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还在打妄想,还在追逐,又去投胎,生生世世没完没了,你说这多苦,这事情多可怕!你不遇到佛法你回不了头,只有遇到佛法的人才会觉悟、才会回头。闻到佛法的人,为什么很多还不觉悟,还不能回头?他闻法的力量很薄弱,他不起作用。凡是能起作用的,我们就肯定他绝不是这一生才闻佛法,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至少也有十世累积这种熏习的种子,他才会起作用,他一接触就生欢喜心,他不反对,他就能接受。一听他能懂,懂了之后他真肯干,这个人善根成熟,这一生当中成就,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永远脱离十法界,他肯定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去,这个太难得太难得,这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自己要珍惜,遇到佛法能信、能解,遇到大乘、遇到净土,这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天,怎么这么好事被你碰上,要珍惜。最重要是什么?放下万缘,我再不干六道轮回,下定这个决心他就出去。如果对六道还要留恋,你还得要去打几圈,那很辛苦。
真正明白觉悟,不干了,我这一生就出去,从今之后我就一条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真能去吗?真能。为什么?蕅益大师讲,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真信,真愿意去你就决定去;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记住,浅深,不是说多少。所以我们不可以轻视初学的人,他到老年才学佛,十念一念他往生,品位很高,为什么?他念的功夫深。什么叫深?他没有夹杂,他心真、心纯。一生念佛,念了几十年,心里妄念很多,牵挂很多,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比不上那个人,这个道理要懂!然后我们对于西方极乐世界,对于自己往生,一点怀疑都没有,这是往生净土真正的保证。蕅益大师这两句话讲得好,印光大师非常赞叹,这两句话是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的,《要解》注得简单,文字不多。印祖对于这个小册子曾经这样说过,「即使是古佛再来,阿弥陀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个批注,也不能超过其上」。这种赞叹,赞叹绝了!我在新加坡讲经,演培法师知道我到新加坡,难得他到飞机场去接我,请我吃饭,还问过我这句话,他说「印光法师讲这话有没有过分?」我告诉他,「印光法师讲这话一点都不过分,他讲的恰到好处,真的是这样的。」印光法师我们知道他的身分暴露,他是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对这个赞叹,你就想蕅益大师是什么人?不是阿弥陀佛,肯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身分没暴露,不是这样高位的大圣说不出来。
中国人有福,莲池是第八代祖师,蕅益是第九代,蕅益大师学莲池,莲池大师已经往生。所以他是莲池大师的私淑弟子,没见过面,他是莲池大师的学生,莲池大师的著作在。我们现在看到《莲池大师全集》,他就依照《莲池大师全集》去学习、修行,他成就,这是世出世法里头的典型。在世法里面孔子跟孟子,孟子出生的时候孔子已经过世,孟夫子学孔子,读孔子的书,有不懂的地方问夫子的学生。他学得好,变成孔子的继承人,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你看孔子当时在世教的那些学生,七十二贤都比不上孟子,那是亲自受孔夫子的教诲。这不是亲自见面的,读他的书,为什么有这么成就?敬礼,印光大师讲的诚敬,超过那些学生,所以他的成就就超过,没有别的。真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不一定要在当面,不当面,你具足十分诚敬,你今天读他的书十分诚敬,你能记住,你能理解,你能依教奉行,认真去做,就超越。孟子超越孔子所有的弟子。我们要问,今天要有人跟夫子学习,能不能超过从前那些七十二贤?给诸位说,能,决定能。为什么?佛法里面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怎么不能超越!问题是你有没有诚敬。什么样叫做诚敬?我们从最浅的地方来说,不要说太深,太深做不到。人要有自私自利就不诚不敬,人要有是非人我,人要有名闻利养,人要有贪瞋痴慢,就不诚敬,诚敬就没有。
我这是几十年常常劝同学,我讲十六个字,四四一十六,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具足诚敬。心诚表现在外面自然礼敬,不必学他自然表现出来,诚于中而形于外。有这十六个字就不行,为什么?世间标准,最低的标准,不高。我告诉同学,我一生的成就得力于这个标准,没入佛门,入佛门比这要高一层,高一层我做不到,到现在都还没做到。高一层是什么?五种见惑断了,那就高!所以我说我教的这十六个字是到佛的门口,没进去,就差一步,如果再提升一步,把见惑断了就入门。见惑里面五种,第一个身见,不再执着身是我,这个道理我很懂、我明白,但是还是没放下,身见没放下,没破。边见没破,边见是对立,很淡薄,没把它断干净;成见,戒取见、见取见这两种是成见,自以为是。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这谈因果。最后一个是邪见,一切错误的知见。这统统断尽,在小乘证须陀洹果,在大乘《华严经》里面初信位的菩萨,这圣人。虽然还没有出离六道,决定不堕三恶道,为什么?三恶道的业因他不会做,他不造这个恶因他就不会有果报,这才算入门。《华严经》里面初信位菩萨,你说不容易!我们不真干怎么行?那怎么能相应。可是我们今天想,我们这一生决定得成就,这是什么缘故?净土法门,修别的法门不行,修别的法门不能带业,要统统把它断干净。但是净土法门带业往生,见思烦恼没断也行,心要发得大,大就跟菩提心相应。
《华严经》的听众,经上说的十种,最后一种叫大心凡夫,它真正当机者是法身大士,十法界里的人没资格,可是我们人间,大心凡夫也可以参与这个法会。大心什么?不为自己,念念都能想到六道苦难众生,要帮助他,要度脱他。三恶道的苦难你能够体会到,人间的苦难就比较差一点。你说天上天人乐,天哪有苦?天有坏苦,天有行苦。欲界天三种苦都有,比我们轻一点,虽然轻一点,在他那个境界里也觉得苦不堪言。四禅是色界,欲界的苦没有了,他有坏苦,寿命到了他还是要死,还是要搞轮回,他没有到不生不灭。到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天,坏苦没有,他没有色身,那叫灵界,完全是灵界,在我们六道里面那是高级凡夫,聪明,他不要身体。就像中国老子讲的,老子也是二千五百多年前,跟孔子同时代,比孔子年岁大,《老子》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有最大的忧患,这个忧患是什么?我有个身体,没有身体多好,多自在!无色界天,这个境界是无色界天。老子死了之后,是不是到无色界天?很有可能,不要身体就到无色界天去。虽到无色界天,他还是迷失了自性,出不了六道。
所以你就想到,这一生能遇到净土,那是多么幸运;不遇到这个法门,这一生想超越六道,那太难了。脱离六道轮回,要把见思烦恼统统断掉,我们刚才讲了五种见惑,这须陀洹。再往上修要把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断掉,这太难,这个东西断掉之后六道就没有了。所以这是六道的因,因没有了,果就不会现前;就等于说你醒过来,作梦醒过来,梦境没有了。醒过来是什么境界?四圣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现前,醒过来。那是什么?还是在梦中。所以六道是梦中梦,这梦醒过来还在作梦,那个梦是四圣法界。那什么原因?分别、起心动念。分别、起心动念断了,十法界没有,算是你醒过来。真的醒过来现的是什么境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这个世界里真的没有生灭,真的是不生不灭,真的是极乐世界。这里面的人都在修行,修什么?用毛主席的一句话说,「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人民要改一改,为众生服务,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服务,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所以服务的时候,他有没有苦乐的感受?没有,清净心,完全清净。那就是完全觉悟、完全明白,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这就是他所证得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跟自己一体,所以他的服务,没有我们现在讲我为你服务,他没有这个念头。好比我们的左手这里有一点痒,右手给它搔搔,右手有没有说我给你服务?没有,一体。十法界里面众生,六道众生是属于病态,我身体局部生病,我这里好好的帮助他,让它赶快恢复,就这个意思。
所以证得法身,什么是法身?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这叫法身。什么时候你肯定所有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跟我是一体,你就证得清净法身。法身为什么加个清净?因为那些现象是幻相,不是真相。幻相有没有染污心性?没有;有没有染污幻相?没有,幻不染幻。你在一切境界相里看到清净相,你在动中当中看到不动,就好像放电影你看到底片,你完全明白,不再起心动念,不再造业。应化在世间帮助一切众生,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不思议解脱境界现前。所以,「入、出」是一个代名词,这里头的意思很深,我们不能把它看作两个,出入是两桩事情。出入是一桩事情;换句话说,根本就没有出入,你从来没有出,你入什么!就像电视里面,你从来就没有离开屏幕,你哪来的出入?电影里面有一道门,你看那个人从门里进来,再从门里出去,有没有出入?你要是个明白人,没出入,为什么?出入没有离开银幕,哪来的出入。佛告诉我们,你们在十法界也好,在六道也好,出入从来没离开自性,自性就是屏幕。所以出入是假相,是你的误会产生的,你要是真的觉悟、明白,知道没有。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五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