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爱心
今天是个很吉祥的日子。日历中说,今天是成就怀业的“自在吉祥日”,做任何事情都会圆满吉祥。
利用今天这个时间,我想顺便给大家讲一下,我们佛教徒应该做些善事。光是口头上说要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白天晚上念念不忘,但在实际行动中,一辈子也没有做过一件好事,除了为家人付出外,从来也没有想过众生,这的的确确不太合理。
经过长时间学习《入菩萨行论》,大家都深深体会到了菩提心的威力,并对其不共殊胜性交口称赞。但在实际行动中,反观自己就会知道:我们的行为与发心并没有结合起来,很多人一直等成佛后再度化众生,而成佛之前的因地 ,却没有想过要行持善法,为众生做点有利益的事情。
当然,行持善法有不同的深度。终年累月在山里闭关修行、闻思教典,出家守持清净戒律,做广大的出世间事业,是一切善法中至高无上的。但所有的佛教徒能不能做到呢?恐怕大多数人没有这个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不要把菩提心只放在口头上,从来不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以前是这样的话,以后会不会这样也很难说。鉴于此,我现在有必要提醒大家,应该想办法做点事情,将自己的悲心、慈心、爱心献给一切众生。
大概十多年前,我在小范围的僧众中说过:“屠刀下的众生极其可怜,我们一定要救护它们!”后来在上师如意宝的加持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放生一事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现在也算是一种缘起吧,我们的目光不仅要放在旁生身上,而且要关心身边那些可怜的人类。
当今社会上,经常有一些爱心人士,尤其是其他宗教徒,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处处散发着爱的滋润、爱的光芒。而我们佛教徒,本来学的是大乘佛教,在利益众生方面更具优势,但由于很多人只关心自己,并没有关心其他众生,以致佛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日趋愈下。
所以我想呼吁大家,也是提醒大家:作为大乘佛教徒,应该尽己所能地去做一些善事。我们做的善事跟其他宗教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别,其他宗教所做的善事,虽是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但只能暂时让众生的生命获得安乐,让他的痛苦得以平息,无法考虑到他的来世,乃至生生世世的获得佛果。而大乘菩提心并非如此,她所散发出来的,是最究竟的爱。
当年弘一大师出家时,他的日本妻子实在没有办法,准备返回日本时说:“我问你最后一句话,什么叫做爱?”弘一大师回答:“爱就是慈悲。”虽然这是一种世间与出世间的对白,但由此可见佛教爱的范围很广大,不仅是身边的亲人朋友,凡是有生命的众生,都应该无条件地去帮助。否则,亲友生病时就愿意帮助他,而毫不相干、素不相识的人遇到灾难,我们就置之不理,自己发了心以后,行为上还是这样的话,确实非常非常惭愧。
因此,我个人从今年开始,想发心做一些事情。自己以后能活多长时间也不好说,寿命无常,已经到了这种年龄,哪怕是活一年也好,活几天也好,就想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众生,奉献给整个人类,这样的话,自己来到这个世间、活在这个世间,也算是有意义了。至于从中获得快乐恭敬、得到名声赞叹,我从来也是没有想过的。
其实,做这件事情并不是心血来潮,很多年前我就有过这种打算,但当时因缘没有成熟,所以一直拖到现在。现在要做的话,可能先从自己的周围做起。记得有个人在获得世界和平奖时说:“所有的人都需要爱,如果我们要奉献自己的爱,则要从爱身边的人开始。”从与自己有关的人做起,也符合大乘菩提心的轨则。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讲菩提心修法时说,先要观想母亲的恩德和慈爱,对她生起报恩之心,然后将这种对母亲的爱,逐渐遍至一切众生,这样自己的悲心才会慢慢扩大。因为凡夫人始终有一种毛病,对自己的亲人非常执著,对自己的家乡非常执著,对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非常执著,所以我们理当从自己的身边做起。
这次我选择的是自己的家乡——炉霍,希望通过做些事情,能改变一些老观念和老传统。去年我去了那里,离开家乡差不多有二十年了,多年来我一直住在色达,偶尔回去办个佛事,几乎很少在那边驻留。当时我先去了自己的小学母校,看到那里的墙壁破破烂烂,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室和宿舍,看了以后令人非常伤心。里面有一群孩子,我专门去了六年级和五年级:六年级只有两个学生,老师面对面地授课,讲完课以后,就和两个学生面对面地坐着,我跟他们说:“你们三个人是不是在喝咖啡啊?”而五年级只有四个学生。整个学校的建筑惨不忍睹,让人实在不敢相信,当今时代还有这样的学校。
下罗科玛乡大概有550多户,2000多人,如果在别的城市里,肯定有很多孩子在读书。但我们藏族跟汉族有些不同,说实话,在有些观念上,藏族父母生来对孩子的智慧培养不重视,这是特别大的毛病。好的是,他们对出家人很恭敬,以出家身份来要求他们读书,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他们也会认可的。于是我通过各种方法来呼吁,让他们的孩子去学校读书。其实孩子们之所以不上学,一方面是父母的观念不对,另一方面,藏地很多学校的条件非常非常差,有些大城市的人看了以后,很长时间都睡不着觉。
去年,杭州有一群居士和非佛教徒,专门来藏地建希望学校,在路途当中,他们见到了很多藏族学校,孩子们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有些年轻人回去以后,再也不买化妆品,也不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了。他们说:“我们染一次头发的钱,就能帮助一个孩子,真的没有必要这样浪费。”这群人回到汉地后,都默默地发了愿:除基本的生活费用外,不随便浪费一毛钱,把钱全部积起来帮助藏地建学校。今年我在办学校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成员给予了很大帮助。
你们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藏地的情况,当然,我是一个区区小人,想完全改变藏民的观念,解决一些大问题,现在也是无能为力,自己的翅膀还没有丰满,就向往在世界的蓝天中高飞,因缘恐怕不一定成熟。但是从内心当中,真的想改变一些现状,有因缘、有机会的话,在很多地方建立学校,在老百姓里面开示佛法。藏地有个好处,每个人都信仰佛教,若以佛教的慈悲观来引导,人们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去。其实,我的家乡只是一个例子而已,比那里还苦的地方,在我们身边非常非常多,大城市里的人恐怕根本不会了知。
所以这次不管别人对我有什么看法、什么说法,我自己要大胆地发心。也许有些人对我有一份感恩之心,就我个人来讲,的的确确不需要别人的供养,也不需要别人的爱戴,在短暂的人生中,这样过下去应该可以。平平淡淡地在学院里住了二十多年,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过高的要求,生活非常非常简单,十多年的房子也可以住,十多年的衣服也可以穿。现在身上穿的这件,倒不是今天特意炫耀,也是一种因缘巧合吧,是以前上师如意宝去美国,1993年在香港时堪布南卓给我的。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一两个礼拜洗一次,洗完后又接着穿,完全是可以的。我现在用的这条腰带,是1990年法王如意宝去印度时买的,已经十七年了,我有时候看一下,质量还是很不错,里面好像还没有烂,再用十几年应该没问题,也许人的寿命都不会那么长。
我一个人的生活非常简单,但关键是要把钱用在刀口上。有些人的生活不错时,觉得不可能有贫穷现象,这是因为你没有去实地观察,如果去一些牧民的家里,你就会知道他们有多苦。前段时间我去了一个老乡家,他家里只有一把茶壶、一袋粮食(估计有十来斤),其他什么都没有。我问他身上有多少钱,他说只有三十二块,这就是全部家产,他的母亲生病了,一直躺在那里。这种情况在很多地方非常多。
但是大城市里的人,高消费、高浪费的现象非常可怕,这种行为是不合理的。众所周知,比尔·盖茨是非常了不起的大慈善家,有段时间一些人问他:“你会不会到太空去旅游?”(有些人稍微有点钱,就要到九寨沟等地去旅游,认为这很了不起。现在人们的目光又转移到另一个无法想象的地方,花几百万美元就可以到太空去旅游。)他说:“我的钱不会花在太空旅游上,只会用在慈善事业上。”
世间上有钱的人比较多,但大多数人都是在一直扩展事业,拼命地做些事情,有些对社会和个人有利益,有些不一定有意义。我认为有钱人最好在没死之前把钱用上,否则死完了以后,家人分你的财产,那时候的发心不一定正确。前两天,演《红楼梦》林黛玉的陈晓旭去世了,前段时间她刚出家,出完家后最近离开了人间。据说根据她的遗嘱,家产分了三份,一份给家人亲属,一份捐给佛教事业,一份捐给慈善事业。当然,现在很多人没有这方面的动机,她能做到也是很好,但另一方面,死后的分配跟活着的分配还是有一定差别。
所以,我们在活着的时候,应该分配好所拥有的财产,三分之一用来维持生活,三分之一捐给世界上的可怜众生,其实慈善事业和佛教事业并不是分开的,按照她的分法,慈善事业跟佛教事业有一定的差距,但我认为只要以菩提心来摄持,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成为佛教的大事业。如果没有菩提心,即使你在闭关修行,也只是人天福报的因,不属于大乘佛教。我们在生前应将财富用来做对众生有利的事情,否则,最后的分配也不一定有意义。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是非常著名的慈善家,他曾说过:“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
当然,我并不是要求大家捐多少钱,这个动机绝对没有。我在信里也说了,我们这里的爱心成员,哪怕对身边的众生做一点帮助,哪怕对众生有一分微笑,也算是随喜我们的功德。但是这个道理应该明白,一个人如果有一千元的工资,每个月只要拿出十元钱,就能帮助可怜的众生。只不过佛教徒内部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没有能发大心的人,所以很多爱心无法付诸于行动。实际上,我们身边有许多失学儿童、伤残…
《启动爱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