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第一品 暇满难得▪P3

  ..续本文上一页身;三、宣说珍宝人身;四、当思正法之理;五、如是思维之功德;六、于业地修法具大义。

  丙一、宣说相似人身:

  不知善恶行非法,根虽具足相似身,

  纵然转生于中土,亦为边鄙野蛮性。

  《虚空宝经》中云:“以昔善业之因,既生于人间亦具足诸根,虽转生于恒行正法之境,却不知业与业之异熟,常步入不善道中造恶业,此等虽名为人,实乃庸俗之辈,死后将堕入无边恶趣之故。”

  丙二、宣说中等人身:

  佛说未入正法道,颠倒善恶贪今生,

  散于愦闹外境中,蛮横放荡弃后世,

  不求解脱虽闻法,非殊胜身中等性,

  偶尔心向微善法,多时罪蒙慧眼故,

  持相自他有何利?彼等在家或出家,

  稍许胜过恶趣众,是故称为中等身。

  《虚空宝经》中云:“于众生界中,未入正法或虽入正法,然因善恶混杂而行并沉于散漫中而使身语意蛮横放荡,勤造堕恶趣之罪业将堕入三恶趣之此等众生,亦蒙受佛大悲日光普照而具足久远后解脱之种子,故称为中等人身。”若善恶混杂而行,仅仅以精勤听闻词句则不能摆脱恶趣。《三摩地王经》云:“失毁戒律堕恶趣,彼以多闻不能救。”《涅槃经》中云:“迦叶且看,比丘提婆达多虽听闻受持经部如护地大象所负之担,却因不善业而堕于恶趣。”《双部经》云:“药部,任何众生临终时虽出哀号之声,然而除所造善业之异熟果外,无有其他能救之法。”又如颂云:“虽见佛出世,已闻犍槌声,亦闻寂灭法,然自未修持。彼人复言说:我心诚愚痴,随诸恶友转,以贪迷惑心,造作诸罪业。我曾依贪欲,杀害有情众,唐捐诸僧财,感受难忍苦。我以损害心,毁坏诸佛塔,亦言诸恶语,殴打自母亲。我今知以身,所造诸罪业,已睹生难忍,大号叫地狱。”

  丙三、宣说珍宝人身:

  佛说无垢之法器,最为殊胜之正士,

  自在闻思精华义,调己劝他行善法,

  修行山王极稳固,彼等仙人胜幢相,

  无论在家或出家,即是珍宝之人身。

  通过听闻善妙法门、思维其义、安住于瑜伽中而调伏自相续,尔后劝勉他人行持善法,披上解脱大铠甲,这就是持大仙人(佛)之胜幢者。并非仅仅身著出家装束就称之为仙人胜幢。若自己如是精进闻思修,劝人行善,则无论是在家身份还是出家形相,都称为珍宝人身。《德藏经》中云:“德藏,若能以广闻圣教、思维彼义、无惑修持而行瑜伽,亦能劝勉他众行此,则是天等世间之殊胜庄严,称为具义暇满,又称珍宝人身。”《中般若经》云:“善贤,任何菩萨自己行善并劝勉他人行善,即成为具义暇满人身,受到诸佛赞叹、称颂、恭敬。”

  劝他人行善之方法,《广大游舞经》云:“诸有为法速毁灭,如空闪电不久住,汝于此世存活时,应当行持胜妙法。”或如大阿阇黎月称言:“最初必定于闻者,宣说布施教言等,此人堪为法器后,当说甚深之教授。”以此种方式劝人行善。如是暇满人身,总的来说可作为诸乘之所依,尤其堪为无上之法器。《虚空宝经》云:“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何观待暇满?”佛吿虚空藏菩萨:“心为分别念迷醉而散乱称为系,息灭心之分别而住于自性中称为暇,圆满者即是了知心之自性,于真实义中心得自在,故称为暇满。”

  丙四、当思正法之理:

  获得暇满人身之士应当恒时唯一思维正法之理由:

  故于大德前闻法,如法修持住正法,

  恒常行法止非法,以修法义而住法。

  此乃殊胜之窍诀。因为值遇善知识难得,听闻正法亦难得,修持正法亦难得,恒时精进更极为难得。《佛分别律·教诲广严城品》中云:“诸比丘,且观恶趣众生,后世获得人身极难;且观诸具邪见之邪师,极难值遇真实善知识;且观此等失毁戒律与解脱之破戒者。当唯以行头陀功德、修持善法、乐居树下或静处而度日。”

  丙五、如是思维之功德:

  如是思维具有极大功德:

  不久越过三有海,速至寂洲得涅槃。

  《天子请问经》中云:“天子,当以精进心勤于此善法,将速现前无上圆满正等觉菩提。”《亲友书》云:“佛说谨依善知识,圆满行持梵净行,依止佛陀圣士者,极多获得寂灭果。”

  丙六、于业地修法具大义:

  转生在有修法机会的业力之地——南瞻部洲的人,若不修持善法,则虚度人生。所以,应当恒修正法。

  何者转生为人时,倘若不勤修善法,

  则无比其智劣者,如自宝洲空手返,

  无义虚度暇满身,故当恒修寂灭法。

  尽管已经获得了这样的闲暇人身,但若不修正法,则如同从如意宝洲返回时未取到宝珠空手而归一般。《入行论》云:“既得此闲暇,我若不修善,欺惑莫胜此,亦无过此愚。”所以,如果从微小善事做起,唯一精进行持增上生决定胜法门,将获得众多圆满功德。《宝鬘论》云:“如是恒修法,自与诸世间,心得喜悦者,即以此为佳。由法睡时乐,醒时亦安乐,由内无过咎,梦中亦见乐。虔诚孝父母,敬事族姓尊,善受用忍施,软语无离间,实愿尽寿行,感得天王已,后仍为天王,故应修彼法。”又云:“故汝当了知,如是同业果,恒时利众生,于汝亦有利。"其中均是说应当修持使自他今生来世安乐之善法。

  甲三、(明确观察能依所依之自性)分六:一、法之根本为心;二、应当日夜精勤修法;三、宣说功德令生欢喜;四、成办超人善妙之理;五、暇满为诸乘之所依;六、观修难得之方法。

  乙一、法之根本为心:

  从能依所依自性开始,专心观察。

  诸法依赖于自心,心依暇满缘起生,

  种种因缘聚合时,当调自心诸法根。

  诸法依赖于自心,心又依赖于暇满人身,能依所依二者是依靠缘起力而产生的。心作为一切善法之因,暇满人身作为助缘,此时应当唯一调伏自心。《亲友书》云:“汝当调心佛陀说,心乃诸法之根本。”《龙王请问经》云:“龙王,心乃诸法之本,诸法从心产生、由心幻化,故当彻底了知心之自性。”《普作续》云:“如是一切显现法,皆为心造心幻变。”《楞伽经》云:“镜中所现像,非有似显现,不知心显者,生起二分别。清净习气力,由心生种种,人前现外境,世间皆唯心。”又云:“外境非实有,习气扰乱心,产生境显现。”即(一切外相)如梦境般现于心中,于迷乱的心前无有而现出种种内外显现,这是由迷乱习气所产生的,实际不成实有,但似乎实实在在现于心中,所以说心是诸法之根本。山等外境在迷乱的心前现为不清净,这是心所造的,而山等并非是心,对此下文还有阐述。若未护持自心,则不能守持学处。《入行论》云:“若未护此心,不能护学处。”“除此护心戒,何劳戒其余?”“实语者佛言,一切诸怖畏,无量众苦痛,皆从心所生。有情狱兵器,何人故意造?谁制烧铁地?女众从何出?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调伏此一心,一切皆驯服。”其中所述均说明了轮回的一切苦乐都是从自心产生的。因此,应当精勤调伏诸法之根本——自心。又如《宝云经》云:“世间心所牵,心不现见心,一切善恶业,皆为心所积。”《宝积经·迦叶品》中云:“心可造种种业,故如画家;心可损害吾等,故如敌人;心可产生一切苦厄,故如怨家。”《抉择众生经》云:“铁地极炽燃,火舌遍各处,以锋利铁锯,一身锯八瓣,此由诸恶人,三门罪所生。”心是一切苦乐的根本,因此我们应当唯一努力调伏自心。

  乙二、应当日夜精勤修法:

  接连不断流转于轮回中受苦时,理应精进修法。

  死亡恐怖生无边,贫穷痛苦如雨下,

  皆从虚度暇满生,故增上生定胜法,

  由思暇满难得生,昼夜喜悦速勤修。

  《华严经》云:“嗟!善男子,漂泊于轮回中之此等众生未曾思维自己暇满所饰之人身得之不易,以恶知识之因流转轮回为苦火所逼,吾因思维殊胜闲暇而从三有中获得解脱,汝等亦当如是而行。”

  乙三、宣说功德令生欢喜:

  此说暇满之功德:面见导师具实义,

  闻修正法亦具义,今生具义来世果,

  皆自暇满人身生,故当数数生欢喜。

  我们这些人有的往昔面见佛陀并得解脱,有的今生日夜行善使人身有意义,也有来世播下解脱种子的,这些都来源于思维暇满难得。《念住经》云:“乐生且观,汝所见所闻一切善妙皆从思维暇满难得中产生,众人任何安乐善妙之法悉皆依此而成办。”因此,已得闲暇时应当从内心生起欢喜。

  乙四、成办超人善妙之理:

  此外,宣说成办超人善妙之理:

  天等世间众生主,声缘佛子中怙主,

  获得无死甘露位,亦从胜宝人身生,

  故赞暇满胜天身,已获人身当生喜。

  出有坏大能仁获证菩提所依的身体也是南瞻部洲人中尊主之身,因此说人身胜过天人身。《现前菩提经》中说:“于天界中不能获证菩提,因有我慢而不能证悟真谛故,彻见唯有暇满人身方可成佛后而前往迦毗罗卫国。”《入行论》云:“胜过天人身。”

  乙五、暇满为诸乘之所依:

  人天之中人易得,无念见谛智慧地,

  获得人身易成就,深藏金刚乘道果,

  故说殊胜暇满身,乃为诸乘法所依。

  《俱舍论》云:“三上无见道,无厌圣教说,此修获证故。”密宗之真实义也依靠人身而迅速得以成就。《灭尽四大续》云:“众人倘若精进修,殊胜密宗之此王,即生之中可成就,其余悉地何堪言?”因此说,暇满人身是诸乘之所依。

  乙六、观修难得之方法:

  如何观修人身难得呢?坐在舒适的座垫上,皈依发心后思维暇满所饰之自身。

  犹如穷人获胜宝,怀疑畏恐是梦境,

  应当欣喜思暇满,成就现后利乐法。

  思维所说之义,就像贫穷之人获得了殊胜珍宝一样,应当为自己得到暇满人身而感到欣慰,唯一修持正法,心想:如果这不是梦该有多好啊!也担心它消失。获得这样的人身也值得从内心生起欢喜,最后将所修善根回向众生。《佛分别律》云:“目犍连,一心思维闲暇,以欢喜心随念人身。”

  甲四、回向此品善根:

  发善愿将如是宣说暇满难得之福德回向一切众生。

  以此妙音甘露语,愿息众生之散乱,

  赴往林中断烦恼,疲劳心性今休息。

  奉献饰满鲜花的清凉甘露善说,愿以此遣除一切众生散乱度日、虚度暇满人生之业惑,全部前往舒心悦意的寂静处,使长久漂在轮回中疲惫的自心今日得到休息。本品全义均可摄于刹那心相续中,令人们对轮回生起厌离心,此品撰著圆满并已回向善根。其余诸品也应如是理解。

  于静林间岩窟美药树,瀑布泄声鲜花舞饰处,

  久劳此心不动而入定,愿令暇满人身具义住。

  于此处亦不见野蛮众,息灭烦恼具足七圣财,

  祈愿舍离今生此身后,趋至心之国王本来地。

  大圆满心性修息中第一品暇满难得释终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第一品 暇满难得》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