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部分: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尔时,普贤菩萨想再度宣说普贤行愿的意义,他普观十方世界之后,演说了以下的偈颂。
为什么讲完长行文又要宣说重颂呢?这有四个必要:
一、让后来的人得到听闻。
二、让未解义的人通过再次听闻而领悟其义。
三、长行文简略,再说偈颂,能使意义广博而容易领会。
四、偈颂容易受持记忆。
以下偈颂内容
分十二:(一)礼敬支 (二)供养支 (三)悔罪支 (四)随喜支 (五)请转*轮支 (六)请佛住世支 (七)回向支 (八)愿差别 (九)愿边际 (十)愿利益 (十一)劝受持 (十二)总回向
(一)礼敬支
1、三门总礼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1],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中过去、现在、未来出世的一切诸佛,我以清净的身语意遍现在诸佛前恭敬顶礼。
怎样做到身语意清净呢?关键是心。心是决定身、语的机关,心清净,带起的身、语也清净。所以顶礼时内心要至诚恭敬。什么是“礼”呢?龙树菩萨解释,礼就是极为恭敬。这就要“敬佛如佛在”,如同佛在眼前一样,身心毕恭毕敬。
2、身敬礼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2],一一遍礼刹尘佛[3]。
“普贤行愿力”指普贤行的愿力。“贤”是妙善之义,妙善的诸行是菩萨的内涵。对于它希求,就是愿。普贤行愿,就是对普贤行的希求之心。“力”是指愿强大到以烦恼等违品不可侵夺。
颂词说:以希求普贤行的愿力,一切如来都显现在自己意的现量前,自己一身化现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一切佛刹极微尘数佛。
分三步:
一、像山河草木等一时映现在镜中那样,三世一切如来一时显现在心前。
二、自己化现佛刹极微尘数的身体。
三、一一身敬礼刹尘诸佛。
3、意敬礼
《瑜伽戒品》中说:“下至以心一清净信,随念三宝真实功德,是名意礼。”以信心随念诸佛功德就是意敬礼。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在一个极微尘中有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的诸佛,一一佛都安住在菩萨众会的围绕中。无尽法界的每个极微尘都是如此。深深信解在每个极微尘中都充满了一切佛刹极微尘数的诸佛。
“充满”,即任何处都有一切诸佛,佛与佛之间本无间隔。“深信”就是意礼。意礼不是指观想身体去顶礼,而是深信诸佛无处不在,在一个极微尘中本有佛刹极微尘数的诸佛。以意信解佛的不可思议功德,叫做意礼。身业和语业都是以意引起的缘故,这里特别宣说意的道。
4、语敬礼
《瑜伽戒品》中说:“下至以语一四句颂,赞佛法僧真实功德,是名语礼。”称赞如来功德即是语敬礼。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对以上一切诸佛,都各以微妙舌根发出无有穷尽的音声海,每一音声流出无量微妙的言辞海,尽未来一切劫,称扬赞叹如来的甚深功德海。
所赞是一切诸佛的所有功德,包括因地发菩提心乃至果地成佛的身口意不共功德。对这一切佛功德,都称扬赞叹。
称赞如来的时间不是千年万年,而是尽未来一切劫。经中说:“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系,无人能说佛功德。”如来功德无有穷尽,故称赞之行无有穷尽。
(二)供养支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要加在每一种供品前。如人天世界中色、形、香等都最胜妙的花,叫最胜花。
以最殊胜的妙花、花鬘、种种音乐、涂香、伞盖,应有尽有,庄严美妙,都以恭敬心供献三世诸佛。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以最胜妙的衣服、最胜妙的香、末香、烧香,种种灯、烛的光明,一一像须弥山那样高广,殷勤地供养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这一颂讲了两种能供之因:一、广大胜解心;二、普贤行愿力。“胜解”,浅的解释,就是经由闻思对净见量的境界有坚固不退的定解。尽管还没有现证不可思议的境界,但内心深深地信解“一切三世佛”,具体是信解十方三世一切佛刹的极微尘中,一一都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的诸佛,一一佛处在菩萨海会的围绕中。
对这一境界具有胜解后,以希欲普贤供养行的猛利发愿力,对三世如来遍兴供养。
(三)悔罪支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所忏的罪业,并非仅是一段时期所造的部分罪业,而是从无始至今所造的一切罪业。造业的等起是贪嗔痴三毒。造业的工具是身体、语言和心意。造业的体性有自作、教他作、见作随喜三种。除罪的方法是具足四力,即怖畏苦果生起追悔心(破恶力),防护当来(恢复力),深信十方诸佛具有能拔除恶业的大威神力(依止力),通达罪业三轮无自性或念诵百字明、金刚萨埵心咒等(对治力)。
念诵时,要像诸佛菩萨就在自己眼前一样,发自内心地诚恳忏悔:我无始以来以贪嗔痴从身语意所造的一切罪业,今天都在诸佛面前发露忏悔。
(四)随喜支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要贯到下面五类有情上。“五类有情”,指六道众生、声闻、缘觉、如来和菩萨。“所有功德”,指一切六道众生所修的布施、持戒、修定功德;一切声闻缘觉从预流向到阿罗汉向的有学道及无学阿罗汉果的功德;一切如来从初发心到修十波罗蜜多、证入十地乃至成佛的功德;一切菩萨从初发心到十地之间的功德。普贤随喜没有时空、种类、大小等方面的局限,没有取舍的偏执,是横遍竖穷、平等广大的随喜。
念诵时,心中现出广大的随喜境——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二乘、如来、菩萨的所有功德,在忆念彼等功德后,如贫得宝般,内心数数生起欢喜心。
(五)请转*轮支
十方所有世间灯[4],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轮。
十方刹土中的世间灯佛陀,在最初成就菩提时,我都殷勤劝请为利众生转甚深广大的无上轮。
(六)请佛住世支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
《普贤行愿品讲记(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