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广释(上册)▪P34

  ..续本文上一页身、遇佛法、对佛生信心、生起菩提心,这是四种难得。我们在轮回中漂流了多少劫,好不容易得到如此难得的机会,如果再放逸,不去谨慎地修行佛法、解脱轮回,失去了这样的机会,什么时候才能重新获得呢?

  纵似今无病,足食无损伤,

  然寿刹那逝,身犹须臾质。

  即使我像现在这样,没有生病,衣食受用也圆满无缺,然而生命在刹那不停地流逝,身体就像借来的物品,很快就要失去。

  我们虽然获得了闲暇人身,然而这种闲暇也难逃无常。自己现在身体非常健康,丰衣足食,生活顺缘圆满具足,没有人与非人制造的损害违缘。在这种条件下,很多人会生懈怠念头:“现在放逸一点无所谓,以后再精进也不为迟,反正自己无病无灾,时间还长着呢!”这种想法只不过是自己欺骗自己而已。人生的挫折违缘,随时都会出现,它不会在事前通知你,往往是自己没有想到时,突然出现,像平静的湖面陡然掀起了巨浪。人寿无常如同水泡、风中灯,刹那之间就会消逝。我们在前面也讲了许多无常的道理,在《涅槃经》中说:人命如过山水,一刻也不会停留。

  我们平时认为很结实的身体,其实也是无常,是一种“须臾质”。“须臾质”在藏文原颂中是指暂时借用的物品,以此来比喻身体,只是死主暂时借给我们的宅舍,主人什么时候要收回去,我们无法决定,一点自主权也没有。我们只不过是一个房客,死主随时都有可能通知自己从身体这个房间里搬走,所以自己应随时随地做好准备,不然到时惊慌失措,唯有随业风飘荡受苦。作为一个修行人,如何面对死亡,上师经常说:自己一生中以修持密法为主,临终时要祈祷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

  关于净土法门,无论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众多高僧大德观点都是相同的。发愿往生净土者,必须先发无上菩提心。藕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诚心诚意求生极乐世界,就是发无上菩提心。麦彭仁波切在《净土教言》中讲往生四种根本因,其中也包括无上菩提心。在《佛说无量寿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本)中,宣说了上中下三种根机的行人求生净土,其决定条件都是要求发无上菩提心。因为发无上菩提心是大乘种性的先决条件,如果不能发起此心,要往生恐怕有些困难。因此净土法门的行人不要认为专修净土,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就够了,不需要学习《入行论》这类论典。回顾历代净土宗大德,他们都很强调修持菩提心,在此基础上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并未说只念一句佛号就什么都不学了。

  我们认识自己“身犹须臾质”之后,一定要随时作好准备往生净土。现在有自主时,要努力修持菩提心,真正能生起此不退转的心愿,求生净土也就有了相当稳的把握。

  凭吾此行素,复难得人身,

  若不得人身,徒恶乏善行。

  凭我这样放逸的行为,后世很难再得到人身,如果得不到人身,生于恶趣,那只有造罪而无有修善法的机会,以此再也难得生善趣了。

  人生非常短暂,无常随时都有可能降临。世间凡夫虽然皈依了佛门,却为无明烦恼所制,很多人在修习白法方面懈怠懒惰,经常为世间八法所动摇。有的虽然知道自己在虚度人生,但如同陷入梦魇一般,不能自主,不能对治烦恼。我们应经常观察思维:以这样的行举,有没有把握成就,下世有没有把握得到人身!我想在座的人,现在还算可以,因上师如意宝的加持,每天都有闻思修行的机会,住在学院这块净土里,也不会造恶业,而善根能日益增上。可是,如果住在滚滚红尘里,自己没有坚固的信心和见解,身边又无善知识加持引导,而外界恶劣影响触目起心,一日中造的恶业简直无法计量,而造善业连发心、加行都难以具足。

  不仅是今生,无始世来我们都是如此,善业恶业相较之下,如同淘沙金者淘出的金与抛弃的沙石,甚至还要稀少。我们这种行为,不用说暇满人身,甚至得到一般的人身也不可能。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龙王请佛陀到龙宫里受供,在受供后龙王问世尊:“我刚出生在龙宫时,家族成员很少,但现在多得连龙宫也没法容纳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世尊回答:“以往众生善根很好,没有造很多恶业。但后来人间有许多犯佛制罪和自性罪的众生,他们死后堕入恶趣,转生龙类的众生也就越来越多了。”

  对于修善法来说,得人生是关键条件,华沃阿阇黎以前说过:“得人身是一切善法的基础,如果没有得人身,那么无论你得到天人、非天、夜叉、龙王等身体,都不能像人身一样有修持正法的因缘。”六道中修持佛法最殊胜的是人道,其它各趣众生天人恒时放逸享乐,顾不上去发出离心求修善法;阿修罗嫉妒烦恼炽燃,以争斗度日;旁生为愚痴喑哑所障蔽;饿鬼、地狱众生更无片刻不受剧苦之逼迫,唯有为恶业烦恼所制,造作罪业。他们哪里还有机会去造善呢?

  如具行善缘,而我未为善,

  恶趣众苦逼,彼时复何为?

  如果今生具足修持善法之机缘,而我没有利用去修善法,那么一旦堕落恶趣,恒为众苦所困恼,那时除了受苦我还能怎么办呢?

  现在自己具足顺缘时,必须对治烦恼,稳固自己的见解、修行。不然,堕入三恶趣,那时恒受猛烈痛苦之逼迫,对善恶取舍愚迷莫辨,因而造善业的机会基本上没有,只有受无有边际的痛苦煎熬。上师如意宝说:“在中阴窍诀里讲过,地狱众生因巨大痛苦,无法回忆起前生,也不能说话,他们本来要在地狱中受若干年果报,但因他们受苦时不断生恶心,恶业增多,受苦的时间、程度也就越增加。”这种情形如同世间犯人,本来入狱时判了五年监禁,监禁期间他又违犯法律,如与人斗殴等,这样又要增加监禁年数。所以一般说犯某种罪要堕地狱多少年,只是指“初判入狱”的时间,至于他在地狱里实际受苦时间,只有大神通者才知道。堪布根霍仁波切讲:“如果转生到恶趣,恶趣众生造恶业的技巧比人还要高明,因恶趣众生不依靠杀生等恶业就无法生存。”虽然我们无法看到地狱饿鬼趣的众生,可看看旁生中,有很多猛兽除了啖杀别的动物外没有其它生存手段。而它们懂不懂造善业呢?我们似乎没有见过它们造善业。

  现在善缘具足,大家应该好好地修持,要不然,以后不等堕恶趣也很难有机会了。历史上有些上师看到弟子放逸度日,不精进修学,以此缘起而不再转*轮。就如以前印光大师,大师本人从学问道行来说,是很了不起的大德。但他第一次在上海讲经时,当时许多人听了一两次就不再去听,致使听法的人从数千渐减到寥寥无几,印光大师从此不再在大众中传讲佛法,而以自己闭关独修为主。我们从他的传记中可以看到(《影尘回忆录》的十一章也有记载),以后他虽然有许多在家弟子,也只是结结缘而已,并未广弘教法,他的弟子想听闻教法也没有机缘了。

  我们有些人不能调伏烦恼,经常想离开上师,去外面游荡。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说:舍弃上师到别处去是着魔的迹象,是修行人最大的违缘。我们学院里有少数人,以前都觉得他们修行不错,后来离开了学院,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你们或许都清楚。善缘具足时若不能善加利用,坚固自己的见解修行,降伏烦恼,以后业力现前,违缘出现时,重返愚痴昏迷的状态,随着恶缘越堕越深。我为这些人深感惋惜,也希望在座各位能生起警醒,在相续中有一些改变,去切实地对治放逸习气。

  既未行诸善,复集众恶业,

  纵历一亿劫,不闻善趣名。

  堕入恶趣后,不但没有机会修善法,而且还会集聚众多恶业,如此纵然经历一亿劫,也听不到善趣的名称,更况生善趣呢?

  上面也提到了堕入恶趣后,恒时为猛烈痛苦逼迫身心,微小的行善机会很难得到。不但如此,在受恶报过程中还要不断地造恶,积集更多恶业。上师如意宝讲过他在一寂静山中修行时,关房的房檐下住有一只杜鹃,一窝小山雀。山雀刚孵出小鸟时,杜鹃便将它们叼出窝去,扔在地上摔死。后来母山雀报复,不知从何处叼来一条虫子,放在杜鹃经常在房檐下歇脚的地方。有一天上师从外面回来时,看到那只杜鹃吊死在房檐下,被风吹得荡来荡去。仔细观察之下,才知杜鹃吃了那条虫子,而虫身里有一枚小钉,钉头上有一根细线,细线另一端缠在房檐上。上师通过这件事,对轮回痛苦也有了不同往日的体悟,为旁生而发出感叹:它们在善业方面一点也没有意乐,而造恶业,小鸟雀也是如此的机巧,能想出一般人想不出的办法。这类事情,你们如果去观察旁生,也许可以见到不少。地狱、饿鬼道众生,根据佛菩萨及一些神通者的观察:它们在受恶报时,积集恶业比旁生更为厉害,贪心、害心更为炽烈。堕入恶道的众生不但没有机会修善法忏悔罪业,而且不断聚集更多恶业,如此可怕的恶业循环,即使在恶趣里过了一亿劫(偈颂中的“一亿劫”,在藏文原颂中也有“十亿劫”或“千百万劫”之意,是指不可思议的漫长痛苦历程),也唯有越陷越深,连善趣名称也听不到,更谈不上摆脱痛苦生善趣了。这些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讲得很详细,大家要心意专注,反复思维这些可怖恶趣痛苦,如果自己堕入了这种痛苦里,那时该如何办?以此而从内心深处生起怖畏,对自己现在有修持菩提心的闲暇生起真实珍惜之心!

  是故世尊说:人身极难得;

  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

  因此,世尊在《杂阿含经》中说:暇满人身极难获得,就像大海中的一只盲龟,将头颈伸入漂浮不定的轭木孔一样困难。

  我们现在必须谨慎地修行,不然转生到恶趣,连善趣名称也听不到。前面已经讲了理证,但为了防止一些人生疑惑,在此又引用了本师释迦牟尼佛在《阿难入胎经》、《杂阿含经》中说的教证。

  盲龟入木轭喻我们在本论第一品中也讲解过。与三千大千世界一样广阔大海中,海面上漂浮着一个木轭(牛马拉车、犁时套在肩上的工具,呈弓形,两端有穿绳索的孔),随风东西漂动不停。海中有一盲龟,每一百年从海底浮出海面一次,…

《入菩萨行广释(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