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界烦恼牢笼定能指日可出。
吾当胜一切,不使惑胜我。
吾乃佛狮子,应持此自信。
我应当战胜一切烦恼罪恶,而不让任何烦恼击败。我是三界狮王本师释迦牟尼佛之子,应该坚持这种战胜一切的信心。
作为修行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战胜烦恼,降伏烦恼。本师释迦牟尼佛给众生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其目的就是让众生依教奉行,去降伏以贪嗔痴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在这八万四千种法门中,包括对治贪烦恼的二万一千种律藏,对治嗔烦恼的二万一千种经藏,对治痴烦恼的二万一千种论藏,以及平等对治一切烦恼的二万一千种密法。这些法门,都是让修行人循之实践修持,以善巧方便力去战胜烦恼,不受烦恼羁缚的法宝。因而作为已皈依三宝,对佛法经论作过闻思的佛弟子,有如此殊胜广大的正法武器为依靠,自己理当发起战胜一切烦恼的信心。
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三界大狮王,威力无与伦比,而我们都是狮王的儿子,都是威力无比的狮子族类,以此也应充满降伏一切的信心。大家知道,狮子是兽中之王,其它一切野兽在其威势之下无有不低头屈服的,即使是小狮子,虽然它幼小,但也具足狮子种族的威严,其余的野兽也无不臣服于它。同样,人天导师佛陀具足无比的功德威力,如同狮王一般,威慑着三界所有的有情,而发过菩提心进入大乘法门的修行人,也就成为了佛陀之子,这一点在本论第三品中已有过阐述。大家既然作为佛子,当明白佛陀父亲的身份,佛陀是战胜了一切烦恼魔军的大雄,是威震三界的大金刚王,作为这样无比尊严的世尊之子,我们也应具足不畏一切、战胜一切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像世尊那样去降伏所有的烦恼。自己对此应生起自豪、自信,时刻牢记自己是三界之中最尊贵最威严家族的成员,以此无比的力慢,一定能对治、消灭一切烦恼罪恶。
有许多修行人似乎对此毫无认识,有的人甚至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以此而怯懦无力,不敢面对现实去克服烦恼。这实是毫无道理的懦弱!在世间,如果一个人的父亲是英雄,他却软弱无能,别人都会嘲笑:他不配作英雄父亲的儿子。同样,一个修行人如果怯懦无力,那他怎么算得上是大雄如来之子呢?俗话说:“檀香树长芭蕉枝,如是父子实不称。”尊贵的檀香树根,如果长出毫无用处的芭蕉树枝,这是多么不相称啊;佛陀荡平降伏了八万四千魔军,而作为佛子的修行人,如果时常为烦恼所击败,所捆缚,那实在是羞愧之极!因而不甘受此奇耻大辱的修行人,理当认清自己的身份,以勇猛的气概去循佛陀先辈的足迹,战胜一切烦恼!
以慢而堕落,此惑非胜慢,
胜慢不随惑,此慢制惑慢。
导致堕落的慢心是烦恼,而非此处的胜慢,胜慢不属于烦恼所摄,而是制伏傲慢烦恼的殊胜自信心。
修行人应知道自己是高于一切的种族之子,应坚信自己有超胜一切的力量,对此有些人可能有疑问:这样岂不是一种傲慢心吗?以傲慢心去行事,所为的肯定是恶业,只会导致堕落轮回,那么在此为什么还要提倡这种慢心呢?作者回答说:使人堕落的慢心,是烦恼所摄的傲慢,而此处的发心是胜慢,非烦恼所摄,二者表面上相似,而在本质上完全不同。
摧毁众生善根的慢心属于傲慢烦恼,它共分为七种,都是以执我之萨迦耶见为根,而蔑视他人,认为自己超胜他人,这种恶劣的分别念,能毁坏众生的善根,是五大根本烦恼之一。此处所言的力慢,不是烦恼所摄的慢心,而是一种胜慢——超胜烦恼的“慢心”,是一种发自智慧的力量。傲慢烦恼之根源是萨迦耶见,即贪执我和我所的邪见,它是无明的产物,凡夫颠倒执着有“我”,以“我”为中心而生起骄傲自大的邪念,认为“我如何了不起”,以此而覆蔽自己,障碍善法,这种傲慢应立即舍弃,否则就会为它制,无法解脱轮回。而此处所说的胜慢刚好与傲慢相反,它是由殊胜定解而生的信心,是摧毁萨迦耶见的智慧力量,虽然它也是一种认为自己超胜一切的心念,但它的基础是随顺于菩提的智慧,是随顺于“无我”的正见。这样的胜慢,不但不属于烦恼,反而是消灭烦恼的力量,修行人发起这种胜慢后,最终可以铲除包括傲慢在内的一切烦恼。所以我们对傲慢烦恼与胜慢之区别要清晰地认识,而作如法的取舍,防止自己的修行误入歧途。
因慢生傲者,将赴恶趣道,
人间欢宴失,为仆食人残。
蠢丑体虚弱,轻蔑处处逢。
从我慢烦恼而生出骄傲心的人,将会由此而造罪堕向恶趣。即使得到人身也会失去人间的种种欢乐,成为食人残余的仆役;而且会生而愚笨、丑陋、身体虚弱无力,到任何地方都将受人轻视。
修行人如果生起殊胜的自信心,即能有力地对治懈怠,使自己勇于修习,迅速取证究竟解脱的大安乐果位。但是,如果不能详细辨别,如法取舍,而误入烦恼慢的圈套,那就会引生非常痛苦的果报。心相续中有了烦恼我慢的染污,自己就变成了毒器,即使装甘露,也变成了毒药;而且以贡高我慢的遮障,见不到别人的功德,也见不到自己的过失,以此而无法对上师三宝生起恭敬净信,也不会努力断己过,学习他人的善法长处等等,这就等于是让傲慢烦恼的石块,将自己的功德之源泉全给堵死了,而烦恼罪恶之流也就会乘虚而侵入自相续,导致后世无尽的恶趣剧苦。傲慢烦恼是一种比较难以察觉的烦恼,如果它有一个大脑袋大鼻子,也许人们都可以把它认出来,将它从自相续驱逐出境,但它却非常狡猾,经常躲在一些似是而非的功德荣誉光影之中,制造种种难以觉察到的过患。因此,稍有一些学问、地位、闻思功德的人,必须借用圣者言教、智慧的火眼金睛,照一照自心深处,才易于勘破傲慢烦恼怨敌的丑恶面目。要不然,有一些人总认为自己才华高、学识广,根机也是可以顿悟成佛的上上根,天天坐在经堂中想:某某经论不是很究竟,其意义也容易理解;法师讲得不是那么妥当,某某道友讲得更差,都不如我的水平高,……。这样胡思乱想,对佛法、对善知识一点信心也生不起来,最后慢心越来越厉害时,造的罪也就越来越大,导致后世堕入恶趣受无量的痛苦。而且这种人即使在后世得到人身,他的福报也会极为浅薄,根本不会有什么人间的欢乐,成天非常痛苦。就像上师如意宝昨天所讲的那样:“我们道友之中各自的苦乐差异很大,有些人无论在什么时候,心中总是充满着欢乐,与所有的人都能和睦相处;但有些人今天很苦恼,明天也苦恼,恒时处于烦恼痛苦的折磨之中,这就是往昔傲慢自大而带来的恶果。”
傲慢的人总觉得自己高于他人,以此而招感在后世堕落为奴仆等身份低贱者,生活无法自立的恶果。世间奴仆的生活非常悲惨,这一点你们也许不太清楚,奴仆的生活完全受人支配指使,自己毫无自在,他们的吃穿等都得受管制。上次我去新加坡时,参观了一个专门培训女仆的地方,那里招收了许多印度的女孩,教导如何服侍别人之类的规范知识。我到那里时,她们的老师一声令下,她们便全部跑来,然后那位老师又让她们全部跪下,那时我心里想,她们因前世的傲慢业力,导致今生过这样可怜的生活……,于是给她们念了释迦牟尼佛的名号与三皈依。大家都要想一想,自己在今生虽然有自在自主的生活,但是如果不制服傲慢烦恼,后世变成食人残余的奴仆,那时是否会觉得有些懊悔呢?
以傲慢烦恼罪业,人们会感受愚笨无智、相貌丑陋、身体虚弱无力的果报,而且经常会遭受别人的损害,无论到何处,人们都会蔑视他。如佛经中说:“以慢增上故,愚痴堕恶趣,无暇卑劣种,盲丑脆弱众。”傲慢的人其实都是愚痴者,而且越愚痴无知,就会越易于产生傲慢烦恼,以此而导致善根毁坏,恶业增加,不停地在恶趣中轮转。即使得到人身,也是转生于无有正法光明之处,身为卑劣下贱种性或目盲貌丑、身体心志脆弱无力。《宝鬘论》中也说:“骄生卑种族。”这些教证都说明了骄傲烦恼所引生的恶果。
根霍仁波切在注疏中说:“傲慢者的等流果,会让他愚笨如老猪,丑陋如青蛙,体质虚弱多病痛,受人轻蔑如老狗。”我们如果现在对自己世出世间的学问智慧功德等经常生起傲慢,看不起别人,那么以后一定受到相应的果报,变得愚笨无知,不能分辨好坏善恶。而在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学问智慧世出世间的功德非常微少,没有什么可以骄傲之处,大家看看经论,大资粮道、加行道的菩萨有多大的功德,这些功德自己尚是遥不可及,那自己又为何骄矜自满呢?再从世间方面去看:财富、地位、名誉、相貌等等,这一切都是有漏法,而且很快就有可能失去,即使自己拥有这些,也毫无可依恃骄傲之处。更何况从大范围来看,就算你是人世间最富有的人,也许还比不上一条龙王;你是人中力气最大的人,也比不上一条猛兽;你是人中长相庄严无比者,也许还比不上某些大力鬼女,这些方面根本没有什么可骄傲的。如果在相貌、身体、力量、地位等等这些方面经常骄满自得,蔑视他人,后世也就无可避免地要招感恶果,使相貌丑陋、体弱多病,走到哪儿别人都会轻视你,讥笑你为“废物”等等,这是必然的因果规律。
作为修学大乘佛法的人,应平等地恭敬对待一切众生,自己要恒时住于低位,毫无骄慢地为他人服务,不管对方是何种身份,都应如是去恭敬。而不能对有权威者是一种态度,对一般人又是另一种态度,这种不公平的心态,必须断除,要不然,自己极容易生起傲慢烦恼而造恶业。大家在这方面要经常省察自己的心态行为,特别是为常住发心担任一些执事的道友,更需要经常作这样的观察,尽力断除傲慢,不让它染污自己的相续与善行。
傲慢苦行者,倘入自信数,
堪怜宁过此?
因傲慢烦恼而不得不忍受种种苦害者,如果有人将这种发心也当作自信,哪还有比这更可怜的愚者呢?
如果以傲慢烦恼而修持种种善法,那就不得不忍受种种烦恼苦受,这种发心不能算…
《入菩萨行广释(中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