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讲记》第五册 第六品 安忍 第九十一节课▪P2

  ..续本文上一页没有时间念诵、观想,把佛像放在清净的地方,即使用因明中的“现而不定识 ”来看,实际上也能得无量功德,在自己的眼识上、阿赖耶上,种下菩提的种子。

  我有时候这样想:现在汉传佛教的寺院很多,朝拜烧香的人也很多。如果一个地方修一座寺院、造一座佛像,好多人就算以旅游观光的心或者无记心,到寺院里拜一拜、烧个香,在他们相续中也能种下非常难得的菩提种子。因此,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随时都应把佛像作为皈依处,经常供养、恭敬、顶礼。同时,对众生的态度也要改变,以前很多人可能没有这种习惯,现在学了《入行论》之后,看见众生应该觉得跟佛陀没有差别,经常带着一些众生的像是吧?(众笑)

  其实这个道理并不难懂,关键在于你实际行动中能不能去做。有些人看见众生时,这个看不惯、那个也看不惯,这个是坏人、那个也不是好人,这种心态对修行不利,应该观清净心才好!

  助修成佛故,许众生佛等,

  然生非等佛,无边功德海。

  总而言之,从助修成佛的因来讲,众生与佛是相等的。但从各自的功德而言,任何众生都不可能与诸佛相提并论。

  在成佛的道路上,依靠众生可以成佛,依靠佛陀也可以成佛,这一点二者是相同的。有些经典中说:“诸菩萨行,大悲发起,有情为依。”我们行持菩萨行、发起大悲心,众生是唯一的依处,没有众生的话,所有的修行皆无法成功。当然,这也离不开佛陀的威力加持和智慧引导,若没有佛给我们开示光明正道,在漫无边际的轮回中,迷迷茫茫的众生如何寻找解脱之路?因此,依靠这两种助缘,一个人在短暂或漫长的时间里,只要有信心、有耐心,终有一天必定能圆满菩提正道、修成佛果,这没有任何怀疑。

  但是从功德上讲,佛陀跟众生完全不同。大家也知道,佛陀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浩如烟海的功德,而这些功德,不要说是凡夫众生,就连声闻阿罗汉也望尘莫及。《抛石经》中讲了佛陀的如海智慧,在佛的声闻弟子中,舍利子是智慧第一,但即使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遍满舍利子,其智慧总集起来也不及佛智的千万分之一。

  目犍连是神变第一,纵然以他的神变力,也无法测度佛陀的功德。上师以前讲过一个公案:有一次佛陀在讲经说法,目犍连想以神通力,测试佛陀说法的声音到底能传多远。他飞越了三千大千世界,佛陀的声音还在耳边。他又朝娑婆世界的西方飞去,经过了九十九恒河沙数的佛世界,到了光明幢世界,佛陀的法音还是听得很清楚。

  那里的世界有一尊佛,名为光明王如来,正在说法教化众生。当时目犍连的神变全部用完了(就像有些道友的电池用完了一样),他禀白光明王如来说:“我来到这么遥远的世界,不知道怎样才能回去,唯愿如来慈愍加持,帮我返回东方的娑婆世界。”光明王如来说:“以你的能力,纵经一劫也不能回到娑婆世界。但是我有一个窍诀,就是不可忘本。你至心观想你的本师,竭诚顶礼、称念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圣号,便得安返。”目犍连依教奉行,至心观想本师释迦牟尼佛,面向东方顶礼称念。一念之顷,便回到了娑婆世界。(当时他可能吓坏了吧,以后再也不敢了,差一点就回不来了!)

  所以,佛陀的功德,任何一个人哪怕再有智慧、再有能力,也没办法比得上万分之一。现在经常有人说:“我和释迦牟尼佛一样。”你如果将来获得了佛果,说自己跟佛一模一样,那倒是可以。但前几年有些练气功的人,到处胡说八道:“我的功法超过了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实际上也没有懂得我这个功法的秘诀。”作为一个佛教徒,尤其是作为一个修行人,必须要了解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为主的三世诸佛无边无际不可思议的功德,若不了解这一点,怎么对佛陀生起无伪的正信?

  当然,要了解的话,最好是通过两方面。佛陀的悲心和五道十地的广大功德,应该看一看《释迦牟尼佛广传》等论典,佛于多生累劫中,为了众生发菩提心,历经种种难行苦行,一般凡夫人根本无法想象。至于佛陀的无上智慧,可依靠因明的推理来成立佛陀为量士夫。昨天在辩论的过程中,有些道友以《前世今生论》中的观点来建立佛法为真理,这样也可以,但还是不足够。非常强有力的三相齐全的推理,才会让别人无话可说,不得不承认佛陀就是量士夫,除了佛陀以外,任何一个学者智者,绝对不可能有这样的智慧。

  我们对佛无比的功德和智慧,生起信心非常重要。《宝性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等中宣讲了许多佛的不共功德,对于这些果法,《现观庄严论》中说,应依靠发愿而生起信心。因为佛陀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要想现量感受到,即使十力中的一个力,也有一定的困难。但先以发愿的方式了知佛的如海功德,这样以后在行持菩提道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违缘了。

  希望大家在学习时,千万不要变成法油子,对本师释迦牟尼佛应该有着非常强烈的恭敬心,如果实在生不起恭敬心,也不要有毁谤之心,说一些不恭敬的语言。一方面从正理上讲,世间上成千上万个智者,谁都没有能力推翻世尊的教言,另一方面,我们作为佛陀的随学者,应该对本师有恭敬之心。

  现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佛的威力和功德,他们觉得释迦牟尼佛只是印度净饭王的一个王子,跟汉地的王子好像没什么差别,只不过他写的书多一点,在世界上比较出名而已。甚至还有人认为,释迦牟尼佛没有现在的某某人出名,因为这个名人在全球上都认可,而知道释迦牟尼佛的人并没有这么多。这些孤陋寡闻者,把佛陀仅仅看作比较好一点的凡夫人,这是非常可怜的行为。虽然在显宗密宗的教典里面,对佛陀证悟的观点不太相同,但在平凡众生面前,世尊所显现的一切功德是无法想象的。佛经中云:“佛陀功德不可思,正法功德不可思,僧众功德不可思,于此生起信心者,获得的功德不可思。”所以大家对不可思议的佛陀应生起信心,千万不要有“佛跟凡夫人相同”之类的想法!

  唯佛功德齐,于具少分者,

  虽供三界物,犹嫌不得足。

  佛陀的功德极为殊胜,圆满一切功德、断除一切过患,是世间上唯一的量士夫。谁若具足佛的少分功德,就算只是几万亿分之一,那以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财物进行供养,仍显得不足够。

  有些人迎请一个上师,对他供养一千块钱,对侍者供养一百块钱,旁边还有一个人,供养五十块钱,凭供品对人的功德进行划价,这种情况非常多。前段时间,我们去一些地方放生,有些施主在供养时,好像划了五种等次:对名气大一点的法师供养五百块,然后是三百块、二百块、一百块,最后是五十块。五个人根据自己的功德,有的得五百块,有的得五十块,有这么大的差别。但如果一个人具足佛陀功德的千万亿分之一,三界的财物全部堆在一起进行供养,还嫌不足够,因为这个功德实在太大了。

  佛的功德浩瀚如海,仅具足其中的一部分,也有无量无边的福报。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佛经中经常有这些教言。《金刚经》中说,何人念诵或修习佛陀的教言乃至一四句偈,功德也是无法思议,远远超过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宝供养诸佛的功德。《华严经》中也说:“倘若见闻佛,获得无量德,灭除一切障。”

  在今生中,我见过各种各样精彩的事物,也享受过色声香味的种种妙欲,但这并不是很稀有,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最有福报、最荣幸的是什么?就是即生遇到了佛法。这一点,对佛陀有虔诚信心的弟子,应该都有深刻的体会。世间上信仰宗教的人非常少,而在信教的人当中,信佛教的更是少之又少。大家如今有福报获得人身,遇到如此殊胜的佛法,一定要好好珍惜,对不可思议的功德对境——佛陀经常祈祷,同时要知道众生也是成佛离不开的一种因缘,依靠这两种因缘,将来才会获得解脱。

  寂天论师在本论中,牵涉了方方面面的知识,我这里只是简单地告诉大家。以前你们可能从来不知道要把众生看作佛陀,现在通过理论上的分析,应该明白不光是词句上说众生与佛陀相同,具体原因也讲得清清楚楚。但是在功德方面,众生跟佛陀的确不同。

  我们作为凡夫人,要经常把佛像挂在身上、供在佛堂,或者放在车里。至于其他上师的法像,有时候也不好说,若真正是具有法相的善知识,那么忆念上师的功德非常大,但若分不清楚的话,最保险的就是佛像。给别人结缘时,佛像和佛经是最好的,身上戴加持品时,佛像也是最好的。如果自己有一点条件,多买一些佛像佛经给众生结缘,对他们的利益非常大。当然,这种利益是肉眼看不见的,但肉眼看不见的话,也并不一定是没有!

  

《《入行论讲记》第五册 第六品 安忍 第九十一节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