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这珍贵菩提心;除却贫困的无尽宝藏,是这珍贵菩提心;疗除各种疾病的最胜妙药,也是这珍贵菩提心。
发菩提心后,我们不但从名义上转变为佛子、得到最难得的至宝这两方面生起欢喜心;更应思维菩提心为自他带来的利益而欣悦。〈一〉菩提心是消灭三界众生死苦之殊胜甘露。我们都知道,天界如意树随天人之意欲而生甘露,能为天人消除死难,天人与阿修罗作战时,往往身体受到损伤,此时服用甘露即刻便得康复。后来甘露成为了能解除轮回诸苦之佛法别称。本师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于金刚座圆满证道时,也曾宣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妙法吾已得。”世尊经三大阿僧祇劫修持菩提行,终得彻底圆满了菩提心,能赐予三界中一切众生无死之甘露妙法,使一切众生能同样证得佛菩萨果位。在《宝性论》中说:“圣者悉皆永灭尽,死病老之诸痛苦,依于烦恼业力生,彼者无彼故无生。”众生饮用菩提心甘露妙法,证得圣者果位后,即断除了切生死痛苦与苦根。
〈二〉菩提心是遣除一切众生贫困的无尽宝藏。流转于轮回中的众生,常常感受到各种身心贫乏痛苦。生活受用缺乏、内心愿望不得顺遂,这些几乎每个人都有深切体会。世人在自己所需财物受用圆满后,总会发现心里有一种失落、空虚的感受,紧接着贪欲不断地膨胀,又陷于贫乏煎熬中。对轮回中有情来说,这种贫乏感受如影子一样,时刻紧随。要使诸有情断除这种贫困,唯有依靠菩提心。我们之中大多有如此感受吧:学了大乘佛法以后,相续中生起了菩提心,总有一种满足之喜悦,变成了真正的富有者,即使得到充满世界之财宝也无法与此喜悦相比。而未生起菩提心者,既不能摆脱自己的贫困,更不能引导其他有情摆脱贫困。世人整天疲于奔命追求世间财富,而实质上他们究竟能得到什么呢?有谁得到了心满意足的安乐呢?确实是一个人也未曾得过。但只要是谁相续中有了菩提心,他就得到了无有穷尽的大宝藏,能为自他彻底解除贫穷困苦。
在大乘经典中,有许多篇章叙述菩提心功德,尤其在《大方广佛华严经》的七十八卷中(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九)弥勒菩萨广赞菩提心的功德。大家如果经常去翻阅,对自己修行会有非常大的助进。
〈三〉菩提心也是疗除各种疾病的最胜妙药。三界有情,恒常要遭受种种难忍的病苦。这些日益增多的疾病,其根源就是众生最根本的大病——贪、嗔、痴三毒烦恼。这些根本病症与其无数支分病症,其它任何方法都无法有效地根治。现在世间医药科学愈来愈发展,但疾病却越来越多,越来越怪,以世俗方法根本无法去根治人类的疾病。但以佛法甘露妙药来平息世间各种灾难与疾病,却非常有效,也很简便。我们经常耳闻目睹各地学佛者从绝症中解脱出来的事迹。在《西藏生死书》中,索甲仁波切讲述过很多藏族人患上无法医治的绝症,被医生判定必死无疑,此时,他们舍弃一切世间牵挂,到坟地去修法,一边等待死亡,过一段时间后,绝症消失无踪,身体奇迹般得到康复。我们知道雪域佛教徒都是发无上菩提心的修行者,他们的菩提心妙药能治愈任何疾病。
在所有佛法妙药中,最殊胜的是菩提心。一个人生起菩提心后,他所有罪业,所有的痛苦,就会如同器界遇到劫末火一般,迅速消尽无余。我们可以看到,众多大乘行人因生起了真实菩提心,坦然地面对各种疾病痛苦,将违缘转为道用,那些让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似乎变得与他们无关,或变成了一种安乐。密勒日巴尊者于重病时说:“魔病罪恶一切障,安住气脉明点处,为我修持作庄严,为我德行作庄严。”我们之中经常也有类似事件:有些道友患了严重疾病或遇车祸受伤,有很难忍的痛苦,但他们依殊胜菩提心,修持自他相换窍诀,诚恳地发愿以此痛苦去代替所有众生受苦,将自己安乐施与一切有情。虽然痛苦开始时很难受,但想到以此能替代父母众生的痛苦,让他们得到安乐,心里渐渐生起欢喜,以此痛苦也渐渐减轻、消散。这种疗除疾病的殊胜妙方——自他相换菩提心,大多数人或许都知道。但自己在遇到违缘病苦时,是否能真实运用呢?修行不能只挂于口头上,如果在逆境中你能修持这些转违缘为道用的窍诀,那证明你平时闻思修行真实有力!
我们每个陷于轮回者,各种烦恼疾病非常严重。现在已经反复讲述了菩提心妙药能很好地对治,如果还有一些人,虽然时时为这些疾病所苦,却不愿去服用这些妙药,这种人精神确实有点问题,若没有问题,那也是不可理喻的一件怪事!
彼为泊世途,众生休憩树,
复是出苦桥,度众离恶趣。
菩提心是漂泊于三有长途众生可以歇息的荫凉大树,它也像一座跨越苦海之大桥,能引导众生脱离恶趣。
漂泊在三有中的众生,于各趣中生死轮转,其苦难历程无法计量。此过程就像一个孤独旅人,行在无有边际的大沙漠中,灼热的太阳,茫茫的黄沙,没有水、没有可歇息之荫凉……。在玄奘法师的传记中,有这么一段他在新疆莫贺延绩中的描写,根登群佩大师以前去印度时,也写过反映这种旅程的诗,读来心中充满凄凉,意译成汉文大致为:“茫茫黄沙兮极目荒,炎炎酷日兮灼渴干,戚戚孤影兮步踉跄,安得大树兮憩清凉!”我们在轮回荒漠中流浪,经历的只有业和烦恼之黑风、黄沙、酷暑,孤身只影于其中生生死死,无助无望,疲倦困乏,非常渴望找到能休息的荫凉之处。而这种休息唯有依靠一切智智的佛陀所教,去修习佛法才可真正做到。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总集显宗密宗法门,分十三次第引导我们做究竟安乐之休息。密勒日巴尊者也在《瑜伽走马歌》中,以佛法引导众生,“舍弃轮回于脑后,菩提树下可息荫”。所有大乘的佛法,其心要即为菩提心,无论修何种法,如果没有菩提心,即无法达到安乐之休息处。华智仁波切特别强调过:一个人即使精进地修生圆二次第,若不具菩提心,就无法获得暂时与究竟果位。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这点,如果自相续未生起菩提心,你修生圆次第、大手印、大圆满,根本没有成就的可能。密宗任何修法前,首先都要发菩提心,修行人若具足此心,则能一切皆具足,才有可能让自他得到究竟安乐之休息。
菩提心也如同一座桥梁,众生依之能渡过三有深渊,达到解脱彼岸。轮回众生不断流溢的三毒烦恼如同波涛汹涌之大海,特别是恶趣众生更是陷于血泪狂涛之中。藏族有句谚语说“解脱之缘唯上师,过河必依为桥梁”,要跨越可怕的轮回血海,必须要有一座坚固的大桥梁,此大桥即菩提心,每个轮回中有情依之可到达究竟解脱之成佛彼岸。上师诸佛度化众生,也是完全依靠菩提心这座大桥。对于想暂时远离三恶趣的众生来说,上师如意宝提到过“如在自相续中存有无伪的菩提心,则决不会堕三恶趣”。久远劫以前本师释迦牟尼佛转生为贾巴杰达时,堕在地狱,因他对同受地狱痛苦的朋友生起了一念大悲心,一刹那便脱离恶趣,生于天境。
菩提心能让自他暂时、究竟度脱恶趣,这样的功德桥我们已经得到,各位应当生起无比的欢喜心。
彼是除恼热,东升心明月。
复是璀璨日,能驱无知霾。
它是心中东升之明月,能息除烦恼障的燥热;它是璀璨的丽日,能驱尽所知障的阴霾。
此偈颂宣说菩提心能驱除轮回之苦因(烦恼障、所知障)的功德。前一句是讲菩提心的大悲力量方面:月轮象征着菩提心的大悲力量,它能消除烦恼障;后一句述菩提心的智慧方面:以日轮象征菩提心的一切智智,它能彻底灭尽所知障。烦恼障与所知障是我们成佛路上两大障难,而依菩提心能彻底铲除此二障。有些人对菩提心不太了解,将慈悲心认成为菩提心,这是不全面的,菩提心包括大慈大悲心与彻底圆满的智慧。前面我们一直强调世俗菩提心,此心真实生起后,胜义菩提心便会顺此心的增长而逐渐显现出来。在菩提心中,大慈大悲与大智慧不可分割,是不二双运。悲智无别的菩提心在我们相续中生起后,就自然地遣除无明烦恼痴暗,断除人我执和法我执。这是我们修行最关键之处,因为一切众生流转轮回,感受痛苦的根因即是我执。印度一位大德在西方讲经时说过:“我执是世间各种痛苦的根源,举个小事例,人们睡觉时老鼠在他们头上跑过,有执着者马上会产生恐惧等心理。”我们也以生活中的事来分析,有些印度、藏地、汉地的人听见乌鸦叫时,认为不吉祥,心里会生起忧虑、恐惧,有些人甚至还要朝乌鸦吐唾沫、咒骂一番。这些事情其根源即是我执,如果没有我执,老鼠爬也罢、乌鸦叫也罢,根本不会引起任何恐惧和忧虑。而我们相续中若能生起菩提心,以菩提心圆满、强大的力量,便能顺利地从根本上消除一切毫无意义的痛苦,也即烦恼障,再进一步,也能除尽无明痴暗之所知障(二障的具体概念、如何断除在本论第九品详述)。
我经常有一种想法:作为一个修行人,必须要具足信心、悲心和智慧,谁具足了这三种要素,那他肯定是了不起的修行人。我观察在座中部分人智慧很好,学经论方面理解能力很清晰,但对众生大悲心不具足,即使现量见到众生正在受苦,心里也不为所动,这样便从根本上可断定他没有步入修行之正道;有些人具足了一定的智慧和悲心,但信心不具足,常去想上师的话不了义,不好听,然后不愿听,渐渐对佛陀的教言也生起轻慢,这样就导致上师诸佛的加持不能融入心间,失去了上进的可能性;有部分人信心很足,却缺乏智慧与大悲心,这样也不行,信心需要以智慧摄持,以悲心助进,方可保持不退与升华。没有大悲心与智慧,他所作所为就会经常违越上师与诸佛的教言,这种人的信心并无多大用处,而且其实质上只是一种自私自利心而已。总之,这三种因素只要有一个不具足,菩提心于其相续中就不会生起来;如果完全具备,即身成佛就不会有太大困难。大家认真观察自己具不具足这三条,在哪方面比较缺乏,这三条…
《入菩萨行广释(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