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集)  2009/4/7  台湾高雄  檔名:12-47-2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我们还是从第五页第四行看起:

  【二者。法界圆明自在用。是华严三昧也。谓广修万行称理成德。普周法界而证菩提。】

  这是讲的从体起用,讲的是正报。大师在这里给我们说得很清楚,这个作用就是起正报,正报就是我们自己。前面是讲宇宙,宇宙的缘起,这是讲我们的缘起,我从哪里来的。文里面有一个专有名词,『是华严三昧也』。什么是「华严三昧」,我们不能不知道,《华严经》、《梵网经》里面所说的,佛华严三昧之略,上面有个佛字,「佛华严三昧之略。以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为理趣。达此理趣而修万行,庄严佛果,谓之华严。一心修之,谓之三昧」。这是《华严》跟《梵网经》上所说的。由此可知,一切依正庄严,我们今天讲的宇宙、众生,宇宙是我们依报的环境,就是我们生存依靠的环境。小而言之,我们的身体是依报。很多人讲身体是正报,身体所依靠的叫依报,这也能讲得通。最贴近的是我们穿的衣服,这是我们的依报,我们居住的房舍是我们的依报。我们还有许许多多人事关系,像在一个家庭里面,有夫妇、有父子、有兄弟、有朋友、有亲戚,街坊有邻居,再扩大是社会,是我们依存不能离开的,国家,再扩大那是地球,然后再外面扩大那就是宇宙,统统是我们生存所依靠的。无论是自己本身,我们讲正报,以及整个宇宙,都离不开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什么?一真法界就是真如自性,我们前面第一条所学习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只有这个体是真的,依正庄严是从这个体发生的。大乘经教里面佛常常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心就是此地讲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为什么会变化无量无边的法界?绝不止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是讲我们娑婆世界,这一尊佛的教化区,在大宇宙里面,像这样的世界无量无边无有穷尽,都是依靠一真所现出来的。它为什么会现?底下就说无尽的缘起。因就是一真法界,不讲因,讲缘,所以佛法讲缘生。通常在大乘教里面,我们常常学习的「四缘生法」: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归纳为这四大类,展开来是无尽的缘起。这个是理,这个是趣向。趣是讲归趣,我们学《华严》,你看看在此地贤首国师跟我们讲的,妄尽还源是我们的理趣,是我们真正的归宿,我们学习的终极目标。要回归到哪里?回归到一真法界,也就是回归到自性。在我们净土宗里面说,一真法界、真如自性就是常寂光净土,回归到这个地方才真正叫成就究竟圆满佛。

  「达此理趣而修万行」,前面四个字重要。修万行的人多,万行是什么?给诸位说,就是十善业。十善业十大类,如果展开来,在小乘,三千威仪,展开来有三千条,小乘人修的;在大乘菩萨,这一展开有八万四千细行。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十善业道学起。最初就教你学这十条,你没有通达这个理趣,如果你真正明了通达《华严》的理趣,十善业就展开了,展开则成万行。万不是数字,它是形容,也是属于无量无尽无数的行门,不止八万四千,八万四千也是世尊把它归纳起来讲的。真正是我们中国老祖宗常讲的「止于至善」,这个才庄严佛果。用什么来庄严?用圆满的十善业。所以你在佛门里面看到佛像,雕塑的佛像很少看到这三个字,但是在绘画的佛像常常有,看佛的身上放光,头顶上有三个字,这三个字有时候是用梵文写的,用中文写的也有,藏文写的也有,这是我们平常看到的这三个字,它的发音叫「唵阿吽」。这三个字什么意思?就是十善业道。「唵」是身业,「阿」是口业,「吽」是意业,身口意三业。身三业: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口四业: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三业:不贪、不瞋、不痴。看起来是很简单,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在行住坐卧当中,这就叫威仪,就叫细行,起心动念都不违背。讲到八万细行,我们还真的不可思议,哪有那么多!讲到无量的细行就更不可思议,这是不是夸大?没有。如果我们真正理解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的对话,真正了解三细相,你就完全肯定,你就不怀疑。你决定不会认为释迦牟尼佛讲十善业一展开为八万四千,你还嫌它少。你知道八万四千还是归纳,为什么?弥勒菩萨跟我们讲,无始无明起心动念,这一秒钟当中有多少念头?有许多同学计算了一下,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个念头,每一念里面都具足十善业。你想想看,八万四千细行是不是太多?太少了。如果你不知道这个道理,你总认为佛经里面所讲的这个数字太大,好像是有意在那里夸大,不是事实。真搞清楚之后,才晓得释迦牟尼佛说法谦虚,一丝毫夸大都没有,跟《金刚经》上所讲的五语完全相应。「如来是真语者」,真,决定不是假话;「实语者」,实则不虚;「如语者」,如是恰到好处,把事实真相说出来,没有加一点,有时候减一点,但绝对没有加一点。我们应当相信,不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猜测,那就搞错了。

  这一篇文章的题目,「修华严奥旨」,奥是奥妙,旨就是理趣。这也在现代人术语里面,宇宙的奥秘,可以说《华严》把宇宙奥秘给揭穿了。这桩事情原本只有佛菩萨(菩萨里头还八地以上)他们清楚,为什么?他们亲眼看到。因为什么看到?他们真的成就了华严三昧,在华严三昧里面,把宇宙的奥秘全部揭发了。换句话说,七地以前跟我们一样,听说,不是亲证,八地以上亲证了,往上去,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他们是亲证。这样的人也是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他们已经证得,我们正在迷惑,这些佛菩萨大慈大悲来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希望我们也能证得,不但证得,希望我们早一天证得。

  贤首国师这篇文章可以说慈悲到极处,《华严经》太大了,我们依照《华严经》修行,不晓得从哪里下手。他这一篇文章把《华严》的奥旨提示给我们,让我们知道从什么地方去契入。前面这三段,它一共有六段,前面三段,「显一体」,现在我们学的「起二用」,「示三遍」,这三段是大慈,我们用章嘉大师的话好懂,章嘉大师讲看破;后面三段,「行四德」、「入五止」、「起六观」,那是放下。于是我们也能够证得,根利的证得圆满、证得究竟,像释迦牟尼佛,在中国像六祖能大师,这是上上根人,一闻就全悟了,他不是局部,全悟,这个太难得。往下,上中下三根迟速不等,有人悟得快,在我们中国历代典籍里面所记载的,有人三、五年开悟的,上根人;有人十年、八年开悟的,中根人;有人三、四十年,五、六十年才开悟的,下根人,都了不起,为什么?都能够悟入华严三昧。修华严三昧,念佛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往生,而且往生的品位都很高,这是我们都能够想象得到的。所以放下固然重要,看破也不能够疏忽。我们学经教帮助我们看破,看破之后,最重要的放下,放下什么?十善的反面叫十恶,那你一定要放下。首先要放下,不再杀生,杀生引申的意思,决定不能叫众生因我而生痛苦,我们的思想、言论让众生生起痛苦就等于杀生。我们起心动念决定不能占人一点点的便宜,为什么?占人便宜就是偷盗。不但是行为,没有行为,动个念头都不可以,那是盗心,你虽然没有盗的行为,但是你还有偷盗的念头,你说这个多微细。

  在过去学佛成就的人多,为什么?因为他有伦理道德的基础,他有因果教育的基础,从小学成的,所以有根,根深蒂固。长大了遇到佛法,十善业道,他不难,虽然做得不圆满,少分,他真的能成就。佛法里面,无论是出家、在家,所有的戒行都不离十善,十善是所有戒律、威仪的总纲领。可是我们现在修学就会有一定的困难,为什么?从小没有人教我们伦理、道德、因果,特别是现前的社会,像我这个年龄,小时候生长在农村,那是民国二十年前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虽然是没有什么人提倡,可是影响还在。中国这个社会因为人多,地方太大,国家没有办那么多学校,不像现在,现在学校多。我们那个时候才十几岁,正在读书的时候,一个县大概才有一个初级中学,十几个县里面才有一个高中,一个省里面顶多只有一个大学。你就能想到不识字的文盲有多少,太普遍了。但是这些乡下农村里面的居民虽然不认识字,他懂伦理道德,他懂因果,所以社会非常安定,我们现在讲治安很好,什么原因?人人都受过儒释道三家的教育,这个教育不是读书,不是上课学来的,是老人教的。老人里面最重要的是父母,父母不认识字,他小的时候祖父母教他的,一切比他年长的人都会教他,教他做人的道理,教他应该怎么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所以他会做人。心地淳厚,没有害人之心,言语有信,说出来之后自己一定会做到,讲信用。所以接触到佛法修行,可以说都有成就;遇到念佛法门,要是依照这个道理、方法去学习,没有一个不往生。

  唐朝时候,善导大师说过,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这个话在那个时候祖师说,我们相信,那时候社会纯朴。为什么能相信?我生长在民国二十年代,虽然很小,我能记事,我记得当时那个社会的状况,人心淳厚,存心欺骗的人太少太少了,见到人有苦难,伸出援手帮助的人很多很多。我到台湾,民国三十八年,那个时候台湾的居民六百万人,包括从大陆来的这些移民,台湾的社会风气好,人心淳厚、老成,没有欺骗人的,我们有一点困难,无论找什么人他都乐意帮助,真心帮助你,他不是敷衍你。现在这种风气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这么多年来没人教了,社会上也没有人讲。我们年轻做学生的时代,不但老人教,大人,不管是认识你,跟你有没有关系的,看你做错事情都会指责你,这就是教育。我们做小孩犯了过失,走路的人、不认识的,说你这小孩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我们听,我们不反驳。我们的父母听到了、看到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