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回头是岸即如意

  回头是岸即如意

  2012年4月13日客堂开示

  师父:前两天去东阳,拿来一个法器如意,叫如意,我们中国人讲如意,如意文化其实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化,如意才能吉祥,吉祥就要如意。怎么如意呢?你看它这个表法,如意的这个要往上长长长,长到这边要回过头,如意的方法就是要回头,回头如意。

  什么叫回头呢?就是平时不要忘掉正念,遇到事的时候,能够回光返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能有正念,遇到事情的时候,遇到境界的时候能够回头,能够保持正念,不迷失在境界里,这就叫如意,如意就吉祥。

  人生随随处处,时时的,不管是随着时间,还是环境、处所,我们都能保持着,时时能够回光返照,能提起正念,这就叫如意,如意就是吉祥,这个很重要的。所以手持着这个法器,念头,心念也要这样做,我们人生就是相续。你能这样子的话,这本身就是定,这本身也是戒,这本身就是智慧。

  现在我看外面工艺品如意很多的,用来送礼呀,公司里也好,奖品也好,很多人现在都开始家里有,但是它真正的含义是这个含义,回头吉祥!回头如意!

  信众:师父,这个如意家里面也可以放吧?

  师父:可以放的,那是法器嘛,提起正念嘛。

  信众:以前有个师父,他说护法说家里不能放如意,家里放了以后你就要出家了。

  师父:既然我们是居士嘛,心要出家嘛。所以法师讲法的时候,我们汉传佛教法师讲法,他就是手持如意。本身手持着这个就是表法,要回光返照,回头如意。怎么如意?回头才能如意。也就是回光返照,保持正念,不要忘掉念佛,保持正念正觉。中华文化的一个精髓,回头如意,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时空把它转换一下。

  修行其实就很简单的,你们现在的状态能保持住,就成功了。你能保持多久,就努力保持住,这就叫护念,清净,正觉,这种信心,这个心灵状态很美很美的,可以光宗耀祖的。你积累的功德,这个功德力多了,就能够自己帮自己,还能帮自己有缘众生的,这很重要的。其实这个护念住就好了,护念住,在这种欢喜当中,法喜当中,继续念佛念法念僧。

  信众:上次我老公来皈依了,我父亲也皈依了,儿子也皈依了,真的好开心,回去让他抄经,他就抄经。

  师父:对,他在抄经当中会获得喜悦的。

  信众:因为他不会念,我说你字写得好,人家让我帮忙的,你帮我抄。他就抄,抄经抄得比我认真。

  师父:好的好的。你这也是智慧嘛,你看,善巧方便。人的心只要能安在这里面,就是会很快乐的。人的漂泊状态,首先心灵是漂泊的,生命在这里面,每个人生命几十年,心灵它如果是孤独的,漂泊的,就很可怜的。学佛之后呢,我们开发深层次的智慧。

  像有的人他觉得这个空虚好像是因为穷,所以他想办法赚钱、赚钱、赚钱。但他就是成功了,他有福报他赚到钱了,他觉得还是空虚。然后他觉得老婆不行,他找第三者。后来觉得还是空虚,更空虚,更苦。

  所以佛陀这个觉悟,你看,祂当发现自己的生命是有烦恼的,不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祂美丽的妻子耶输陀罗安慰祂,但是佛陀跟她说,我是有烦恼的,你也是有烦恼的,我们两个加一起还是有烦恼的。解决不掉这个烦恼。所以祂说我要一个人思考这个问题,我解决得掉,我就能帮你也解决这个问题。而且烦恼加烦恼还不止两份烦恼,对不对,就好像两个人,两夫妻生出一个孩子来,两个人后来变三个人了。烦恼比这个还厉害,两个人的烦恼加在一块,不是三份了,也不是四份了,有可能烦恼很多很多。

  心灵的层次嘛,佛陀一点、一点、一点把它找出来,生命是怎么回事。我们说眼耳鼻舌身意,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八意识,纵向挖掘下去,一直挖到根,把它根找出来。佛陀成道的时候就说,生命像一个屋子一样,我找到了这个建房子的人,我不再建房子,挖到了这个生命建筑的工程师是谁设计的,而且我不再设计这样烦恼的建筑啦。佛陀祂这样寻找真理的。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我们享着佛的福,住在佛地,不要忘掉这个生命课题。你们做居士的干嘛要常亲近善知识,近事男、近事女,要常常来亲近三宝,就等于是汽车的加油站一样,要经常去加油。不加油,好了,开到半路停掉啦,你还得推着走。做居士要常常亲近道场,亲近善知识。每次讲的都一样的道理,但是,每一次都在你的生命当中又有增上,增上,对不对。就像给花草树木浇水一样,每次浇的都一样的水,但是对它生命是很重要的。加汽油也是,每次加,哦,93号、97号,但是它很重要的,少加一下就有问题。你看,现在有很多那个嘛,还有远程加油的——网站。

  当然,那个都是辅助嘛,辅助这个核心。今天来是最重要的,来,你看,听法就获得智慧体,三皈获得三皈体,受戒获得戒体。如果你看网站,看书看光盘,这都很难获得。没获得也有助缘,但是这个品味比起来的话,有时候还是当面的高。但是呢,当面呢,需要你们身心灵准备好。

  所以在这之前的光盘啊,文字呀,有时候是有辅助作用的。我就发现有一些人认真地在网站上看了,或者他看了光盘来,他就很虔诚,身心很容易进入状态。如果没有经过这个的,就懵里懵懂的别人带他到这里来了,他心跟我的心会有距离,同样的话听起来就是不入心,因为他心里有一个屏障,他有怀疑,甚至有逆反。他坐在这边的时候,我讲我的,他心里想他的,想这个和尚为什么出家呢,他想这个,不知想哪去了。为什么大家对他这么崇拜呢?他有时候产生逆反心理,他想我不愿意这样,我愿意独立思考。其实我帮助你还是让你独立思考的,对不对,我又不能代替你思考。有的人他虽然坐在这里,他想的是其它的。

  那如果通过看文字,修加行一样,他已经有向往之心了,信仰信仰,他相信而且仰视,要仰视,三宝是需要我们恭敬的,所以要仰视,这个仰视的状态有的人要修很久。因为有的人他习惯了嘛,他我慢贡高,看什么他都喜欢俯视。那这个转换,从俯视调整到仰视,有时候一个人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来调整。所以信仰两个字要修到也是一样的,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这信仰两个字要做到,我相信,虔诚地相信,我信仰,我仰视,我恭敬地仰视,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

  也就是说一个人,他做到信仰这两个字了,那应该说他极乐世界已经有份啦。一个人达到信仰的状态,那心灵是很清净的,很庄严的。也就我们在家一样,对父母你能生起孝心,那个心是很美的,现在这种心态是很少有的,需要去培养。一旦生起了,你就会享受。

  一个人他不能很莽撞,很粗鲁,那不行,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他心灵的品质自己很难觉悟到。所以我们中国,你看,很多文化都是围绕着这个,春天了喝茶也是,你心不细腻,你不知道这茶好在哪儿,甚至还分出那么多品,上中下品,水也分出上中下品。你如果心粗你分不出的,这个茶好不好,这个水好不好,不知道。中国文化里很多很多都是让我们的心灵变得细腻的,知好歹,心不颠倒,意不散乱,中国很多文化的,很多修养都是这个,所以中国为什么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也是在这里。

  儒家里面说人天相应,人天合一,儒释道的这些很多,它的方向是一致的,所以中国的这些儒释道的学问,不学儒,无以入世,你不懂儒的话,儒学的修养,我们入世就不可能成功;不通道,无以忘世;不通佛,无以出世。有的人把它这样总结。

  我们现在一边弘扬佛法, 因为现在儒啊、道啊都很衰弱嘛,回归我们中华文化。所以现在佛教,对传统文化也在提倡。现在也有人总结嘛,因为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被仇视,革命就是革命这个东西嘛,打碎一个旧中国。所以佛教也是,佛教是这些传统文化集大成的一个代表,现在佛教兴盛了,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复兴那是有好处的,所以这个生命要自己把自己投入到这里面。皈依、皈依,“皈”字本身就是弃暗投明的意思,返黑向白嘛,白字一个反,就是弃暗投明的意思,白字代表光明,返是代表从黑暗回头。

  现在社会上面,我们看到,大众精神上面没有依托,生命也不知道安住在这种美好的境界里,生命迷失了,这种痛苦。这个痛苦衍生出社会的乱象,社会乱象从哪里来?乱象从乱的心里面来,心不归正。让心保持清净,念佛是非常重要的。念佛,“南无阿弥陀佛”,静静地。阿弥陀佛就是心的清净的相,无量光无量寿。那怎么样突破我的执着,达到无量光无量寿,那还要念念念念,念而无念,念才能降伏其心。到安住其心的时候叫念而无念,这一辈子就要修这个。我讲的这几句话,这是一辈子要去修的。

  心清净了,再喝茶就知道,这茶真好,这个水好。但是要多喝才会知道,你心清净了,你喝过了,比如说这是哪里的茶,喝过了你就会记得。第二次再喝,头茶、二茶、三茶,但是要以清净为基础。心不清净头茶喝过三遍,头茶什么味道还是不知道。

  信众:师父,我想请示个问题,就是,我听说与上等者在一块儿可以让功德,还有各方面增上。如果与中等的话,或者下等的话,自己也会变为下等,我在这方面老是分不清楚,因为有时候,会因此产生分别心,我的分别心本来就很重,如何去区分?

  师父:现在是初学嘛,你们自己也要把握自己,就是你要认识到什么是上等,你的目标是上等,那你把自己要定在上等,然后你能够自己保持着向这个方向去。那样子的话,你跟什么人在一起的话,别人的好你会学习,会仰慕,别人的不好会警策你,对不对。我千万不能这样,我过去也这样,我过去比这个还不如,你要这样想。也有人跟在上等人面前也堕落的,他的分别念找上等人的缺点,对不对。其实都不是嘛,是他自己折射出来的,你自己如果是有智慧,你看什么都会生起智慧。

  像你们初学…

《回头是岸即如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