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记(十四)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 卷下

  论曰。

  【论曰已下,此是解义分。】

  “论曰”以下是解释本论偈颂的涵义。

  【此分中义有十重。一者愿偈大意。二者起观生信。三者观行体相。四者净入愿心。五者善巧摄化。六者离菩提障。七者顺菩提门。八者名义摄对。九者愿事成就。十者利行满足。】

  一、愿偈大意:标出这部《往生论》偈文的大意。

  二、起观生信:提出五念法门,针对每一门说出修行的内涵、修持的目的,以及标明五念门的功用,逐一认识之后就能使行者发起观修,对五念门生起信心。

  三、观行体相:特别就第四观察门,阐明对极乐净土国土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作观察的具体行持方法。

  四、净入愿心:三类庄严的清净成就摄归为四十八愿等愿心庄严。

  五、善巧摄化:由止观修行如实了知净土实相之后,就能由此成就善巧方便回向,以所集的功德善根回向摄取一切众生,同生极乐世界。

  六、离菩提障:由善能了知实相发起回向,就能远离三种和菩提门相违的法,也就是:依智慧门远离我心,依慈悲门远离无安众生心,依方便门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

  七、顺菩提门:远离三种和菩提门相违的法,就得到三种随顺菩提门的法,也就是得到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

  八、名义摄对:以上说的种种名义再归纳、对应。把智慧、慈悲、方便三门摄归为方便,再阐明般若和方便互相摄持的相状。再把远离我心、无安众生心、供养恭敬自身心摄归为无障心,把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摄归为胜真心。

  九、愿事成就:点明由以上的智慧心、方便心、无障心、胜真心,就能得生净土。也就是遵循五念门,身业礼拜、口业赞叹、意业作愿、智业观察、方便智业回向,和合起来修持,就使得所愿之事自在成就。

  十、利行满足:最后再从成果上显示有五门,也就是近门、大会众门、宅门、屋门、园林游戏地门,说明修五念门能依次进入这五门,圆满成就自他二利,速得成就无上菩提。

  【论者,议也。言议偈所以也。曰者,词也。指下诸句,是议释偈词也。故言论曰。】

  “论”就是议,是议论偈文的内涵。“曰”就是说话,指下面句子是在解释偈文。因此说“论曰”。

  第一重、愿偈大意。

  【△愿偈大意者。】

  此愿偈明何义。示现观彼安乐世界,见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国故。

  这部《愿生偈》阐明的是什么要义呢?阐明的是现观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愿生彼佛国土的要义。

  第二重、起观生信。

  【△起观生信者。此分中又有二重。一者示五念力。二者出五念门。】

  “起观生信”这部分中又包含两重:一是点出五念门的作用;二是标出五念门的内涵。

  【△示五念力者。】

  云何观。云何生信心。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

  怎么来观念净土?怎么来对这个观念法门生起信心?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修持五念门获得成就,就决定得生极乐国土,面见阿弥陀佛。

  所以,观念的方法就是五念门,对五念门生信心的途径就是认识修五念门的作用。修五念门起什么作用呢?就是以修五念门为因决定往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为什么决定能成办?因为五念门是往生见佛无误的正因、圆满的正因。“无误”是指修这五门一定得到往生见佛的果,就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圆满”是指这五门具足往生正因的一切支分,无有欠缺。

  【△出五念门者。】

  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

  这是论主依据净土经典,把净土的修法统摄为五念门。就是以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为途径,就能往生净土成就佛道。

  【门者,入出义也。如人得门,则入出无碍。前四念,是入安乐净土门。后一念,是出慈悲教化门。】

  门是入、出的途径。好比人得了门径,入、出就无障碍,可以由门进去,可以由门出来。五念门中,前四念是入极乐净土的门径,后一念是出净土回入十方慈悲教化的门径。

  这就点明了入、出净土的方法。怎么入净土?就是修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四门。怎么出净土?就是修回向一门。五门合起来的成果就是往生见佛成就自利,普度众生成就他利,由二利圆满而速成佛道。

  以下标出五念门的内涵:

  第一、礼拜门。

  分二:一、说明礼拜的修行相状;二、说明礼拜的原因。

  一、说明礼拜的修行相状。

  云何礼拜。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

  怎么来做礼拜呢?就是发起自己的身业,向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至诚恭敬地礼拜。

  【诸佛如来德有无量。德无量故,德号亦无量。若欲具谈,纸笔不能载也。是以诸经或举十名,或腾三号。盖存至宗而已,岂此尽耶。所言三号,即此如来应正遍知也。】

  诸佛如来有无量无数的功德,由于功德无量,依功德安立的名号也就无量,如果要一一宣说出来,用纸笔无法记载。所以佛经里只举十种名号,或者只标三个名号,这只是存留最崇奉的几个名号作为表示,哪里是说尽了佛的德号呢?所谓的三号就是这里所说的“如来、应、正遍知”。

  下面先解释三个通号——“如来、应供、正遍知”,再解释别号——“阿弥陀”也就是“无碍光”。

  【如来者,如法相解,如法相说。如诸佛安隐道来,此佛亦如是来。更不去后有中。故名如来。】

  “如来”,就是如诸法的体相如实解了,如诸法的体相如实演说。如同过去诸佛从安稳道而来,此佛也如是而来,再不去生死后有中,因此称为“如来”。

  【应者,应供也。佛结使除尽,得一切智慧,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故曰应也。】

  “应”,就是“应供”。佛已除尽一切烦恼和习气,证得一切智慧。由于断证功德圆满,应受一切天上人间众生供养,因此称为“应供”。

  【正遍知者,知一切诸法实不坏相,不增不减。云何不坏。心行处灭,言语道过。诸法如涅槃相不动,故名正遍知。】

  “正遍知”,就是彻底照了诸法实相。这里“正”解释为实相。“诸法实不坏相,不增不减”,就是“正”。怎么说不坏呢?因为诸法实相是分别心行不到、言语说不到的,也就是它超过思量言语的行境,所以不是分别心行境的生灭法,而是不坏的相。诸法在真实中如涅槃相不动,因此称为“正遍知”。

  【无碍光义,如前偈中解。】

  别号“无碍光”是像偈文注解那样解释。也就是,以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称为阿弥陀。

  二、说明礼拜的原因。

  为生彼国意故。

  专礼阿弥陀佛的原因是自己想生到阿弥陀佛的国土,或者为了生到阿弥陀佛的国土。

  【何故言此。菩萨之法,常以昼三时,夜三时,礼十方一切诸佛,不必有愿生意。今应常作愿生意,故礼阿弥陀如来也。】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般的礼拜和专修净土的礼拜在意向上有差别。菩萨昼夜六时常礼十方诸佛,这是修礼敬诸佛,在心上不一定有愿生某一佛国的意愿。但修净土就不一样,因为修行的目的是为往生弥陀净土,因此要使身、口、意业专一缘在弥陀净土上。本论的五念门纯一是缘着弥陀净土而修,这个“专一”是净土修行很大的关要,只有专精不二、坚固不移,才能使净业快速成熟,而决定往生西方、得见弥陀。现在修五念门的第一门——礼拜门,要求常常作愿生弥陀国土的作愿,所以就对接引自己的大导师阿弥陀佛至诚恭敬地礼拜。

  第二、赞叹门。

  分二:一、说明赞叹的修行相状;二、说明修赞叹的原因。

  一、说明赞叹的修行相状。

  云何赞叹。口业赞叹。

  怎么做赞叹呢?就是用口专一地赞叹阿弥陀佛。

  【赞者,赞扬也。叹者,歌叹也。赞叹非口不宣,故曰口业也。】

  “赞”,是赞扬;“叹”,是歌叹。赞叹不用口作不出来,所以说是口业。

  二、说明修赞叹的原因。

  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为什么修赞叹门呢?因为称念彼无碍光如来名号,就有如名号所诠的如来光明智相出现,如同彼无碍光如来名号所具的妙力,想如实修行求得相应。

  这里点明赞叹门的修法就是称名,称名的目的是在和弥陀名号所具的妙力相应。什么是相应?比如电台发射的电波有各种信息,有显出声音的功能,用户的收音机调准了频率,就能显出相应的声音,和电台发射的内容一致,这是完全相应。如果没有调到频率范围内,就没有声音显现,这是完全不相应。如果调到频率范围内,但没有到位,只出现模糊的声音,这是少分相应。弥陀名号所具的妙力就像电波信息,称名就像打开开关,称名的心跟佛号相应,就像频率调谐到位。佛号的妙力在内心显现,就像电波信息在收音机上显现。

  【称彼如来名者,谓称无碍光如来名也。】

  “称彼如来名”是指专称“无碍光如来”这个名号。

  称赞有广义、有略义。广义指称赞阿弥陀佛身、口、意、事业种种功德。这里是略义,口称阿弥陀佛名号。为什么称名就是赞佛?因为弥陀名号有无量义,光明无量、寿命无量,乃至神通、道力一切无量,所以称名就是赞佛万德。

  【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者。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此光明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暗。非如日月珠光,但破空穴中暗也。】

  先解释“彼如来光明智相”,再解释“如”。

  “佛光”指弥陀色身光明。光明是法身智慧所现,所以是“智慧所现的妙相”。光明有什么妙相呢?一是无碍遍照;二是能破无明。这也是随本愿而起,弥陀因地有光明遍照十方的发愿,成佛时就随愿显现光明,遍照十方,光明照在众生心上,就破除无明。大经上说:众生遇到佛光,贪嗔痴三垢就得以消灭……如果闻到阿弥陀佛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就随心所愿,得生弥陀国土。“非如”一句,反显佛光是智慧之相。佛光不像日、月、宝珠光明只破空间黑暗…

《往生论注讲记(十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