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果报简直无法想象,令人毛骨悚然!
故杂罪堕力,菩提心力者,
升沉轮回故,登地久蹉跎。
因此,既犯罪堕又具菩提心的菩萨,间杂着相互抵制的罪业与功德,要在轮回中往返很久,得不到登地。
菩萨戒不同于别解脱戒,受菩萨戒者即使犯了根本戒也可以重受,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去放逸犯戒,论中在此特别宣说了这样作的过患。因为这样去作,你守持菩提心功德与舍戒堕罪相互间杂抵制。每一次犯戒的堕罪力牵引着你堕入恶趣,每一次受戒的功德牵引你上升善趣,两种力量轮流牵引,要在生死轮回中辗转很长时间。就像两个人拉同一辆车,一个往东拉,一个往西拉,争扯不休,谁也到达不了目的。舍戒与守戒也是在菩提道上朝两个相反方向的力量,使自己不能很快地成就。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正道菩萨戒论》中说:“于他胜罪(根本堕罪)随犯其一,便不能于现法中证入初地。谓于先时之所积集将入初地广大资粮不能增长,先所未集,不能生起。”这里说得很清楚,因为你犯了根本堕罪后,以往积集的资粮不能增长,没有积集起的资粮也无法生起。证入初地必需的一大阿僧祇劫修行资粮,由此无法积集,你超出三界轮回、登地之事也就会“久蹉跎”。你还得在轮回里拖很长时间受苦,对他人也不能去作很大利益事业。所以为了自他利益,我们在受菩萨戒后,当如根索曲扎仁波切所言:“即生受菩萨戒后,宁舍生命也不舍弃菩提心。”
壬二、(加行不坏守持精进):
故如所立誓,我当恭敬行,
今后若不勉,定当趋下流。
因此,我应当遵守发过的誓言,恭敬地去实践菩提行。如不勉励而行,今后一定会趋向越来越深的恶趣。
因舍弃誓言有上述过患,所以发过誓愿后,要谨慎、精进地将誓言付诸实行,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无论世间、出世间,誓愿坚定这一点都很重要,智者们对此也作过许多赞叹。以前我们学过《格言宝藏论》、《二规教言论》,其中对誓愿坚定都有过专门的篇幅强调。有一定智慧、思维能力的人,在事前应详加思考,然后才立誓言,誓言立下后,无论如何,一定要去实行,圆满自己所许的诺言,这是每一个学佛人的人格基础。就像我们在座,每年年初各自发愿担任常住各种执事,为大家服务。有些事虽然有些困难,但发愿者很坚定,不改变自己当初的心愿,以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确实具备了学佛者应有的人格基础。
大家回顾各自人生历程中,大多许过不少诺言,但自己实现了多少呢?大多数人虽然不愿背信弃义,但以烦恼习气和业力催动,自己又不知修持不放逸,结果就做了不少违心事。我们现今受了菩提心戒,发下了为利有情愿成佛的无上誓言,如果再没有精进修持,被自己的烦恼所制,就会再失坏自己的誓言,结果只有堕入恶趣,那时毫无自由,怎能求得解脱呢?《入中论》中说:“若时自在住顺处,设此不能自摄持,堕落险处随他转,后以何因从彼出。”在得到人生有自主修善法时,如果不能调伏烦恼,持守净戒,而随罪业堕入恶趣,再也没有机会求得解脱了。
我已经从道理上反复讲解了,大家也对此“今后若不勉,定当趋下流”有一定了解,下一步便是对此生信心,依教奉行。永明延寿禅师说:“信而无解增长无明,解而无信增长邪见。”这对我们的闻思修行来说是个甚深窍诀。一些人对文字方面有一定智慧,经论中所阐述的道理能从文字上了解。但是没有信心,他们自作聪明,执着自己分别念,因此不能相信这些甚深道理去依教奉行,反而生起邪见;有些人只有盲目的迷信,没有一点智慧,什么道理也不懂,每天越来越糊涂,唯有增长无明。信与解是不可偏废的两个条件,只要其中一者不具,修习佛法便无法入正道。对现在的一些人来说,“解而无信”尤为严重,他们对经论中所讲的佛菩萨功德、解脱利益、因果不虚、轮回过患等,以为只是一种文字而已,生不起信心,反而洋洋得意,以为自己很聪明,能“真正”了解经典。这种邪见不断除,就根本无法获得法益。如果我们有些人也有这种邪见,对自己“智慧”方面很自满,可以去翻阅大藏经,“智慧的宝剑锋利否,砍一砍经典便知道”,以自己的智慧与佛陀智慧比较一下,看看自己到底理解了多少?我相信这些人只有恭恭敬敬地服输,老老实实地按佛陀的教导去奉行。
饶益众有情,无量佛已逝,
然我因昔过,未得佛化育。
为饶益诸有情,曾经有无量的佛陀先后出生于世间。他们都已逝去了,然而我因往昔的放逸等罪过,仍然没有得到诸佛的教导、度化。
有些人可能会想:“虽然我因放逸等过错会堕落,但没什么大问题,诸佛菩萨和上师会救护我的。上师会加持勾招我,让我转生到净土,我现在好好地放松,享受享受,用不着那么苦修。”作者可是大菩萨,明鉴秋毫,看穿了凡夫的劣根,立即告诉说:不要这样,放逸者佛菩萨也没办法度化!想一想往昔无量劫中,已经有无数的佛出兴于世度化众生,可是你们自己放逸造罪,直至如今都没有得到诸佛的教导,未度脱轮回。
这是很明显的事实,我们入轮回也不是一两劫了,而是无法计算的久远劫。在现今所在的贤劫中,已经有四尊佛应化此世;在此贤劫之前,有许多光明劫,也有无数佛陀度化世间,每一尊佛陀都度化过无量众生。而我们还在轮回之中,没有出离这个苦海。本师释迦世尊出世时,我们这些众生,虽然不敢肯定说在哪个地方,但肯定是在世的。世尊转了四十九年*轮,当时也未能度脱我们;文殊菩萨、观音菩萨,还有龙树菩萨、无著菩萨等无数菩萨与佛教历史上无数高僧大德,他们也没有超度我们出轮回;清定上师前天下午圆满了他此生的度生事业也圆寂了,可此世间凡夫还有这么多,我们也没有被带到净土去。这不能说佛菩萨没有大智慧、大方便,而是因为我们往昔不精进修善业,反而终日放纵身心,恣意造罪,以恶业为障,以至无法亲见如来金色身,亲闻如来金口传法引导度化自己。
佛经云:“犹如太阳升,成熟莲启开,如是佛出世,唯度有缘众。”在《现观庄严论·法身品》中说:“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诸佛虽出世,无根不获善。”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轮回痛苦》中也教诫我们:“昔日无数佛陀尊,如我未能被化众,漂于苦性有旷野,若如既往不勤修,反复感受六趣苦,诸位于此当深思。”这些教证都告诉我们:要想解脱轮回痛苦,必须要自己努力精进。如果自己放逸造罪,虽然诸佛出世,自己仍“无根不获善”,只有漂泊在六道中遭受痛苦。
认真地想想:自己已经因放逸错过了多少解脱因缘。现在侥幸得到了闻思修行的机会,一定要克服这个缺点,精进地闻思背诵经论,一心一意专注到正法中,融入上师的密意中。要不然,上师如意宝广转*轮,传了从因果不虚到菩提心、大圆满等所有佛法精要,我也费了很大心血为你们一一作了翻译,而你们自己不去精进,是不是会像往昔一样,仍旧得不到解脱呢?
若今依旧犯,如是将反覆,
恶趣中领受,病缚剖割苦。
如果今后我依然明知故犯,放逸行事,那么就会重蹈“未得佛化育”的命运,沉沦在恶趣中遭受疾病绑缚、劈剖、截割等痛苦。
现在我们已经明白自己往昔未能得度的原因。如果不去改正,仍跟以往一样,放逸、犯戒,虽然遇到善知识传授正法,仍会重复以前的痛苦经历,无法得到度脱。华智仁波切说众生在三界中如同瓶中蜜蜂、井中吊桶一般,不停地流转,无有解脱机会。在三界中流转,无论是善道还是恶道,都是“苦谛”,都有着巨大的痛苦。在三恶道中,要遭受疾病的疼痛,绳索铁链之绑缚,各种刑具的劈剖、截割……,如有机会转生人间,也要受类似痛苦:感受病苦、关在监狱受刑罚,或刀兵横祸等许多难忍的苦难。这时候,也没有机会修习善法,寻求解脱。
虽然现在是末法时代,众生根机下劣。我们要克制烦恼,精进持戒修持,有一些困难,但只要能想到放逸的后果,谁也不愿去造恶吧。而且在末法时代,精进谨慎地持戒修行,即使是短时间,也能获不可思议的功德。为了说明这点,根索曲扎仁波切的讲义中引用了《等持王经》教证:“经恒沙数劫,无量诸佛前,供养诸幢幡,灯鬘饮食等。若于正法坏,佛教将灭时,日夜持一戒,其福胜于彼。”这个教证在《菩提正道菩萨戒论》与《持戒功德如意宝树》中都引用过。
我们只要不懈地持守菩萨戒,以大乘殊胜方便法,于短时期即可积累巨大资粮、忏悔往昔造下的堕罪,扭转命运,于即生中步入解脱正道。
辛二、(思暇满人身而谨慎)分三:壬一、思暇满难得而谨慎;壬二、思恶趣中难脱而谨慎;壬三、说得暇满时应修善法而谨慎。
壬一、(思暇满难得而谨慎):
如值佛出世,为人信佛法,
宜修善稀有,何日复得此?
像现在一样,既值如来出世,自己也获得了人身,对佛法有信心,这些修善法的条件非常稀有难得,一旦失去,哪一天才能重新获得呢?
现在我们都获得了有自在的人身,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也住在世间,自己对佛法有信心等等,十八种暇满全都具足,这些并不是一种偶然机会。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从本性、特法、比喻、数目差别四个方面详细讲过十八暇满非常难得,是自己在往昔无数劫中积集福德资粮而得的善果。这种微妙因果关系我们凡夫虽然无法现量见到,但以因明来推测,也能得出此道理。“诸法因缘生,缘去法还灭”,世间上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其特定因缘,绝非偶然现象。上师如意宝说他年轻时在石渠求学经常不由自主地想:我遇到了这么殊胜的善知识,具足了这样闲暇人身,是不是在做梦呢?在夜深人静时,思维起来觉得特别幸福,经常生起强烈的信心和欢喜。我们现今在恶劣的末法时代,也圆满具足了修学佛法的条件,无论用什么珍宝比喻也不足以说明其珍贵。在《趣入慈氏经》中说:得人…
《入菩萨行广释(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