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慧灯之光九 《缘起赞》略释▪P10

  ..续本文上一页重视辩论,而辩论的前提,就是要站在大家公认的逻辑立场上。在辩论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的观点有错误,就应马上承认错误,只有这样才会有进步。

  还有,这种辩论对象,也仅仅限于人类。因为我们现在的所有逻辑,都建立在感官的真实性之上。但某一群众生,比如天人等等,就根本不能接受我们的感官结论。它们的感知,与我们的视觉、听觉结论,有着很大的差别。和这种众生,是没有办法通过理论或常识来沟通和辩论的。真理是非常模糊的概念,世上没有一个人会说他的观点不是真理,但真正的真理,是大家公认的逻辑。即便如此,也只是暂时的、相对的真理。绝对的真理是逻辑推不出来的,只有证悟才能通达。

  无论如何,认为缘起是实有的逻辑,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为什么自相矛盾呢?

  自性无作待,缘起有待作,

  何能于一事,二无违和顺。

  首先,自性是无造作,不需要观待任何事物的。假如有观待,就不是自性。

  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液体的本质是天然的,与气体、固体都不一样,它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的,例如水、牛奶等。如果本来不是液体,却人为地把它变为液体,那就不是它的本性,就是相对和观待的。再比如,铁、铜的本质不是液体,但在高温下,却可以变成液体。换言之,铁和铜的液体,要观待于高温。如果没有高温,就只会是固体,所以说,铁、铜的本质是固体而并非液体。凡是要观待而成立的东西,都不是它的本质。

  在世俗谛当中,所有物质都有自己的本质。当然从空性的角度来讲,所有的物质都没有本质、都是空性。如果万事万物真的有本质,那就不应该依赖任何东西而存在。比如说,如果稻芽有自性、有本质,那就应该先天是稻芽,永远都是稻芽,而且永远都不能消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是有自性、实有的。但稻芽真的是这样的吗?不然!稻芽只是在各种因缘聚合的时候,才产生了。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稻芽又会变成其它物质。这充分说明,胜义谛的稻芽,是没有本质的。

  如今的高科技,的确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方便,不但可以利用高科技传讲佛法,还可以用高科技阐述佛教的缘起性空。但佛所说的缘起,与高科技的发现是不能等同的。虽然二者有相似之处,但有些深奥的东西,高科技永远没有办法解释它的全部内容。科学的准确度虽然在不断升级,但在没有升级之前,它是无法发现升级后的结论的。佛法里的一些非常深奥的东西,永远无法也不需要以科学来解释。但有一部分,也可以用现代科学来解释,而且会显得非常轻松,不但讲者容易表达,听者也容易理解。

  缘起是有观待的,任何有因有缘的东西,都必须依赖于条件。比如说,稻芽就是有作的,它必须依赖于因缘。如果稻种、土壤、湿度、温度、空间、时间都没有,稻芽也不会产生。稻芽,就是由湿度、空间、时间等因缘造作的,所以它是有待的。

  如果一切物质或缘起是真实有自性的,那就应该是无作无待的。但缘起却是有待有作的,这是我们大家公认的。怎么可能有自性与缘起可以在一个事物上面无二无违呢?这个观点绝对是错误的。

  故说缘起法,虽自性本离,

  然似彼显现,此皆如幻事。

  虽然缘起法的自性本来就不存在,并不是以前存在,现在在某种情况下变成了不存在。但在没有证悟空性之前,这些现象却都是存在的。自性本离与显现,是物质的两个侧面,二者的结合,就叫做缘起性空。但所有的这一切显现,都是如梦如幻的幻觉、错觉。

  惠能大师讲的“菩提本无树”,就是“自性本离”的意思。大圆满彻却中讲的“本净”,也即本来清净。并不是原本有一个不清净的东西,然后通过我们的修行,把它转化为清净。而是因为没有自性,所以本来清净。

  惠能大师虽然还没有讲大圆满,但已经把空性讲得很透彻了。

  有些时候,我们也会从表面现象的角度,而使用“转化为”这个词。比如,意识转化为智慧,阿赖耶识转化为佛的智慧等等。但实际上并不是转化,而是本身就如此。

  如果有一天我们加行修好了,在对上师、佛法非常有信心的前提下,就有可能会证悟到自性本离。那时我们就会发现,心的本性永远没有离开过本性,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发现而已。

  自性本离,是缘起法的第二层意思,也是比较深奥的缘起法。除了缘起以外,没有别的事物;除了空性以外,没有别的事物。缘起就是空性,空性就是缘起。《般若十万颂》这么庞大的佛经所讲的,就是自性本离。如果证悟通达了,所有问题也都解决了,因为所有问题的源头,都归结于无明。而这四个字,正好是无明的克星。

  《缘起经》、《稻杆经》当中所讲的缘起,绝大多数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以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因素,当生存的因素消失的时候,世界也会随之而消失。包括我们内在的精神,都是随因缘而变化的。在变化的过程中,因不会去想要产生什么样的果,果也没有想过要从什么样的因产生,这都是世界的自然规律。

  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真的合理,也与佛教不会有冲突,佛教可以用缘起来解释生物进化论。虽然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来证实生物进化论到底是否合理,但目前这种观点毕竟已经被绝大多数的科学家接受了。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首先是海洋里的一些物质慢慢变成了海洋生物,然后变成陆地生物,最后变成了人。但这只能解释人的肉体部分的来历,人的灵魂是怎么出来的?到现在谁也无法解释。其实,这都是因为缘起。

  二十一世纪,是物欲横流的时代。现代人的烦恼,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重的。虽然我们拥有丰富的知识与物质财富,但我们的需求却没有减少。

  比如,按理说,有了电脑,工作效率可以大大提高,人们可以闲下来了,但实际并非如此。有了这些东西以后,大家反而变得更加忙碌了。在有了飞机、汽车、高科技的通讯产品等等之后,我们不但不知足,反而需求更厉害了。我们知道的越多,拥有的越多,烦恼、痛苦、邪见也越多,所以这个时代的人更需要修前行。如果不修出离心、菩提心,而去学中观、禅宗、大圆满、大手印等等,都是没有用的,只能播下解脱的种子。很多佛经都是闻解脱,但实际上很多人听了并没有解脱。为什么?就是基础没有打好。在《普贤上师言教》以及《前行备忘录》中,记载了很多反复修加行的前辈大德,他们的欲望和邪见没有我们严重,都需要反复修加行,我们就更不要说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米拉日巴是佛教界公认的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他在没有修前行的时候,直接听了大圆满,他的上师口气也蛮大:大圆满早上修早上成佛,晚上修晚上成佛,特殊的人不修也会成佛。米拉日巴心想,自己以前学咒术的时候非常成功,自己可能就是那种不修也可以成佛的人吧!然而他却没有修出任何结果,最后只有放弃大圆满,去寻找玛尔巴大师。这个事例充分说明,像米拉日巴这样了不起的成就者都需要修加行,我们还用说吗?

  自性本离的境界若用语言来表达,即是如来藏、般若智慧、空性、大圆满或大手印,但它的本质,就像秋日高原的蓝天,纯洁通透,没有任何时间、空间、物体的概念。修寂止的时候,有时也会达到这样的境界,但这不是真正的证悟。证悟必须要有已经开悟和有一定修行经验的上师的窍诀引导,否则最高的境界也只能达到无相禅定,仍然不能解脱。就像很多外道修行人,他们的寂止境界非常高,却最终不能解脱一样。

  说如尊所教,无有少敌者,

  能如法求过,善达即由此。

  世尊释迦牟尼佛如实开演的殊胜妙法,没有任何人能够战胜、反驳,所以是所向无敌的。没有谁可以如理如法地寻找出佛教的过失和错误。如果能够理解、通达、证悟缘起法,就完全可以彻知四无畏的原因了。佛陀所传的教法,如同狮子吼一样谁都不惧怕,因为真理在任何人面前,都不需要心虚和胆怯。

  此处的“敌”, 不是争权夺利的敌,而是理论上的敌,特指不同观点的人。

  如果要观察别人的观点,就应该如理如法。不讲道理,没有任何逻辑的乱来,就是不如法的辩论。在历史上,以不如法的方式来寻求佛陀和佛教过失的人很多,但真正如理如法地指出佛教错误的人却从未有过。

  何故由说此,于见不见事,

  远离增益执,及损灭过故。

  为什么说通达了缘起理论,就能对我们的感官所能感受到的事物,以及感受不到的隐蔽事物断除常见和断见等增益和损灭的执著与过失呢?

  “增益”、“常”,也即捏造的意思,认为本来不存在的世间万事万物实有存在,无中生有,就叫做常和增益。“损灭”、“断”,就是抹杀,也即把真实存在的东西说成不存在。“执”与“过”,就是偏见。

  佛教认为,要客观地去观察和解释世界,既不能把没有的东西当成有,也不能把有的东西说成无。常边和断边,也即有边和无边的两种观念,都是错误的曲解。正确的解释方法,就是“缘起”。

  佛教认为,世界可以分为现量、隐蔽量与非常隐蔽量三种层面。

  一,现量,就是我们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能够接触到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这是第一个层面。

  二,隐蔽量,由于空间与时间等距离,而让我们暂时不能接触到的事物,属于隐蔽的层面。

  包括人类听不见、看不到,而另外一种生命能够听见、看到的事物,都属于这个层面。

  用什么样的办法,可以证明隐蔽事物的存在呢?就是应用逻辑推理。佛教的逻辑学,也即因明的《释量论》中,就对此有所阐述。譬如通过冒烟而推知远处有火焰的存在,就是通过逻辑推理而了知隐蔽事物存在的最好例子。将听不到、看不见的东西都一概否定的做法,是非常愚昧的。

  三,非常隐蔽量。就是我们的感官永远无法感知,也无法通过逻辑推理而了知,但却真实存在的事物。

  早在两千五…

《慧灯之光九 《缘起赞》略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