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七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七集)  2009/9/18  台湾  档名:12-47-10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二十三面倒数第五行,从第二句看起:

  【此明善财童子依此华严法界之理修行。位极顿证法界也。此举一楼阁为主。一切楼阁为伴也。故云主伴互现帝网观。亦是事事无碍观也。】

  『善财童子』参访弥勒菩萨,见到毘卢遮那佛的楼阁。弥勒是当来下生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一尊佛,下生的时间是用兜率天的时间来计算。兜率天跟我们这边的时间,时差很大,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像兜率天人看我们这个人间,真的叫短命,他一天是我们四百年。我们这里活一百岁,如果算是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才六个小时,寿命才六个小时,四六二十四,所以那个天人看我们人很可怜。那还不是朝生暮死,朝生暮死要八百年,那还要上一层,第五层天是八百年,叫化乐天,化乐天一天我们人间八百年。再上去是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二八十六)一千六百年,人家一天我们人间一千六百年,已经换了多少朝代。所以你要想想这个,这人有什么意思?还在这个世间不老实,争权夺利。所以兜率天人看我们就不一样。善财依《华严经》所讲的理论,依《华严经》所讲的方法真干,一生就证得圆满的佛果,不是等觉,是妙觉位,『位极顿证法界』,地位达到最高,他是顿证的,他不是渐证的。可是我们看五十三参,每一位善知识代表一个菩萨的行位,从十住,德云比丘初住菩萨,海云比丘二住,一直到五十三,五十三是普贤菩萨,后面的十一位都是等觉菩萨,到圆满的时候是普贤菩萨,「顿证法界」,不是分证是圆证。大乘教里称为圆顿大法,一生圆满,依《华严》。

  我们修净土的同学,如果对这桩事情能够稍稍的体会到,那对我们修持有大帮助,怎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幅度的把我们的品位提升。为什么?《华严经》把这些性相、理事、因果讲透!我们虽然只是解悟没有证悟,但是对我们修行,对我们往生证得的品位确实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经不是跟我们修学不相干,我们读了这么长的时间,深深体会到,它能够帮助一切法门,不仅仅是净土,任何一个法门不离开这个原理,不离开这个原则。它的修行方法有纲领,方法是什么?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这是总纲领,方法。原理,可以说是贤首国师这一部的论文,把《华严经》的理讲透了。这在佛法里面称为根本*轮,像一棵树一样,这是根、这是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法门,就像这个树的枝叶花果,这个根滋润所有的枝叶花果,我们才晓得这部经的殊胜处。经典学习的道场所在之处,就是佛菩萨所在之处,这地方再小也是大道场,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宣讲、弘扬的是诸佛菩萨的第一经,它怎么不是大道场!确实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我们同学要十分的珍惜。贤首大师举《华严经》五十三参末后这一参,弥勒菩萨会,『举一楼阁为主』,前面说过它是表法的。『一切楼阁为伴』,显示出主伴互现重重无尽的境界。这个境界也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给我们讲四种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我们应当细心去体会,应当去学习。六观到这个地方,我们学习圆满。后面大师给我们做总结:

  【此上所述六重观门。举一为主。余五为伴。】

  哪一个为主?

  【无有前后。始终俱齐。随入一门即全收法界。】

  这才是法门的真相,没有先后、没有次第。跟前面五止是一样的,五止也没有先后,六观亦如是。我们学习,学一种就可以,为什么?一观里面,其它的五观都在里头,任何一观,修止也是如此,这完全是看自己的根性,自己现前生活环境,我们用哪一种方便就用哪一种,没有拘束,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下面大师举个例子:

  【此理。】

  这个道理。

  【喻如圆珠。】

  用一个圆的珠子来做比喻。这个珠子:

  【穿为六孔。】

  『六孔』就是表示六观。

  【随入一孔之中。即全收珠尽。此亦如是。开为六门。】

  因为它里头是通的,一个得到,一切都得到,大乘法亦如是。所以祖师大德们常常劝导我们,一经通一切经就通,就怕你不通,一个法门通一切法门都通。诸位想想,如果我们不用五止、六观,我们用持名念佛行不行?行。万缘放下就是止,五种止全在里面,一句名号六观全收!我们观什么?就观佛,就观阿弥陀佛。观阿弥陀佛有十六种观法,你看《观无量寿佛经》讲十六观,十六观最后,诸位要晓得,最后那就是最重要的,佛一生讲经教学都离不开这个原则,最后讲的那就是最殊胜的。第十六观是什么?第十六观就是执持名号,超过前面所有的观法。前面说了十五种,为什么?这个我过去请教过李老师,我们初学不懂为什么持名超过前面?老师告诉我:你想想,前面教你十五种观法都着相,你不着相你观不成,既然用那么长的时间,印象那么深刻,譬如观「落日悬鼓」,这第一观,就是看晚上太阳下山这个景象,西方,看到什么时候才观成?你睁开眼睛,红太阳在你面前;闭着眼睛,红太阳也在眼前,清清楚楚,这个观就观成,不容易。观成之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要把这个相除掉,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除掉也很麻烦,好不容易观成,到西方极乐世界把这个洗掉也很不容易。他说:你想那个名号,名号洗掉容易,因为你知道那是假名,比那个相容易多了。我们这才明了,最后这一观不着相,所以它排在最后。

  像我们人间舞台表演,最后那一出戏叫压轴戏,最好的在后面。如果最好的在前面,后面不如前面,人家看了前面就回去,后头不看。把最好的放在后面,让你一直要看完,看圆满,就这个意思。你看看《楞严经》上二十五圆通,二十五圆通压轴的是谁?「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两个放在最后。按照顺序排,观音菩萨应该排在第二,它是按六根、六尘、六识、七大,二十五。所以把观音菩萨摆在最后面,把大势至菩萨也摆在最后。观音菩萨摆在最后是非常容易看出来,因为他本来是第二,摆到第二十五去,这一看就明了。大势至菩萨的换位不太容易觉察出,为什么?大势至菩萨本来是二十三,他换到二十四,二十四是弥勒菩萨,他跟弥勒菩萨两个换了位次。所以这个换得很小,很不容易觉察出来,不仔细看看不出来,仔细一看他两个调了位次。凡是不按顺序的叫特别法门,这最重要的,所以二十五圆通是两个特别法门,不是一个,观音、势至代表。在《华严》五十三参,末后代表的是弥勒菩萨、是普贤菩萨,所以表法的意思我们要懂得。这个比喻,比喻得好,这六个孔无论从哪一个孔入,都是一样的,在外面这是『六门』,入进去之后,一门。就像我们一个房间、一个讲堂,周围开六个门,在讲堂外面不一样,哪个门东南西北不一样,进去都一样,进去你全都得到。

  【随入一门即全收法界。圆满教理。】

  后头这句话说:

  【法自尔故。】

  这个『法』是一切佛法,大乘教里说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觉的意思,是通达明了的意思。一法明了的时候,法法全通!世出世间没有一法你会有障碍,为什么?就是一法圆圆满满摄一切法。这个我们前面读了很多,意思应该能体会,你看一毛孔、一微尘里面有自性圆满的信息,就是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在哪里?在微尘里头,在毛端上面,没有一丝毫欠缺。这里头有大千世界,无量无边诸佛的剎土,不是一个佛剎,你要得一法,怎么会不都得!全都得到了。问题是你没有把障碍除尽,障碍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除尽,任何一法里头圆满显现出一切法,是这么个道理。这是自性的性德,本来就是这样。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还有一点时间,我在此地先跟诸位介绍《华严经》上所说,「佛十种教化不失时」。为什么要说这个?我们学经教,深深感佛的恩德太大,你不知道恩德,就不知道报恩;你知道这恩德之大,你才会发起报恩的心。报恩的心是孝心、是慈心、是爱心,江本博士实验水结晶呈现最美的图案,就是「爱、感恩」。让我们想到,老祖宗千万年前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报恩,世出世间的圣贤、诸佛菩萨、科学家都给它证实。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诸佛菩萨对我们无尽的恩德。这十种,第一种「成等正觉化不失时」,我们要从源头上来说,佛教我们,他要示现成佛,让我们亲眼看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三十岁为我们示现成等正觉,这个等正觉是无上正等正觉,不示现这个相,我们这个世间就没有佛教。这个示现就是建立佛陀教育的创始人,我们称他为本师,佛陀教学的根本老师。你看我们自己自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跟佛的关系要搞清楚,我们是师生关系。所以这是教育,它不是宗教,宗教里头哪有这种关系的?诸佛菩萨、阿罗汉也是佛的学生,跟我们什么关系?同学的关系,同个老师!他在我前,我们今天在后,他是我们的老学长,这是属于伦理,伦理是讲关系。你搞清楚、搞明白了,世间人虽然都说佛教是宗教,我知道佛教不是宗教,是教育,我们称老师,本师。

  你看我们,就是现在,寺院里面住持方丈,他称什么?印度人称叫和尚。诸位要晓得,和尚是梵语音译的,意思是什么?叫亲教师。亲教师是什么?他亲自主持这一个机构里面的教学,这机构就是学校,寺院庵堂是学校,他来主持教育的,和尚称亲教师;主持教育的,现在我们称为校长。诸位要知道,一个道场里面只有一个和尚,人称和尚,其它的人不能称,和尚是校长。你不能说各个都称校长,那不就搞迷惑了?这个诸位一定要清楚。其它的这些法师称法师,梵语称阿阇梨,阿阇梨…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