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广释(上册)▪P45

  ..续本文上一页观实存的地狱,而且充满了可怕的刑具、烈火……,这方面无法自圆其说,也无法令人接受。一切唯心造的观点,不仅是佛的一切智智——圆满无偏的智慧观察所得结论,而且也有很多现实事例可以说明。无论依教证、理证,与实际事例都可以得出,一切地狱与世间恐怖景象的显现,完全是由于众生造罪恶心所显现。

  “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因此在三界轮回中,所有恐怖痛苦的根源,都是自己的恶心,一切无法想象的怖畏痛苦都由它而生。在《正法念处经》中说:“心即敌中敌,心外无有敌。”心是一切敌害中最可怕的敌人,是一切敌害真正的幕后操纵者。一切外境敌害的恐怖痛苦,只不过是自己不能调伏自心,由此造罪恶心折射出来的一种影像。根索曲扎仁波切在讲义中引用了印度慧源论师的话说:“世界无恶心,则无诸恐怖。”在智者的眼中,众生真正恐怖之处不在外境而在自心,在造罪的恶心。我们要消除一切痛苦、怖畏,必须要善护自心。善护自心不为恶业所染,则能除一切苦难。

  壬二、(诸善由心生):

  (一)布施依心:

  若除众生贫,始圆施度者,

  今犹见饥贫,昔佛云何成?

  心乐与众生,身财及果德,

  依此施度圆;故施唯依心。

  如果必须消除一切众生的贫穷,才能圆满布施波罗蜜;那么现在仍然可以见到许多饥饿贫穷的众生,则往昔诸佛是不是没有圆满布施波罗蜜呢?内心乐意将身体、一切财物及果位功德,毫无保留地施予众生,依这样清净的舍心,布施度就能圆满。因此,布施波罗蜜完全依心清净而圆满。

  现在开始讲诸善法由心生。论中对六度依心一一作了阐述,首先是说明布施度依心而圆满。有些人认为,要圆满布施度,必须要消除所有众生的贫困,也就是说布施波罗蜜要依靠外境上以财物满足众生需求才能圆满。如果按此观点,现在我们仍然可以见到很多众生在遭受饥饿贫穷,那就是说过去诸佛没有圆满布施波罗蜜,没有圆满布施度,那他们怎么能成就佛果呢?所以这种说法与事实完全相违。我们知道,本师释迦牟尼佛早已圆满布施度,而且根据《十地经》,一地菩萨就圆满了布施度。如果布施度依施舍外境财物而圆满,则这个世间上早就不应该有贫穷饥饿的现象了。我们在《百业经》中,可以看到佛在世时,也有很多的穷人,虽然有六度万行皆已圆满的佛陀出世,穷人依然存在,此现实很容易说明布施度并非依施舍财物满足众生而圆满。

  佛陀说过:一切功德皆是由心所生,如是内心愿意将自己所有的财产、身心性命、功德善果,毫无保留地施舍给众生,生起这种无伪的意乐,就圆满了布施波罗蜜多。在《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中说:“将自己的一切施舍众生,此无伪舍心名布施波罗蜜。”《入中论》中也说:“且如佛子闻求施,思维彼声所生乐,圣者入灭无彼乐,何况菩萨施一切。……为断他苦勤精进。”着重强调了布施的真实意乐,意乐圆满则为布施波罗蜜多。

  大家也许有些疑惑: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持六度时,发愿要解除一切众生的痛苦,现在他已经成佛了,没有得度的众生还是非常多,那么这种愿心是不是不真实、不能对每个众生都有利益呢?这个问题在《现观庄严论》的讲义中有专门论述:佛陀度化众生的方式有清净、圆满、成熟三种。“清净”是佛陀度化那些最后清净微细无明种子的菩萨,使他们得到佛果;“圆满”是度化那些修大乘佛法的行人,圆满他们善根而得菩萨果;“成熟”是度化那些一般的众生,使他们在佛的教法下成熟,将来在弥勒佛或以后的佛陀出世时,得到解脱。所以佛陀发愿让众生未得度者得度、未得安慰者得到安慰、未成熟者得成熟,并非无有意义,而是适合不同根机之众生,以愿力加持他们趋入解脱道,证悟暂时、究竟的解脱果。这个愿力的加持一直要延续到所有众生得到佛果,其时间是无限的,我们不能以自己的业惑外境而去推测佛的愿力与事业。

  (二)净戒依心:

  遣鱼至何方,始得不遭伤?

  断尽恶心时,说为戒度圆。

  需要将鱼等动物送到何处,它们才不至于遭杀害呢?持戒者心中断尽杀盗等恶念时,就称为圆满戒波罗蜜。

  戒律有多种,但总的可分为佛制戒和自性戒。我们要圆满持戒波罗蜜,如果依外境而安立,那么也有很大困难。比如对不杀生这一条戒而言,如果要从对境——所杀众生上着手,鱼、鸟、鹿、猪、……直至小虫,必须将它们送到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去,才能使持不杀生戒者乃至无意之中亦不去伤害它们,这是无法做到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负责清洁浴室的比丘打扫浴室,发现浴池里有许多小虫,便向佛陀请教,该如何处理。佛陀当时回答比丘去打扫干净。比丘说他害怕犯杀戒,所以不敢贸然去清扫,而佛陀对比丘说:“我们是为了清扫浴室,不是去杀生的。”佛陀是圆满了持戒波罗蜜的圣尊,如果按无所杀对境方圆满戒波罗蜜的观点,佛陀为什么不将一切难以避免伤害到的众生都移到他方世界去呢?而且我们也知道,证悟二地菩萨果时,持戒波罗蜜即已圆满。我们娑婆世界有许多这样的菩萨,为什么仍有那么多有情天天都遭杀害呢?再者,我们要圆满持不杀戒,则要将所有小虫乃至微生物全都放到其它世界才行,要不然吃饭、走路随时都会杀害它们;同样,如守盗戒、淫戒,则要将一切引生自己生贪心之物及男、女全部移到他方去,给自己制造一个清净的环境;另外为了不犯妄语戒,则需将能知言解意的人、天全都隐没,让他们消失……,要找到这样的环境,恐怕只有到月球上去了,月球上可能也不保险,地球人也许要上来看,而且月球上本身也可能有居民……

  现在有些人总是说:“我要好好地持守净戒,必须要先找到一个非常清净的地方,才可保证做到。”当然,登地前的凡夫,一定会受外境影响,阿底峡尊者也这样说过:“为了避免环境的恶劣影响,初学者应该选择清净环境”,岗波巴大师、无垢光尊者亦如是说过。但是,虽然有清净外境,光靠这种外境顺缘,要将持戒等善法圆满也是很困难的事。修行必须要调伏自心,如果不从自心着手去调伏三门,就会如萨迦班智达说的一般:“恶人住林亦粗暴,正士住城亦温柔,林中猛兽常发怒,市里良马亦驯顺。”不能调伏自心者,住在最寂静的地方也不能清净。

  我们持戒修行只有依自心而圆满,自己什么时候从内心断除了杀生、不与取等造恶的意乐,将不造罪业的誓愿圆满了,那时就圆满了持戒波罗蜜。在《入中论》中说:圆满持戒波罗蜜的二地菩萨,乃至在梦中亦不会犯戒,因为他们已从自己的心识中断除了恶心。佛在经中也云:“何谓戒波罗蜜?谓不损恼他之断心。”不损恼其他有情的断恶之心,就是戒波罗蜜,而并不是在外境断离一切可能会犯戒的对境。

  (三)安忍依心:

  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

  若息此嗔心,则同灭众敌。

  在世界上,顽劣有情多得如虚空一样无法计算,怎么可能全部制服他们呢?如果能灭息内在的嗔心,则如同消灭了外在的一切怨敌。

  我们在修安忍波罗蜜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敌害违缘。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外敌全都降伏,才能圆满安忍度,不要说我们做不到,就是释迦牟尼佛,他成佛后,仍然有很多人与邪魔继续想害他。如果修行安忍度圆满的标志是将嗔恨对境全都清净,那就有佛陀的安忍度尚未圆满的过失。此过失无法成立,也是谁也不会承认的。

  其实,安忍度也是依自心而圆满,如在自相续中摧伏了嗔恚心,对各种损害痛苦能如如不动,坦然忍耐,即圆满了安忍波罗蜜。若不在内心下功夫,而要去荡平外境违缘、怨敌,将自己生嗔心的对境全部消灭,那在世界上“顽者如虚空”,野蛮横暴、不信佛法、刚强难化的众生比比皆是,多得无边无际,我们怎能去将他们全部清除呢!唯有依大乘佛法窍诀来息灭嗔心,行持安忍波罗蜜,能对外境种种违缘敌害安然忍耐,自心安住于如如不动的境界,就不会为任何敌害损恼而动心,不再从内心感受嗔恚伤害,这样就等同于完全调伏了外境怨敌,消除了所有违缘。

  我们也可从自己的修行中体会到这点,面对伤害,如果心平气和,那么一切原先感到嗔怒的对境也会变得不那样厉害了。如果我们要去摆平外境冤敌,反而会使自己内心感受更大的愤怒、痛苦,而且也难以做到。即使是佛,无论是在因地还是成佛后,也有天魔外道损害他。佛都办不到,我们凡夫更不可能将自己所有怨敌全都迁到不会伤害自己的其它地方去。所以在佛经中说:“若息嗔心,外敌灭尽,反则增怨”,若将自己嗔恚烦恼这个根本怨敌灭尽,则所有外敌全都灭尽;反之,不灭除内在嗔恨心,而去灭外面的怨敌,只会不断地增加外敌。世间上很多人遇到仇敌时,常会去想:“我如果不消灭仇敌,他们肯定会伤害我,以及我的眷属朋友,所以我们应该彻底地消灭这些敌人。”因此去与仇敌拼杀,造成了许许多多悲剧。这些人没有去想,自己的敌人即使能除去,他还会有兄弟、朋友,还会有子孙后代,本地同党,他们同仇敌忾,与你为敌。你的外敌将会如同藤蔓一样,越来越多,根本不可能穷尽。

  我们要圆满忍辱度,只有从自己内心着手,调伏嗔恨烦恼,使内心对一切伤害都能安然不动,这样的忍辱如同在自己周围布上了一层最坚硬的铠甲,一切伤害都不能伤及自己。这是调伏外敌最有效的手段,是大乘佛法中的殊胜窍诀。这个窍诀也许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此处并非只是让我们从理论上懂得,而是引导我们实际修行,运用此窍诀。虽然凡夫人做起来有些难度,可是有上师三宝加持,我相信诸位也一定能以此方法去息灭自己的一切敌害。

  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

  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

  如是吾不克,尽制诸外敌,

  唯应伏此心,何劳制其余?

  为了避免足被刺伤,何必需要足量的皮革去遍覆大地呢?只需用一小片靴底那么大的皮革垫在靴底,不…

《入菩萨行广释(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