵的家园,大家来分享。而且我从这以后,也接二连三地住持了好几个寺院,都是要卖门票的。他们要我去当住持,我的第一条就是取消门票,门票不取消我不去。因为我有了柏林禅寺的经验,有了政府的认同,我想天下都是一个政府嘛,只要把道理讲清了,大家都能认同。后来果然不错,像当阳玉泉寺,他们原来门票48块钱一张票,四祖寺当时卖20元钱一张票,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们都取消了门票。特别是四祖寺,不但取消门票,我还专门把村里的停车场租过来,免费让游人香客停车。停车不收费,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具有人性化的参观游览场所,朝拜场所,佛教修学场所。因为买票到寺院来,这个心态马上变了。所以这“四个大众”非常有用。

  夏令营走了十八年的路,有很多的同仁、同事一直是跟我们一起走过来,像今天在座的李晓林教授,几乎是跟我们一直走过来,一直在这里当义工,从他当讲师的时候,一直到现在当了教授还是在这里做义工,这是很了不起的。再过两年就是第二十届了,希望我们大家都为这个第二十届夏令营出些主意,想些窍门,把第二十届生活禅夏令营庆祝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推动一个新的弘法方式的出现,搭一个新的交流佛教文化的平台。佛法这么好,这么有智慧,我们大家如果说没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把这个法宝封闭起来,对佛教是个损失,对社会也是个损失。我想我们今天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中国佛协的领导来了,我们也不能放过这个时机,也要跟我们一起来分享。我们大家欢迎王健秘书长给我们讲几句话。

  王健秘书长:感谢老法师。跟佛教也有二十多年的因缘,跟老法师也有二十多年的因缘,曾经陪老法师去过法国,来这个寺院前后也已经是第四次了。生活禅夏令营1993年搞的时候,我也很欣赏。特别是河北的《禅》杂志,我学佛法就是看这个《禅》杂志。全国办的杂志里头,看这个杂志看得最多。

  刚才老法师讲走群众路线,我最近也在思考佛教怎么把它办好,我想再加上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佛教在现代生活中,我想办慈善事业,特别是为老年人啊,鳏寡孤独啊,照顾弱势群体,这个功德可能在社会当中现在还是非常需要的。今天中午我在中国佛协陪传印长老接待香港觉光法师,座中有位出家人就讲他在香港办了很多慈善事业,养老院等等,他希望我到时去看看。我当时就考虑,我们去过香港、日本、韩国,每次他们都要带我们到他们的养老院或者这些活动场所,我看了很感动。我觉得我们佛教走群众路线为大众多做些事情,多做好事,我想佛教就会更加兴旺,更加有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净慧老和尚:非常感谢秘书长语重心长的讲话,我们河北佛协也办了一个很小的佛慈安养院。现在也有几十位老人在那边安度晚年。当时我们恢复赵州柏林禅寺也有一个计划,一方面建个寺院,一方面也建一个安老的地方。后来由于这里面积有限,安老院就没有建起来。寺院建完以后,在石家庄我们又有了一块地方,就建了一个佛慈安养院,大概全部利用起来也可以住一百位老人,是个六层楼的房子,条件也相当好,现在有几十位老人住在那里。

  慈善方面,今天康副厅长在讲话的时候也提到了,河北佛协这几年来也做了几千万的慈善事业,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大众的肯定。这是一个我们实践“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具体措施,“奉献人生”不是一个口号,要见诸实践。在今天这个时代确实还有弱势群体,需要我们大家有爱心去帮助他们,去解决他们实际的痛苦。我们省佛协一直有一个团体就是慈善功德会,一直在坚持着做这件事情。我就讲到这里。

  明海大和尚:好,感谢老和尚,感谢秘书长跟我们的分享。刚才老和尚也提到我们夏令营多年来也与很多义工默默无闻的来这里奉献有关。没有他们的支持、参与,夏令营也不可能坚持到现在。所以刚才提到我们的李晓林,现在他是李教授,最早也是我们的营员,后来多年来坚持做义工。李老师来了吗?下面有请李教授给我们讲几句话。

  李晓林教授:尊敬的师父、大和尚,刚才夏居士讲了她得到的比付出的多,我不像她付出的那么多,但是我得到的比她可能还要多。

  谢谢师父,谢谢大和尚。谢谢各位老师,谢谢!

  明海大和尚:他不仅得到比付出的多,而且行动比语言多。下面我们继续看图片。这是湛如法师,刚才老和尚讲了,夏令营多年来也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既是我们年轻人接触、了解佛法的平台,同时也是很多年轻的法师弘法——面向现代的年轻人讲法的一个平台。因为弘法是需要平台的,在这个平台上,弘法的人得到锻炼,获得经验,得到体验,使自己不断地调整。应该说呢,我们多年来也是有意识地在让夏令营成为这样的平台。所以多年来,都会邀请一些年轻的法师们到这里来,跟营员们分享佛法。营员们得到了很多,当然我相信这些弘法的法师们也在这里不断地成长,很多当年在这里讲课的法师现在也都是佛教界的星级人物了。

  这个照片右边是圣凯法师,他现在好像是南京大学的教授了。左边的这位法师就在香港,弘澈法师,中间是明奘法师。

  这是普茶,这是师父跟营员在一起,这个照片很经典了。

  这是供灯,这位法师是中国佛学院的,来这里讲课。这些都是很年轻的法师。

  这是王志远教授,中国社科院的。

  这上面有济群法师,你们注意到一种变化吗?时代的变化!电脑开始出现了。

  这是坐禅,行香。你们看还有外国人,有一年夏令营有二十多个加拿大营员,一所大学里来的。有时候营员会参加劳动,这是拔草、盛饭,这是小组分享、唱歌,这是到外面行脚,这是晚上的传灯拍出来的效果。

  那一年因为二十多个外国朋友来,所以讲课的现场还用了同声传译。这个是净因法师,这也是令我们非常感动的,他多年来坚持来这里讲课,他是说法无厌啊!过几天他会来。

  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来,那时候饭菜也是很简单的,照片上净因法师和营员在一起,这是晚上的普茶,传灯,开营式。

  这是有一年台湾灵鹫山住持心道法师来这里讲课,这是吴立民先生来讲课,济群法师来讲课,这是一张合影,上面有宗性法师,还有班文战老师。这是上殿念经。

  夏令营中营员的上殿先后有两种模式,今年你们是和师父们一起上殿,对有的营员也是一个挑战,因为他听不懂或者跟不上。其实师父们已经做了调整,木鱼已经敲得很慢了。在我们感觉已都很慢了,可是你们仍然有跟不上的。跟出家师父一起上殿念经是很难得的经验,如果你跟不上听不懂呢,你在那里静下来,放松地听,听那种声音,听大殿里那种共鸣,那样也很好。那么另外一种模式就是单另把营员集中到文殊阁诵经,去年是这样的,今年是和师父们一起上早晚殿。

  这个是抄经,在外面行脚,分享心得,山里的寺院(照片一张一张,师父随之解说),有时候行脚在外面吃饭。我们看这个营员两手拿满了,嘴里还要叼一个,吃的是烙饼和黄瓜。

  这是在井陉苍岩山行脚,传灯。

  到2002年的时候,夏令营就满了十届。这是宗性大和尚,他是四川成都文殊院住持,现在是中国佛学院副院长。

  2002年夏令营第十届的时候,我们组织了一个活动,把五百多人——包括营员和义工,用十几辆大轿车拉到五台山活动,在那里住一宿,从黛螺顶的脚下传灯传到黛螺顶上,那也是一次创举,五百人朝五台山。头一天去,第二天回来。而且我印象中当时租的车都是一般的…

《十七届:生活禅夏令营回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