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广释(中册)▪P30

  ..续本文上一页不会有差异分别之心,但在显现上,佛陀也有欢喜、也有悲伤。”这一点,在《百业经》、《贤愚经》、《百喻经》等经典中,都可以看到,在律藏中,也可看到佛与眷属们谈话时,有时佛生起欢喜心,赞叹比丘们的功德;有时佛也表现出不满,指责弟子们的过失;有时候,众生为造恶业的果报成熟,而痛苦哭泣时,佛也会斥责:“造恶业时,你高高兴兴,现在受果报时,你还有什么哭的。”

  如果要报答佛恩,得到佛的慈悲智慧加持,唯一办法就是让佛生起欢喜心,如果佛不欢喜,那么我们没有其它办法得到加持。比如说,我们在上师前要求得加持与智慧,就要让上师对自己生起欢喜心。上师在本性上与佛陀一样,不会有欢喜不欢喜的分别心,但是在缘起显现中,上师也会有欢喜与悲伤,这点也可很明显地看到。如果弟子令上师生欢喜心,那上师相续中慈悲智慧就会在弟子相续中生起,高僧大德们的成就史中都可以说明这点。并不是上师一点也不高兴,弟子秘密地祈祷上师,就可以得到很多加持。当然,让上师生欢喜,并不是要你在表面上下功夫,一天到晚去虚伪地甜言蜜语,这种做法没有任何实义,也不会得到什么加持。要让上师生起欢喜,应该以如法善巧行为精进地奉行上师言教,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加持。

  要让诸佛圣尊生起欢喜心,我们只有断除一切伤害恶业去饶益众生。当然,饶益众生让众生生欢喜的方法有很多,我想这些方法中,放生是人人可行且收效大的方法。《佛说骂意经》中说:“造百所寺,不如活一人。”藕益大师也说过:“杀生即杀自性佛,放生即放自性佛。”平时我们也听过“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佛塔)”的说法,这些都阐明了放生的功德。哪怕我们只挽救一个有情的生命,诸佛菩萨、上师本尊们也会为之而生欢喜心,这一点没任何疑问。从佛教史来看,历代的大成就者对放生非常重视,为了解救众生的生命,他们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去换取。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他在五祖前接法后,曾在岭南的猎人队中隐居十六年,虽然身处凶蛮的猎人群中,他却不顾自身安危,总将网罟中的野兽放跑;天台智者大师曾买下了东海六百里海滩与西湖作为禁捕放生的地方。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也特别引教证说:“世尊所说一切有为善法中,救有情命胜利极大。”大家可以推想:一个临死的有情得到大悲救护时,内心的欣慰快乐自是不待言说,那么诸佛圣尊对此也就会生起很大欢喜心,而解救者以此善行,一定会得到诸佛圣尊的加持与护念。我想今年开持明法会时,应当发动全国各地的居士举行大规模放生活动,一方面让放生者也得到持明法会的功德,另一方面,在神变月所作的功德能增上十万倍,所以现在大家在心中就要有个计划,诸佛圣尊也一定会生欢喜心,加持我们生起功德。

  遍身着火者,与欲乐不生;

  若伤诸有情,云何悦诸佛?

  全身上下烈火炽燃的人,纵然给他所有欲乐享受,心里也不会有快乐;同样,如果伤害众生,还有什么办法能让诸佛生欢喜呢?

  如果自己遍身着火,这时即使有人将世间所有美妙的欲乐给我们享受,比如说天衣妙食、天乐弦歌、美妙园林等等,此时我们会不会生起快乐呢?根本不会的,这时心里除痛苦焦灼外,什么兴趣都不会有。同样,如果有人一边伤害众生的身心,一边还可不可以用一些方法使诸佛高兴呢?这也是不可能的,华智仁波切说过:如果杀害众生,以血肉供养本尊圣众,其实就如同在母亲前杀死她的独子,然后以儿子的血肉供养母亲一样,这样一切大悲智慧尊都会闷绝,哪里还有可能生什么欢喜心呢?现在很多地方都有这种做法,杀生血祭,以众生的生命去换取财富修塔造庙等等,这种做法其实只是造恶业而已,根本不会得到什么功德。佛在《月灯经》中问阿难:“比如一个人从头到脚,炽燃大火,其人尚未熄灭灼烧痛苦前,别人让他享受五种妙欲,想让他快乐,结果会怎么样呢?”阿难尊者回答说:“此人根本不可能享用什么欲妙的。”佛陀告诉阿难尊者:“同样,菩萨看见三恶道众生遭受种种痛苦时,也不会生起一点欢喜心。”所以自己如果对众生的痛苦不闻不问,不去解救与利益,甚至还去伤害他们,那么无论采取什么方法,诸佛圣尊也是不会生欢喜心的。大家在举行佛事活动时,对此一定要注意,如果这些活动要连累到一些众生遭受伤害,那么这种活动不办也许要好一点。要不然,你等于一边在诸佛身上点火,一边还说什么弘法利生报佛恩,自欺欺人,诸佛圣尊是不会生欢喜心的。

  无论修持何种法门,自己的发心如果不是为解救众生痛苦、利益众生,那么诸佛肯定不会生欢喜心。在自己遭受到他人损害时,作为想得到诸佛提携加持的人,大家更要牢记,千万不可去以怨报怨,对他人作损害恶业,否则,你无法让佛欢喜而得佛加持,趋入正道。有些人可能会想:所谓“众生欢喜佛欢喜,众生痛苦佛也伤悲”只是一种不了义之谈,佛不可能有高兴伤悲的感情吧,因为佛已将能取所取全部消融于法界了,哪会有苦乐分别呢?这种想法是一种邪见。一方面,我们的智慧肯定超过不了寂天菩萨,他所抉择的观点也就不可能由一般人随随便便去否决;另一方面,佛陀要随顺所化众生的相续而显现。从这个角度来说,喜忧的显现也就肯定会有。大家对此必须详细深入地抉择,不要生类似的邪见,法王如意宝说过:“如果自相续中抱着邪见不放,不管你依止哪位上师学哪部论典,也没有意义。”

  因昔害众生,令佛伤心怀,

  众罪我今悔,祈佛尽宽恕!

  由于我在往昔伤害过众生,使悲愍众生的诸佛伤心难过,所有这一切罪过,我今天都发露忏悔,祈求诸佛慈悲宽恕。

  我们漂泊轮回的过程中,因无明烦恼覆心,昧于因果取舍,在烦恼恶缘催动下,自己曾伤害过许多众生;有时自己虽然知道不能造恶业,但对治力非常微薄,抵挡不住造恶业的习气,仍是不由自主地造了很多伤害恶业。大家回想自己在今生的所作所为,对这点便会有所了知。我们这一代人出生的年代很恶浊,小时候闻不到佛法,也没有善知识教导,在无明习气催动下,对众生作过身体上伤害,也作过语言上的中伤,有时在心里报以嗔恨,造了各种各样的恶业。现在通过善知识的开导,自己福德力的感召,遇到了这样殊胜的论典,以此而知道了损害众生会令诸佛圣尊悲伤,而自己在往昔都造过不少令诸佛圣尊悲伤的这种恶业。现在既然都想求诸佛生欢喜心加持自己趋入解脱正道,所以,今天老老实实地在诸佛圣尊前,把能回忆与不能回忆的所有损害恶业,全部发露忏悔,祈求圣尊们的宽恕。

  这些文字不是仅仅在口头上滑过去就行了,每个人都应从内心深处去想想,不要说无始世以来造的业,自己在即生中伤害过的众生就有多少?吵嘴打骂、杀生害命……短短几十年中,让诸佛伤心悲痛的事干了多少啊!自己干了这么多让佛菩萨不欢喜的事,如果不忏除,还想得到加持解脱,怎么有可能呢?现在应当在圣尊前痛切地发露,诚恳地忏悔,祈求大慈大悲的圣尊宽恕与加持。如果自己能恳切地忏悔,罪业一定会清净,圣尊们也会宽恕加持。在《宋高僧传》中,记载着唐代真表法师的公案,法师出生的家族世代都以打猎为生,在年轻时,他也精于此道,捕杀过不少野兽。但后来因缘成熟,他对自己的杀生恶业生起了很大的懊悔,于是舍弃一切去出家,但出家遇到了违缘,于是他很坚定地到森林中,自除须发出家。此后,他一面痛切地忏悔前业,一面祈祷弥勒菩萨亲自为他传戒。如是不吃不睡经过了几个七日七夜的精进修持,首先面见了地藏菩萨,最后为他的至诚所感,弥勒菩萨也亲自显现,给他授了戒,并赐给天杖和天钵。唐代历史上,在人间持天杖的出家人只有真表法师一人吧。我想如果每个人都有真表法师那样的信心与精进力,罪业就一定会得到清净,诸佛圣尊也会非常欢喜地赐予悉地。

  忏悔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果修行见解境界很高,可以用观想诸法实相,以如梦如幻观契入空性的方法来忏悔,这是甚深而有力的修法。在《涅槃经》中,记载着阿阇世王的公案。阿阇世王嗔心非常严重,甚至杀害了自己的父亲,之后他患上了难忍的疾病,到处求医也无法治愈。这时世尊为他宣说了甚深空性的法门,使他了达了罪性本空,以无相忏悔的方法忏除了相续中的业结,他在证悟时说:“无因亦无果,无生即不灭,此名大涅槃,闻者破诸结。”《净业经》中也记有一位比丘,与一位优婆夷破了淫戒,之后又将她丈夫毒死了。犯了淫戒、杀戒两项重罪后,比丘生起了很猛烈的后悔心,他离开原来的住地,在森林中遇到了一位菩萨,得到诸法如幻如虚空的观修法,通过精进修持,证悟了能所双亡一切如幻的境界。本师释迦牟尼佛出世时,曾亲口说过此比丘已彻净业障,已成就了佛果,号宝月如来。实相忏悔是有力而且了义的忏悔法门,但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空性见解力,如果没有这样的境界,只是相似地观修一个如空瓶内的空,并无多大的作用。此时如果以真诚的懊悔心或四种对治力来修忏悔,这样效果会好得多。总之,我们各自要量力而行,尽最大的努力去忏悔伤害恶业,要不然,得不到诸佛圣尊的宽恕,自己想成就解脱也就如同求空中楼阁。

  为令如来喜,止害利世间,

  任他践吾顶,宁死悦世主。

  为了让如来欢喜,我从现在起,发誓不作伤害众生的恶业,而且要积极地利益世间,哪怕众生践踏我的头顶,至死我也要安忍,令世间的怙主高兴。

  忏悔宿罪后,还应发坚定的誓言,今后不再重犯错误,断绝一切损害众生的恶业,而做世间众生的忠实奴仆,精勤于利乐有情的善法。为了从轮回中解脱,必须要实现这样的誓言而令诸佛生喜,加持自相续中生起大悲智慧。诸佛圣尊在千百万劫中,历尽艰辛修行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成办众生的安乐,如果后人随同诸佛圣尊的愿行,尽力满…

《入菩萨行广释(中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