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分配?
于諸遵紀守法者,若有親疏非平等。
君主應當盡力護,自己統轄之領域,
免遭怨敵損害毀,未護一者非君主。
守護方法應告訴,不知自利無能者,
此乃應作莫違背,製定法律而護持。
無論何人違法律,皆當同等受懲罰,
懲罰不應有輕重,若如是行法平等。
法律平等執行後,維護衆生安樂故,
君主豐年以恩澤,亦收六分之一稅。
濁世一切諸君主,皆不如理護衆生,
貪執差徭與租稅,如同無愧之奴仆。
無有慚愧諸奴仆,若見飲食踴躍聚,
若見難事設法逃,不願作事求薪資。
雖收合理之賦稅,亦應根據貧與富,
次第適合而收取,不相應收豈平等?
于諸爲稅催索民,按照境時與經濟,
不損家産而收取,不能承受莫逼迫。
當如采花擠牛奶,切莫毀壞其根本,
假若令彼根失毀,君主爾後向誰取?
一切庶民依自力,所得微薄之受用,
每年不考慮飲食,衣物之財極稀少。
數多城邑之賦稅,縱征少許合而多,
是故君主于眷衆,當懷慈心征收稅。
服徭役做作事等,于利君主行事者,
同等當差衆眷屬,悲喜平等則安樂。
有者所行具自由,有者恒爲他控製,
各不相同諸多境,衆生心情不安定。
承侍殊勝供養處,施予應獎之恩澤,
民衆雖不應競爭,君主平等護爲妙。
衆生因業力感召,一切苦樂皆等同,
佛陀尚不能作到,何況其余諸君主?
然于暫時之事宜,倘若一味而對待,
不墮偏袒平等行,尊卑衆人皆聽從。
君主諸衆之怙主,是故行爲莫偏袒,
勿說偏執之語言,縱布施亦莫循私。
主要受持自宗派,盡己所能利佛教,
其它宗派若嗔彼,非君主過眷屬過。
重視自己之宗派,如若損害他宗派,
從中出現諸危害,非眷屬過君主過。
是故諸外道在內,君主境中所存在,
曆代一切諸宗派,遵照各自傳統護。
彼此勿混爲一談,相互切莫作損害,
倘若不毀各自護,即護衆生之原則。
除非特殊之時外,部落派別及地位,
無有必要偶然中,切莫草率增或減。
偶爾獎賞布施等,若能無偏墮而行,
則令諸衆皆滿意,贊說君主無偏私。
服飾以及威儀等,切莫不倫不類也,
若常平衡而諧調,乃爲高尚者風格。
若贊不露驕慢相,若辱不生怯畏心,
恒時平等而安住,如是君主具威望。
以富遠見之目光,于敵亦如子護故,
最終攝服諸怨敵,此乃心胸寬廣德。
智慧如海寬廣者,愚夫無法衡量之,
不隨驚傳聲動搖,如此士夫行希有。
爲成大事求顯位,切莫著眼于瑣事,
若爲統轄諸領域,財富皆施亦情願。
襟懷廣袤者行爲,心胸狹窄者難忍,
目光短淺之士夫,今日較明日重要。
如蠶作繭而自縛,愚者著重繁雜事,
于諸要事不成辦,恒時自己誤自己。
財物招致諸財富,由事可生余事故,
成辦大事審視時,智者不誤諸機緣。
首先詳察斷懷疑,中間無畏行諸事,
最後無論對或錯,智者無悔恒安樂。
愚者無論作何事,無畏無悔無疑少,
智者所作多數事,無此叁故心安樂。
時間倉促無妙策,成辦大事極困難,
時間充足策略高,若行無有不成事。
諸高尚士重地位,詳細觀察能增上,
成就功德與多聞,福德權勢法爲何?
爲所成辦之諸事,財食財富如草舍,
不顧遭受諸不幸,身亦如仆被役使。
唯有了知積財者,舍棄食物守財産,
卑劣之徒棄他事,詳細觀察諸食品。
農業時節細致行,需要之時隨意用,
懂得積財之智者,積財不享痛苦因。
行爲雖如塵精細,胸懷卻廣如大地,
善惡似虹極分明,心寬如空最殊勝。
飲食威儀若適中,四大調合安無病,
于諸衆生若平等,四方衆生聚恭敬。
平等對待苦與樂,恒時舍憂享安樂,
不執邊際心若平,住法性義具正見。
不偏平等衆主尊,具此功德堪君主,
偏袒親友不平等,成爲違法多害因。
平等如地之君主,世間衆生所依處,
乃爲廣大諸功德,善妙果報之源泉。
第十二品 觀察慈悲
具有大悲諸君主,慈愛民衆如獨子,
舍棄自命與財物,備加保護諸眷屬。
依靠家畜維生者,亦慈牲畜若不護,
豈不遭受衰敗耶?了知自利當護眷。
樹木枝繁葉茂盛,乃爲樹木之威風,
一切眷屬皆圓滿,即是君主之榮耀。
所謂世間之君主,依靠民衆而得名,
獨自孤身之一人,誰人稱之爲君主。
濁世一切諸君主,視民衆如食飼料,
好似惡蠍之幼崽,視母爲食而享用。
昔日崇法諸君主,舍棄性命受用後,
維護自己之民衆,嗚唉且觀智差別!
放下自利求利他,誰人不願皈依彼?
碩果妙樹悅意水,一切衆生喜愛處。
注重自利舍他衆,誰執他爲皈依處?
無果枯樹不淨水,具智慧者誰依止?
依止何者獲圓滿,福德名聲財安樂,
依止猶如摩尼寶,妙瓶勝士勝一切。
若依以嗔貪婪等,罪業所感毀眷屬,
如哈拉樹毒水池,誰人依止惡君主?
君主想凡依我者,令其離苦得安樂,
詳細思考而度日,如是明君具實義。
即使思維自利益,爲善成辦自利益,
君主除護諸眷屬,豈有其余重大事?
如無果樹幹涸海,一切鳥類不集聚,
國政威望已喪失,一切衆生抛棄彼。
興盛天人亦聚集,衰敗親子亦逃避,
是故君主當圓滿,自境諸眷如海福。
眷屬財産若富足,君主豈非具威力?
富足之時衆人親,衰敗之際皆成敵。
君主當思彼國境,諸貧饑危苦難者,
此等無依無怙衆,非我誰爲彼依處。
于諸極其野蠻者,君主當想彼辱我,
乃因罪業蒙蔽故,心中不應生嗔怒。
愚人輕毀自父母,亦會損害叁寶物,
彼等壞滅己安樂,于此爲何不悲愍?
如無眼目跳崖者,不應辱罵彼懸崖,
以自業力毀自己,無有自在受此苦。
如是于諸蠻橫衆,生起慈悲心之後,
當如父親教化子,呵責難調驅出境。
相貌醜陋受人欺,負債累累依惡友,
見其貧窮親離者,非火焚身五種人。
于諸老幼病弱者,無計可施衰敗者,
國王所棄無依衆,無有悲心不稱人。
于思吾爲衆怙主,一切悲慘可憐者,
泣不成聲呈禀事,舍棄彼等豈忍心?
衆多極爲脆弱者,不敢禀報自實情,
時時于民衆苦樂,如理思察爲智者。
多數自己享樂者,關心他人實情少,
猶如入于他心中,明知實情乃智者。
用心全面察諸情,勝過愛己未曾見,
如是他衆各愛己,故愛己者莫害他。
欲得安樂不欲苦,此點諸衆皆相同,
觀察自己情形後,于極貧者起憐憫。
君主當思我爲怙,此諸衆生指望我,
故甯舍棄自性命,切莫抛棄此等衆。
于無依者不爲怙,縱有能力不慰藉,
搜刮民財不愛民,若有慚愧誰無愧。
若依具有功德者,縱遇命難不舍彼,
猶如八支獅子王,悉力保護猴幼子。
即使如何利惡人,遇外緣時彼相欺,
如熱熱獸救劣人,脫離水難出賣之。
不越自之國境內,無論如何野蠻衆,
亦屬自己統轄故,莫憂彼辱盡力調。
超過自之範圍外,加害如何懲治彼?
若遭淩辱則辱他,如若嗔恨當嗔之。
如人若爲毒蛇縛,畏恐毒氣上升故,
縱然自己之手指,亦會心甘情願斷。
不可救藥蠻橫衆,無論住于任何處,
皆令彼境受痛苦,故當驅逐出自境。
于己國境諸有情,設若爲非作歹時,
雖應合理懲罰之,歸屬自故當悲憫。
無有悲心粗暴者,縱是母親子尚離,
何況其余眷屬衆,眷減君主威望低。
于暫居住自境中,賓客以及難民衆,
應當盡力而保護,置之度外不合理。
若欲圓滿自利益,成辦他利爲方便,
饒益他衆諸士夫,雖非君主似君主。
诤時一切諸昏君,若見眷屬極富足,
生起難忍嫉妒心,如現死相成顛倒。
具有慈憫殊勝士,于他國家圓滿德,
亦會欣樂而隨喜,依此增長自圓滿。
了知諸法本性後,縱于一切怨敵衆,
亦遍仁慈之君主,無余統攝全世界。
恒時具有仁慈心,以布施及愛語等,
利益民衆彼君主,名聲傳遍叁界中。
何者擁有慈心德,以福德力諸天喜,
一切非人尚保護,何況人類諸有情?
具足慈悲君主境,財富增如夏潮水,
一切敵衆不能害,諸衆歡喜國安甯。
仁慈君主如月光,普照衆生福德時,
彼境具有怙主故,贊說君主憫眷衆。
第十叁品 觀察自護
穩重賢善又平等,具有悲心之君主,
當思合理治自國,采取衆多方便法。
令衆生樂爲策略,遮止惡行即法律,
使世安甯依法規,二種途徑護有情。
君主欲護自領域,首先善加護自己,
自己尚不能保護,如何護持其他衆?
最初應當勤守持,令自壽命與身體,
四種圓滿之根本,久存穩固之方便。
當依修煉妙寶藥,明咒風脈瑜伽等,
具有方便之儀軌,精心保護自身體。
依靠福德今來樂,若具福德成所願,
是故當勤積福德,且閱福力王傳記。
猶如天龍如意寶,以福德力無勤獲,
一切慧位事友物,諸如此等之功德。
當以正念與正知,不放逸護心功德,
精勤運用令彼德,日益增長之方法,
若于師前得傳承,大量供養承侍後,
恒時讀誦並思維,聖者殊勝金光經,
廣大遊舞總持經,以及地藏十輪經,
與文殊根…
《君主法規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