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七疑 易生兜率疑

  第七疑 易生兜率疑

  问: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自然而得圣果。何须求生西方净土耶?

  答:求生兜率,亦曰闻道见佛,势欲相似。若细比校大有优劣,且论二种。

  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弥勒上生经》云:“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不如阿弥陀佛本愿力、光明力,但有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又释迦佛说九品教门方便接引,殷勤发遣生彼净土。但众生能念弥陀佛者,机感相应必得生也。如世间慕人能受慕者,机会相投必成其事。

  二者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者多。无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悉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有女人皆长诸天爱著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弥陀净土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皆生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无女人二乘之心,纯一大乘清净良伴。为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至无生之位。如此比校,优劣显然,何须致疑也。

  如释迦佛在世之时,大有众生见佛,不得圣果者如恒沙。弥勒出世亦尔,大有不得圣果者。未如弥陀净土,但生彼国已,悉得无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为生死业缚也。

  又闻西国传云,有三菩萨,一名无着,二名世亲,三名师子觉。此三人契志同生兜率愿见弥勒,若先亡者得见弥勒誓来相报。师子觉前亡,一去数年不来,后世亲无常,临终之时无着语云:“汝见弥勒即来相报。”世亲去已三年始来。

  无着问曰:“何意如许多时始来?”

  世亲报云:“至彼天中,听弥勒菩萨一坐说法,旋绕即来相报。为彼天日长故,此处已经三年。”

  又问:“师子觉今在何处?”

  世亲报云:“师子觉为受天乐,五欲自娱在外眷属,从去已来总不见弥勒。”

  诸小菩萨生彼尚著五欲,何况凡夫?为此愿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译】

第七疑 易生兜率疑

  问:弥勒菩萨是补位佛,下次就轮到他在娑婆世界成佛。只要修成上品的十善法,就能生到兜率天见到弥勒菩萨,然后可以跟随弥勒菩萨下生人间,在龙华三会中,就能证得圣果。又何必要求生西方的净土呢?

  答:想要求生兜率天的人,也说他是为了听闻佛道,亲见佛陀,粗看起来似乎相差无几,但若仔细比较一下的话,就大有优劣的不同,现在且分两方面来讲。

  一,纵使行持十善业也不一定能够生弥勒兜率内院,何以见得?《弥勒上生经》中说:“要行三昧法,深入正定,才能够生兜率内院。”而且还没有方便接引。这就不如阿弥陀佛有本愿力和无量光明的加持,只要是念佛的众生都摄取不舍。而且释迦佛还为我们说了西方净土的九品往生,殷勤的告诉我们要往生西方净土。只要众生能够常念阿弥陀佛,因缘具足感应道交就一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好像世间的两个相互欣慕的人,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必定能一拍即合。

  二,兜率天还属欲界,在那儿修行的诸天退位的很多。没有像西方净土那样的水鸟、森林、风声说法使闻者都能发菩提心的好条件,而且兜率天还有天女,且有五欲爱着之心,诸天往往贪玩而不能自拔。西方净土没有女人也没二乘人,都是大乘菩萨,与他们为友不会有烦恼的产生,必定能够证得无生法忍。这样一比较,好坏自然就清楚明白了,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再例如释迦佛的时候,仍然有极多的人见到佛,但却并没有证得圣果。弥勒下生也会如此,会有很大一部分人不能证得圣果,这就不如在西方极乐世界,只要是能往生到那里的,都一定能证得无生法忍,根本不会退转三界,而有来世与被生死所缚。

  印度的传记里有这样的记载:无着、世亲、师子觉等三位菩萨,一起约定要生兜率天见弥勒菩萨,如果谁先去见了弥勒菩萨,一定要告诉还没去的人。师子觉先去了,但却数年不见回音,后来世亲菩萨的无常到来,临命终时无着就对他说:“你见了弥勒菩萨就赶快回音告诉我。”世亲一去就是三年,三年后才回来。

  无着就问他说:“怎么这么长时间才来啊?”

  世亲就回答说:“我到了那里才听了菩萨的一座说法就即刻赶来,只是因为兜率天的时间和我们不同,所以在那里觉得时间很短,这里就已经过去三年了。”

  无着又问道:“师子觉现在在哪里?”

  世亲回答说:“师子觉因迷恋天上的快乐,沉迷在五欲里,只能当弥勒菩萨的外眷属,所以到目前为止,都还无缘见到弥勒菩萨。”

  诸小菩萨生到那里都还要贪着五欲,我们凡夫又怎么能行呢?正因为此,所以要求生西方净土,到那儿一定能证得不退。不要求生兜率天呀。

  

【讲】

第七个疑问:易生弥勒疑

  我们是一个生死中的凡夫,在选修法门之时必须与自己的根性相应。我觉得必须考虑的有二个方面:一是从因地看,二是从果地的考虑。

  第一在因地时要下手容易:比如说这个净土很好,但是你没有成功的可能性,那这个法门建议你想都不要去想。一定要选择下手容易、并有成功的可能,这个法门还要能够带业往生,能够加被到生死凡夫,甚至是造恶凡夫。

  第二要成就高:我到那个地方去,必须要不退转。我到那个地方之后,如果还会退转的,这个就不能列为考虑的对象。

  所以同修们必须注意,我们选修法门的判定标准是:下手易、成就高,而且经一门深入的努力,在今生就能达到目标,并且要在继续上进时,永远不会再退转的。现在我们就把弥勒净土跟西方净土作一比较,先看大师所设的征问:

  征问

  【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自然而得圣果,何须求生西方净土耶?】

  弥勒菩萨是一生补处的等觉菩萨,他将来到娑婆世界成佛。如果我们现在修行十善业,求生到兜率天去,见到弥勒菩萨后,就跟随弥勒菩萨修学佛法,等到他下生娑婆世界时,我们也跟着下来,在龙华三会中,自然可成就三乘的圣果,为什么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呢?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弥勒净土是在三界之内,离我们很近,西方净土在十万亿佛土之外,我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现在我们看一下智者大师是怎样回答的:

  释疑

  【求生兜率,亦曰闻道见佛,势欲相似,若细比较,大有优劣,且论二种:】

  智者大师告诉我们:求生兜率天,如果单从见佛闻法的角度来看,在表面上似乎跟西方净土是非常相似的。说到见佛,就算弥勒菩萨现在不是佛,但他是等觉菩萨也与佛差不多了,到弥勒菩萨那边也可以听到很多的佛法。所以从见佛闻法的角度看,也跟西方净土有很多相似之处,确不应舍近求远。但是,如果仔细地比较一下其他的因素,那就有很多的差别了。

  首先我们看因地的比较:

  【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弥勒上生经》云:“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不如阿弥陀佛本愿力、光明力,但有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刚才讲过,我们选择修持的法门,必须要选下手容易的。那我们看一下求生弥勒净土的条件:要想往生弥勒净土,如果只是修习十善业是不够的。为什么呢?我们根据经典的记载,求生弥勒净土的标准有“行众三昧,深入正定”,而且这个定起码要在欲界定以上。诸位都知道,禅定在戒律当中,被列为“过人之法”,因为这个禅定,在欲界中不是所有人都能修的,因为欲界的众生是散乱的,所以说你要成就禅定相当不易。要成就禅定,除了我们自己的善根不够以外,外在的环境也很重要,因为末法时代的大环境是骚动的,你的心要寂静下来就不容易。

  所以要求生弥勒净土,不是散乱心就可以去的,必须行众三昧,深入正定。并且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没有临终接引。你想到弥勒净土去,只有你自己过去。如果你到临终的时候,要是稍有差错就去不成了。没有像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在我们临终的时候,就有“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开示慰导我们,佛陀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所以能够正念分明地往生。弥勒菩萨在我们临终不会来安慰、开导,更不会来接引。这是第一方面,就是在因地上的难度比较高。

  【又释迦佛说九品教门方便接引,殷勤发遣生彼净土。但众生能念弥陀佛者,机感相应必得生也。如世间慕人,能受慕者机会相投,必成其事。】

  释迦牟尼佛说九品往生,来方便接引念佛众生。九品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等九品。其实,严格地分当然还不止九品,因为众生无量,修行所下的功夫也是无量,所以说九品还只是个方便。释迦牟尼佛“殷勤发遣”,是说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很适合我们去修证佛道,释迦世尊想得很周到,尽心地劝我们到那边去。众生中只要信佛语、愿往生,并能够念阿弥陀佛的人,这样就机感相应了,就能够往生。就像世间所仰慕的人,能接受到仰慕的人的赞叹,有这个因缘,这件事情就成功了。我们修行净土法门的人所仰慕的人,当然是阿弥陀佛了。我们凡夫能与阿弥陀佛,机感相投,就必成其事。

  【二者、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者多,无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悉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有女人,皆长诸天爱着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弥陀净土,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皆生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

《《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七疑 易生兜率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