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六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六集)  2009/9/7  台湾  档名:12-47-9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二十面倒数第四行,从「三者」这里看起:

  【三者。心境秘密圆融观。言心者。谓无碍心。诸佛证之以成法身。境者。谓无碍境。诸佛证之以成净土。谓如来报身及所依净土圆融无碍。】

  我们先看这一段。六观这是第三观,第三观给我们讲圆融无碍,心境秘密。在佛法里面,秘密两个字是讲深密、奥秘。佛法里面没有秘密,秘密就不是一桩好事情,总是见不得人的事情,佛法里头没有。但是佛法里面无论是理是事,理甚深,事深广无尽,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像我们前面讲到一体、二用、三遍,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七地以前的菩萨都见不到,太微细了。今天科学里面讲宇宙的起源,佛法里面讲是振动,现代的名词叫波动,这个波我们把它说为心波,起心动念。我们一般人能感觉到的起心动念,这个念头很粗,这个波动是相当大的波,不是微细的。微细的波动我们无法觉察,我们用仪器来探测它,有没有办法探测到?没有办法。为什么?仪器本身也是波动,怎么知道?物质现象是波动产生的,精神现象受想行识还是波动里面产生的,你自己本身在动,你怎么能探测得到那个振动的源头。佛法讲极其微细的这个波动,就是阿赖耶,在佛法里面稍稍有一点研究的人都知道,阿赖耶有三细相,三种很微细的相,这是世尊常说的,八地菩萨能够证得。

  第一个相就是极其微细的波动,就像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的一样。佛问弥勒菩萨,他们两个一问一答是来说给我们听的。佛问弥勒,「心有所念」,我们心里起个念头,这个念头不管是善是恶,你起了个念头,这个念头很粗,粗得不能再粗,你这一起念头你就知道,这很粗的念头。佛问这个念头里面有几个细念,多少微细念头组成的?有几个相?有几个识?你看这不就问出阿赖耶了吗?动就是阿赖耶的业相,相是阿赖耶的境界相,识是阿赖耶的转相,这是阿赖耶的三细相,最初有动,一动现象就发生。弥勒菩萨答复佛陀,说一弹指,一弹指时间很短,弹指,多少个念?三十二亿百千念,单位是百千,一百个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我们中国人讲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现在我们的学术界里面都是用秒作单位,讲时间的时候都用秒作单位。我们一秒钟能弹几次?我们弹得快大概弹四、五次,就算四次,四个三百二十兆,你就晓得这个时间是多么短。一秒钟算四次,四弹指,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一个念头。也就是说一秒钟里头有多少个念头?一千二百八十兆个念头,细念,我们怎么会知道!所以仪器探测不到,仪器是形,弥勒菩萨说「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是波动产生的,「形皆有识」,只要有形状它就有识,就有见闻觉知、受想行识。这就是佛家讲的,那个微微的波动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无始无明,也说一念妄动,这个一念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个念头,我们没有办法体会到。秘密就在此地,这不是什么神秘,是太深了。

  佛怎么知道的?佛是用定功知道的。佛家讲修心,修清净心,到八地菩萨,心真清净了,这个极其微细的波动他感受到;九地、十地、十一地就愈来愈清楚,八地是刚刚感触到有这么回事情。这从事上讲,这是科学,科学要拿证据来,八地以上的菩萨统统亲身感触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一动,动是因,为什么会有这一动?那个没有因,第一个没有因,这一动就现相。要知道,自性清净心里头什么都没有,佛法讲自性,自性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可是精神跟物质都是从它那里变出来的。怎么变的?只要一动它就现相,不动它就不现相。所以佛家常常把心比喻作水,水我们常常看到,水不动的时候就是自性清净心,比喻自性清净心,它能照,像一面镜子一样,对外面事情照得清清楚楚,叫照见。可是一动,它就起波浪,动得很微,有微波。它为什么会动?那是风吹它动的,风是境界,境界风动。风愈大它动的幅度就愈大,小浪、中浪、大浪、巨浪,就出现这些现象。

  宇宙怎么形成的?宇宙是波动形成的。这微微一动现的相,这个相还不错,这个相是什么?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要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看到了。这个世界叫极乐世界,叫净土,里面一丝毫染污都没有,居住在那里面的人都是善人,那里头的居民绝对不会有一个恶念。恶念是什么?分别执着,决定没有,连妄想都没有,这是真的。如果要起了妄想、起了分别,这个境界就没有了,就变了,实报庄严土就没有了,变成什么?变成十法界,十法界里头有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就变了。如果从分别里头又起了执着,四圣法界就没有了,又变了,变成什么?变成六道,变成六道轮回。六道里面有善恶,如果你有善念、善行,四圣法界变成人天法界;如果你是恶念、恶行,就变成畜生、饿鬼、地狱,这是大风大浪,这三恶道。这是佛告诉我们,宇宙起源、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来的?不离自性,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这个叫秘密,从理上讲,它是哲学,从事上讲,它是科学。

  佛与大菩萨,华严会上法身菩萨,他们都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人。破无明是什么意思?无明就是起心动念,破无明是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起心、不动念了。诸位要知道,起心动念都没有,当然就没有分别执着,这个时候他不在六道了。诸位要晓得,六道是执着变现的,不是真的,是假的,执着变现的。我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一点不执着了,给诸位说,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没有了,什么境界现前?就是四圣法界现前,六道是凡圣同居土,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升级了,那里面的人肯定没有执着,但他有分别。如果把分别断掉,不再分别,他在四圣法界里面就提升,从声闻缘觉提升到佛菩萨。他再把起心动念也放下,他就超越十法界,他到一真法界,那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土,他到那里去了。他还没有还源,到还源的边缘上,还没还源,为什么?他还有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这个诸位一定要很清楚、很明了,你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你就不会偏差,不会走错方向。这是学佛人不能不知道的,虽然我们做不到,可是要知道有这么回事情。

  这些话要常常点醒,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很善忘,境界一现前,马上就动了,起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是非人我,全起来了。这个东西起来之后麻烦,这是六道里面不善的念头,不善的念头你将来感得的果报是三恶道,连人天都没分。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来干什么的?这个总得要清楚。佛告诉我们,我们来到世间只有一个目的,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妄尽还源,那我们就没有白来。像上学读书一样,我们上学读书为的是什么?升级,年年向上提升,小学升到中学,中学升到大学,大学升到研究所,把最高的学位拿到。最高的学位是博士,在佛法里面就是佛陀,佛陀是最高的学位,为什么?因为你本来是佛。所以世间这些比喻只能比喻个彷佛,没有办法比得恰到好处,做不到的。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拿到学位有什么好处?拿到学位是离究竟苦,得究竟乐。我们在这个世间,佛法常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佛教导一切众生最高的一个目标。不是教你升官发财,是教你离苦得乐,离一切苦,得圆满的乐。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从觉悟来的。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说的,破迷开悟是从因上说的。不迷,苦就没有了,觉悟,乐就圆满了,这是跟释迦牟尼佛学习的终极目标,不能不知道。迷悟、苦乐说到究竟,都是极其深奥,深密,可是它毕竟是一体,一体就是圆融的。所以在这段里面,要给我们说明『心境秘密圆融』,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

  下面贤首大师给我们解释,『言心者,谓无碍心』,就讲了一个心,讲了一个境。心,我们现在人讲精神,境,我们讲物质,宇宙之间万事万法把它分为这两大类,佛法叫心法、叫色法,境就是色法;现在的学术把它分为精神、物质,心法是精神,境界就是物质。阿赖耶的见分跟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的见分是心法,相分就是境界。心是无碍心,『诸佛证之以成法身』,这个地方的「诸佛」,是《华严经》里面从初住菩萨到妙觉位,诸佛是指这些,不是讲很多很多的,不是这个意思。总共是四十二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十位,上面有等觉、有妙觉。等觉是等于妙觉,等于当然不完全是,很像,还不是,为什么?他还有一品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只有一点点,那一点点断掉之后他就称为妙觉。妙觉是佛的果位,妙觉以前都还称菩萨,称为法身菩萨,他们是证得法身的菩萨。既然是证得法身的菩萨,我们也可以称他为佛,所以称诸佛。

  天台宗智者大师他给我们讲六种佛,叫「六即」,他说佛有六种。第一种叫「理即佛」,从道理上讲,从理上讲,我们大家全是佛。释迦牟尼佛常常说,《华严经》上也说很多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从理上讲的。从佛性上讲的,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既有佛性,那就都可以称之为佛,所以这是理,从理上讲的。事上呢?事上我们现在是迷了自性,我们没觉悟,迷了,迷得很深,迷的时间很长。迷了才出现十法界、出现六道,出现四圣法界迷得轻,出现六道迷得重,出现三途那是迷得最重的,是这么回事情,要搞清楚。所以从理上讲,一切众生都是佛,畜生也是佛,饿鬼、地狱也是佛,没有一样不是佛。这是第一个。第二种叫「名字即佛」,我们凡夫初学佛,皈依了,初学佛,虽初学佛,实际上还是凡情没了,业障深重。名字是有名无实,名字即佛,这个不管用的,从前李老师常常教给我们,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