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们吃的东西这是物质,这是境,它随我们的心转。我们的心善,我们的心美,没有一样不美,何必还挑?挑实在讲未必真正挑到好吃的,我自己用清净平等觉变出来的境界,那才是最好的,别人没有办法享受到的。所以诸佛菩萨你供养他东西,他入口是上妙之味,他会变。我们不会变,我们起心动念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所以上妙好味到我们嘴里都变了。常常要记住,「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常常记住这两句话。真正做到随缘不攀缘,没有一样不好,衣食住行在自己心想当中是上妙受用,一落到分别执着马上就降等,就往下降。
我们真修,契入这个境界谁知道?佛菩萨知道,比我们境界高的人知道,跟我们境界相等的人也知道。比我们境界低的人他不知道,为什么?他是凡夫知见。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能够体会到,释迦牟尼佛以及他的僧团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们的生活环境不苦!我们凡夫看到苦,他真乐,他们得大自在,真解脱。他们的境界,我们看不出来,我们体会不到,特别是大乘佛法,标榜的是什么?离苦得乐。释迦牟尼佛一生他离苦得乐了吗?他真离苦得乐,我们看不出来。他要不离苦,为什么释迦佛一天到晚跟任何人见面,满面笑容,真的让人体会到柔和质直。质直是真诚,他心真诚,态度柔和,和蔼可亲,见到他舍不得离开他,摄受的力量真诚,我们今天讲平等、清净、智慧、慈悲,真乐,在生活里面,你细心观察,他确确实实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念佛是广义的,念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觉,念佛就是念念觉而不迷,这真念佛。这不是狭义的,念念觉而不迷这叫佛法,这叫上上乘。释迦如是,一千二百弟子如是,你说这僧团多快乐、多幸福、多美满!所以他给我们做示范。
有缘的人,看到这个样子就明白,什么是有缘人?有善根的人、有福德的人,遇到了。善根福德因缘都是有缘,缘有浅深不等,这里面还是很复杂。根性有上中下不同,缘分也有浅深差别之异,上根因缘具足,一看释迦牟尼佛就觉悟,跟随佛陀不必很长的时间,他就开悟,就证果,真有,不但真有,常常有。听释迦牟尼佛讲一部经,像你们上课一个单元,这个单元还没讲完,讲一半、讲三分之一,他开悟,讲不到一半他证果,有!我们在大乘经里面常常看到。那是什么?因缘具足的,善根福德因缘统统具足。下根的跟佛多年不开悟,有没有好处?有,天天跟佛在一起,不知不觉接受佛菩萨的熏陶,把他的善根熏出来,假以时日他也开悟。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释迦佛讲经四十九年,在佛讲经晚年的时候开悟了,也常见。这是教我们什么?教导我们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就这个意思。学东西学一门,听讲没关系,佛天天讲经你可以天天听,你不能都学,都学就乱了、杂了。佛开的课是真多,你要知道,他不是为你开的,他为某人开的,那个人代表他那一类的根机。如果你的根性跟他相同、嗜好相同,你很容易理解,你学起来不困难,你就可以向他学习,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管用;最忌讳的是学太多、学太杂,不得受用。能不能得受用,你记住一个原则,自己可以测验自己,清净心。你学很多东西,心清不清净?如果心地清净,那不简单,你是上上根人;你要不是上上根,你学几样东西一定是杂,一定是很复杂,你心不清净,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
所以上中下三根,古大德的教学都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不让你学很多。上中下三根差别在哪里?差别在进度不一样,上根的人进度快,时间短;下根的人进度慢,时间长,都能得到利益,这不能不知道。学习,讲到我们现前,这很重要,我们一定要遵守古圣先贤的教诲,循序渐进,不可以躐等,纵然根性很好也要守规矩,次第一定是先德行。在今天先德行里面,还要懂得先因果,谁教的?印光大师教的。我学佛五十八年,我对于印祖这个教诲深有体会,深信不疑。如果没有因果教育,纵然学了伦理道德,名闻利养的境界现前,往往自己把持不住,就变节,这种人很多。小名小利你不在乎、不动心,大名大利的时候你动不动心?保不住。所以因果教育比什么都重要!古人跟我们现在不一样,古人从小,真的现在的术语,所谓是扎根教育。他们的扎根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就开始。到小孩生下来满三岁一千天,这是扎根教育,他学会了,根深蒂固一生都不会改变。无论碰到什么境界他能够守得住,他不会被外面威胁利诱,他会如如不动。这个难,这是真功夫、真本事,现在到哪里找这种人?你一个很好工作,别的公司来找你,把你薪水加一倍,你去不去?马上跳槽就去,没有道义,这就是利诱,禁不起诱惑。你是不但道义不能成就,学业都不能成就,你在造业,将来果报不善。你想想,忘恩负义,你哪里会有好报?没这个道理,做再多的好事也没有办法弥补。
所以印祖当年在世,一生为我们示现因果教育的重要,他教人学三样东西,扎这个根。第一样《了凡四训》,第二《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三个是《安士全书》。他特别为我们指出来,说《安士全书》,近一百年当中,这是最好的一本书,里面讲什么?详谈因果。这部书分量不小,前面一大半「文昌帝君阴骘文」,实际上「阴骘文」不长,大概七百多字不到八百字,举的因果报应的例子很多、很详细,占全书的一半多。第二篇「万善先资」,细说杀生的果报,这细讲。第三篇「欲海回狂」,细说邪淫的果报,这两个是特别加强。最后一篇并不长,「西归直指」,劝人念佛求生净土。安士居士有一句名言,他说我们这个世间,如果「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印光大师,这三本书,他老人家在世先后印送的分量三百万册。我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在九龙中华佛教图书馆,看到弘化社出版的这些经论善书。我喜欢看版权页,这一看版权页,我们吃了一惊,这三样东西不是佛经,为什么老和尚用这么大的数量来流通?我想了两个星期,应该是老人家认为这个世界不提倡因果没救了。时至今日这个社会现象浮出来,真的。
所以伦理、道德重不重要?重要,因果更重要。没有因果教育,不相信因果,伦理、道德不踏实,表面的;有因果教育,踏实,从你内心里面生出来。为什么?因果里面第一个就教导我们,「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其次教导我们,任何一个人一生都是命里注定的,所谓「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命里注定的,有决定是有,没有不要强求,求不到。命是谁注定的?什么人做主宰的?没有人,不是佛菩萨,也不是上帝,也不是阎罗王,谁注定的?自己前生宿世所造的业。你造的善业多,你这一生来受善果,你来享福;如果你造的不善业造得多,你这一生得受苦受难,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你真正了解因果报应,不论我们这一生是顺境、是逆境,不怨天、不尤人,心平气和,定的,所以社会会安定。《了凡四训》里面,云谷禅师指示出,但是指给了凡,也指给我们大家,命运是可以改的,怎么改法?自己改。看相、算命、看风水的,那个说给你改命运那是假的,没那个道理。佛法讲的是真的,因为是你自己造的,自己造的只有自己可以改,别人、佛菩萨都帮不上忙。怎么改?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就改了。佛教导我们最好,「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你的命运统统改过来。亲近善人君子,向他们学习。
古德教导我们,特别是过去生中我们修得不好,就这一生当中命不好。我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过去生中没修财布施,这一生命里没有财富,财库里面是空空的。无论干哪个行业你都不会发财,你的生活仅可以餬口,没有多余的。这桩事情我清楚,我从我祖父家境就清寒,我父亲是个公务员,靠一点点工资养家餬口,没有产业、没有土地、没有房屋,一生租房子住。我的命跟我父亲差不多,命里没有官印,就是说你只能给人当下手,你做不了主管,再小的主管官你命里都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命运,对别人不羡慕,也不攀缘。而且寿命又短,这我也相信,因为我们家里好多代,我自己知道的,我的祖父四十五岁过世的,伯父、我的父亲都是四十五岁走。所以算命算我过不了四十五岁,我相信,一点都不怀疑。四十五岁那年真的害了一场病,那时候出家,出家我们师兄弟有三个人,命运相同,同年都是过不了四十五岁。四十五岁那年二月走了一个,法融走了;五月第二个走,明演走了;七月我生病,我就晓得我该走。所以我也不看病,我也不吃药,我有个想法,医生能够医病不能医命,寿命到了你找他有什么用处?所以我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念一个月病好了,好了以后照常讲经。人要是真正知道命运,这个人一生安分守己。
当年章嘉大师劝我出家,给我选这个行业,劝我学释迦牟尼佛把佛法教育带起来,我听话!所以我这一生没建道场。释迦牟尼佛没道场,到处流浪想想是很辛苦,想想释迦牟尼佛给我做了好榜样,他不是一生到处流浪吗?最后圆寂在双树林,不是在房子里,在野外。老师叫我学释迦牟尼佛,我就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一生从事于讲经教学,除这个之外没有杂念。佛有个僧团还不少人,我没这么大的福报,我现在在澳洲,出家人只十几个人跟着我。还有一些在家居士,他们不是常住,来来去去,我们长年接待大概只是四、五十个人,那边道场人少清净。印光大师教的,在现前这个时代,道场最多不要超过二十个人,生活容易!有二、三个得力的护法照顾就够,省心、省事,心在道上。
弘法人才怎么培养?还是要老办法,这个办法在中国用了两千年。法师、大德讲经说法,听众里面有真正肯学的,请他复讲,在佛门叫复小座,都是这样培训成功。跟现在佛学院教学不一样,一部经培养二、三个人顶多了。我们在这里讲《还源观》,真正肯学的二、三个人,我这一座讲下来之后,这两个…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