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没有足够了解的人面前,它非常奥秘,虽然一般人对它无有了知,感到神秘莫测,然而在佛陀等已觉悟的圣者看来,这只是一种缘起规律而已。《三昧王经》中说:“造作如是业,当得如是果。”《华严经》也说:“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生。”众生造何种业因,便会生出何种果报,这个大网中没有什么宇宙主宰在掌握操纵着,也没有什么神灵自在主在掌管着赏善罚恶,只是一种规律。众生的业有许多种类,有的业造下后马上便会受报,有的业造下后过百千万劫才会成熟受报,这也是因缘条件聚合的不同而造成。当然,这些因果规律的细微奥秘之处,只有一切智智佛陀才能彻底了达;而一般对佛教教义有所了知的智士,也只能对因果的部分有所理解而已;对那些很少接触佛法的凡夫来说,因果规律也就很难理解,也难以确信。但凡夫如果因自己的根识见不到这些,就去加以否定,这是愚昧自欺自害的作法。
如是体解已,以慈互善待。
故吾当一心,勤行诸福善。
如是体悟了解这个道理后,就应该以慈悲心与他人互相对待。因此,我也应安忍一切伤害,一心一意去做各种利生的福善事业。
修持安忍不能只是在口头上去说,也不是毫无理由地强迫自己去做,而应当从根本的道理去着手,让自己从内心深处生起修忍的意乐,对修安忍的必要性,生起深切的体会。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明白了对别人的损害,生起嗔恨报复之心,很不合理,这样做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种下招致更大痛苦的因。众生为业惑所羁缚,丝毫无有自主,为我们的宿业所感而造作伤害恶业,我们应当为消除自己的宿业而安忍,为了慈愍众生而安忍。在实际行动中,应以大慈大悲菩提心来善待一切有情,以同情理解宽容爱护之心来对待一切众生。以前因无明愚痴的覆蔽,我们没有明白众生同是业网中的落难者,现在既然知道了同是业网沦落人,一定要患难与共,努力修习善法,救度众生,同出苦海。《法华经》中云:“智者为守护,一心安乐行,无量众所敬。”每一个修行人都应致力于守护自己的三门,远离恶业,而尽心尽力于能为自他带来安乐的福善行,这样去行持,方是大乘修行人的本色。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世界,如果不能理解与宽容别人,那么根本不可能顺利地生存下去。即使是父母兄弟姐妹之间也无法避免有一些矛盾,所以,大家应用慈悲宽容的善心去对待他人。如果自己有时实在无法忍受,就看看《入行论》,祈祷寂天菩萨、阿底峡尊者、无垢光尊者、华智仁波切,祈求他们的菩提心融入自心,让自己安忍外界的一切苦害,生起真实的大悲心、菩提心。如果能这样做,对个人的修行有很大利益,周围的人也能感受到慈悲和安详。即使性情暴戾之人,你如果以慈悲忍辱等去相待,他也一定会受到感化,渐渐地变得柔和,以此他周围的人,亦就会得到你的修忍恩泽。
譬如屋着火,燃及他屋时,
理当速移弃,助火蔓延草。
譬如某栋房屋正在起火燃烧,并燃向相邻的屋子,这时,理应迅速移开能助长火势蔓延的草木等物。
一般人发嗔恨心,往往是因自己的贪执牵连而引生。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身体、亲朋好友等等,这些所谓“我的东西”没有贪执,那么不管别人对这些如何损害,我们也不会生起不乐情绪而导致嗔恨。要对治嗔恨烦恼,必须认清这一点,从这个根源上下手,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论中用了一个房屋着火的譬喻来说明如不放弃对我所的执着,就必定会为嗔火所烧。
房屋着火,大家也许见过,那是一种令人很恐惧的灾祸。前些天(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七日)色达县城有一栋大房子着火了,整个县城的人都跑去救火,我看见他们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惊惶恐惧的表情,虽然这不是什么灭顶之灾,然而那种恐怖气氛却十分浓厚。城市里房子是相连的,一栋房子着火,不立即扑灭,火灾马上便会蔓延,波及四邻、整个街道。如果隔壁的房子起了大火,正燃了过来,在这种时候,该怎么办呢?只有把自己房子里里外外那些易燃物品全部抛弃,草木、家具、衣被等等,不管它有多么珍贵,只要是能助火蔓延的物品,统统扔出去。这种时刻,我想每个稍有头脑的人肯定会这么干,没有什么舍不得的顾虑,因为房子是自己安身之处,如果它着火了,其它财物一点也剩不下。当四邻有房子着火时,为了不让自己所有的财产毁于一旦,舍弃那些助火蔓延之物,留下一个里外都没有可燃物的房子,这时候,纵然外面的火再大,也不用担心。这是世人都可以接受,而且都会采取的办法,否则,因一时的愚昧,不知取舍,而使整个大局无法挽救,后悔也无用了。同样,我们如果不想让嗔火焚毁自己的功德大屋,也应采取这种办法。
如是心所贪,能助嗔火蔓,
虑火烧德屋,应疾厌弃彼。
同样,内心所贪着的任何人与事物,都能助长嗔心的蔓延,如果担心嗔火烧坏自己的功德屋,就应该立刻厌弃所贪着的一切。
外面的火之所以蔓延进来,烧毁房屋,是因为房屋里里外外有草木等可燃物;同样一般人生嗔的原因,是自己对很多人与事物有贪执。世间的亲戚朋友、名闻利养等等,这一切所贪执的对境,一旦受到损害,自己马上就不乐意,而引生嗔心,使自己的功德大厦为嗔火焚毁。分析这个过程,自己所贪执的对境便是助火蔓延物,或说是引火烧身的祸害。
世间家族、地区、国家之间的仇恨斗争,往往都是因人们的贪执而引起。人们所贪执的土地、财产、亲友、名誉等等,在受到他人伤害时,开始也许只是一两个人之间的斗争,然而由于彼此之间的贪执缠结,小小争斗便迅速蔓延扩展,给很多人带来灾难。我们在修行中,如果不舍弃对外境的贪执,也就如同在自己的房子里外不清除助火蔓延物一样,亲友、财物、名声等等一切所贪爱的对境,一旦为他人损害,自己必定会“同仇敌忾”,嗔火便会藉此而烧燃,自己在千劫中所积聚的福德善根大厦,就会在熊熊的嗔恨大火中焚毁无余。
《法华经·譬喻品》中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三界众生痛苦的根本原因便是贪欲,如果灭除了贪欲,则所有的痛苦都会无所依存而止息。我们在平时,只要对某种事物有贪欲,那么就会为它所束缚,一旦它遇到了损害,自心也就为之而牵动,生起嗔恼痛苦。一个人贪欲的对境越多,痛苦也就会越多;如同一栋房子的周围,助火蔓延的可燃物越多,房子遭受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我们如果对轮回诸法舍去贪爱,那么无论亲友、名利等如何变动,自心也不会为之牵动,嗔火也就不可能无“可燃物”而自燃。举个例子说,今天我将屋子里所有值钱的物品作了处理,只留下了空荡荡的房子和一些小偷不会要的东西,这样我心里就无牵无挂地出来了,万一有梁上君子进房子去,我也不会因之而不乐意,为之而气愤。但是,如果我房子里有心爱的物品,小偷进去将它偷走了,这就有点麻烦,所谓的“贪执纵有芝麻许,竟引痛苦无边际”,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总而言之,我们如果不想受嗔恼痛苦,那就要舍弃自己的执着,不然,只要你对外境有一丝执着,嗔恨火便会顺着它蔓延进来,把自己的福善财产焚毁无余。通过这次学习,希望你们放下对亲戚、朋友、名利等诸法的贪爱,不要轻易让这些引生嗔火,把自己辛辛苦苦积聚的福德给摧毁了。如果自己房子周围有东西着火了,我们一定会很紧张、很努力地为保护房子财产而清除助火蔓延物,那么为了自己千百劫中才积聚的福善功德财,为什么不努力清除引生嗔恨的贪爱呢?大家仔细观察自相续,如发现自己对哪方面有很严重的贪爱,应如救火一样,尽最大的努力在最短时间中将它抛弃。
如彼待杀者,断手获解脱,
若以修行苦,离狱岂非善。
例如一个束手待杀的死囚,若因断手而得以活命,何乐而不为呢?同样,若以忍受辞亲割爱等修行的小苦,而能脱离地狱等大苦,难道不是很好吗?
一般的凡夫,要顿然辞亲割爱,断除种种贪执,他心中自然要因此而生起痛苦,有的甚至无法忍受而退失信心,为此作者又举了一个譬喻,劝导人们安忍这种小痛苦,以免去将来堕落地狱恶趣的大痛苦。譬喻说,一个人犯了死罪,身陷牢狱,那么这个人当然会以最大的努力去寻求保住性命的机会。我们也知道,一般人在听到宣布判处自己死刑时,会特别地恐怖,有的甚至吓得昏死过去。在这时候,如果以某种方便,能得到宽大处理,对他改判为砍断手脚或割耳剜鼻等刑罚,让他保住性命,那这个人必然会欢喜不尽,对这种刑罚也会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地忍受。这样的刑罚,在古代很普遍,我小时候,见过一个没有耳朵的老人,他说自己在以前(四十年代)因犯罪被判了死刑,后来通过求情,地方官便依当地的法律将他改判为割耳朵。割耳朵当然也是一种酷刑,也很痛苦,但那时候他却感觉得到了新生,欢天喜地地接受了这种痛苦。
我们要放下对亲友等世间法的贪爱,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也会有一些苦受。翻开一些高僧大德的传记,如明末清初律祖见月律师的《一梦漫言》,其中谈到他在出家后行脚至家乡附近,此时“思双亲不能养,伯父不能葬,一夜雨泪不干,……由是抆泪饶城,望西山祖坟倒地叩首,痛切心酸,足软难举。”以大师那样的伟毅刚骨,尚有这种感受,我们一般的人,面对这些时,肯定更是免不了“痛切心酸,雨泪不干”的痛苦。但见月律师说:“若以手足情存,则必堕业网。”如果贪执亲情,必然会为他们而堕入业网,为他们而造作种种贪嗔恶业,这些恶业现前时,要感受到不可思议的地狱恶趣痛苦。我们在现在所感受的辞亲割爱之苦,与这种痛苦相比之下,自然是算不上什么苦。《亲友书》中说:“于此一日中感受,三百短矛猛刺苦,彼较地狱最微苦,难忍之分亦不及。”人间每日刺三百矛的刑罚,比起地狱里最轻的刑罚,也无法及其…
《入菩萨行广释(中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