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四集) 2009/7/27 台湾 档名:12-47-6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本第十二面,倒数第二行:
【夫三归五戒者。盖是出苦海之津梁。趣涅槃之根本。】
昨天我们在这里学习,《涅槃经》上所讲的四种大乐,寂静乐、无苦,从无苦开始,无苦、寂静、大知、不坏,这是很能够吸引人的。古印度有没有这个说法?有,虽有这个说法,可是没有一个人得到。就像在中国,中国古德有说「真善美」,跟涅槃意思很接近,后人又加一个字进去,智慧,「真善美慧」。在我们这个世间谁得到?我们可以说,除了佛与法身大士之外,没有人能证得。如果佛法没有传到中国来,这四个字有名无实,这是真的。所以佛法传到中国,很快的跟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成一体,这是什么?真实智慧。中国古大德识货,一传来全盘接收,立刻就融成一体,实在讲是很了不起的一桩大事。在大乘经里面,把涅槃跟三德秘藏融合成一体,「大是法身,灭是解脱,度是般若」,这就太明显了,涅槃就是法身、般若、解脱,这是「三德秘密理藏」,这就是自性。跟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个意思。如来就是自性、就是本性,智慧是般若,德是法身,相就是解脱,解脱就是自在,再说得详细一点是善巧方便,这从作用上讲,这是我们当人自性、当人自体。
方等《般泥洹经》里面,给我们讲涅槃有八味,有八种法味,这也是我们学佛的同学应当要知道的。我们常讲法味,这两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古大德也常说「世味哪有法味浓」,世味就是六道里面人间天上说是滋味、美味,人间天上所有一切这些美味比不上法味。这怎么说?世间滋味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把它概括,刺激,都是从外来的。五欲六尘刺激你的烦恼贪瞋痴慢,你认为这是乐,殊不知这乐中有苦。前面说过世间没有乐,佛跟我们讲真话,乐为坏苦,那种刺激、麻醉时间极其短暂,过后之后加倍的痛苦。不像法味,法味,浅而言之,《论语》第一句那是法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从哪里来的?那喜悦从学习来的。学习什么?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这一定要搞清楚。你一定要懂得夫子所说的两句话的真实义,这两句话就是「信而好古」,这个重要,对古圣先贤有信心,喜欢,「述而不作」,完全依照古圣先贤教诲去做,为什么?那个教诲是道,你能够做到就是有德,你得到,得受用,这是有法喜。
大乘教里面给我们讲的法喜是圆满的,大般涅槃是圆满的,所以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八种法味,不是一种。八种法味,第一种「常住」,简单的说「谓此涅槃之理,彻三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住,故曰常住」。你看这法味多浓!涅槃的理体,理如是,相还有例外的吗?作用还有差别的吗?没有,一而三,三而一,理如是,相如是,用如是。三际是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今天讲的什么?彻三际以常存,就是今天讲的超越时间。不是说过去有,现在就没有;现在有,未来就没有,不是的。它没有时间,它是真理,绝不受时间的限制,这句话用意很深。我们讲现在有没有?当然有,就在现前,问题就是你得证得。证得什么?它常存,法身、般若、解脱就在当下,这是超越时间。下一句是超越空间,亘十方而常住,十方是四方、四维、上下,这超空间,超越时间、超越空间。常住,这是真的,这就不是假的。佛给我们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是虚妄的?它不是常住,它是无常。为什么叫无常?它有生有灭,这就是无常,这就不是真的,是假的。佛法里面真假它有个定义,永恒不变是真的,它会变就不是真的。譬如我们这个人身,人身有变,从出生、幼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它起变化,它不停,剎那剎那就在变,从生到灭,这是无常,这就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永恒不变,我们从这个定义上看,就知道我们这个身是假的。我们身边所有一切万法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树木花草无常,乃至山河大地也无常。现在科学技术很发达,我们在天文望远镜里面去看太空,确实几乎每天都看到新的星出现。那个地方原来没有星,现在有个星出来,旧的星没有了,从前那里有星,现在没有,这就是星球有生灭。佛法里面讲世界(星球讲世界)成住坏空天天有,时时刻刻都有,星球太多太多了,距离我们太远,我们肉眼看不见。所以叫无常。
万法无常,万法是什么?万法是我们自性变的,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无常,都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佛教给我们不要放在心上,别牵挂它,为什么?你牵挂它,那叫迷惑,你迷了,你不知道事实真相。为什么?它剎那变化,你决定得不到它,你要想控制它,你要想占有它,你要想得到它,那是你的幻想,决定不是事实。所以觉悟的人他得到解脱,他证得涅槃,为什么?他晓得事实真相,他不放在心上。他对于一切万法,他没有占有也没有控制,也没有希望得到的念头,所以他心是清净的,他心是定的。那个心是常住的,它是真的,其它没有一样是真的,只有心是真的。我们在心上起了这层妄念,这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假的,这叫妄心,这不是真心。把这个东西去掉,真心就现前,真心就是此地讲的大般涅槃,法身、般若、解脱现前。这个东西一现前,大乘教里面就说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虽然成佛,法身、般若你统统得到了,可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所以实报土、十法界还是会剎那剎那现前。虽现前怎么样?虽现前你已经跟它不发生关系,你完全了解事实真相。所以在这个阶段,你像以往那些法身大士一样,历事炼心,大菩提心现前,普度众生。
大乘教里面佛还加了两个字,「普度有缘众生」,这两个字很重要,没有缘你度不了他。为什么?他不相信,他不接受,不是你没有能力,他跟你没有缘。怎么办?佛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广结法缘,一面度有缘众生,一面跟自己没有缘的结法缘。结法缘就是通常用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跟一切众生结法缘。十法界,上面从佛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诸位要晓得,他没见性,下面到饿鬼、地狱、畜生,广结法缘,你才能成就普度。菩萨广度众生,诸位一定要晓得,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什么时候现、什么时候不现完全是缘,缘具足就现身,缘不具足这相就没有了。不是自己在做主,自己要在做主你就没出十法界,为什么?十法界里头有我。十法界之外没有我,不但是四相破了,诸位要晓得,破四相,四圣法界就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们怎么知道?在《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须陀洹,佛称他须陀洹,他自己怎么说?他自己不以为他是须陀洹。为什么?自己以为是须陀洹,他就着了我相,「我证了须陀洹」,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须陀洹已经把身见断掉,不再执着身是我,所以对立的念头没有了。小乘初果,我们不能不尊敬,虽然小小果,六道二十八层天都不能跟他比。二十八层天是有功夫,他是定功,他是伏住并没有断掉;小乘初果断掉了,没有这个念头。如果提升到「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超越六道,那就明心见性。由此可知,破四相没见性,到见性的边缘,没真的见性;四见破掉,才真的见性。所以我们讲破四相是小乘,破四见才是大乘,法身菩萨。破四相就是十法界里头四圣法界,四圣法界破四相。脱离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就是诸佛的实报庄严土,四见都没有了,那是真佛,那不是假佛。
所以时间、空间不是真的,没这回事情。那佛菩萨应化在六道,有没有时间、空间?有。怎么有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东西从哪里来?从执着来的,从执着、从分别,执着重、分别轻,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知道。我们能够摆脱时空,你说多自在,这个法味多浓,真的生欢喜心,自性常存、常住。虽然常存、常住,有没有这个念头?没有,你要是有个念头那错了。有念头是什么?你有起心动念。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还算不错,你在实报庄严土,我们也称它作一真法界,因为它不是十法界。如果这里面再衍生出分别执着,十法界就现前。严重的执着,四圣法界就变成六道轮回;更深层次的执着,六道里面就又变成三途。这些事理,我们细心冷静的去看现前这个世界,你立刻就能体会到,现前世界趋向是走哪个方向、哪个目标?三途。往三途这边的移动速度很快,似乎没有力量把它阻止,让它停住,好像没有看到有这个力量。这是什么力?众生的业力。
第二「寂灭」,这是说「涅槃之理,寂绝无为,大患永灭,故曰寂灭」。这是第二个法味,寂灭,寂绝就是寂灭的意思,无为,你看无为都永离了,何况有为。大患是什么?大患是生灭,十法界是生灭法,我们有生灭的念头就有十法界。大乘教里佛常讲,「生灭灭已,寂灭现前」,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这个境界是实报土的境界。为什么?还有寂灭现前。寂灭就是无为,到寂灭也灭了,那你就真的回归本源,还源了,你就归到源头。源是什么?这个源是自性,就是我们这个经题上讲的「妄尽还源」,有为、无为二边统统离了,大患永灭,真的还源,回归到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就是大般涅槃,这叫寂灭,这个意思多好!
第三「不老」,为什么?「谓此涅槃之理,不迁不变,无增无减,故曰不老」。《般若经》上常讲这四句,它没有变化,大般涅槃没有变化,它不是生灭法。在圣,它没有添加一点;在凡,纵然在阿鼻地狱它也没有减一分,不增不减。老,老是有变化,变化从哪来?全是从生灭心来的,念念不相同。人会变衰老,因为他分别、他执着,随着年龄增加,执着什么?执着老了,外面境界马上就老化,真的境随心转。有些人年龄很大,精神、体力、容貌还不衰,这什么原因?你可以去调查调查,去访问访问,这…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