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因,没有一刹那间断,就形成了生死稠林!这里作愿的内容是往生净土成就无生忍力后,立即回入生死,教化众生,使众生共同趣向佛道。
【若往若还,皆为拔众生渡生死海。是故言,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
不论是作愿往生极乐,还是作愿回入生死,都是为了拔济众生,渡过生死苦海。因此说“以回向为前导,得以成就大悲心”。
以自、他二利来统摄,以上修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四门能成就自利,修回向一门能成就他利。由五念门成就二利,就圆满成就佛道。
第三重、观行体相。
这是特别针对观察门开示修行的体相或方法。
【△观行体相者。此分中有二体。一者器体。二者众生体。器分中又有三重。一者国土体相。二者示现自利利他。三者入第一义谛。国土体相者。】
“观行体相”中有两种体性:一、器的体性;二、众生的体性。器当中又分三重:一、国土体相;二、示现自利利他;三、一切摄入第一义谛中。
第一、观察国土。
云何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彼佛国土庄严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议力故。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对法故。
怎么观察彼佛国土的庄严功德呢?彼佛国土的庄严功德,用一句话、一个比喻来表达,一句话就是“国土已成就不可思议的功德力”。因为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力,就称为“庄严功德”。用一个比喻来说,就像摩尼如意宝随欲满足的体性。但这只是相似的比喻,不能完全表达。
以下的注解分成三段来讲:(一)解释国土成就不可思议的功德力;(二)解释“如彼如意宝性”;(三)解释“相似相对”。
(一)解释国土成就不可思议的功德力。
【不可思议力者,总指彼佛国土十七种庄严功德力不可得思议也。诸经统言有五种不可思议。一者众生多少不可思议。二者业力不可思议。三者龙力不可思议。四者禅定力不可思议。五者佛法力不可思议。此中佛土不可思议,有二种力。】
不可思议的妙力,总体上是指彼佛国土所具有的十七种庄严功德的妙力,无法思量、无法表述。因为这是佛果境界,超出思议。
经上总的说有五种不可思议:一、众生的数量不可思议;二、业的力量不可思议;三、龙的力量不可思议;四、禅定的力量不可思议;五、佛功德法的力量都不可思议。这里阿弥陀佛国土不可思议之处,是指有两种力:业力和佛的住持力。
【一者业力,谓法藏菩萨出世善根大愿业力所成。】
一、佛土是由法藏菩萨出世善根大愿业力所成,因此功德力不可思议。
“出世善根”指无缘大悲。“大愿”指四十八愿所摄的弥陀愿海。“力”指由愿出现作用。“成”指愿并非空愿,力不是虚设,力和愿完全相符,如愿显现国土庄严。这样以出世善根大悲愿力为因,感得国土庄严的功德力不可思议。
【二者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力所摄。】
二、佛土由正觉阿弥陀法王善能住持的神力所摄持,因此国土的功德力不可思议。
也就是佛以神力住持安乐国土万物。一草一木,一水一花,都是从佛法身智慧所现,妙用极为不可思议,所谓水作佛事、花作佛事、光作佛事、影作佛事。阿弥陀法王住持力所摄的国土,上至十地菩萨也不可思议,因此唯是诸佛所行境界。
【此不可思议,如下十七种,一一相皆不可思议。至文当释。】
要抓住“不可思议”这四个字,是对国土一切庄严总的描述,也就是国土十七种庄严中的一一妙相都不可思议。这不是说净土中只有花不可思议,水却很平常;或者光明非常不可思议,楼阁只是土木所成,而是指万物都不可思议,五尘全部不可思议,一一妙相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的事相到后文再作解释。
(二)解释“如彼如意宝性”。
【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对者,借彼摩尼如意宝性,示安乐佛土不可思议性也。】
“像如意宝的宝性般相似相对”,是借如意宝的体性显示安乐佛土万物不可思议的体性。
【诸佛入涅槃时,以方便力,留碎身舍利,以福众生。众生福尽,此舍利变为摩尼如意宝珠。此珠多在大海中,大龙王以为首饰。若转轮圣王出世,以慈悲方便,能得此珠,于阎浮提作大饶益。若须衣服饮食灯明乐具,随意所欲种种物时,王便洁斋,置珠于长竿头,发愿言,若我实是转轮王者,愿宝珠雨如此之物,若遍一里,若十里,若百里,随我心愿。尔时即便于虚空中雨种种物,皆称所须,满足天下一切人愿。以此宝性力故。彼安乐佛土亦如是,以安乐性种种成就故。】
这是解释摩尼宝性。诸佛在化缘穷尽趣入涅槃时,为了利益后世无量众生,以方便力留下碎身舍利,作为众生供养礼拜的福田。到后来众生福德穷尽,舍利就自然变成摩尼宝珠。这些宝珠多数在大海中,大龙王以它作为自己头部的装饰。
如果有转轮王出世,就能以慈悲方便得到这宝珠,在阎浮提给众生作大饶益。如果需要衣服、饮食、灯明等所求的种种物品时,转轮王就沐浴斋戒,把宝珠放在长竿的顶端,对着宝珠发愿:如果我真是转轮王的话,愿宝珠降下这样的物品,或者遍满一里,或者遍满十里、百里,满足我的心愿。这时就从虚空中降下种种物品,都是按其所须,满足天下一切人的愿望。这样满足众生愿望是因如意宝性的妙力。
安乐国土也是如此,一切随愿满足,因为安乐世界成就了种种赐予安乐的体性。
(三)解释“相似相对”。
【相似相对者,彼宝珠力,求衣食者,能雨衣食等物,称求者意,非是不求。彼佛土则不然,性满足成就故,无所乏少。片取彼性为喻,故言相似相对。】
“相似相对”,是说如意宝珠的妙力是求衣食就能雨衣食等,称心满愿,但这是有所求而满愿的。阿弥陀佛国土不是贫乏有所求,因为国土的自性是无所缺乏,一切满足。(虽然净土人也有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但这不是贫乏祈求,而是以习气变现。)这里只是取“如愿满足”这一点来作比喻,不是完全等同,所以说“相似相对”。
【又彼宝但能与众生衣食等愿,不能与众生无上道愿。】
再从满愿的内容上说,如意宝只能满足众生求衣求食等愿,不能满足众生求无上佛道的大愿!
比如说,如意宝不能随人愿听什么法就说出什么法,也不能让人在见光、闻香等时证得无生法忍,或者证得种种陀罗尼、三摩地,或者使人成就广大神通,或者安住在大乘正定聚中,或者止息妄想分别,如意宝丝毫没有极乐国土这样的妙力,所以只是相似比喻。
极乐国土的庄严纯一是不可思议境界,能使人住在大乘正定聚中,能见闻忆触就增长善根、增进修行,能顿悟顿证,能显发自性无量功德,能成满普贤行愿!像这些都是如意宝做不到的。
【又彼宝但能与众生一身愿,不能与众生无量身愿。】
又从满愿的时间上说,如意宝只能满众生一世的愿,不能满众生无量世的愿。比如它给人衣食,只是满足人这一世,在人死后,这些东西就用不上了。而极乐国土的功德之力,能给众生带来无量世的利益。得到国土不可思议功德力的加持,行者能出生无量世的利益,直至菩提!
【有如是等无量差别,故言相似。】
有像这样的无量差别,因此说“相似”。所以,极乐世界不只是像如意宝那样,实际这是佛智慧所现的境界,具有佛果不可思议的妙力!
[1] 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青瘀想、啖想、散想、骨想、烧想。
《往生论注讲记(十五)》全文阅读结束。