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分配?
于诸遵纪守法者,若有亲疏非平等。
君主应当尽力护,自己统辖之领域,
免遭怨敌损害毁,未护一者非君主。
守护方法应告诉,不知自利无能者,
此乃应作莫违背,制定法律而护持。
无论何人违法律,皆当同等受惩罚,
惩罚不应有轻重,若如是行法平等。
法律平等执行后,维护众生安乐故,
君主丰年以恩泽,亦收六分之一税。
浊世一切诸君主,皆不如理护众生,
贪执差徭与租税,如同无愧之奴仆。
无有惭愧诸奴仆,若见饮食踊跃聚,
若见难事设法逃,不愿作事求薪资。
虽收合理之赋税,亦应根据贫与富,
次第适合而收取,不相应收岂平等?
于诸为税催索民,按照境时与经济,
不损家产而收取,不能承受莫逼迫。
当如采花挤牛奶,切莫毁坏其根本,
假若令彼根失毁,君主尔后向谁取?
一切庶民依自力,所得微薄之受用,
每年不考虑饮食,衣物之财极稀少。
数多城邑之赋税,纵征少许合而多,
是故君主于眷众,当怀慈心征收税。
服徭役做作事等,于利君主行事者,
同等当差众眷属,悲喜平等则安乐。
有者所行具自由,有者恒为他控制,
各不相同诸多境,众生心情不安定。
承侍殊胜供养处,施予应奖之恩泽,
民众虽不应竞争,君主平等护为妙。
众生因业力感召,一切苦乐皆等同,
佛陀尚不能作到,何况其余诸君主?
然于暂时之事宜,倘若一味而对待,
不堕偏袒平等行,尊卑众人皆听从。
君主诸众之怙主,是故行为莫偏袒,
勿说偏执之语言,纵布施亦莫循私。
主要受持自宗派,尽己所能利佛教,
其它宗派若嗔彼,非君主过眷属过。
重视自己之宗派,如若损害他宗派,
从中出现诸危害,非眷属过君主过。
是故诸外道在内,君主境中所存在,
历代一切诸宗派,遵照各自传统护。
彼此勿混为一谈,相互切莫作损害,
倘若不毁各自护,即护众生之原则。
除非特殊之时外,部落派别及地位,
无有必要偶然中,切莫草率增或减。
偶尔奖赏布施等,若能无偏堕而行,
则令诸众皆满意,赞说君主无偏私。
服饰以及威仪等,切莫不伦不类也,
若常平衡而谐调,乃为高尚者风格。
若赞不露骄慢相,若辱不生怯畏心,
恒时平等而安住,如是君主具威望。
以富远见之目光,于敌亦如子护故,
最终摄服诸怨敌,此乃心胸宽广德。
智慧如海宽广者,愚夫无法衡量之,
不随惊传声动摇,如此士夫行希有。
为成大事求显位,切莫着眼于琐事,
若为统辖诸领域,财富皆施亦情愿。
襟怀广袤者行为,心胸狭窄者难忍,
目光短浅之士夫,今日较明日重要。
如蚕作茧而自缚,愚者着重繁杂事,
于诸要事不成办,恒时自己误自己。
财物招致诸财富,由事可生余事故,
成办大事审视时,智者不误诸机缘。
首先详察断怀疑,中间无畏行诸事,
最后无论对或错,智者无悔恒安乐。
愚者无论作何事,无畏无悔无疑少,
智者所作多数事,无此三故心安乐。
时间仓促无妙策,成办大事极困难,
时间充足策略高,若行无有不成事。
诸高尚士重地位,详细观察能增上,
成就功德与多闻,福德权势法为何?
为所成办之诸事,财食财富如草舍,
不顾遭受诸不幸,身亦如仆被役使。
唯有了知积财者,舍弃食物守财产,
卑劣之徒弃他事,详细观察诸食品。
农业时节细致行,需要之时随意用,
懂得积财之智者,积财不享痛苦因。
行为虽如尘精细,胸怀却广如大地,
善恶似虹极分明,心宽如空最殊胜。
饮食威仪若适中,四大调合安无病,
于诸众生若平等,四方众生聚恭敬。
平等对待苦与乐,恒时舍忧享安乐,
不执边际心若平,住法性义具正见。
不偏平等众主尊,具此功德堪君主,
偏袒亲友不平等,成为违法多害因。
平等如地之君主,世间众生所依处,
乃为广大诸功德,善妙果报之源泉。
第十二品 观察慈悲
具有大悲诸君主,慈爱民众如独子,
舍弃自命与财物,备加保护诸眷属。
依靠家畜维生者,亦慈牲畜若不护,
岂不遭受衰败耶?了知自利当护眷。
树木枝繁叶茂盛,乃为树木之威风,
一切眷属皆圆满,即是君主之荣耀。
所谓世间之君主,依靠民众而得名,
独自孤身之一人,谁人称之为君主。
浊世一切诸君主,视民众如食饲料,
好似恶蝎之幼崽,视母为食而享用。
昔日崇法诸君主,舍弃性命受用后,
维护自己之民众,呜唉且观智差别!
放下自利求利他,谁人不愿皈依彼?
硕果妙树悦意水,一切众生喜爱处。
注重自利舍他众,谁执他为皈依处?
无果枯树不净水,具智慧者谁依止?
依止何者获圆满,福德名声财安乐,
依止犹如摩尼宝,妙瓶胜士胜一切。
若依以嗔贪婪等,罪业所感毁眷属,
如哈拉树毒水池,谁人依止恶君主?
君主想凡依我者,令其离苦得安乐,
详细思考而度日,如是明君具实义。
即使思维自利益,为善成办自利益,
君主除护诸眷属,岂有其余重大事?
如无果树干涸海,一切鸟类不集聚,
国政威望已丧失,一切众生抛弃彼。
兴盛天人亦聚集,衰败亲子亦逃避,
是故君主当圆满,自境诸眷如海福。
眷属财产若富足,君主岂非具威力?
富足之时众人亲,衰败之际皆成敌。
君主当思彼国境,诸贫饥危苦难者,
此等无依无怙众,非我谁为彼依处。
于诸极其野蛮者,君主当想彼辱我,
乃因罪业蒙蔽故,心中不应生嗔怒。
愚人轻毁自父母,亦会损害三宝物,
彼等坏灭己安乐,于此为何不悲愍?
如无眼目跳崖者,不应辱骂彼悬崖,
以自业力毁自己,无有自在受此苦。
如是于诸蛮横众,生起慈悲心之后,
当如父亲教化子,呵责难调驱出境。
相貌丑陋受人欺,负债累累依恶友,
见其贫穷亲离者,非火焚身五种人。
于诸老幼病弱者,无计可施衰败者,
国王所弃无依众,无有悲心不称人。
于思吾为众怙主,一切悲惨可怜者,
泣不成声呈禀事,舍弃彼等岂忍心?
众多极为脆弱者,不敢禀报自实情,
时时于民众苦乐,如理思察为智者。
多数自己享乐者,关心他人实情少,
犹如入于他心中,明知实情乃智者。
用心全面察诸情,胜过爱己未曾见,
如是他众各爱己,故爱己者莫害他。
欲得安乐不欲苦,此点诸众皆相同,
观察自己情形后,于极贫者起怜悯。
君主当思我为怙,此诸众生指望我,
故宁舍弃自性命,切莫抛弃此等众。
于无依者不为怙,纵有能力不慰藉,
搜刮民财不爱民,若有惭愧谁无愧。
若依具有功德者,纵遇命难不舍彼,
犹如八支狮子王,悉力保护猴幼子。
即使如何利恶人,遇外缘时彼相欺,
如热热兽救劣人,脱离水难出卖之。
不越自之国境内,无论如何野蛮众,
亦属自己统辖故,莫忧彼辱尽力调。
超过自之范围外,加害如何惩治彼?
若遭凌辱则辱他,如若嗔恨当嗔之。
如人若为毒蛇缚,畏恐毒气上升故,
纵然自己之手指,亦会心甘情愿断。
不可救药蛮横众,无论住于任何处,
皆令彼境受痛苦,故当驱逐出自境。
于己国境诸有情,设若为非作歹时,
虽应合理惩罚之,归属自故当悲悯。
无有悲心粗暴者,纵是母亲子尚离,
何况其余眷属众,眷减君主威望低。
于暂居住自境中,宾客以及难民众,
应当尽力而保护,置之度外不合理。
若欲圆满自利益,成办他利为方便,
饶益他众诸士夫,虽非君主似君主。
诤时一切诸昏君,若见眷属极富足,
生起难忍嫉妒心,如现死相成颠倒。
具有慈悯殊胜士,于他国家圆满德,
亦会欣乐而随喜,依此增长自圆满。
了知诸法本性后,纵于一切怨敌众,
亦遍仁慈之君主,无余统摄全世界。
恒时具有仁慈心,以布施及爱语等,
利益民众彼君主,名声传遍三界中。
何者拥有慈心德,以福德力诸天喜,
一切非人尚保护,何况人类诸有情?
具足慈悲君主境,财富增如夏潮水,
一切敌众不能害,诸众欢喜国安宁。
仁慈君主如月光,普照众生福德时,
彼境具有怙主故,赞说君主悯眷众。
第十三品 观察自护
稳重贤善又平等,具有悲心之君主,
当思合理治自国,采取众多方便法。
令众生乐为策略,遮止恶行即法律,
使世安宁依法规,二种途径护有情。
君主欲护自领域,首先善加护自己,
自己尚不能保护,如何护持其他众?
最初应当勤守持,令自寿命与身体,
四种圆满之根本,久存稳固之方便。
当依修炼妙宝药,明咒风脉瑜伽等,
具有方便之仪轨,精心保护自身体。
依靠福德今来乐,若具福德成所愿,
是故当勤积福德,且阅福力王传记。
犹如天龙如意宝,以福德力无勤获,
一切慧位事友物,诸如此等之功德。
当以正念与正知,不放逸护心功德,
精勤运用令彼德,日益增长之方法,
若于师前得传承,大量供养承侍后,
恒时读诵并思维,圣者殊胜金光经,
广大游舞总持经,以及地藏十轮经,
与文殊根…
《君主法规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