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集▪P3

  ..续本文上一页补充?他的能量是永远用不完的,为什么?自性的。不像我们,我们迷失了自性,完全靠自己收集的一点养分来支持这个身体,跟自性完全脱节。自性里面永远用不完的能量,我们产生障碍,它无法供应我们,道理在此地。什么时候能接通?不起心、不动念就通了,就接通。如果能够做到不分别、不执着,虽然没有完全接通,它能够影响到你,能够支持到你。我们在经典上看到,阿罗汉,他有这个身体在世间,他消耗量很少。释迦牟尼佛在世,带着僧团,僧团是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为什么?心地清净,消耗量很少,一餐够了。阿罗汉七天吃一餐,他就够了,一次补充可以支持七天。辟支佛的定功比阿罗汉高多了,辟支佛半个月出来托钵一次,他吃一餐就能维持半个月,一个月在外面托钵两次就行了,不容易见到他。这就是说,能量消耗不一样。

  能量消耗,最大的消耗,消耗到哪里去?给诸位说,消耗在妄念,劳心劳力消耗并不多,这是我早年跟李老师在台中学经教,我在台中住十年得到的结论。李老师在那个时候,他是奉祀官府的主任秘书,他每天上班,两个学校的教授,中兴大学跟中国医药大学,他上课。他自己还有很多事业,有一个台中莲社,有一个慈光图书馆,有两个育幼院,还有一个养老院,还有一个菩提医院,他都得要照顾。他是很好的大夫,有很多人找他看病,他虽然不挂牌,但是知道的人生病都找他,我们这些学生不用说了,他全包了。还要每天跟信徒见面,天天都有。因为我到台中那个时候,民国四十六年,我去的时候,台中莲社的莲友二十万人,他把他们分成四十八个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分成四十八个班。每个班的代表,每个月跟老师见一次面,四十八班,所以他天天要跟大家见面。每天下午至少是两个小时跟大众见面,那么多班,大的班一班,人数少一点的合班,天天见面,忙得不亦乐乎。他的工作量,我那时候看,超过五个人的工作量。他每天吃饭吃一餐,我那个时候跟他学,也吃一餐,吃得很少!这么一点小馒头,像鸡蛋那么小的小馒头两个,我跟他在一起吃,两个我不够,我得要吃三个。所以他每天生活费两块钱,台币两块钱,我每天要三块钱,我也吃一餐,两块钱吃不饱,一定要三块钱,所以我一个月生活费用要九十块钱,他只要六十块钱,这我没法子跟他比。所以我在这里面得出结论,我向他老人家报告,我说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大概九十五的样子,应该是这样的,消耗在妄念,正念消耗能量很少。胡思乱想,想得太多了。老师给我肯定,他说没错,确实这样。妄念少,心地清净,消耗能量少,身体健康,这符合养生之道。

  起作用的时候,森罗万象现前,叫「繁兴」,太繁杂了,兴就是起来了,「起应万差」。一念不觉而有无明,那是感。自性有应,应就是现相,展现出宇宙,展现出万法,展现出自己这个生命体,很复杂,没有法子你能把它解释清楚,因为《华严经》就是佛为我们说出这个万差的繁兴。『古今常然名为法尔』,无论在什么地区,无论在什么时代,它都是这样的,它不改变的,像春夏秋冬四季一样。「古今」是时间,它超越时间,它超越空间,无论在什么地方,叫「法尔」,它就是这样的。法尔两个字,用简单的解释,它就是这样的。我们勉强解释,自然是这样的,自自然然,没有一丝毫勉强,没有一丝毫造作,它本来就是这样的,这叫法尔。解释这个名词,「性起繁兴法尔止」,你了解真相之后,你自然就不会起心动念,不会分别执着,为什么?它不是真的,包括自己的身体。所以对我们的身体,要不要去作意?不需要,随顺自然是最健康的。起心动念要怎样保养,错了,你在里面加了意思在里头,它就不正常。

  正常的修行人心清净,他所过的生活「古今常然」。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世,那个生活方式简单,三千年后今天还是一样,修行人住在深山不出来,跟外面社会不接触,心地永远清净,生活永远简单,每天一点点东西就能够维持他的能量。众生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性,造作种种不善,带来一些灾难,菩萨有缘,这修行人有缘,行菩萨道,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他真有办法。可是那些苦难众生相不相信他?你相信他,你跟他学,有福了,你也得解脱。如果你不相信,你认为那是野蛮人,深山里头不出来,他懂得什么,你忽略他,就当面错过了。我们这个世间有没有这种人?有,肯定有,如果没有,这地球就会毁灭。有这种人在,他的那个功力虽然不能化解灾难,确实他有能力减轻灾难、延缓灾难,这是肯定的。而且菩萨示现各行各业,凡是弘扬伦理道德因果,不论是什么身分,无论他是自己在学习,还是把学习的经验常常跟别人做分享,都是菩萨行,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出来。非常可能,这在理论上讲,佛菩萨再来的,佛菩萨示现的,你看五十三参,佛菩萨示现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各行各业有没有?有!不能说没有,理论上是决定能讲得通,事上就决定有可能。所以我们对于这些表现伦理道德,演说伦理道德,我们要尊重,我们要随喜,我们要护持,这叫护法。护法怎么护法?具体就是随喜,随力随分的去学习,让他教学示现的影响力更大,这是真正护持。下面文字也不多,是贤首国师的开示。

  【谓真如之法。法尔随缘。万法俱兴。法尔归性。】

  他解释「性起繁兴法尔止」,四四十六个字。『真如之法』,这个「法」的意思深广无际。「真如」不是一物,真如就是自性,也叫法性,也叫真心,大乘教里面,它的名称至少有几十个,说一桩事情。一桩事,释迦牟尼佛为什么用这么多的名词来说?他真正的用意,就是叫我们不要执着名字相,你懂得它的意思就行了。如果佛说一个,你就会执着这一个,你懂得这个意思,怎么说都行,没有名字相,也没有言说相,不但名字相没有,言说相也没有。所以言说不可以执着,执着就错了,你就死在言语文字之中,你见不到真相。马鸣菩萨教给我们,诵经、听教,听教就是上课听讲,听讲的时候不要执着言说相,不执着言语,诵经的时候不要执着文字相。文字是什么?文字是言语的符号,就怕执着。你看看,不执着就是阿罗汉,执着是六道凡夫,不分别是菩萨,分别就变成六道凡夫。我们想提升自己的境界,把自己提升到罗汉、提升到菩萨、提升到佛境界,那你要放下执着,要放下分别,要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就是止。所以你晓得,真如自性。『法尔随缘』,自自然然随缘,我们要随顺性德,要在这个地方学佛菩萨。佛菩萨为什么那么自在?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智慧?这都是自性里本有,就是他懂得「法尔随缘」,这是我们要学。我们中国老祖宗把这四个字,佛法里面讲的法尔随缘,中国老祖宗把它缩成两个字,教导我们,叫做什么?孝顺。法尔随缘就是孝顺,一切都随顺,顺就是随缘,普贤菩萨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造作恶也随缘?恶随他去,你不要去拦他。为什么?你要想去帮助他,你细心观察,缘成不成熟,你得用什么方法?用善巧方便,方法不对,人家不接受。那个执着很严重,业障重的凡夫,不但他执着,反而他记恨,那你就跟人结了恶缘,那就错了。恶缘,出不了六道轮回,会有报应,真的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佛教众生,决定避免这桩事情。

  你迷得很重,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也就是说你不能够把执着放下,你做不到。佛怎么教你?教你断恶修善,在六道里头,你能断一切恶,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贪瞋痴慢,放不尽,总要试试,多少放一些,你不会堕三恶道,希望你来生还在人天两道,这是佛帮助众生第一个阶段。教众生断恶修善,有善根的,善根相当深厚的,能接受佛菩萨教诲的,他就提升了。教你破迷开悟,真正觉悟了,就出了六道,生到四圣法界,就是从凡圣同居土帮助你提升到方便有余土。根熟的众生,所谓根熟是什么?一闻千悟,依教奉行的,真干的,你就帮助他出离十法界。出离十法界最容易的办法,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纵然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也超越十法界,妙绝了。《华严经》也不例外,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给我们做出最好的一个榜样,真的出离十法界了,根熟众生。当然也不是偶然的,他能够接受,他真能放下,真能依教奉行,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善根积得很厚,这一生又遇到缘,出离了。如果过去生中没有修,说是突然的,没这回事情,因果通三世,我们一定要知道。

  所以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决定在肯不肯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就是不再沾染了。放,最重要是心里没有,事有没有不相干,这个要知道。你心上有没有?心上有的会产生障碍,事上有的不妨碍,事事无碍。事业,譬如我有很多事业,有很多财产,阿弥陀佛要来接引我,缘成熟了,我是不是想到,我的事业还没交代,我这个财产还没处分好?那就完了,你这一动念就完了。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事业不理了,财产也不理了,若无其事,有跟没有完全一样,去了,心上真的没有。事上这个东西谁拿去干都可以,无需要交代。你要继续做下去,你可不要造业。你担心这个干什么?这都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个念头不能有。所以真正念佛人,真正我们知道这个人决定往生的,他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他真的什么都没有。虽然他今天拥有的很多事业财富,心上没有,心上只有阿弥陀佛,所以他没有一样不能随缘。我这个事业,他继承下去,他拿去给我做坏事怎么办?做坏事也是好事。为什么?他业障习气重,他应当堕地狱,他多做一点坏事赶快堕地狱,在地狱里面消业障,业障消尽离开地狱的时候,过去那个善根就恢复了,他闻到正法,他依教奉行,他得度,所以不操这个心。一定要相信佛在经上讲的,「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看善财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有善有恶,叫你在…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