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到随遇而安。
(二)舍离妄念:虽然身体住在寂静处,并且也不寻求过多的生活用品等,但是如果心一直被欲望左右,那么相续中无法生起真正的禅定境界,而且也不能做到专心入定。为此,也必须断除这些欲望。特别是,如果要得到上层殊胜禅定,断除欲界贪心这一点相当关键。因此,必须通过思维因难成、本体不净、果危害众多等等来遣除对女人的贪爱之心。(作为女修行者,对于男人也要同样从因、本体、果三个方面来思维,从而断除对其贪恋。)此外,成办今生世间八法的所有纷飞杂念要看作仇敌一样,不管是生起多少恶心恶念,长久思维这些的过患,就要自我谴责,发自内心予以断除。
其二、正行修禅:禅修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在这里就是修菩提心,修菩提心包括修自他平等与修自他交换两个方面。
(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我与一切有情希望快乐、不愿受苦这一点一模一样,一门心思自我保护不顾别人实在不合情理,因此必须要修自他平等。按照“首当勤观修,自他本平等,避苦求乐同,护他如护己”,首先修自他平等的菩提心。修行的方式必须这样来观修:天边无际的一切有情没有一个不曾做过我的父母亲人,依靠龙树菩萨所说“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等教证及理证来断定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亲属。从此之后,当我拥有快乐时,但愿一切众生都能拥有我这样的快乐和快乐之因。诚心诚意来修。再者,当我萌生痛苦时,但愿一切有情远离所有这样的痛苦与苦因。发自肺腑来修。
当时观想可能会产生这样的障碍:要遣除我的痛苦而不希望遣除别人的痛苦,遣除他人的痛苦我做不到。当萌生这种声闻小乘的心态时,要按照《入行论》中所说“后苦不害今,何故汝防护”(来遮破)。意思是说:自己为了明天以后健康无病、吃饭穿衣等等的辛勤为什么要付出呢,因为我刹那灭亡以后就变成了他体的缘故。如果由无明习气所牵认为明天以后的人也是我,那是错误的,诚如《入行论》中说:“若谓当受苦,此诚邪思维,亡者他体故,生者亦复然。”比如,愚人们认为,这条河流去年冲走了我的衣服,明天我要渡过这条河。实际上,去年冲走衣服的水也是其他的水,明天要渡过的河也是其他的河。同样的道理,过去的心不是我,未来的心也不是我而是他体。
如果有人说:“未来的心尽管不是现在的我,然而却是我的心相续,要以这颗心来成办自利。”
那么就要以“其他众生尽管不是我,却是我的众生”这样的心态来行持他利。
假设有人认为:按照俗话所说“个人头上的雪要自己抖掉”,自己只有竭尽全力搞自己的利益,相互之间一者来成办另一者的利益实在无能为力。
这一点要以《入行论》中所说的“足苦非手苦,何故手护足”(来遮破)。意思是说,脚上扎入刺为何也要用手来取出,同样,眼里入尘土用手除去、子孙的事由父母办、进餐要用手等等这些也都必须由自己来做自己的事,这种论调未免太过分。总而言之,如果彼此之间,一者不能做另一者的事,自己必须成办自己的利益,那实在很难以实现。因此,已经认识到这一道理,就该在实际行动中利益众生。
(二)修自他交换菩提心:也就是要按照《入行论》中所说“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苦,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乐”,把自己的快乐施舍给众生,将众生的痛苦自己来承受。自他交换菩提心的所缘也就是“易位卑等高,移自换为他,以无疑虑心,修妒竞胜慢”的意义。意思是说,把仇人放在不如自己的位置上,把自己放在高于敌人或他人的位置上,就让那低三下四的仇人来对高高在上的自己心怀嫉妒,如此观修完毕时心想:即便观想自己高、别人低,对方对自己嫉妒尚且也会产生这样的痛苦,那么对别人嫉妒岂有此理?如此一来,嫉妒心自会消灭。同样,观待与自己平起平坐的人来修竞争心,把自己放在与我平起平坐的仇人位置上,把那个仇人放在自己的位置上,观想那个仇人从方方面面对自己竞争。如此修行完毕时心想:把自己观成仇人以后,观修别人加害、起竞争心尚且也会产生这样的痛苦,那么陷害别人、与别人竞争岂有此理?如此观想以后竞争心自会消除。再者,修我慢也是把我放在较自己低的位置上,将比我低的那个人放在自己的位置,让那个高高在上的对方以种姓功德等方面在低下的自己面前摆出一副傲慢相。当观修完毕时,心想:观想别人在我面前傲慢尚且也会产生这样的痛苦,那么自己在别人面前趾高气扬岂有此理?由此自然会去除傲慢心。关于以上的详细内容,要依照《入行论》中所说来实地修行。如果这样来修实在做不到,而想简略观修,那么就观修《宝鬘论》中所说“愿罪成熟我,我乐予众生。纵有一含识,未得解脱间,我虽得佛果,誓愿住三有。如是所说福,设若具形色,尽恒河沙数,世界不能容。彼是世尊说,理由此亦明,有情界无量,利彼亦复然”和《入行论》中所说“众生诸苦痛,愿悉报吾身!愿因菩萨德,众生享安乐”,并且口里也念诵。
以上自他交换的修法,我是依据文殊萨迦班智达的言教撰写的,尽管所有注释中与此修法稍有不同,但根据自己的心态随意而修吧。
第六、智慧度,包括认清智慧的本体与悟入对境无我两个方面。
其一、认清智慧的本体:入定时认知万法为空性,后得时了知万法如幻如梦无实有,这就是智慧的本体。
第二、悟入对境无我分为修人无我与修法无我。
(一)修人无我:观察一切愚痴造业者和受报者神我、补特伽罗或士夫或有情等设施处与身语意是一体还是他体?是无情的一法还是心识的一法?是常有的一法还是无常的一法?诸如此类,通过众多理证加以观察分析,就会断定:众生由于迷惑心的牵引,原本无我而执为我,原本无他而执为他,除此之外真实本面成立的我或有情一丝一毫也不存在。
(二)修法无我:就是修四种念住。
一是身念住:这般现有轮涅所涵盖的万法,也只是呈现在自己的心中,以心假立的,除此之外丝毫也不存在,当然心本身也依赖于身体,成为身体的主宰,因此要对身体进行观察,审察一下所谓的身体与这些分支组合到底是一体还是他体?或者身体一开始从何而来,中间现住何处,最终去往何处等等?在身体无有自性的意义中入定,如果再度对身体产生耽著,就通过观修自他的身体为不净、如幻等来断除对身体的迷恋。
二是受念住:这些苦受乐受是爱、取等一切烦恼的根本,因此观察它与心是一体还是他体等等,修行受无自性的意义,并且观修其余所有受都是痛苦而无实质等。
三是心念住:六识聚所包括的心识种类相续显现前后、好坏等多种多样,观察这些是一体还是他体?观察显现欢喜不欢喜、诚信不信、法非法、苦乐贪嗔等等这些心态是一体还是他体等。如果是一体,那么再观察一颗心中为什么会显现出喜忧贪嗔等多种心态呢?如果认为这些时候是由外缘导致的,那么再考虑小小的外缘也不曾转变及没有遇到任何对境的心本体到底是怎样的?本体是存在的一法还是不存在的一法?是常有的一法还是无常的一法?诸如此类三番五次加以观察,最后将心抉择为无基离根。
四是法念住:上面身受心以外的想、行、无为法所包含的一切法,也是由因缘缘起而生的,因而抉择为无有真实自性、远离一切戏论之边的空性,进而以世俗如梦如幻的境界学修断除七贪的如海行为。认识到胜义中万法自性丝毫也不成立,对何法也不耽著而实修。
愿除苦良药,一切安乐源,
教法伴利敬,长久住世间!
此修法乃阿哦沙波(即华智仁波切)言。善哉!吉祥!
2006年9月23日译毕
《《入行论》之修行次第》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