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六十四集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六十四集)  2009/7/27  臺灣  檔名:12-47-6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經本第十二面,倒數第二行:

  【夫叁歸五戒者。蓋是出苦海之津梁。趣涅槃之根本。】

  昨天我們在這裏學習,《涅槃經》上所講的四種大樂,寂靜樂、無苦,從無苦開始,無苦、寂靜、大知、不壞,這是很能夠吸引人的。古印度有沒有這個說法?有,雖有這個說法,可是沒有一個人得到。就像在中國,中國古德有說「真善美」,跟涅槃意思很接近,後人又加一個字進去,智慧,「真善美慧」。在我們這個世間誰得到?我們可以說,除了佛與法身大士之外,沒有人能證得。如果佛法沒有傳到中國來,這四個字有名無實,這是真的。所以佛法傳到中國,很快的跟中國傳統文化融合成一體,這是什麼?真實智慧。中國古大德識貨,一傳來全盤接收,立刻就融成一體,實在講是很了不起的一樁大事。在大乘經裏面,把涅槃跟叁德秘藏融合成一體,「大是法身,滅是解脫,度是般若」,這就太明顯了,涅槃就是法身、般若、解脫,這是「叁德秘密理藏」,這就是自性。跟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個意思。如來就是自性、就是本性,智慧是般若,德是法身,相就是解脫,解脫就是自在,再說得詳細一點是善巧方便,這從作用上講,這是我們當人自性、當人自體。

  方等《般泥洹經》裏面,給我們講涅槃有八味,有八種法味,這也是我們學佛的同學應當要知道的。我們常講法味,這兩個字大家都很熟悉,古大德也常說「世味哪有法味濃」,世味就是六道裏面人間天上說是滋味、美味,人間天上所有一切這些美味比不上法味。這怎麼說?世間滋味我們可以用一句話把它概括,刺激,都是從外來的。五欲六塵刺激你的煩惱貪瞋癡慢,你認爲這是樂,殊不知這樂中有苦。前面說過世間沒有樂,佛跟我們講真話,樂爲壞苦,那種刺激、麻醉時間極其短暫,過後之後加倍的痛苦。不像法味,法味,淺而言之,《論語》第一句那是法味,「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從哪裏來的?那喜悅從學習來的。學習什麼?學習古聖先賢的教誨,這一定要搞清楚。你一定要懂得夫子所說的兩句話的真實義,這兩句話就是「信而好古」,這個重要,對古聖先賢有信心,喜歡,「述而不作」,完全依照古聖先賢教誨去做,爲什麼?那個教誨是道,你能夠做到就是有德,你得到,得受用,這是有法喜。

  大乘教裏面給我們講的法喜是圓滿的,大般涅槃是圓滿的,所以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八種法味,不是一種。八種法味,第一種「常住」,簡單的說「謂此涅槃之理,徹叁際以常存,亘十方而常住,故曰常住」。你看這法味多濃!涅槃的理體,理如是,相還有例外的嗎?作用還有差別的嗎?沒有,一而叁,叁而一,理如是,相如是,用如是。叁際是過去、現在、未來,我們今天講的什麼?徹叁際以常存,就是今天講的超越時間。不是說過去有,現在就沒有;現在有,未來就沒有,不是的。它沒有時間,它是真理,絕不受時間的限製,這句話用意很深。我們講現在有沒有?當然有,就在現前,問題就是你得證得。證得什麼?它常存,法身、般若、解脫就在當下,這是超越時間。下一句是超越空間,亘十方而常住,十方是四方、四維、上下,這超空間,超越時間、超越空間。常住,這是真的,這就不是假的。佛給我們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爲什麼是虛妄的?它不是常住,它是無常。爲什麼叫無常?它有生有滅,這就是無常,這就不是真的,是假的。佛法裏面真假它有個定義,永恒不變是真的,它會變就不是真的。譬如我們這個人身,人身有變,從出生、幼年、少年、青年、壯年、老年,它起變化,它不停,剎那剎那就在變,從生到滅,這是無常,這就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永恒不變,我們從這個定義上看,就知道我們這個身是假的。我們身邊所有一切萬法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樹木花草無常,乃至山河大地也無常。現在科學技術很發達,我們在天文望遠鏡裏面去看太空,確實幾乎每天都看到新的星出現。那個地方原來沒有星,現在有個星出來,舊的星沒有了,從前那裏有星,現在沒有,這就是星球有生滅。佛法裏面講世界(星球講世界)成住壞空天天有,時時刻刻都有,星球太多太多了,距離我們太遠,我們肉眼看不見。所以叫無常。

  萬法無常,萬法是什麼?萬法是我們自性變的,自性能生萬法,萬法無常,都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佛教給我們不要放在心上,別牽挂它,爲什麼?你牽挂它,那叫迷惑,你迷了,你不知道事實真相。爲什麼?它剎那變化,你決定得不到它,你要想控製它,你要想占有它,你要想得到它,那是你的幻想,決定不是事實。所以覺悟的人他得到解脫,他證得涅槃,爲什麼?他曉得事實真相,他不放在心上。他對于一切萬法,他沒有占有也沒有控製,也沒有希望得到的念頭,所以他心是清淨的,他心是定的。那個心是常住的,它是真的,其它沒有一樣是真的,只有心是真的。我們在心上起了這層妄念,這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假的,這叫妄心,這不是真心。把這個東西去掉,真心就現前,真心就是此地講的大般涅槃,法身、般若、解脫現前。這個東西一現前,大乘教裏面就說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雖然成佛,法身、般若你統統得到了,可是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所以實報土、十法界還是會剎那剎那現前。雖現前怎麼樣?雖現前你已經跟它不發生關系,你完全了解事實真相。所以在這個階段,你像以往那些法身大士一樣,曆事煉心,大菩提心現前,普度衆生。

  大乘教裏面佛還加了兩個字,「普度有緣衆生」,這兩個字很重要,沒有緣你度不了他。爲什麼?他不相信,他不接受,不是你沒有能力,他跟你沒有緣。怎麼辦?佛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廣結法緣,一面度有緣衆生,一面跟自己沒有緣的結法緣。結法緣就是通常用的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跟一切衆生結法緣。十法界,上面從佛菩薩,十法界裏面的佛菩薩,諸位要曉得,他沒見性,下面到餓鬼、地獄、畜生,廣結法緣,你才能成就普度。菩薩廣度衆生,諸位一定要曉得,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什麼時候現、什麼時候不現完全是緣,緣具足就現身,緣不具足這相就沒有了。不是自己在做主,自己要在做主你就沒出十法界,爲什麼?十法界裏頭有我。十法界之外沒有我,不但是四相破了,諸位要曉得,破四相,四聖法界就破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我們怎麼知道?在《金剛經》上佛告訴我們。須陀洹,佛稱他須陀洹,他自己怎麼說?他自己不以爲他是須陀洹。爲什麼?自己以爲是須陀洹,他就著了我相,「我證了須陀洹」,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須陀洹已經把身見斷掉,不再執著身是我,所以對立的念頭沒有了。小乘初果,我們不能不尊敬,雖然小小果,六道二十八層天都不能跟他比。二十八層天是有功夫,他是定功,他是伏住並沒有斷掉;小乘初果斷掉了,沒有這個念頭。如果提升到「無我見、無人見、無衆生見、無壽者見」,超越六道,那就明心見性。由此可知,破四相沒見性,到見性的邊緣,沒真的見性;四見破掉,才真的見性。所以我們講破四相是小乘,破四見才是大乘,法身菩薩。破四相就是十法界裏頭四聖法界,四聖法界破四相。脫離十法界,證得一真法界,就是諸佛的實報莊嚴土,四見都沒有了,那是真佛,那不是假佛。

  所以時間、空間不是真的,沒這回事情。那佛菩薩應化在六道,有沒有時間、空間?有。怎麼有的?恒順衆生,隨喜功德。這個東西從哪裏來?從執著來的,從執著、從分別,執著重、分別輕,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知道。我們能夠擺脫時空,你說多自在,這個法味多濃,真的生歡喜心,自性常存、常住。雖然常存、常住,有沒有這個念頭?沒有,你要是有個念頭那錯了。有念頭是什麼?你有起心動念。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還算不錯,你在實報莊嚴土,我們也稱它作一真法界,因爲它不是十法界。如果這裏面再衍生出分別執著,十法界就現前。嚴重的執著,四聖法界就變成六道輪回;更深層次的執著,六道裏面就又變成叁途。這些事理,我們細心冷靜的去看現前這個世界,你立刻就能體會到,現前世界趨向是走哪個方向、哪個目標?叁途。往叁途這邊的移動速度很快,似乎沒有力量把它阻止,讓它停住,好像沒有看到有這個力量。這是什麼力?衆生的業力。

  第二「寂滅」,這是說「涅槃之理,寂絕無爲,大患永滅,故曰寂滅」。這是第二個法味,寂滅,寂絕就是寂滅的意思,無爲,你看無爲都永離了,何況有爲。大患是什麼?大患是生滅,十法界是生滅法,我們有生滅的念頭就有十法界。大乘教裏佛常講,「生滅滅已,寂滅現前」,這個境界是什麼境界?這個境界是實報土的境界。爲什麼?還有寂滅現前。寂滅就是無爲,到寂滅也滅了,那你就真的回歸本源,還源了,你就歸到源頭。源是什麼?這個源是自性,就是我們這個經題上講的「妄盡還源」,有爲、無爲二邊統統離了,大患永滅,真的還源,回歸到常寂光淨土,常寂光就是大般涅槃,這叫寂滅,這個意思多好!

  第叁「不老」,爲什麼?「謂此涅槃之理,不遷不變,無增無減,故曰不老」。《般若經》上常講這四句,它沒有變化,大般涅槃沒有變化,它不是生滅法。在聖,它沒有添加一點;在凡,縱然在阿鼻地獄它也沒有減一分,不增不減。老,老是有變化,變化從哪來?全是從生滅心來的,念念不相同。人會變衰老,因爲他分別、他執著,隨著年齡增加,執著什麼?執著老了,外面境界馬上就老化,真的境隨心轉。有些人年齡很大,精神、體力、容貌還不衰,這什麼原因?你可以去調查調查,去訪問訪問,這…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六十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