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环境,生活环境。佛法里面讲的主伴,主是一个,这一个不是专一,不是独一,这一是什么?一是任一,好!如果在你,你是主,我们都变成你的伴,主伴圆融,主伴无碍,主伴不二,所以佛法是包容的。在我们这个世界这一会,释迦牟尼佛是主,释迦牟尼佛到极乐世界他就是伴,极乐世界主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他也是伴,他不是主,这个世界主,教化主是释迦牟尼佛。就好像学校,主是校长,伴是教员,这个学校的校长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能不能到这个学校来?能,可以聘请他做教授,他来上课。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主,也可以聘请释迦牟尼佛、聘请药师如来在那边上课。佛家讲主伴是这个意思。我们要再问,我们佛教是主,其它宗教是伴,我们佛教里面能不能请其它宗教来讲经说法?可以。为什么不敢去请?如果真正都开悟了一定要请,没开悟暂时不要请。没开悟是什么?各说各话,那就是祖师们常讲的,「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一门深入,没开悟。开悟之后就圆融了,开悟之后处处为别人想,这批人是学佛的,你要跟他讲基督教,那不就把他破坏了?如果基督教牧师真正开悟了,他到佛门里面讲什么?他讲佛,赞叹佛,学佛好。那就对了,那我们信心增加,你看基督教都劝我们学佛。这是我们佛门讲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互相赞叹,佛法就兴旺;互相排斥,佛法就衰。
我们佛门学经教的法师都懂这个规矩,老师教过。我们佛门宗派很多,我们是净土宗,禅宗请我们去讲开示,我去。一九七七年,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讲《楞严经》。香港的圣一法师,禅宗的,邀请我到他禅堂讲开示。我进入他的禅堂,很有规矩,四十多个参禅的人,每天坐香完全照禅堂的规矩。我到那里讲什么?《六祖坛经》里面选一段,《永嘉禅宗集》里头选几句,赞叹禅宗,赞叹圣一法师,赞叹大众,他们才有信心。如果我要到那里去讲净土宗,禅难,不容易得定、开智慧,还是念佛好,那不就把人家几十年修行的道场扰乱了吗?那叫外行,那种人不能够请。真正受过正规教学的,老师都教导你,你到哪个道场要问他学的是哪个法门,赞叹这个法门,让大众对老师有信心,对法门有信心,对同学有信心,鼓励他,这是对的。没有受过这些训练他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的好,别人都不如我,这个糟了,这就坏了,他不晓得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延伸到一切宗教,都是平等的。这个规矩不能不懂,你懂得这个规矩,人人对你真的尊敬,听到你讲开示,哪个宗派都欢迎你去讲。为什么?你帮助他们的信徒对于他们所修学的坚定信心,这多重要!不可以破坏人家道场,破坏人家道场造罪业;帮助这个道场的人对这个道业产生信心,这是功德,这是好事情。所以主伴一定要搞清楚。
【或以一法为主。一切法为伴。】
《华严》为主,其它的一切经都是伴;《无量寿经》为主,《华严经》也是伴;《法华经》为主,《无量寿经》也是伴,主只有一个,伴有许多。
【或以一身为主。一切身为伴。随举一法即主伴齐收。重重无尽。此表法性重重影现。一切事中皆悉无尽。亦是悲智重重无尽也。】
这是讲主伴互现,教我们在这里面体会法界重重无尽观。这些都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如果学会了,就能把这个世界变成极乐世界,就能把这个社会变成华藏世界。人与人之中所有一切冲突都化解了,不但冲突没有,我们常讲对立没有了,主伴是多么亲密,而且互为主伴。所以不是主永远是主、伴永远是伴,不是,位置常常在换,个个都是主,个个都是伴,这是佛法里面讲的平等法界。肯定在这里面学会什么?学会谦虚,谦虚是性德;学会尊敬,对于每个人都尊敬,每个法门都尊敬,每桩事物都尊敬。佛门里面的忏仪,修忏悔法的时候,你看第一句话说「一切恭敬,一心顶礼」,那个一切包的范围太大了。我们要问基督教有没有包括在里头?包括在里头,那要不要尊敬?印度教有没有包括在里头?包括在里头。犹太教有没有包括在里头?包括在里头。遍法界虚空界一法都不漏,一切恭敬!天主教的《玫瑰经》一共有五段,是他们的早晚课。我过去在新加坡讲过这部经,还做成光盘,在很多天主教里面流通。第一段就是讲圣母玛利亚的谦卑,对上主的恭敬,跟佛法讲的没有两样。他那个上主是讲上帝,我们佛门里头没有讲上主。上帝是什么?造物主。我们佛法里面有讲造物的,造物主是谁?是真如自性。名称不一样,是一个意思,对上主的尊敬就是佛门对法性的尊敬、对自性的尊敬。佛门的自性称什么?究竟圆满佛。究竟圆满佛是自性,谁的自性?每个人都有自性。自性清净圆明体是一个,没有两个,我们这篇论文第一段就是「显一体」,宇宙万有的本体。这是哲学的名词,是一个,在宗教里面称上帝、称神;在佛门里面称自性、称法性,名称不一样;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称本性,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没有矛盾,没有冲突。冲突、矛盾是什么?迷了自性,那些宗教徒也迷了上帝,认为上帝只有他家的,别人家没上帝,这麻烦才出来。没想到我们的上帝也是他们的上帝,是一个上帝,哪来的冲突!是我们的小心量产生的误会,从误会当中发生这么多矛盾。其实明白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底下这句话讲得太好了,『随举一法,即主伴齐收,重重无尽』。这句话讲得好!我们如果是真的参透了,这句话你要是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之处,你的人缘就好,你什么障碍都没有,你所接触的没有一个人不欢喜。中国人在五伦里面有主伴,主就是君,伴就是臣,君臣有义,这五伦里头第二句。第一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正道,人能够守住正道,天清地宁,大地坚牢稳固,不会出问题,什么灾难也没有,风调雨顺,山川秀丽,美不胜收。接着说『此表法性重重影现』,这给你讲理,给你讲事实真相。重重无尽的,这无比庄严的现象是性德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这个事情很难懂。早年华严宗的,应当也是贤首国师,讲《华严经》重重无尽的境界,当时帝王在听经,听了有疑惑,听不懂,重重无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重重无尽?大师请皇上建一个八角亭,就是现在科学家做实验室,做实验给他看,他就明白了。建个亭子,皇宫空地上建个亭子,很快就建好了。请皇上在这个亭子,亭子八面,每一面放一个镜子,大的镜子,那时候不是玻璃,铜镜,放一面镜子。上面也放一面镜子,下面也铺一个镜子,十面,十面镜子,请皇上在亭子中心站一站,四面看一看。皇上一看,他就笑起来,重重无尽我明白了。有没有理由?没有理由,镜子照镜子,你一看到,你人多少?看不尽!你说你多少?看不尽。大师告诉皇上,华严境界就像这样。所以这法师聪明,真的在必要的时候要做实验,大家就相信了。
可是经里面讲得很细,这是从这个比喻,比喻只能比喻彷佛,没有办法比喻得恰到好处,那是做不到的。为什么?因为经上讲的一毛孔、一微尘里头,有遍法界虚空界的能量跟物质,这我们想想能想得到。可是重重无尽就没法子,这微尘里面有世界,世界并没有缩小,微尘也没有放大,微尘里头真的有世界。这是什么原因?是自性里头没有大小,自性里面没有对立、没有相对的,所以它没有远近。没有远近就是没有空间,没有先后就是没有时间,所以我们佛法里头讲时间、空间都不是真的,这跟现代科学发现,时间、空间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时间、空间在大乘里面是列入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我们现在的名词叫抽象概念,它不是真的,它不是事实,但是你不能说它没有。如果你要是执着,它起作用,你不执着、不分别,它不起作用;你只要有执着分别,它起作用。微尘里面有世界,那个微尘里面的世界又有微尘,这微尘里头又有世界,重重无尽是这个意思。这个今天科学家没想到,我们一般人也想不到,微尘里头还有,就像两面镜子照,显出来了,两面镜子是什么?镜子里头还有镜子,你看到了,镜子里头还有镜子,那个镜子又照这边镜子,再看,镜子里头还有镜子,看不尽。所以在物质现象里面有相似的境界出现,两面镜子对照能看见。贤首国师造一个亭子,用十面镜子,显示出『主伴互现帝网观』。下面举一个例子,《华严经》的例子:
【如善财童子。从祇桓林中】
就是祇树给孤独园。
【渐次南行。】
这个「南」不是东南西北,善财童子参访都到南方,文殊菩萨指示的南方,南是表法,南方表光明。你看中国五行,南方属火,火是光明的;北方是水,水是阴暗的;东方是木,西方是金,当中是土。所以什么是南方?光明的那一方叫南方。这个光明是什么?那个地方有智能的人,有善知识、有好老师,他在那里教化众生。哪个地方有好老师,那个地方就叫南方,诸位要懂得这个意思。就是你到那里可以学到智能,所以善知识全在南方。你这要懂得,善知识不管在哪一方,只要有善知识在那里讲经说法教学,那个地方就叫南方。不要误会这是东南西北的南,那就搞错了,它是表法的。『渐次南行』。
【至毘卢遮那庄严大楼阁前。】
『毘卢遮那』是法身佛,统是表法的。「毘卢遮那」是梵语,它的意思是遍一切处。法身没有现相,法身不是物质,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在我们净土宗称它作常寂光,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它就叫毘卢遮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永远清净、永远不动。它虽然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它能现物质、精神,它能现,现了之后它会变,变不是它的事情,它只管能现,不管能变。变是怎么变出来的?是你的妄想分别变出来的,你有妄想分别执着,它就会变,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它就不会变。现,不变,那叫什么?现,不变,叫一真法界。诸佛菩萨的实报庄严土不变…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