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乐集》白话译注 第三大门▪P3

  ..续本文上一页的人也很稀少。如说到起恶念而造罪的行为,则犹如暴风骤雨似的。所以诸佛以大慈悲心,劝众生归向净土。即使这一生造了许多的恶业,只要他能一心一意的改悔、精进念佛,所有的障碍自然就能消除,还一定能够往生。为什么不去想一想,却无心求往生呢?

  ○自下第四,引圣教证成,劝信求生者。

  下面是第四、引用佛经来证明已成功的往生者,以劝众人相信而求生净土。

  依《观佛三昧经》云:尔时会中有财首菩萨,白佛言:“世尊,我念过去无量劫时,有佛出世,亦名释迦牟尼佛。彼佛灭后,有一王子名曰金幢,骄慢邪见,不信正法。有知识比丘,名定自在,告王子言:“世有佛像,极为可爱,可暂入塔,观佛形像。”时彼王子,从善友语,入塔观像,见像相好。白言比丘:“佛像端严,犹尚如此,况佛真身!”比丘告言:“王子今见佛像,不能礼者,当称南无佛。”还宫系念,念塔中像。即于后夜,梦见佛像,心大欢喜,舍离邪见,归依三宝。随寿命终,由前入塔,称佛功德,即得值遇九百亿那由他佛,于诸佛所,常勤精进,恒得甚深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力故,诸佛现前,皆与授记。从是以来,百万阿僧祇劫不堕恶道。乃至今日,获得首楞严三昧。尔时王子者,今我财首是也。”

  依《观佛三昧经》所说:当时在法会中有财首菩萨,他告诉佛陀说:“世尊,我想到在过去无量劫的时候,有一尊佛出世,同您一样也称为释迦牟尼佛。这尊佛灭度之后,有一位王子叫做金幢,非常的傲慢,还充满了邪知邪见,不相信正法。他有一位做比丘的朋友,叫做定自在。比丘告诉王子说:“世间有佛像,样子非常可爱,你可以到塔寺中去,看一下佛的形像。”王子听了这位善友的话,就进入塔寺去看佛像。他见到佛像相好庄严,就对比丘说:“佛像都已这样庄严端正了,更何况是真的佛身呢?”比丘就告诉他说:“王子,你现在见到了佛像,如果还不能顶礼,那你至少要称一声南无佛。”王子回到王宫之后,心里就一直在想念塔寺中的佛像,于是就在下半夜,梦见了佛像。这时王子心里很欢喜,就舍离了邪知见,而归依三宝。后来王子命终,由于以前有进入塔寺称南无佛的功德,而能遇到九百亿那由他的佛。他在诸佛之处,常常精勤努力,终于获得恒常甚深的念佛三昧。由于念佛三昧力故,于是诸佛现在眼前,一一为他授记。自此之后,经过百万阿僧祇劫,都没有堕落恶道。一直到今天,获得了首楞严三昧。当时的王子,就是我财首。”

  尔时会中,即有十方诸大菩萨,其数无量,各说本缘,皆依念佛得。

  当时的法会当中,即有无量无数的十方诸大菩萨,各自说出他们的得道因缘,原来全都从念佛法门而得道的。

  佛告阿难:“此观佛三昧,是一切众生犯罪者药,破戒者护,失道者导,盲冥者眼,愚痴者慧,黑暗者灯,烦恼贼中大勇猛将,诸佛世尊之所游戏,首楞严等诸大三昧始出生处。”

  佛陀就告诉阿难说:“观佛三昧是所有众生,犯罪者的药,是破戒者的守护神,是迷路者的向导,是盲人的眼睛,是愚痴人的智慧,是黑暗中的灯光,是破烦恼贼的大勇猛将军,是诸佛世尊的游戏,是首楞严等诸大三昧的入门。”

  佛告阿难:“汝今善持,慎勿忘失。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皆说如是念佛三昧。我与十方诸佛,及贤劫千佛,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种智。”

  佛陀告诉阿难说:“你要好好护持此经,小心对待不要忘记了。过去、未来及现在的三世诸佛,也都同样说此念佛三昧。我和十方的诸佛,及贤劫的千佛,从最初发菩提心开始,都是因为念佛三昧的力量,而证得一切种智。”

  又如《目连所问经》佛告目连:“譬如万川长流,有浮草木,前不顾后,后不顾前,都会大海。世间亦尔,虽有豪贵,富乐自在,悉不得免生老病死。只由不信佛经,后世为人,更甚困剧,不能得生千佛国土。是故我说无量寿佛国,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反事九十五种邪道。我说是人,名无眼人,名无耳人。”

  又有《目连所问经》,佛陀告诉目连说: “譬如在万条河流中,人们依附着草木浮在水面上,虽然前后左右的人都顾不了,最后大家都可流到大海中。世间也是如此,虽然有人富豪尊贵,日子过得快乐而自在,但也免不了生老病死。只因为不相信佛经所说,所以他后世做人时,就更艰辛困苦,还不能生到有佛说法的国土。所以我说,无量寿佛的国土,容易往生,容易取证,而人们却不想修行往生,反而去侍候九十五种邪魔外道。我说这种人,是没有眼睛,没有耳朵的人。”

  经教既尔,何不舍难,依易行道矣!

  经典上都这么讲了,为什么不舍弃难行道,而依易行道修行呢?

  《安乐集》卷上终

  


  [1] 无始,所有众生都以因缘而不断轮回,每一生命都由前世因果而来,每一事物均以因缘和合而成,既无开始的一端,故而称之为“无始”。

  [2] 五道,包括天、人、地狱、饿鬼、畜生。如说六道,则加上阿修罗。因为阿修罗道摄于天、人、畜生、饿鬼诸趣之中,故有时不另立而说五道。

  [3] 三车,羊车、鹿车、牛车。羊车是形容声闻乘只能自度,不能度他,好像一辆小小的羊车不能载物;鹿车是形容缘觉乘能自度兼度亲属,好像一辆鹿车只能载少许的货物;牛车是形容菩萨乘不但自度且能普度众生,好像一辆大牛车能运载许多的货物。

  [4] 芥子,原系芥菜之种子,体积微小,故于经典中屡用以比喻极小之物,亦以芥子比喻劫期之悠长,如《杂阿含经》卷三十四、《大智度论》卷五等均载有此类譬喻。

  [5] 铢,古代的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旧制一两,旧制一两是31.25克,故一铢是1.3克。

  [6] 阎浮提,汉译为赡部洲。阎浮是树名,译为赡部,因为此洲的中心,有阎浮树的森林,因有此树的缘故,称为赡部洲。又出产阎浮檀金,故又有胜金洲、好金土之译名。赡部洲就是我们现在所住的地方,在娑婆世界须弥山四大洲之南洲,故又称南阎浮提、南赡部洲。

  [7] 西拘耶尼,即娑婆世界四大部洲之西瞿陀尼的异名。在须弥山西方之大洲也。

  [8] 三千大千世界,或称三千世界,或称大千世界。泛指一佛所教化的区域。

  [9] 毘富罗山,古印度摩竭陀国境内的一座大山,为当时著名的山,故佛经中常用以为喻。

  [10] 肘,古印度度量长度的单位,据《俱舍论》说,以二十四指节为一肘。《四分律羯磨疏》言一肘为一尺八寸,另有多种说法。

  [11] 色究竟天,界诸天之一,位於色界的最上一层。

  [12] 五欲,指人的心念对於外界色、声、香、味、触等五境所起的欢喜爱乐,或厌恶痛恨之情感。五欲为引起人的烦恼,妨害修行的因素,故而当断除。

  [13] 磑(音wèi),古时碾米用的石磨。

  [14] 五下、五上指的是十种心结,“断”、“除”都是戒掉的意思。就是戒掉五下、五上心结。五下心結是:一、欲界貪,二、嗔恚结(厌恶结),三、身見結,四、戒禁取結,五、疑結。五上心结是:一、色界貪,二、無色界貪,三、掉舉,四、我慢,五、無明。

  

《《安乐集》白话译注 第三大门》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