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七集▪P2

  ..续本文上一页翻成中国意思叫轨范师,就是他的言语、行为可以做我们初学人的模范,是这个意思。轨是轨道,范是模范,他是我们的轨道,他是我们的模范。不能称和尚,和尚只有一个,阿阇梨就很多,在这个寺院里担任教学的统统是阿阇梨,称阿阇梨。关系搞清楚就明白了,这是职称,这个机构里职务的称呼。这里面有首座,首座就是主管教务的;维那是主管秩序的,我们现在讲训导;监院是主管总务的。名称不一样,跟现在大学里面学校的组织、分工完全相同。中国过去佛教的丛林就是大学,丛林里面的主席就是和尚,称大和尚是校长。所以佛教要真正再兴旺起来,一定要恢复它的教学,而不是现在这个经忏法会,不是这个,这个不能兴教,要把释迦牟尼佛当年教学的这种精神恢复起来。

  下面说「谓如来出现世间,成佛道已,随机应感」,机是众生,众生有感,佛就来应,「适彼时缘,而起化导,是为成等正觉化不失时」。释迦牟尼佛慈悲为我们示现做这个样子。为什么说示现?因为他本来早就成佛,为我们表演八相成道。怎么知道他早就成佛?他老人家自己讲的,在《梵网经》里面,他把这个信息透给我们,这一次他到这个世界上来示现成佛,第八千次,常来。现在怎么不来?时节因缘,佛到这个世间是度人成佛的。换句话说,缘成熟,一接受佛的教诲,就能够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他就来;如果佛菩萨来,我们这烦恼习气还是放不下,他不来。由此可知,当年他为什么出现在印度,不出现在中国?印度的缘成熟。真的,印度人在那个时候修学比我们高明,不要说别的,单单讲禅定,我们中国学术造诣也确实是了不起,但是没有从禅定这门下功夫。印度的宗教修禅定,印度的学术也修禅定,所以他们都有能力达到很深的定功,就第八次第定,四禅八定,他有这么深的定功。在定中,时间、空间的维次全突破,所以他们对整个六道,这六道多大?这是个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这里面的状况他统统明了。上面他能够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天,灵界没有身体,没有物质现象,只有精神现象,他们可以达到这个层次,下面可以看到阿鼻地狱。

  六道这个说法从哪来?他们看见的,不是打妄想,不是猜测,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比佛教,现在世界上承认它八千五百年,我们佛教是二千五百年,它早我们五千年。而印度教就是婆罗门教的后身,现在叫印度教,就是从前婆罗门教。我跟他们有往来,他们告诉我,他不重视历史,所以还是传说并没有记载,传说他们这个教一万多年,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印度人确实很聪明,所以世尊示现必须要到这个地方,你看四十九年的教学,多少人证阿罗汉,多少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成佛了。根熟了,应以佛身得度就现佛身去度化,印度人期盼佛陀出现于世间,他有这个念头这就是感。中国人没有,中国人没有佛陀的念头,中国人有什么念头?圣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我们中国有文字到现在才不过四千五百年,之前没有文字,文字是黄帝发明的,黄帝以前没有文字。也传说黄帝之前有神农,再前有伏羲,伏羲到神农大概是五、六百年,神农到黄帝也是五、六百年,这上面有一千多年没有文字记载的,伏羲之前当然还有。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最早也是传说,我们有理由相信。

  现在典籍里面所记载,古圣先贤的教诲传流在后世,这桩事情我们不能不感谢孔老夫子,孔老夫子是搜集这些古老的传说,用文字把它写出来,它才流传后世。所以夫子在《论语》里面告诉我们,真话不是假话,他一生所做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你看他一生,说明他什么?他自己没有创造、没有发明,他所学的、所修的、所教人的、所传给后代的,统统是古圣先贤的教诲,这不是他的谦虚,是他的真诚。他自己也有著作,著作里面很多都是引用古圣先王的传说。所以后人尊称孔子为集大成者,「大成至圣先师」,这集大成,这个精神我们要学习。学了佛之后,我们恍然大悟,为什么你没有创作、没有发明?没有办法创作,你也没有办法发明,为什么?自性是圆满的,你怎么发明法?你怎么创造法?创造、发明都是违背了性德。你随顺性德哪有创造,哪有发明!所以佛家讲什么?佛佛道同。你不会比别的佛高明一点点,你也不会比哪尊佛差一点,没有,平等的,完全平等。为什么?自性里面有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才艺、圆满的相好,一丝毫欠缺都没有,各个都是。这个理念好,这个理念是完全随顺性德,随顺性德那就是真正幸福美满的人生。极乐世界上没有创造、发明,所以今佛如古佛之再来。我们相信在中国,大圣大贤也如古代大圣大贤之再来,同一个道理。

  这是佛陀教育的开端,由世尊示现成佛,就是示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在中国看到六祖惠能大师,这禅宗的,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开悟之后,他怎么开悟的?这要晓得,怎么开悟?六根对待六尘境界,执着没有了,放下,分别没有了,起心动念没有了,就开悟。我们要想开悟,你把这三样东西放下,你跟释迦佛、跟惠能大师完全平等。每一个人都有自性清净圆明体,开悟是什么?跟这个圆明体相应,融合成一体。佛讲得简单、讲得明了,只要你肯放下,放下执着,我对于世出世间法一切都不执着,你就证阿罗汉果,你开始觉悟了。这一觉悟,六道没有了,六道是假的,是一场梦,你醒过来,醒过来就叫阿罗汉。还有迷惑,比较轻,不像六道里这么严重,轻,那是你没有执着,你有分别,你还会起心动念。如果你把分别放下,起心动念只要一放下,立刻就成佛,又是一个大彻大悟,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的变化太大,千变万化,像万花筒一样。佛的实报庄严土里头没有变化,为什么?心是定的,心愈清净变化就愈少,真正到不起心、不动念境界就没有变化。极乐世界没有变化,没有四季春夏秋冬,没有四季,花草树木永远不谢,不凋零、不谢。人无量寿,花草树木、山河大地都是无量寿,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圆满的。《华严经》讲得太多了,能与十法界六道三途众生感应道交,现身去帮助他们。

  佛法讲时节因缘,缘成熟了,佛菩萨就来示现。第二「成熟有缘化不失时」,前面第一条必须是有成佛的缘分,而且人很多,他就以佛身来示现。如果一个、两个就不一定要用应身,用化身来帮助他,人多了那就得用应身。第二个成熟有缘,有缘就是阿赖耶里有佛法种子的人,都是有缘人。只要是有缘,佛不会丧失时节因缘,会应化身来帮助他这个缘增长;没有缘的,帮他种善根,附带的;有缘的帮助他提升,应以什么身来教化他就示现什么身。所以佛法,老师以前常常教我们广结善缘,结法缘,缘结得愈多,将来你成佛的时候,度化众生就愈多;你要不跟众生结缘,将来虽然成佛,度众生不多。为什么?没有那么好的缘分,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早年学讲经,老师就叫我们结缘,怎么结缘?老师在讲经法会里面,我们这些学生做义工,招待这些听众,看他来了笑面相迎问候他、接待他、给他找座位,这都是结缘,很亲切的接待,做这个工作。还有的是买一点小糖果,这都是老师教的,结缘,几块钱买一大包糖果在门口,来一个人,一个人发一个。还有人买花生、买瓜子,那个东西吃了有壳要丢的,那个不能在他进来的时候发,散会他走的时候在大门口,发这个东西给他。都是在结缘,花不了多少钱,你跟很多人结缘。

  下面说「谓如来了知众生善根成熟,随时化度,咸令解脱,是为成熟有缘化不失时」。这里面包括的很多,都初级的,帮助你不失人身。你对人间留恋还不想离开,佛教给你十善业道,教给你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都不出六道的,教你来生得人身,来生比这一生还要殊胜。如果你觉得人太苦,听说天上不错,佛就帮助你生天。佛菩萨真慈悲,不是叫你马上就成佛,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帮你干什么,想生天就帮助你生天。天有二十八层,你要到哪一层去,把这些道理讲给你听,方法教给你,你自己依着理论、依着方法修行,就能满足你的愿望,佛不欺骗人。这里面甚至于包括许许多多的宗教,真的许多宗教创始人,这教主都是佛菩萨示现,都可以归纳在这一条,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就像中村康隆所讲的,他在京都,拜访他的时候他跟我讲,「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创始人,统统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我相信,我不怀疑,我也是这么想法,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不失时。

  第三「授菩萨记化不失时」,这个层次高,「谓如来能知菩萨久修梵行,功业成就者,即与授菩提之记」。知道这个菩萨经过很长时间修行,生生世世,他已经证得果位,功夫再要加行上去,他就能证果,所以给他授记。这授记是预先告诉他,你在什么时候你能成无上菩提,你在什么地方示现成佛,佛的名号叫什么,都可以预先告诉他,让他生起信心更加勇猛精进,如佛所记,他会成就。像释迦佛在修菩萨行的时候,遇到然灯佛给他授记;那你修行功夫不到这个等级,佛就不会给你授记。但是净宗是个例外,净宗《无量寿经》,诸位要是细心去研究它,可以说《无量寿经》是普遍为所有念佛同学授记,只要你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给你授记,你将来在西方极乐世界证得究竟的果位,你的德号是妙音如来。你在十方世界示现成佛,叫妙音如来,还是用这个法门普度众生,你是修这个法门成就的,你还用这个法门去接引众生,持名念佛。我们读了这个经之后,以后人家来找我求授皈依,我统统给他起个法名叫妙音,将来你是妙音佛,现在你是妙音居士,因果相应。所以这个名号是从《无量寿经》上来的,佛给我们授记的。这很特别,在其它法门里头没有,只有净宗,由此可知净宗的殊胜。

  下面第四,「示现神力化不失时,谓如来随其众生所宜,示现威神之力,令生信乐而得开解」,这不失时。这个示现就不一定,神通智慧的起用有应身,化身…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